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用KOSMA3米毫米/亚毫米波望远镜,对大质量恒星形成区IRAS19213+1723进行了^12CO(2-1)和^12CO(3-2)的成图观测.^12CO(2-1)和^12CO(3-2)的谱线轮廓均具有不对称的结构,且具有较大的线翼展宽.^12CO(2-1)和^12CO(3-2)积分强度图,进一步证实了IRAS19213+1723存在双极分子外向流,CO不同跃迁所示踪的此外向流形态相似.利用局部热动平衡(LTE)的方法,得到该外向流的总质量为15.0M⊙、平均动力学时标为5.0×10^5yr、总质量流失率为3.0×10^5M⊙yr1.最后计算出了^12CO(3-2)与^12CO(2-1)积分强度比和展示了积分强度比的分布,推断出该大质量恒星形成区中外向流存在高积分强度比可能是由外向流与其周围的星际介质互相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冷分子气体外流的准直因子与外流气体的质量,中心星光度,谱线宽度以及与外流气体速度的关系作了初步探讨,还研究了已知的外流源在银盘上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小质量的外流源准直性较好。在恒星早期阶段,小质量的外流源及其中心的星体可能处于更早期阶段。  相似文献   

3.
恒星形成是天体物理学的基本课题之一,而大质量恒星的形成与演化对研究银河系乃至宇宙的演化起着关键作用.目前对于大质量恒星形成的研究还处于不成熟的阶段.CO分子外向流的观测对研究大质量恒星形成过程及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结合国内外CO分子外向流的研究现状,对于CO分子外向流的观测方法和判断标准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年青恒星体中喷流现象很普遍。大量天体物理文献瞄准了活动星系核、共生恒星、行星状星云和X射线双星中的物质喷发现象。在恒星形成中基本开放的问题之一是物理机制。物质从原恒星系统喷发,进入喷流。部分喷流控制系统角动力,并且在最初的几百万年里演化。在大尺度上,喷流为恒星形成和演化注入动力。  相似文献   

5.
利用德令观测基地13.7m毫米波射电望远镜对OrionB做^13CO(J=1→0)和C^18O(J=1→0)成图观测,二者均有双极外向流结构,^13CO是2个方向的处流很不对称,中心位置与CO(J=1→0)外向流大致相同,与CO(J=1→0)外向流相比,C^18O的外向流中心向北偏移约1.5’。  相似文献   

6.
研究固体颗粒对喷流流场和声场的影响.选取6种不同的湍流模型,对自由喷流进行稳态计算分析,对比发现RNG k-ε模型最适合用于稳态喷流数值模拟;采用LES模型计算喷流的非稳态结果,并结合FW-H方程进行了喷流声场分析,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数值模型的正确性;在此模型的基础上,添加固体颗粒研究其对自由喷流流场和声场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固体颗粒的存在减小了喷流流场的超音速段长度,显著提高了喷流温度;增大了喷流下游区域噪声,减小了中上游区域噪声.   相似文献   

7.
提出用准直因子与分子外向流质量之间的关系,分子外向流动量变化率和质量变化率与中心源的光度关系,统计地推断作为外向流驱动源的中心星是单个存在的,还是成团的,或是尚未探测到。  相似文献   

8.
提出用准直因子与分子外向流质量之间的关系,分子外向流动量变化率和质量变化率与中心源的光度关系,统计地推断作为外向流驱动源的中心星是单个存在的,还是成团的,或是尚未探测到.  相似文献   

9.
星际介质中相对致密的区域是分子云,观测与理论已确认,恒星诞生于分子云。近10年来在恒星形成区不断观测到冷分子气体的高速外流,证明了在恒星演化早期,大多数星都将经历一个高能量的物质喷发阶段。目前对这类源的研究主要是通过CO分子谱线的观测与分析进行的。部分工作涉及分子外向流的中、远红外分析,采用的是红外天文卫星(IRAS)的资料。为了进一步弄清这类天体整个红外谱特征以及它与恒星早期物质喷发的关系,1988年1月、8月和1989年1月、8月,我们在北京天文台兴隆站用新建的  相似文献   

10.
根据动量守衡导出的一种快速工程计算方法,计算了超声速高超声速流中横向喷流轨迹.并对实验研究中菱形后楔面喷流进行了分析计算.给出了各种流动和几何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研究文献中,很少对融资市场竞争较大的情况下零售商如何选择融资方式的问题进行研究。对供应链金融中银行提供融资和物流企业提供融资这两种融资模式利用博弈论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分别从零售商、银行、物流公司以及整个供应链的收益来比较融资模式的不同。最后得到,假设两种融资模式零售商的销售量和零售价格相同的情况下,零售商会根据融资利率的不同做出相应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高校教育收费问题的微分方程模型与宏观调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先,依据"教育成本分担"的收费理论,在适当的假设下,提出了描述高校教育收费问题的2个基本微分方程模型;其次,通过对基本模型的定性分析,得出高校保持或者稳定其教育收费的几个条件;最后,通过对2个基本模型在3种情形下的几个特殊模型进行分析,给出关于高校教育收费和招生规模宏观调控的一些新的结论和建议.此外,还提出了3种扩展的微分方程模型.    相似文献   

13.
对以相对湿度为湿驱动势的两种热湿耦合传递模型(Künzel模型和Liu & Chen模型)进行了对比与全面验证,包括理论验证、模型间验证和实验验证. 使用Fortran程序和COMSOL软件同时进行模拟,模拟结果分别与解析解、其他模型模拟解和单/双侧受控边界条件下的实验数据进行对比,模拟结果与对比值之间有良好的一致性. 将两模型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后发现,在吸湿区内低相对湿度段,两模型差异不大;而在吸湿区末段(相对湿度逐渐增大至接近95%),Künzel模型不再能够准确模拟湿分布. 此研究在吸湿范围内充分验证了两个模型,并为将来的热湿耦合模型验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地震激励不确定性的描述问题及其响应的求解,提出了反应谱参量双界限和强度参量双界限2个凸集模型,并结合工程实例,将该2个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其他模型的结果进行了比较,提出决定凸集模型合理性和实用性的关键在于,模型能否表达出地面运动强度的合理取值范围。研究结果表明:这2个双界限模型,不仅模型参数的客观物理意义明确,概念清晰,并且能与现行常规方法有机地结合。  相似文献   

15.
针对现代制造系统中常见的设备运动故障,从理论上提出了两种诊断模型——基于PLC控制系统流程的逻辑诊断模型和基于PLC顺序控制过程的时序诊断模型.两种模型相结合,可以对现代制造系统的设备运动故障进行全面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Based on the Sierpinski carpet and Menger sponge models, two categories of fractal models of rock and soil which are composed of the volume fractal model of pores, the volume fractal model of grains, pore-size or particle-size distribution fractal models are established and their relations are clarified in this paper. Through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it is found that previous models can be unified by the two categories of fractal models, so the unified fractal models are formed. Experimental results presented by Katz indicate that the first category of fractal models can be used to express the fractal behavior of sandstone. 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will be used to study the microstructure of soft clay and it will be testified that the fractal behavior of soft clay suits the second category of fractal models.  相似文献   

17.
18.
为了研究基于动量定理的汽车碰撞模型的同一性,分析了2种典型模型建模坐标系的差别.应用理论和实车碰撞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2种模型的同一性进行了研究.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应用2种模型对同一起汽车碰撞事故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合理选择力学参数能够保证2种模型计算结果相同,从而研究验证了以质心为坐标原点和以碰撞点为坐标原点建立...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presents a comparison study of two models for predicting the strength of rotor spun cotton yarns from fiber properties. The adaptive neuro-fuzzy system inference (ANFIS) and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s are used to predict the rotor spun yarn strength. Fiber properties and yam count are used as inputs to train the two models and the count-strength-product (CSP) was the targel. The predictive performances of the two models are estimated and compared. We found that the ANFIS has a better predictive power in comparison with linear multiple regression model. The impact of each fiber property is also illustrated.  相似文献   

20.
首先利用复合函数方法提出指数多项式和指数帕累托两个新的洛伦兹曲线模型,对收入分配分组数据进行拟合,得到参数估计值、均方误差、最大绝对误差和平均绝对误差指标值.与已知的10种洛伦兹曲线模型比较可知,所给的两个模型均具有很好的模拟效果.然后分别从几何学和经济学角度重新定义了中等收入人口,解释了定义的原理和相关的经济学意义.最后,分别利用几何直观和基尼系数的思想,给定了两种定义的中等收入人口的测算方法和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