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钱莹 《科技咨询导报》2010,(19):114-114
在公路路基施工时经常会遇到地基满足不了设计要求,需要进行地基处理。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杂填土和素填土等不良地基。介绍了强夯法在某高速度路路基处理中的应用,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软弱路基土体三轴蠕变试验及蠕变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相同面积置换率的微小砂桩模拟地基处理效果,对地基处理后路基土进行三轴蠕变试验。依据路基土三轴蠕变试验,提出一个基于双曲线函数核的黏塑性元件模型,描述路基土的非线性黏塑性蠕变特征。与Burges元件模型串联建立非线性黏弹塑性蠕变本构模型,将模型扩展到三维状态并确定模型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应力水平是影响地基土蠕变变形的主要因素,应力水平S=0.6为路基土体线性黏弹性蠕变和非线性黏弹塑性蠕变的临界值,当S<0.6时,路基土体土表现出线性黏弹性蠕变特征;当S>0.6时,表现出非线性黏弹塑性蠕变特征。  相似文献   

3.
莫旭林 《科技资讯》2010,(33):98-98
如何对软弱土地基进行加固和利用,使其既能满足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要求,又能够缩短工期,减少投资,这是地基处理工作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也是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关键之所在。强夯法普遍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黏性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素填土等地基,具有施工速度快,处理效果好的特点。本文对强夯法处理软土路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干拌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处理路基沉陷技术,并通过工程实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技术不仅可以改善原路基土的性能,提高路基土的承载能力,而且所需施工场地小,施工快速。  相似文献   

5.
深圳市港湾大道原始地貌属海漫滩堆积地貌,地下水位高,地基土多为淤泥质软土,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强度低.该道路杂填土路基通过劈裂灌浆法处理杂填土路基的设计和施工处理,增加了地基承载力,减少了地基沉降,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针对整体滑动稳定安全系数满足规范要求的刚性桩复合地基路基仍然可能滑塌的事实,对刚性桩复合地基路基绕流滑动稳定分析开展了研究.基于对桩土作用力的研究,对桩土作用力进行了简化处理,提出了折减荷载法用于刚性桩复合地基绕流滑动稳定分析.工程实例表明刚性桩复合地基路基需要分析绕流滑动稳定性,折减荷载法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7.
一、概述在桥涵、路基和一般建筑物的工程实践中,经常会遇到地基持力层为松软土层的情况。这时需要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处理后的地基称为人工地基。如淤泥、冲填土、杂填土、松散及饱和的粉细砂、松散的亚砂土、湿陷性黄土、膨胀土以及不良工程地质现象等都需要进行地基处理。有时地基土层不属上述所列范畴,但由于相对建筑物要求的强度、稳定性或变形等条件不够,也应考虑进行地基加固处理。地基处理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地基上建造结构物可能产生的问题,采取人工的方法提高地基土的抗剪强度,增大地基承载力;改善地基土的压缩特性,减少沉降和不均匀沉降;改善土的动力特性,防止液  相似文献   

8.
由于软弱土地基是需要人工进行处理的不良地基,在进行工程施工中遇到的问题也是最多的,因此对软土路基的稳定行研究便是有重要意义的,本文便对高速公路软土路基的稳定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对软土路基的特点、存在问题以及其稳定性的研究现状及处理措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建筑垃圾复合地基的承载性能,自制大型固结仪对某工程中利用建筑垃圾进行路基处理的土样、单桩及复合地基进行室内压缩试验,并通过工程现场静载试验对其承载力进行检测,利用有限元软件对不同桩径、桩长、弹性模量的建筑垃圾复合地基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建筑垃圾复合地基能显著提高软弱土路基的压缩模量,提高其承载力;增大建筑垃圾散体材料桩桩径可以显著提高路基承载力,减小路基沉降;改变桩长及桩身模量对提高软弱土路基承载力和降低路基沉降的效果并不明显.因此,建筑垃圾复合地基可以应用于软土路基处理中.  相似文献   

10.
石武客运专线路基基底处理CFG桩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速铁路路基要求零沉降,因此路基基底处理尤其重要,CFG桩是由水泥、粉煤灰、碎石、石屑或砂加水拌和形成的高粘结度桩,和桩间土、褥垫层一起形成复合地基。本文介绍了路基基底处理中CFG桩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路基工程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效率,根据地基处理中挤密并排水固结原理,利用PVC管作为管桩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根据地基承载力及变形实验,得出待处理地基位移-荷载关系曲线,从而评价处理前后综合地基承载力的变化。实验表明,在沉降良好的原状土中,每平米压入6根管径为75 mm的PVC管桩,其地基承载力可提高至1.909 MPa,而变形量小于14 mm,可满足路基的承载力及变形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一直以来软土地基的处理是工程建设的一大技术难关,在软基经粉体搅拌桩处理后,桩体范围内土体沉降、路基土侧向位移量明显减少,该处治技术对解决软土地基高填地基的稳定、沉降及加快施工进度等很有裨益。  相似文献   

13.
高速公路软土地基,经粉体搅拌桩处理后,桩体范围内土体沉降减少较多,路基土侧向位移量减少,能承受较快的加荷速率,对解决软土地基高填地基的稳定、沉降及加快施工进度等很有裨益。  相似文献   

14.
高速公路软土地基,经粉体搅拌桩处理后,桩体范围内土体沉降减少较多,路基土侧向位移量减少,能承受较快的加荷速率,对解决软土地基高填地基的稳定、沉降及加快施工进度等很有裨益。  相似文献   

15.
搅拌桩处理软土是通过专门的机械将水泥与土搅拌后强制压入软土中,在原地基中形成强度、刚度较大的桩体,同时也使桩周土体性质得到改善,桩体与桩间土形成复合地基共同承担外荷载.本文主要结合某高速公路软土路基的特点,对该路段采用水泥搅拌桩技术进行地基处理的措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高速铁路CFG桩-筏复合地基沉降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路堤荷载作用下CFG桩-筏复合地基沉降变形特性,在京沪高速铁路凤阳试验段进行了沉降变形现场试验.设置沉降板、观测桩和测斜管,分别监测地基面桩土沉降、路基顶面沉降和地基侧向水平位移,分析了沉降变形随路堤填筑高度和时间的变化规律,探讨了双曲线沉降预测方法.研究结果表明:CFG桩-筏复合地基沉降随路堤填筑高度和时间的增加而增大;路基经过6个多月的静置后,沉降已趋于稳定;复合地基总沉降量小于15 mm,桩土沉降差小于2 mm;路堤坡脚线外1 m处的地基侧向最大水平位移小于4 mm;采用双曲线法进行路基沉降预测是可行的,且预测精度较高.采用CFG桩-筏复合处理后的地基总沉降、沉降差和水平位移均较小,路基沉降稳定较快,能够提高路基的稳定性并缩短工期.  相似文献   

17.
李勐勋  郭院成  张四化  周同和  谢坤 《河南科学》2010,28(10):1284-1289
在路基后处理技术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一种对部分填土路基水泥土桩复合地基,采用小桩后处理技术,形成双层复合地基的路基后处理技术.具体为:预先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处理地基、进行部分路基填土施工,然后在填土标高施工无砂混凝土进行后处理,可用于静态设计工程,也可用于动态设计工程.研究表明,该技术具有硬壳层的扩散作用、刚性垫层作用、小桩对路堤的加固锚固等效应,沉降变形计算可采用上下刺入法、复合模量分层总和法计算,复合模量分层总和角点法计算时,可将路基荷载等效成矩形分布的荷载分层作用在地基上,分别计算,然后相加得到.该方法在大广高速公路扶项段台后高填方软土地基得到了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8.
膨胀土在我国分布较广,其遇水膨胀、干缩裂缝的特性严重影响路基压实度与路基整体稳定性。通过连徐高速公路的勘察、设计与施工总结,阐述了膨胀土对路基的危害膨胀土潜势的评价以及膨胀土路段地基与路基的设计处治对策。  相似文献   

19.
刘宏力  陈华兴  龙森 《山西科技》2010,25(4):115-115,117
介绍了强夯法的工程应用,分析了地基土的强夯加固基本原理,结合贵州高等级公路路基的特征,运用强夯法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20.
冉旭波 《科技信息》2011,(2):355-356
土工合成材料在公路工程中最早的应用是路堤加筋,近几年采用土工合成材料处理软土路基得到了广泛应用和迅速发展,但是由于软土的天然含水量高,孔隙大,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容易产生地基破坏和过大的沉降和变形,需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和加固。将土工织物、土工网、土工格栅铺设于软土地基和路堤之间,加筋软基路堤,从而保证路堤的稳定性,在碎石垫层顶部分别铺设土工网处理软土地基基础,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减小地基不均匀沉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