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藿酸是地质体中广泛存在的藿类化合物,但和对应的藿烷化合物比较,人们对藿酸的了解还是很肤浅的。本文报道了两类新的藿酸化合物,它们是藿酸地质演化的中间化合物,对了解藿酸化合物的来源以至整个藿类化合物的演化历史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黄宁娜 《科学通报》1984,29(21):1324-1324
膜的一切正常功能都有赖于膜类脂和膜蛋白结构的完整性.肿瘤细胞的恶性行为与糖蛋白和膜脂结构的变异有密切的关系。据报道,用植物凝集素覆盖肿瘤细胞表面裸露的糖链分子,就可以阻止其恶性生长。但这种作用的机理还不十分清楚。由于完整癌变细胞膜中类脂和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报道比较少。因此我们合成了能与膜蛋白-SH基共价连接的顺丁烯二  相似文献   

3.
西松烯内酯类(cembrenolides)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海洋生物软珊瑚中。它们大多具有抗肿瘤细胞的活性。表-马氏醇(epi-mayol)(1)可作为合成反式骈联的西松烯内酯的重要中间体,而且结构与1极相似的肉芝软珊瑚醇(sarcophytol)已知有明显抗白血病作用。因此研究1的全合成有重要意义。文献[3]曾报道(±)-表-马氏醇的全合成,本文报道合成(±)-表-马氏醇的另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徐铸德 《科学通报》1994,39(10):907-907
自1990年Kr(?)tschmer等报道常规量C_(60)的制备方法以来,富勒烯(球烯)的研究进展令世人瞩目.目前球烯的制备主要利用石墨经电弧蒸发,然后用合适的溶剂来抽提所得烟灰中含有的富勒烯.在烟灰中除含有C_(60)和C_(70)之外,同时还含有少量C_(76),C_(78),C_(84),C_(96)等一系列高碳系列的球烯.因此寻找经济、高效的方法来分离系列球烯,特别是得到含量很少的高碳系列球烯,是当前研究的重点之一.利用球烯独特的结构以及其在不同溶剂中的溶剂效应和不同溶解度,有可能通过抽提、溶解、重结晶等一系列步骤,达到分离和纯化球烯化合物的目的.因此研究球烯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特性是必要的.这方面的工作已有一些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以下辽河西部凹陷原油为例,探讨了18a(H)-新藿烷及17a(H)-重排藿烷类化合物的地球化学属性与应用意义.新藿烷及重排藿烷类化合物相对丰度可用作判识原油成熟度的有效指标,但需以源岩沉积-有机相相近为前提,其有效应用范围为成熟~高成熟阶段.新藿烷及重排藿烷参数同时具有成熟度和沉积-有机相双重地球化学属性,故可作为油源对比和原油族群划分的有效参数.沉积介质条件和粘土矿物对重排藿烷类前身物的形成和原始丰度具有重要控制作用.原油中检出一新系列化合物,初步研究认为其可能为另一重排藿烷型系列化合物,其分布特征和地球化学属性与17a(H)-重排藿烷系列相近.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淫羊藿总黄酮、淫羊藿苷与淫羊藿中含量较高的微量元素合用以及单独应用对原代成骨细胞增殖以及分化的影响, 并通过统计学分析以期发现是否存在潜在的协同、拮抗与加和效应. 结果表明10 μmol/L Zn, Ca和Mn与总黄酮/淫羊藿苷合用明显改善成骨细胞的存活率; 同时, 显著促进成骨细胞的分化. 此外, 0.1和1 μmol/L Zn与10 μmol/L淫羊藿苷, 10 μmol/L Mn与0.06 μg/mL总黄酮合用对成骨细胞的增殖显示出较强的抑制效应. 同时, 在某些淫羊藿苷-Zn/Mn, 总黄酮-Zn/Ca/Mn合用时, 对成骨细胞的分化也显示出一定的抑制效应. 结果显示, 3种矿物元素与淫羊藿苷、总黄酮的某些组合可以有效地提高淫羊藿苷、总黄酮对原代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王培荣 《科学通报》1997,42(6):640-643
碳数超过30的藿烷被称为长链藿烷(Extended hopanes).据我们所知,超过C_(35)的长链藿烷仅有两篇报道:Rullk(?)tter和Philp在Illinois和Thornton沥青中发现一个长侧链17α(H)藿烷系列,其碳数范围达C_(40);前苏联科学院 Ostroukhov等曾在中亚Shakarlyk沥青矿发现一个C_(32)~C_(39)的长链苯并藿烷系列.通过对辽河盆地高升油田未熟原油的研究,在原油中发现两个超过C_(40)的长链藿烷系列——17α(H),21α(H)-藿烷类和17β(H),21α(H)-莫烷类  相似文献   

8.
王铁冠 《科学通报》1994,39(1):61-61
化石燃料和沉积物中,藿烷类是普遍存在的以原核生物(细菌与蓝细菌)生源标志物.1974年Ensminger等报道了以C_(30)藿烷为主峰的C_(17)—C_(35)(缺C_(28))藿烷类常规分布型式;以后Seifert和Moldowan从中鉴别出17α(H),21β(H)-和17β(M),21β(M)-藿烷以及17β(H),21β(H)-莫烷三种差向异构体系列,在常规分布型式中,以17α(H),21β(H)-藿烷系列为主.1991年Moldowan等和Armanios等又报道了17α(H)-重排藿烷和18α(H)-新藿烷(即  相似文献   

9.
重组可溶性TRAIL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大肠杆菌系统中表达并纯化了3种不同长度的可溶性TRAIL,分别为sTRAIL(74-281),sTRAIL(95-281)及sTRAIL(101-28)。细胞凋亡实验表明氨基酸101位前的序列对TRAIL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生物学功能具有抑制作用。sTRAIL(101-281)能在6h内诱导不同类型的肿瘤细胞凋亡,但对正常细胞无毒性。不同类型的肿瘤细胞对TRAIL的敏感程度不同,一些敏感肿瘤细胞系中部分细胞对TRAIL具有抗性。根据实验结果提出抗性细胞中可能表达一种或多种半衰期短的、能抑制肿瘤细胞凋亡的蛋白的假说,并为探索将TRAIL开发成肿瘤治疗药物的可能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曾陇梅  王贵阳生  苏镜娱 《科学通报》1996,41(18):1727-1728
<正> 西松烯内酯类(cembrenolides)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海洋生物软珊瑚中。它们大多具有抗肿瘤细胞的活性。表-马氏醇(epi-mayol)(1)可作为合成反式骈联的西松烯内酯的重要中间体,而且结构与1极相似的肉芝软珊瑚醇(sarcophytol)已知有明显抗白血病作用。因此研究1的全合成有重要意义。文献[3]曾报道(±)-表-马氏醇的全合成,本文报道合成(±)-表-马氏醇的另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绝大多数科学家都同意,肿瘤细胞至少在两方面,有时三方面是异常的。首先,某些物质激活了控制细胞分裂不同环节的基因族某个成员造成肿瘤细胞生长失控。此外,肿瘤细胞也表现出永生不灭,即连续不断地分裂下去,而正常细胞通  相似文献   

12.
问答     
正大蒜炝锅会致癌吗江苏连云港的梅女士问:近日,网上流传着一个关于"炝锅大蒜致癌、大蒜是毒蒜"的视频。在网传视频中的两道大蒜炝锅烹饪后的毒蒜菜"蒜蓉炸茄盒"和"蒜蓉炸虾"中,检测出了丙烯酰胺致癌物。那么,大蒜炝锅真的会致癌吗?@专家解答:这两道大蒜炝锅菜中虽然检测出了丙烯酰胺,但没有说明丙烯酰胺的量是多少。香  相似文献   

13.
硅烯是类似于石墨烯的单原子层硅薄膜.作为硅的一种新型同素异形体,其拥有奇特的狄拉克电子态,可带来新奇的物理性质,近年来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由于硅烯中硅原子的化学键未饱和,可以用来吸附外来原子,从而实现对硅烯的化学修饰以及电子态的调控.本文主要介绍了不同原子在硅烯上吸附的一些理论进展,以及最近在实验上对Ag(111)上的单层硅烯进行氢化的重要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4.
未降解原油和生油岩中的25-降藿烷系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包建平 《科学通报》1996,41(20):1875-1878
藿烷类化合物是细菌细胞壁中的重要组分,其成岩衍生物在沉积记录中的分布极其广泛,是一类指示细菌贡献的重要生物标志物fa。25-降藿烷系列则是其中的一种,但对其成因和地球化学意义则颇有争议。由于25-降藿烷系列常检测于严重生物降解的原油中,因而常把它作为原油遭受严重生物降解作用的可靠标志。本文作者在某盆地上二叠统生油岩抽提物和未遭生物降解原油的饱和烃馏份中检测到了较完整的25-降藿烷系列和二降伽马蜡烷,并对25-降藿烷系列的成因和地质意义提出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β-罗勒烯信号分子诱导的防御基因表达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春林  阮颖  官春云 《科学通报》2004,49(22):2373-2374
β-罗勒烯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植物通讯信号分子,现在只了解β-罗勒烯能诱导离体叶片中与水杨酸有关的防御基因的表达.但是到目前为止还不了解β-罗勒烯能否诱导完整植株中防御基因的表达,它在植物防御基因表达模式中起着什么作用.本文报道了对β-罗勒烯作用研究的三个新结果.第一,β-罗勒烯能够诱导完整植株中防御基因的表达;第二,顺式-β-罗勒烯和反式-β-罗勒烯两种同分异构体都能诱导防御基因的表达,但作用方式不同,第三,罗勒烯能消除茉莉酸和水杨酸两信号传递途径之间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盛国英 《科学通报》2000,45(Z1):2699-2704
在胜利油田第三系沙河街组3个低成熟的生油岩和5个原油样中检出了一个单芳三环萜烷和两个芳构化三环二萜烷,检出的化合物包括:C19H28 (m/z 145,M+256)C环芳构化三环萜烷,C17H20 (m/z 209,M+224)和C18H22 (m/z 233,M+238)B,C环芳构化三环二萜烷.初步研究结果认为,这些化合物是未成熟有机质的标志物,并具有C18H22>C17H20>C19H28的稳定序,早期成岩作用阶段奥利烯、藿烯、蕨烯、乌散烯等五环三萜类的D环裂解亦可能是B,C环双芳三环二萜烷的成因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7.
正大蒜是中国百姓餐桌上必备的调味品,不仅能为菜肴增香、调味,还藏着抗菌、防癌、消炎等优点,这也让它成为了国外餐桌上的头号宠儿。本期"舌尖食话",我们就来看看,大蒜在各国餐桌上的地位如何。德国:一日三餐不离蒜德国几乎家家备有大蒜。各种大蒜制品更是数不胜数。德国人认为,大蒜既可调味,又能防病健身,是一种"天然抗生素"。自小在德国长大的克劳迪娅,家里就藏有不少大蒜食品。在他们家厨房里贴的"膳食金字塔"中,大蒜就位列顶端。克劳迪娅每周去超市  相似文献   

18.
王春江 《科学通报》2000,45(13):1366-1372
以下辽河西部凹陷原油为例,探讨了18α(H)-新藿烷及17α(H)-重排藿烷类化合物的地球化学属性与应用意义。新藿烷及重排烷类化合物地丰度可用作判识原油成熟度的有效指标,但需以源岩沉积-有机相相近为前提,其有效应用范围为成熟-高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19.
正通常来说,大蒜绝不是一种"约会神器",为了保持翩翩风度,相信没有一个人会选择在约会时食用大蒜。但最新研究却显示,如果男性想获得女性的芳心,除了一瓶男士香水外,适当食用一些大蒜也必不可少。研究人员认为,呼吸气味在一些社会互动环境中具有特殊作用。他们发现,女性更加喜欢吃大蒜男性的腋下汗液味道。或许这与人类的自然选择不无关系,毕竟大蒜具有抗菌、抗病毒和抗真菌功效,能使人体更加健康。  相似文献   

20.
甘南沼泽泥炭中五环三萜酮系列化合物的检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段毅 《科学通报》2001,46(11):960-962
从甘南现代沼泽泥炭样品中,检出了丰富的陆源三萜酮和较完整系列的藿酮生物标志物。较为详细地讨论了五环三萜酮的鉴定。根据样品中五环三萜酮的组成特征,认为陆源三萜酮直接来自生物体或其醇类的成岩氧化产物,藿酮由生物体中藿类(醇、烯烃等)在成岩过程中经化学和生物化学作用而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