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硅胶柱色谱及HPLC等分离方法对苹果树皮正己烷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6个单体化合物,依据波谱数据分析鉴它们的结构分别为:木栓酮(1),羽扇豆醇(2),3-β-齐墩果醇(3),软脂酸(4),3-β-齐墩果醇-18-烯(5),β-谷甾醇(6)。其中化合物3, 4,5为首次从苹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对滇产宽叶鼠麴草(Gnaphalium adnatum)枝叶粗提物进行化学成分研究,采用反复硅胶柱层析、重结晶的方法分离纯化得到14个化合物,通过现代谱学方法和理化常数测定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7-O-(2′-异戊烯基)-5-羟基-1(3H)-异苯并呋喃酮(1),7-O-(β-D-葡萄糖苷)-5-羟基-1(3H)-异苯并呋喃酮(2),5,7-二羟基-1(3H)-异苯并呋喃酮(3),银椴苷(4),4-(3′,4′-苯甲氧基)-3-甲基-3-烯-2-酮(5),对苯二甲酸-(正丁基-异丁基)-二醇酯(6),3β-香树脂醇(7),4,22-二烯-3-酮豆甾烷(8),4,22-二烯-3-酮-6β-羟基豆甾烷(9),5,22-二烯-7-酮-3β-羟基豆甾烷(10),5-烯-7-酮-3β-羟基豆甾烷(11),二十四烷酸甘油酯(12),豆甾醇(13),胡萝卜苷(14).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研究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in ex Widder全草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色谱、HPLC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从苍耳全草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羽扇豆醇乙酸酯(1),异香草酸(2),咖啡酸(3),β-谷甾醇(4),麦角甾醇(5),三十烷醇(6),蒲公英甾醇乙酸酯(7)。化合物2,5,7为首次从苍耳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将花椒叶甲醇提取物采用硅胶柱色谱、重结晶、HPLC进行分离纯化,得到10个单体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与文献波谱数据对照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表羽扇豆醇(1)、羽扇豆醇(2)、桦木酸(3)、α-香树脂醇(4),β-谷甾醇(5)、齐墩果酸(6)、熊果醇(7)、苯甲酸(8)、α-黑麦草素(9)、β-黑麦草素(10).其中...  相似文献   

5.
半卧狗娃花中的三萜及甾体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半卧狗娃花(Heteropappus semiprostGriers)全草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8个三萜及甾体化合物,经红外光谱(IR),质谱(MS),核磁共振谱(NMR)分析及结合标样对照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木栓烷-3β-醇-27-酸(1),木栓酮(2),达玛烷-20,24-二烯-3β-醇(3),达玛烷-20,24-二烯-3β-乙酰基(4),α-波甾醇(5),大戟二烯醇(6),β-谷甾醇(7),豆甾醇(8).除了(2)和(7)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太白山蟹甲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太白山蟹甲草的地上部分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根据波谱数据和标样对照分别鉴定为:2,2—二甲基—8—(3—甲基—2-丁烯基)—2H—色烯—6—羧酸(1),1β,6α—二羟基桉烷—4(15)—烯(2),无羁萜(3),齐墩果酸(4),羽扇豆醇(5),豆甾醇(6),β—谷甾醇(7),β—胡萝卜甙(8),其中化合物1和2为从该属中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离鉴定链霉菌属放线菌H41-55发酵菌丝体中化合物结构.方法:运用硅胶柱色谱、凝胶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对链霉菌属放线菌H41-55发酵菌丝体进行化学成分分离,利用高分辨质谱、核磁等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链霉菌属放线菌H41-55发酵菌丝体分离最终得到15个化合物,确定它们的结构分别是吲哚-3-甲醛(1)、5-羟基-3-(1-羟基-2-甲基丁基)-1-甲基-2 (5H)-呋喃(2)、环-(L-脯氨酰-L-亮氨酰)(3)、6-(3-甲基-2-丁烯基)-3-吲哚乙腈(4)、抗霉素A9 (5)、kitamycin A (6)、泛醌Q9 (7)、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8)、麦角甾-8 (14),22E-二烯-3β,5α,6β,7α-四醇(9)、豆甾-7,22-二烯-3β,5α,6α-三醇(10)、5α,6α-环氧-(22E,24R)-麦角甾-8,22-二烯-3β,7α-二醇(11)、5a,6a-环氧-(22E,24R)-麦角甾-8,22-二烯-3β,7β-二醇(12)、3β,5α,9α-三羟基-(22E,24R)-麦角甾-7,22-二烯-6-酮(13)、4,6,8 (14),22-麦角甾四烯-3-酮(14)、(22E,24R)-麦角甾-4,7,22-三烯-3-酮(15).其中化合物8、10、14和15为首次从海洋来源链霉菌属中分离得到.结论:采用MTT法筛选15个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细胞毒活性,发现均具有一定的活性.其中,化合物2、5、6、7和14表现出较好的生长抑制活性,其IC50质量浓度均小于30μg/m L.  相似文献   

8.
采用硅胶柱色谱及HPLC等分离方法对新鲜霸王鞭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8个单体化合物,通过1H NMR和13C NMR的方式鉴出其结构分别为蒲公英赛醇(1),大戟醇(2),木栓酮(3),乙酰表木栓醇(4),西米杜鹃醇(5),α-菠甾醇(6),山柰酚-3-O-α-L-鼠李糖甙(7),槲皮素-3-O-α-L-鼠李糖甙(8)。化合物4,5,7,8为首次从霸王鞭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角蒿中的环己乙醇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ephadex LH-20及硅胶等柱色谱技术从药用民族植物角蒿(Incarvillea dissectifoliolaQ.S. Zhao)的根茎中分离得到了11个环己乙醇类化合物。经理化数据对照和波谱分析,确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rengyolone(1), (3aS, 6R) 2,3,3a,6,7,7a-hexahydrobenzofuran-3a,6-diol (2),(3aR)-hexahydro-3ahydroxybenzofuran-6(2H)-one(3),(3aR,6R)-octahydrobenzofuran-3a,6-diol (4),(3aR,6S)-octahydrobenzofuran-3a,6-diol (5),4-hydroxy-4-(2-hydroxyethyl) cyclohexanone (6),(3aS,4S)-hexahydro-3a,4-dihydroxybenzofuran-6(2H)-one (7),(3aR,4S)-hexahydro-3a,4-dihydroxy benzofuran-6(2H)-one (8),rengyol (9),isorengyol (10)和rengyoside B (11)。这11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角蒿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5,6,7,8,9,10的细胞毒活性未见报道,对它们的细胞毒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它们对HL-60细胞株的IC50分别为102,44.7,24.6,98.0,47.8,25.3,92.3和47.2 μmol/L。  相似文献   

10.
桦褐孔菌三萜类化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硅胶柱色谱及HPLC等分离方法对桦褐孔菌正己烷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7个三萜类化合物。依据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白桦脂酸(1),白桦醇(2),羽扇豆醇(3),8,24-羊毛甾二烯-3β,21β-二醇(4),3β-羟基-羊毛甾-8,24-二烯-21-醛(5),8,23(E)-二烯羊毛甾-3β,22(R),25-三醇(6),桦褐孔菌醇D(7)。其中化合物7为首次从野生桦褐孔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叶绿素不皂化物为蚕沙生产叶绿素过程中产量较大的副产物.为进一步提升蚕沙的综合利用价值,本文重点研究蚕沙叶绿素不皂化物中的化学成分.通过硅胶柱色谱、C18中压柱色谱、高压制备柱色谱等方法对叶绿素不皂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依据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对得到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此次共分离鉴定出11个化合物,分别为植物醇(1)、5-Glutinen-3-ol(2)、羽扇豆醇(3)、豆甾醇(4)、菜油甾醇(5)、β-谷甾醇(6)、α-生育酚(7)、γ-生育酚(8)、(2E,6E,10E,14E,18E,22E)-3,7,11,15,19,23-hexamethyl-2,6,10,14,18,22-tetracosahexaen-1-ol(9)、(13,14,17,20R)-lanosta-7,24-diene-3-ol(10)、棕榈酸(11).从结果可知,蚕沙叶绿素不皂化物中富含甾醇类物质,且化合物2,9,10为首次从蚕沙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运用多种色谱分离方法对粗梗稠李95%乙醇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5(6)-gluten-3α-ol(1)、乌苏酸(2)、齐墩果酸(3)、羽扇豆醇(4)、无羁萜(5)、羽扇烯酮(6)、β-谷甾醇(7)、豆甾醇(8)、亚麻酸乙酯(9)和亚麻酸(10).  相似文献   

13.
从采自于海南岛三亚附近海域的扭曲肉芝软珊瑚 Sarcophyton tortuosum Tix.-Dur中,分离提取得到5个纯化合物,通过综合波谱解析和化学转化鉴定它们的化学结构分别为:1个四萜化合物methyl sarcotortuoate,3个甾醇:1β,3β,5α,6β-四羟基-25-乙酰氧基-麦角甾醇,24( S )-麦角甾烷-3β,5α,6β,25-四醇,23-甲基-24( S )-麦角甾烷-3β,5α,6β-三醇,1个神经酰胺( 2S,3R, 2′S,4E,8E )-Δ4(5),Δ8(9)-鞘氨醇-2′-羟基-十六碳酰胺.  相似文献   

14.
采用硅胶柱色谱及HPLC等色谱技术对兔儿伞全草甲醇提取液正己烷萃取物进行分离纯化,从中分离得到5个单体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它们的结构分别为:尼洛替星(1)、羽扇豆酮(2)、羽扇豆醇(3)、β-香树酯醇(4)、24-亚甲基环阿尔廷醇(5),化合物1~5均为首次从兔儿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采用硅胶、凝胶、半制备液相等分离技术,对毛麝香Adenosma glutinosum(L.)Druce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石油醚以及正丁醇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研究,从中分离得到了12个化合物。根据核磁共振、质谱等谱图数据和文献对照等研究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分别为:30-醛基-白桦脂酸(1),1,3,5-三甲氧基苯(2),3,5-二甲氧基苯乙酮(3),β-谷甾醇(4),豆甾醇(5),大黄素甲醚(6),芝麻素(7),早熟素Ⅱ(8),棕榈酸(9),正二十六醇(10),D-阿洛醇(11),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丁酯(12)。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毛麝香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分离并鉴定了款冬花(Tussilago farfara L.)中的12个萜类及甾体化合物.实验采用85%的乙醇回流提取,醇提物用石油醚、醋酸乙酯及水饱和正丁醇依次萃取,石油醚和醋酸乙酯萃取液减压浓缩后分别经硅胶柱色谱反复层析,以石油醚-醋酸乙酯及三氯甲烷-甲醇系统梯度洗脱,结合重结晶等方法,从款冬花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并通过理化检测、质谱及核磁共振等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款冬酮(Ⅰ)、14-acetoxy-7-β(3-ethyl crotonoyloxy)-1-α(2-methyl-butyryloxy)-notonipetranone(Ⅱ)、正三十五烷醇(Ⅲ)、正三十烷醇(Ⅳ)、硬脂酸(Ⅴ)、β-谷甾醇(Ⅵ)、麦角甾醇(Ⅶ)、豆甾醇(Ⅷ)、α-菠甾醇(Ⅸ)、豆甾醇-β-D-葡萄糖苷(Ⅹ)、胡萝卜苷(Ⅺ),和α-菠甾醇-β-D-葡萄糖苷(Ⅻ).其中化合物Ⅲ、Ⅳ、Ⅴ、Ⅶ、Ⅷ、Ⅸ、Ⅹ、Ⅻ均为首次自款冬属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17.
采用硅胶、聚酰胺、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壮药九龙盘Antenoron filiforme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得到22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检验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分别为2-十五烷酮(1)、木栓酮(2)、三十烷醇(3)、褐煤酸(4)、β-谷甾醇(5)、豆甾醇(6)、邻苯二酚(7)、二十二酸(8)、4-甲氧基肉桂酸(9)、3β-angeloyloxy-7-epifutronolide(10)、6-羟基己酸(11)、柠檬黄素(12)、芥酸(13)、3,3′-O-二甲基鞣花酸(14)、β-胡萝卜苷(15)、没食子酸(16)、3-甲氧基槲皮素(17)、4′-甲基-棉花素(18)、圣草酚(19)、没食子酸乙酯(20)、没食子酸甲酯(21)、阿福豆苷(22)。除化合物5、6、15~17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九龙盘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从牛角瓜(Calotropis gigantea)根的乙醇粗提物中分离出9个化合物,通过质谱(MS)、核磁共振谱(NMR)等分析方法,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洋地黄毒甙元-3-O-β-D-葡萄糖甙(1)、洋地黄毒甙元-3-O-α-L-鼠李糖甙(2)、坎诺甙元-3-O-β-D-葡萄糖甙(3)、坎诺甙元-3-O-α-L-鼠李糖甙(4)、齐墩果烷-12-烯(5)、羽扇豆醇(6)、奈皮菌素(7)、3α,11α-二羟基-20(29)-羽扇豆烷-28-酸甲酯(8)和熊果酸(9),其中,化合物1~4为强心苷类化合物,5~9为三萜或甾体类化合物,化合物1~3,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采用硅胶、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和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ODS)等多种色谱技术,对地胆草根部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从地胆草醇提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了9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1-9的化学结构分别为:大黄素甲醚(1),异香草酸(2),香豆酸(3),对羟基苯甲酸(4),阿魏酸(5),3-甲氧基-4-羟基-桂皮醛(6),豆甾醇-3-O-β-D-葡萄糖(7),豆甾醇(8),吲唑(9).化合物1、2、4、5.6、9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9为一新的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20.
对昆明盐矿真菌4-92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从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其结构分别为5个酚类化合物:5-甲苯-1,3-二醇(1)、甲基2,5-龙胆酸(2)、对羟基苯甲酸(3)、3,3'-氧二苯(5-甲酚)(4)、2-(羟甲基)苯-1,4-苯二酚(5);3个甾醇类化合物:(22E,24R)-5α,6α-环氧-24-甲基胆甾-8(14),22-烯-3β,7α-二醇(6)、3β-羟基-(22E,24R)-麦角甾-5,8,22-三烯-7-酮(7)、啤酒甾醇(8);3个核苷类化合物:胸腺嘧啶(9)、尿嘧啶(10)、胞嘧啶(11);2个氧杂蒽酮类化合物:杂色黄曲霉毒素(12)、Oxisterigmatocystin C(13);一个蒽醌类化合物:大黄素(14);一个生物碱类化合物:Pseurotin A(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