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质灾害多源数据一体化集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地质灾害多源性特点,从空间特征表现和属性表征两方面分析了地质灾害多源数据的差异性,提出地质灾害多源数据的一体化集成.并从空间数据与非空间数据、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多尺度数据和多格式数据等方面探讨了地质灾害多源数据一体化的集成模式.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研究国内外大型地质灾害信息系统的建设现状开始,详细介绍了基于GIS技术构建的大型地质灾害信息系统的总体架构,开发模式与功能特征,讨论了如何从这些角度实现一个大型的地质灾害信息系统。最后对其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大型地质灾害多源海量数据的采集与存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为了准确、高效的对干热河谷区地质灾害环境进行评估,选择合适的遥感图像数据,对地质灾害(滑坡、崩塌堆积、泥石流沟和倾倒变形)的解译特征及发育规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些该区地质灾害可行的判译标志,并通过现场调查验证了它的实用性、正确率为今后该类型地区的地质灾害遥感解译调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陈云兵 《广东科技》2013,(16):55-56
地质灾害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可以从根本上实现地质灾害信息基于地理空间位置的快速获取与评价分析,提高地质灾害监控和管理的力度,提升我国地质灾害管理工作的数字化应用水平。即是对地质灾害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实现从地质灾害数据范畴、地质灾害数据库系统建设、地质灾害数据信息标准化和地质灾害区划分等方面进行一个简单的分析说明。地质灾害信息系统是一个专题型的应用信息系统,主要运用GIS技术实现对地质灾害信息系统的管理信息化。解决地质灾害数据信息处理技术和灾害区划空间模型是系统最重要的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和治理矿山开采地区几种常见地质灾害,提高对地质灾害数据的掌握,文中在对矿区地质灾害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的基础上,通过对相关技术空间数据引擎、Geodatabase模型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重点叙述了矿区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系统中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的设计方法及过程,最后从两个数据库的连接等方面,对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汇总、加工、校验和入库,从而完成了数据库的建立。结果表明:该数据库一旦建立,可满足矿区地质灾害管理一体化的需要,可以为区域地质灾害易发性、危险性区划提供直接的数据支持,为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在防灾规划中的应用莫定基础,也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论述主要思考地质大数据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甘肃省是各类地质灾害最为频发的省份之一,近几年各类自然灾害呈愈来愈严重的爆发趋势.通过对区域内海量地质类数据进行整理,可得到具有一定可寻规律的数据集合,分析这类地质“大数据”可对地质灾害进行有效的预测与防治.地质大数据对于地质灾害成灾规律能够总结得更加客观全面,对于地质灾害的预测能够更加及时和准确,总体上对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可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7.
Google Earth在地质灾害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以Google Earth为开发平台,利用其影像、地形数据和地标等功能,管理地质灾害信息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基于Google Earth平台上的地质灾害信息管理,支持影像数据更新和成果网络共享。该方法成功应用于惠州市地质灾害信息管理,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在研究数据监测和专家系统的基础上,结合制冷领域的实际,开发了一个能显示压缩式制冷装置系统的专家系统.该系统只需要在制冷装置中采集必要的数据即能迅速地推算出装置的制冷量、能效比等重要的性能数据,并能诊断出制冷装置是否发生故障或潜在的故障,并能分析出故障的原因.主要介绍制冷系统的数据监测和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组成模块,各模块的工作原理和它们的功能,讨论了系统推理机与知识库的相互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阐述了建立政务信息系统的背景、政务信息的特征和系统开发的思想方法,然后以北辰区为例分析了区、县政府政务工作的业务流程和数据流程,以及政务管理信息系统功能结构的设计实现。  相似文献   

10.
 以野外调查及灾害特征分析为基础,综合GIS技术、数据库技术与多源数据整合技术应用于县域地质灾害数据采集与分析,基本解决区域地质灾害调查信息化的瓶颈问题。将基础地理数据、灾害点特征数据、相关多媒体数据等异构数据源进行标准化处理,规定空间数据和灾害特征数据连接的各种关系,建立了基于SQL Server的ArcSDE Geodatabase地质灾害专题数据库。以VS.NET(C#)和ArcEngine作为可视化开发工具与GIS开发平台,实现了县域地质灾害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相关功能模块及软件的设计与编制。此系统包括灾害信息的录入编辑、查询统计、分析评价、制图输出等功能,为野外灾害数据快速采集与科学管理提供了基础计算机平台。  相似文献   

11.
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通过对我省地质环境条件特征及气候特点分析,对全省进行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区划;经过对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以及近几年突发性地质灾害发灾时雨量数据的分析进行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区临界雨量的确定;结合广东省地质灾害实际情况,在进行资料收集和实际考察的基础上,研究灾害预警模型的建立和解算方法.在地质灾害预警模型的基础上对气象台传递的雨量数据进行解算得出预警结果.  相似文献   

12.
以地市级为单位对医疗保险系统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在系统分析中着重分析了用户需求和数据的规范化以及系统中数据流程等几个方面,在此基础上对系统设计听硬件支撑环境,系统软件平台,模块化结构进行了讨论,最后提出了为提高系统效率和增强安全性,在进行数据库和软件设计时应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地质灾害的现状及主要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永辉 《科技资讯》2009,(2):233-233
本文在大量调查与研究数据的基础上,简要分析了我国地质灾害的现状以及灾害的主要类型和特征,并点明了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从经济条件、人口情况、社会保障与发展、基础设施和灾害管理5个方面构建了北京市地质灾害韧性评估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定量计算了各区县地质灾害内在韧性得分,并结合地质灾害易发性分数得到了地质灾害韧性水平评估结果.结果表明:1)北京市地质灾害韧性水平呈现出明显的城区高、郊区低的趋势,其中海淀、朝阳区地质灾害韧性水平最高;2)朝阳、密云、怀柔地质灾害易发性总体水平最高,城6区中除了朝阳区以外,其他城区的地质灾害易发性水平较低;3)朝阳区地质灾害韧性水平较高,但地质灾害易发性偏高,仍具有较高的地质灾害风险;怀柔、密云、门头沟和房山的地质灾害韧性水平较低,并且地质灾害易发性水平较高,在突发地质灾害时具有高风险,需加强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做好泥石流防治工程建设以及地质灾害避难场地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刘鸿 《科技资讯》2013,(2):246-247
对于拟建工程来说,在提供防止灾害发生、进行工程用地等方面规划的过程中,需要收集大量的有关区域地质环境的相关资料和数据,调查和分析工程建设场地附近潜藏的地质灾害情况,并有效的评估拟建工程所在地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富具有的危险性,易发性。基于此,本文主要结合实例对规划用地地质灾害调查评价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山区村镇地质灾害的特点和地质灾害的成因,总结出山区地质灾害防治中主要关心的指标。结合村镇防灾的危险性和易损性评价的要求,应用CASE工具,建立了应对于山区村镇防灾数据库,并对数据库进行了应用开发,实现了数据查询、浏览等功能。为山区村镇地质灾害实时评价系统的开发做出必要准备。  相似文献   

17.
本文应用软件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对煤炭基建局现行管理系统进行了数据分析、业务流程分析及组织划分与职能划分的合理性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煤炭基建MIS的系统目标,设计出了系统模块及系统结构。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对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地质灾害评估简要说明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GIS应用于地质灾害评估的研究方法,最后结合具体案例对GIS在地质灾害评估过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GIS的地理模型分析方法,实现了地形起伏度、坡度、坡向等地理因素对评估地理区域地形地貌特征的定量描述,可以为地质灾害的评估提供所需的动态地理空间信息和地形分析数据,从而为地质灾害的评估和决策部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基于MAPGIS的投影变换在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虹 《科技信息》2009,(16):325-326
本文介绍了“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项目通过MAPGIS中地图投影变换功能的应用,实现跨幅图件的拼接、经纬网线的自动生成,以及地质灾害点数据的投影转换,快速、准确地生成动态的地质灾害点分布特征图件,全面地分析研究该地区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及分布规律,从而为地质灾害防治和管理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在充分分析韩城市地质灾害调查数据的基础上,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韩城市地质灾害进行风险性评价。首先借助ArcGIS和SPSS软件,抽象出11类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因子和5类易损性评价因子,然后分别基于K平均聚类分析法和系统聚类分析法评价了韩城市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和承灾体的易损性,最后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与承灾体易损性的评价结果对韩城市地质灾害风险性进行了评价和分级。研究结果表明,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分区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评价方法合理有效,与传统的层次分析和专家打分法相比,规避了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而且操作简单,具有较高效率。该问题的研究能够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际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