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婚爱是爱情的最高境界,以对感情的固定专一为形式,是对爱的一种升华。而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在长期的婚姻实践中,为保证血缘的统一纯净,立姓氏以别婚姻,出现了同姓不婚的规定。因此,婚爱必然地不会是单纯的爱情,而是夹杂了人类文明因素的混合物。《诗经》中的婚爱诗即完整地表现了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2.
<诗经·召南·鹊巢>中反复出现的鸠居鹊巢的意象与新婚喜庆氛围的不协调现象,是血缘亲情与婚恋之情矛盾对立的典型表现.它在文学作品中,从某个层面暗示出一种自由的情绪在理性的框架下被遏制的被动状态,也揭示出人生面临的一个永恒难题.  相似文献   

3.
"诗三百"感物起兴,多举鸟兽虫鱼草木之名,《诗经》涉及昆虫描写的共17篇,集中于"风"、"雅"两部分,其中"风"诗8篇,"雅"诗9篇。纯粹从昆虫的自然属性去描写,在《诗经》中有8篇。描写昆虫,运用饶有意味的形式,即"比"的手法,来表达当时人们的一些美好愿望,在《诗经》中《螽斯》、《硕人》和《东山》篇得到印证。昆虫在《诗经》中被赋予了某种情感,或喜或悲,或褒或贬,或赞或讽,成为作者情感的载体,虫与人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蜉蝣》、《无羊》、《小宛》、《小弁》、《青蝇》、《荡》、《瞻卬》诸篇中有很好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诗经》重章叠句的形式导致了诗中变文的大量出现。自从汉代人发现了“变文同义”的规律后,历代学者都用这一思路来解释《诗经》。我们学习《诗经》,一定要了解这些变文的形式特点和前人解释它们的模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地解决《诗经》中比较棘手的难词问题。  相似文献   

5.
《青年科学》2009,(11):8-8
我的青春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大概从杨逸远正式离开我和妈妈那一天算起吧。杨逸远是我的父亲,但我对他全部的情感,只有一个字可以形容,一个源于血缘和基因、植在血与骨头里的字——恨。杨逸远在我读小学时与他的初恋情人重逢,从此他就没有在夜里回过这个家了。  相似文献   

6.
西欧国家起源时,经历了一种分层社会,通过在部落联合体内发生的合并过程形成统一的民族,民族内部的氏族瓦解,血缘关系破裂使社会内部出现了以职业分工和财产多寡区分而成的不同阶层,形成了一种按经济意义上区分不同阶级的分层社会。私有制在摆脱了氏族所有制限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使社会确立了一种新的私有财产支配法则。而中国国家起源是建立在酋邦社会的基础之上,酋邦是一种按谱系序列确定的血缘差等来划分社会成员构建阶等关系的社会,它由血统确定的阶等划分阶层,私有制对社会分层的形成并未起决定作用。不同于西欧经济性社会分层下由财富导向权力的社会,在中国政治性社会分层下由权力导向财富的社会中,血缘支配法则仍旧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礼记·乐记》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诗歌是感情的直接产物.《礼记·礼运》又说,人有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虽然这不能概括人的所有的情感,但这确是人的几种主要的和基本的感情.种种生活现象使诗人产生种种感情,这些感情引起诗人开展形象思维活动,从而构思和创作出诗歌.任何诗人的任何形象思维活动,无不是由感情所引起的.《诗经》作品的产生,就是如此.  相似文献   

8.
上博简《孔子诗论》对《诗经》的解说注意体会作品所蕴含的内在情感,注意阐发论者所获得的审美感悟,注意揭示诗篇所展现的风俗民性。这些显示出《孔子诗论》已具有文学鉴赏的某些属性。但同时,和先秦其它论著中鉴赏《诗经》的论述一样,《孔子诗论》对《诗经》审美、文化价值的把握又是直觉性的和不自觉的,因此它们都只能算是文学鉴赏的萌芽。《孔子诗论》是这些处于萌芽状态的文学鉴赏的典范。  相似文献   

9.
《诗经》的艺术范型,是《诗经》艺术手法的基元,是一个相对稳定的艺术符号系统,是先民在充满矛盾的人生中开放出来的心灵之花,是他们心灵世界的自觉表达,承载着民族的情感、精神、气质、心理等内在的东西。本文阐述《诗经》4类13种艺术范型以及对后代文学创作产生的深远影响,以期对诗词艺术手法和内部结构,对民族心灵发展史以及《诗经》的美感效应有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诗经》时代,虽然礼教已通过婚俗和舆论干预生活,但所受的思想钳制远较后期封建社会为少,人们可以放歌那刺人心肠的爱的痛苦与欢乐。《诗经》国风中反映恋爱婚姻的诗歌,内容极其丰富,几乎涵盖了人类爱情生活中的各个侧面和所有阶段,具有人类恋爱婚姻的原型意义。  相似文献   

11.
《诗经》中有许多寄托怀人情感的诗歌,而这些诗歌中经常出现思念之人的一个动作,那就是“采”,诗人常以“采摘”作为思念怀人的一种方式。我们把诗中出现“采”字,且“采”字具有摘取、折取之意的诗歌,归类为“采摘诗”,并将它们分为以“采”字起兴的诗歌、采集某种植物表达思念之情的诗歌、记录采摘的过程来表达喜悦之情的诗歌三类。  相似文献   

12.
《诗经》(以下简称《诗》)是二千五百年前的诗歌集。它以质朴的现实主义手法记述、描写了二千五百年前人们的生存环境与生活景况,记录下当时人们的思想和情感,描绘出一幅幅普通人喜怒哀乐、离散聚合的逼真画图,实为世界古曲诗歌史中的瑰宝。《诗》所面对的世界早已离我们远去。但是,作为一种精神和情感的宝藏,作为生存智慧的写真,它对我们将永远具有历史与现实的双重意义。本文拟从《诗》部分作品的赏析中验证以上看法。  相似文献   

13.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孔子删定《诗经》以礼仪为准则,他通过《诗经》进行教化,使儒教的义理深人人心,开创了以诗文形式作为传播、弘扬儒教教义的先河,而且儒教的伦理纲常和名教思想往往又成为中国古代诗人的重要内容,为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注人了丰厚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4.
关惠文 《科技信息》2012,(1):332-332,238
《诗经》中的《齐风》产生于老牌东方大国齐,是齐文化的结晶;《秦风》产生于西方新崛起的强国秦,是秦文化的成果。《诗经》的《秦风》和《齐风》,都表现出一种“尚武精神”,但由于地理环境、历史、政治、经济、民风等多方面的原因,致使齐,秦二风中的尚武精神既有相同处,又有不同处。本文主要比较《诗经》中《齐风》和《泰风》尚武精神的异同,并进一步探究造成二风尚武精神异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一直以来 ,关于《诗经·氓》的主题说法不一 ,总结归纳 ,大致有以下三种 :刺时说———刺淫氵失 ;宣扬媒妁制度 ;弃妇说。我认为原诗本义只不过是一个妇女叙述了自己的婚姻感情经历 ,表现了一个女子从爱到决 ,从顺从到自强的思想转变  相似文献   

16.
《诗经》作为我国诗歌创作的源头,显示出诗歌在艺术上的巨大成就。比如"赋、比、兴"表现手法的创造性运用,复沓的章法和以四言为主的句式对深化主题、渲染气氛起到的重要作用等等。而人物形象塑造作为《诗经》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在《诗经》研究史上却没有给予足够重视。《诗经》在抒发情感的同时塑造的种类繁多、形象鲜明的人物形象,尤其《国风》中的女性形象,不仅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人物形象群体,也是当时伦理道德规范和审美标准的艺术体现。体现了周代婚姻作为礼之本,不仅是关乎家庭的大事,更是关乎王朝基业的大事,有着深刻的周代礼乐制度的烙印。  相似文献   

17.
李伟 《长春大学学报》2014,(9):1242-1244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囊括了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内容,其中对于自然灾害的书写也是诗作比较重要的主题之一。较之其他先秦著作的灾害书写,《诗经》拥有独特的文学特征。诗歌真实再现了西周到春秋中叶的历史,更以巧妙自然的表现方式、深沉忧伤的情感以及生动真切的语言记录下多场灾害。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诗经·国风》中透过委婉、细腻、缠绵、含蓄、温柔敦厚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性压抑和苦闷,与《圣经·雅歌》中的淋漓尽致、热情奔放、自然流畅、优美田园牧歌似的不同欲爱表现形式,进行翔实的比较研究,揭示了古代东西方民族对欲爱的不同态度及其民族心理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9.
博物研究是《诗经》训诂研究的一个分支 ,《陆疏》是《诗经》博物研究的开端。它第一次专门对《诗经》中出现的动植物进行了周密考证 ,弥补了《毛传》在名物注疏中的不足 ,大大丰富了接受者的博物知识 ,并启发后人沿着这一方向对《诗经》进行更为有益的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20.
生与死的文学思考①孟修祥文学中有许多永恒的主题,诸如爱、死亡等等。其实,爱与死亡相比,还算不上永恒的主题。人们有时会厌倦爱,摆脱爱,但有谁摆脱过死亡呢?人总是要死的事实,自然使文学艺术家常常痛感于心,王羲之说:“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兰亭集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