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逍遥游是近几年来出现的旅游新概念,由于缺乏明确的内涵,出现了产品体系泛滥和市场定位不明确的问题。以泰安市为例,针对逍遥游的现代载体——旅游目的地的建设提出了营建休闲型城市、提供丰富的旅游产品、打造优雅的旅游环境、完善服务、加强交通方式多样化、住宿餐饮特色化等措施,为营建终极型旅游目的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指出“旅游”一词在中国古代就有超功利的适意而行的特点,具有典型的道家思想的意味。论述道家“逍遥游”的自我超越思想,性命兼修的旅游追求等揭示了旅游的本质;道家思想对中国旅游文化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道家思想在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理论、推动旅游文化的建设以及现代旅游观的形成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旅游观念方面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和道家代表人物庄子由于在哲学观和自然观上的差异,导致形成大相异趣的“比德说”和“逍遥游”。不过,在追求天人合一上,它们是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4.
科技旅游浅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旅游产品结构单一、技术含量不高,因此必须利用高科技带动旅游业,促进我国旅游业向质量型、效益型方向发展,这是知识经济朝代的抉择,总体来说,高科技有利于提高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利用高科技可开发旅游新产品-“高科技旅游产品”和开辟新的旅游市场-“科技旅游市场”,包括科普旅游市场和科技商务旅游市场。  相似文献   

5.
西安市都市型乡村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在城乡一体化发展背景下,完善都市旅游产品体系,优化乡村旅游产品与空间结构,创新乡村旅游发展的路径与策略。方法运用文献分析法与案例分析法。结果探讨都市型乡村旅游概念以及在面向都市旅游与都市休闲市场下都市型乡村旅游的产品体系,以西安市为例,探讨西安市都市型乡村旅游发展及策略。结论城乡一体化发展背景下的都市型乡村旅游是都市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安市发展都市型乡村旅游需要坚持旅游景区、旅游产品的乡村性,发展具有乡村性特色的城郊乡村娱乐产品,构筑一体化城乡游憩空间中的乡土文化-娱乐休闲中心,以活化的乡土民俗文化打造乡土文化-娱乐休闲产品,以自然化环境与景观强化乡村意象,坚持"社区参与"与旅游产业链本地化。  相似文献   

6.
转型期三峡旅游核心竞争力分析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转型期三峡旅游走势、特点及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规划布局三峡旅游核心竞争力体系,提出实现从“泛三峡”到“品牌三峡”转型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
对客家乡村文化旅游作符号学视角的探讨。客家乡村文化旅游实施“符号化旅游”.有利于吸引游客,提升乡民参与乡村旅游业的积极性,增强客家乡村旅游产业的竞争力。促进客家乡村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在旅游规划、旅游景观、旅游产品、旅游营销中进行“符号化”的策划,为探索客家乡村文化旅游发展模式提供一些建议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乌江画廊”旅游资源禀赋优异,但至今旅游发展不温不火,旅游市场处于疲软状态;要实现“乌江画廊”旅游发展的突破,只有把握旅游资源特色,准确地定位旅游功能市场,进行“可逆式”的旅游深度开发,重点打造“乌江画廊”峡谷观光、水上娱乐世界和“乌江画廊”旅游小环线等旅游项目,才能让“乌江画廊”变成富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并成为具有相当影响力和号召力的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旅游产品的文化开发层次低,营销目的不明确,营销形象欠鲜明,导致旅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不强,城市旅游发展后劲不足。挖掘旅游产品的文化价值,提高游客的让渡价值,进行“文化休闲”定位,走整体营销之路,是提高城市旅游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新疆"数字旅游"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把旅游业发展作为新兴支柱产业之一,而“数字新疆”工程的实施,对新疆“数字旅游”提出了严峻的考验。鉴于目前还没有一个成熟的“数字旅游”体系框架,文章从学科交叉角度出发,提出了构建基于GIS技术的新疆“数字旅游”框架体系思路。  相似文献   

11.
旅游非优区不是资源贫乏,就是经济落后、区位不理想,旅游发展条件较差.非优区的旅游开发要充分利用局部优势资源打品牌塑形象,实现差异定位,特色发展.在梳理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从旅游资源禀赋、区域经济环境、旅游产业要素发展业绩三个层面选取指标构,建了旅游非优区测评体系.通过对山东省17地市进行测评分析,判定了山东省旅游非优区的范围与非优因素,并以滨州市为例探讨了经济欠发达旅游资源非优区的开发策略,即适度开发、滚动开发、产品创新、形象制胜.  相似文献   

12.
山东作为齐鲁故地,礼仪之邦,蕴藏着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具有开展民俗旅游的优越条件,论文以民俗及民俗旅游的理论研究为基础,综合分析山东民俗旅游的特点、类型和山东民俗旅游开发现状,就目前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开发原则和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3.
山东滨海旅游带区域旅游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东滨海旅游带作为一个区域单元,从区域经济角度对山东省滨海区域旅游发展的差异进行了总体分析,继而从旅游资源、旅游客源和旅游交通三方面系统分析亍山东省滨海旅游空间结构,发现山东滨海旅游带区域旅游发展存在很大不平衡.最后,提出了实现山东滨海旅游整体协调发展的如下对策和建议:发挥各自特色优势,构建三大滨海旅游区;进行统筹规划,实施联合营销;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抓住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重大机遇.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流质概念的引入梳理和细化,在搜集和整理1978—2010年山东省入境旅游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对30余年来山东省入境旅游流的流量和流质进行了年际变化分析.结果发现:①山东省入境旅游流流质由不稳定趋向于稳定,并最终保持在0.8的平均水平,为普低质入境旅游流;②山东省入境旅游流流量增速快且波动幅度小,即山东省入境旅游成长迅速,旅游规模发展理想;③总体上讲,山东省入境旅游成长是不可逆的(特殊年份除外),呈现阶梯状递进过程,以4年为一个发展小周期.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是我国的旅游资源大省,但由于旅游促销和市场开拓能力差,导致国际入境旅游发展相对缓慢。IT技术在旅游市场开发、产品促销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旅游业的市场、分销、传播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成为沟通旅游业供需双方的重要渠道和手段。因此,山东省应注重运用IT技术开拓国际旅游市场。一是要尽快制定山东省旅游业IT技术应用与发展的战略规划,加快旅游目的地信息系统(DIS)建设;二是积极推进企业网络建设的进程;三是建设优质高效的网站,提高宣传促销效能;四是加强培养旅游网络营销人才。  相似文献   

16.
旅游产业集群有利于发挥区域旅游产业的竞争力,是一种提升目的地竞争力的新的战略模式.论文分析了山东省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基础条件,从旅游产业集聚度、旅游产业联系、旅游业发展规模三个方面对山东省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进行了全方位的审视和评价.认为山东省发展旅游产业集群的基础条件良好,区域内存在着旅游产业高度集聚的现象,旅游产业集群已经初步形成,但产业集聚的效应还不十分强大,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升级.  相似文献   

17.
DEA方法现已成为联接现代经济学、管理学和系统科学的桥梁之一.把山东省旅游发展看成一个投入——产出系统,应用DEA方法中C2R模型,选取相关指标,从效率和规模收益两个方面进行评价.把山东省17地市旅游发展划分4类,针对不同类型提出相应的对策.对DEA方法应用于区域旅游发展评价的基本思路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工业旅游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涛 《科技信息》2007,(24):6-7
山东省是全国工业大省、旅游大省,本文在分析工业旅游的国内外现状以及山东省发展工业旅游的优势的基础上,针对山东省发展工业旅游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山东工业旅游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种新的媒介载体,国际互联网络以其成本低、受众广、形式多、信息更新快、交互性的特点迅速被各行各业所接受并得以被广泛应用.针对旅游产品的综合性、异地性、不可转移性及不可存储性等特点,论述了国际互联网与旅游业二者结合的必然性,并以山东旅游信息网为例探讨旅游网上营销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菏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路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旅游产业是带动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山东菏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牡丹之乡、戏曲之乡、书画之乡和武术之乡。我们应因地制宜,运用文化旅游发展理论,积极探索促进菏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新途径,从而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