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滴水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对其水质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2009年1、4、7、10月对滴水湖浮游植物进行4次调查采样,研究滴水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评价滴水湖水质现状.共鉴定浮游植物96种,隶属于8门48属.其中绿藻门种类居首位,有21属51种;其次为硅藻门11属20种;蓝藻门8属16种;隐藻门2属3种;裸藻门2属2种;金藻门2属2种;甲藻门1属1种;黄藻门1属1种.平均数量生物量是2054.28×104个/L,其中绿藻比例最高,占总量的41%;其次是硅藻,占总量的30.5%;蓝藻第三,占总量的16.5%;其他藻类所占比例较小.根据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并结合部分理化指标对湖区进行水质评价,结果显示滴水湖水质属于中-富营养.  相似文献   

2.
上海滴水湖浮游动物研究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2006年2月~2007年2月对滴水湖进行调查采样,研究了该湖泊中的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季节变化.通过调查共鉴定浮游动物39种:轮虫27种,桡足类10种,枝角类2种.优势种有中华窄腹剑水蚤(Limnoithona sinensis)、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rotundiformis complex)、中型六腕轮虫(Hexarthra intermedia)、角突臂尾轮虫(Brachionus angularis)和疣毛轮虫(Synchaetasp.),不同季节浮游动物优势种类不同.浮游动物生物量7月份最高,2月份最低.  相似文献   

3.
为了掌握环境因子对滴水湖浮游植物的影响,2012—2013年期间分4个季度选取14个点位对滴水湖及其外围水体生境演变进行调查,分析环境因子以及浮游植物指标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对浮游植物指标和各项环境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以确定其生长的主要影响因子.湖区水质明显优于河道水质,且相对稳定;各点浮游植物密度的四季变化趋势与叶绿素a的变化大体上趋势趋同,但夏季浮游植物密度稍高,而各点冬季叶绿素a含量达到最高,滤食性鱼类的放养使得滴水湖夏季浮游植物的生长得到控制,浮游植物群落演替的总体趋势表现为大型浮游植物比例下降,小型浮游植物比例增加.相关性分析显示,滴水湖总磷浓度对浮游植物的生长具有重要影响.研究为滴水湖富营养化的防治以及水环境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滴水湖水系轮虫群落状况及其与水质因子的关系,于2010年1-12月,每月1次对上海滴水湖水系轮虫群落和水质状况进行调查。引水河道和湖区分别设置6个和5个采样点。通过调查,共鉴定轮虫35种,隶属于7科19属。其中,针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 trigla)、暗小异尾轮虫(Trichocerca pusilla)和裂痕龟纹轮虫(Anuraeopsis fissa)为优势种。引水河道中轮虫年平均密度为821.31/L,生物量为600.97×10-3mg/L;湖区中轮虫年平均密度为434.98/L,生物量为317.74×10-3mg/L。引水河道和湖区中Margalef多样性指数年均值分别为1.87±0.19和1.14±0.23,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年均值分别为1.58±0.25和1.21±0.76。引水河道中轮虫密度、生物量及多样性指数均较湖区中高。季节变化上,引水河道中轮虫密度、生物量分别与BOD5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湖区轮虫密度、生物量分别与水温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水平分布上,轮虫生物量与总溶解盐和pH值均呈显著负相关,与NO2-N呈显著正相关,与BOD5则呈极显著正相关。根据污染指示种、物种多样性指数,并结合水体理化性质对滴水湖水系水质进行初步评价,结果表明,2010年滴水湖湖区为轻富营养,引水河道总体处于轻富营养-中富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5.
利用分批培养实验研究了锰、铜、锌、钼、钴5种微量元素对球等鞭金藻生长的影响.通过单因子实验确定了锰、铜、锌、钼、钴对球等鞭金藻生长的必需性和促进其生长的有益浓度范围,然后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锰、铜、锌、钼、钴促进球等鞭金藻生长的最佳浓度,依次为:0.08,0.07,0.0007,0.003,0.1 mmol.m-3.与常用M f/2配方比较,本研究中Cu浓度基本相同;Mn、Mo浓度比f/2配方低1个数量级;Zn浓度低约2个数量级;Co浓度高1个数量级.将它们用于球等鞭金藻的培养,可使细胞密度比f/2配方提高14.3%.  相似文献   

6.
球等鞭金藻3011的生长与其营养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galbanaParke)3011进行了N、P、Fe、维生素B1、B12等营养试验,通过单因子和正交试验表明:在4种不同氮源中,以NaNO3培养球等鞭金藻最佳,其最佳质量浓度为10g·m-3;2种磷源对球等鞭金藻的影响不显著;在3种铁源中,以FeCl3培养球等鞭金藻为最佳,其最佳质量浓度为0.1g·m-3;在维生素试验中,以维生素B10.1g·m-3和维生素B120.0005g·m-3混合使用最佳.培养液的较佳配方是在天然海水中加入NaNO3—N10g·m-3;NaH2PO4—P1g·m-3;FeCl3—Fe0.1g·m-3;维生素B10.1g·m-3和维生素B120.0005g·m-3.  相似文献   

7.
利用分批培养,采用f/2培养基,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重金属离子(Cu2 、Pb2 、Cd2 )对球等鞭金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等鞭金藻的生长属于"S"型曲线;Cu2 抑制球形等鞭金藻的生长;浓度低于3 mg/L的Cd2 促进金藻生长,高于3 mg/L时抑制其生长;Pb2 能够促进等鞭金藻的生长.  相似文献   

8.
上海滴水湖集水区非点源污染物输移通量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经典的输出系数法,以上海滴水湖集水区为例,初步探讨了适合于中国东部平原河网地区的半分布式集水区非点源输移通量测算方法及其应用.结果表明:(1)结构方面,滴水湖集水区非点源类型主要包括土地利用、降雨以及分散排放的农村生活污水3类,土地利用是最主要的非点源类型;(2)时间尺度,1965~2008年,滴水湖集水区非点源污染物输移通量呈现增加态势,非点源污染问题基本经历了从不明显到初步显现再到凸显的3个阶段;(3)空间尺度,13个二级集水区和137个三级集水区的输移通量分布与功能定位、城市化程度以及有效绿地面积比例有关.  相似文献   

9.
以含有生长抑制物的球等鞭金藻的微藻滤液为研究对象,考察pH、时间、料液体积比和溶剂等因素对生长抑制物提取效果的影响,确定了球等鞭金藻的微藻滤液中生长抑制物的适合提取工艺;通过比较两种型号的葡聚糖凝胶对生长抑制物粗提物的分离效果,确定了适合的凝胶类型;同时研究温度对生长抑制物抑制活性的影响以及生长抑制物对其他微藻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生长抑制物的适宜提取工艺为pH 2~4、提取时间3 h、料液体积比10∶1、溶剂为乙酸乙酯;Sephadex G-15凝胶对生长抑制物的分离效果好于Sephadex G-25;生长抑制物的抑制活性具有很强的热稳定性,其对角毛藻和小球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滴水湖夏季环流的三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改进的ECOM三维数值模式,计算夏季滴水湖由河流驱动的吞吐流、海表面加热产生的密度环流和风生环流,以及三者综合作用下的总环流.由河流驱动的吞吐流主要出现在河流进水和出水的连线上,并在湖中出现涡流.由湖表面加热产生的表层密度环流在两深潭处出现气旋式的环流,东侧的范围比西侧的大,中层和底层的流速减小.表层风生流在湖的中央为大致流向西北的弯曲流动,在大弯曲的地方一侧出现涡流.为满足质量守恒,底层出现与表层流向相反的补偿流.总环流在表层基本上为朝西北的流动,在底层同样出现向东南的回流,主要是由风应力驱动的.在总环流中河流驱动的吞吐流受逆风的作用,出现在中下层.  相似文献   

12.
矮慈姑人工授粉后花粉管生长的荧光显微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用荧光显微术观察了矮慈姑人工授粉后雌蕊上花粉粒萌发及花粉管的生长过程与途径,结果表明:该种在授粉0.5h后花粉粒全部萌发出花粉管,花粉管在授粉2h后部分到达子房,4h仙进入胚珠;花粉管在雌蕊之向心一侧的组织中行进,至子房基部后部分花部管转向胚珠,由珠孔进入珠心。  相似文献   

13.
比较研究18年来珊珀湖在人工施肥投饵条件下的浮游生物及氮、磷变化,结果表明:2003年6-10月浮游植物生物量各采样点平均值为4.903 73×107L-1,最高峰出现在7月和9月两个月,优势种群为蓝藻门、绿藻门,全年藻量各门生物量所占百分比为:蓝藻门85.2%,绿藻门8.37%,黄藻门1.07%,硅藻门2.66%,甲藻门0.03%,裸藻门0.16%,隐藻门2.54%,金藻门0.19%;浮游动物生物量各采样点平均值为1.312 088×104L-1,最高峰出现在7月和9月,优势种群为原生动物和轮虫,其中原生动物18.09%,轮虫动物77.39%,桡足类3.43%,枝角类1.08%.与1986年相比,浮游生物增加了近10倍.同时,优势种群结构发生改变,氮、磷含量随人工投入量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4.
洪泽湖天然湿地的长期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遥感数据结合野外调查结果,以混合分类法对从洪泽湖天然湿地2002年8月21日获取的ETM 数据进行分类,并生成2002年分类结果在红光、近红外波段特征空间上的分布图。同时,对1979年的LandsatMSS进行聚类分析,并将聚类结果输出到红光(MSS5)、近红外(MSS7)特征空间图像上,根据MSS的假彩色合成影像、野外调查访问结果和聚类结果在红光、近红外波段特征空间上位置间的相互关系对聚类结果进行标识,将两期遥感图像的分类结果进行叠加,比较了1979~2002年洪泽湖天然湿地变化情况。结果显示,1979~2002年洪泽湖湿地丧失了6458.59hm2,这种丧失与当地对湖泊湿地过度开发及不合理利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上海城市公园人工湖泊浮游植物调查及其富营养化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上海7个城市公园内的人工湖泊浮游植物组成、个体数量和生物量进行了调查,结果共发现浮游植物6门,25属,个体密度为1.0×108~9.3×108ind·L-1,生物量12.4~407.3mg·L-1.利用有关生物学指标对这些水体的营养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除2个公园水体处于中等营养水平外,其余5个均处于富营养化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