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地质变量是既有随机变化又有趋势变化的随机函数,因此,反映地质变量的变化性质和变化程度时,必须找寻既能反映随机变化又能反映趋势变化的表示方法。本文主要介绍:用变异函数表示地质变量的变化性质。对于其变化程度则用变化程度系数φ=(C_0+0.625C)/α或者相对变化程度系数Vφ=φ/m表示。应用C_0+0.625C计算地质变量的总方差,根据这一总方差计算的变化系数,既能反映随机变化,又能反映趋势变化,这才是比较正确地反映矿体的变化程度。  相似文献   

2.
研究降雨在变化环境下的变化特征,对掌握区域气候变化背景及充分利用降雨等自然资源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基于广东省连州市1966~2015年降雨序列,采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滑动F、滑动秩和等综合分析序列的突变年,并以突变年为分界点提取变化环境下的降雨序列,采用气候倾向率、滑动平均和Mann-Kendall等分析变化环境下的降雨序列趋势特征,最后利用Morlet小波分析方法对变化环境下降雨序列的周期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年降雨量序列于1992年发生突变,年降雨日数序列则于1984发生突变;变化环境下年降雨量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每10 a上升幅度为54.96 mm,且趋势显著,而年降雨日数则相对稳定;受环境变化的影响,年降雨量序列存在6 a的主周期,而年降雨日数序列主周期则比较长,第一主周期长达30 a。  相似文献   

3.
所谓矿体的变化程度是指矿体地质变量(例如品位、厚度等)的变化复杂程度。地质变量的变化复杂程度是由地质变量的变化性质所决定;当知道了地质变量的变化性质,那么地质变量的变化复杂程度(即变化程度),就可以确定。所谓矿体的变化性质是指地质变量在矿体不同的部位上相互之间的联系及其变化规律。矿体的变化性质是地  相似文献   

4.
在安西极旱荒漠自然保护区的典型植物群落中选取6个平行样方,连续3年调查植物数量、盖度和物种数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以及气候对植物群落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植物群落物种数量和植株数量的季节变化主要是由一年生草本植物的季节变化引起的,而多年生灌木盖度的季节变化是植物群落盖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植物群落物种数量、植株数量和盖度的年际变化主要源于一年生草本植物物种数量、植株数量和盖度的变化。植物群落物种数量、植株数量和盖度的季节变化与降雨量和气温的变化正相关,而年际变化与降雨量和气温的变化关系不大。因此,降雨和气温仅影响荒漠植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而对年际变化影响不大。在气候条件变化较小的范围内,荒漠植物群落结构保持相对稳定的结构。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天文因素、气象条件和大气质量论述上海城市太阳辐射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的规律性。指出由于气象条件和大气污染浓度的不同,可以改变天文辐射周期性的变化,而“城市发展”这个人为因子对到达地表的太阳直接辐射、散射辐射和总辐射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从而论证上海城市大气环境有明显恶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世界3大顶尖刊物《Science》、《Nature》及《Proceeding of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PANS)近5年的土地变化及其有关重要论文检索与归纳,并在参阅了其他有关重要期刊后,简要回顾了由土地利用或覆盖变化(LUCC)研究到土地变化科学(land change science,LCS)的产生过程,特别提出了因全球变化研究而发现土地变化重要性是LCS产生的科学原因.随后,提出了当前土地变化科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可持续性影响评估(sustainability impact assessment,SIA),并指出跨学科、创新地认识土地利用的生态、社会、经济等多功能(MLUs),且以土地利用多功能(LUFs)概念为框架,定量构建综合SIA评价指标体系的核心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7.
以淮河流域地表土壤含水量为研究对象,利用2010年3~6月多时相MODIS数据和降雨量、土壤相对湿度等实测数据,结合水文模型和土壤水分变化动态方程,研究地表土壤水分变化量的模拟方法。结果表明:根据土壤水分变化动态方程估算的地表土壤含水量变化量,与实测值进行比较,在10 cm和20 cm深度处两者变化趋势一致,拟合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均能够通过显著性检验,相关系数分别为0.53和0.62,符合显著相关;均方根误差分别为9.87%和4.64%。可认为该方法能够较好估算地表浅层土壤含水量的变化量。  相似文献   

8.
概述了国内外关于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目前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的主要方法,提出了我国在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认为,解决好资料的统一性和相关性问题以及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与城镇化之间的关系将是我国今后关于土地覆被变化研究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9.
大学英语的社会需求逐步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变化,特别是对听说能力的需求愈来愈强烈,而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却一直在追求单一性、通用性的目标,且教材形式与内容没有充分体现对听说能力的训练。认为大学英语教材应适应对其需求的变化,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工作满意度变化与离职意向变化的动态关系模型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和理论研究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工作满意度和离职意向的关系并非是静态的,而是随时间或情景的变化而改变.因此,研究者们在现有理论的基础上不断整合,提出了工作满意度变化和离职意向变化的动态关系模型.本文将详细介绍Chen等(2011)提出的关于工作满意度变化和离职意向变化动态模型的理论基础和主要观点.这一模型的提出使研究者们再次关注时间这一重要变量,从而引发了一系列关于工作满意度变化和离职意向变化之间关系的研究.本文将总结在这一模型影响下的相关研究,并从研究方法、作用机制等4个方面为未来研究提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一般本体变化表示方法, 提出一种基于语义的本体变化表示方法. 该方法能清晰表示本体的变化信息, 描述变化的目的, 提高变化表示的可理解性, 减少变化表示中的冗余操作. 阐述了语义变化表示方法的基本形式, 分析了这些基本变化对本体的影响, 并设计了对应的处理策略, 从而使这种方法可以应用到本体演化过程中, 提高演化过程的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并分析了广东顺德格兰仕企业集团公司的组织结构变化,着重研究探讨引起其变化的四大因素:组织规模变化,环境改变,组织战略变化和营销策略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美国英语入手,分析了语音、词汇、语法和句法的一些近期变化现象,发现语言的变化是受社会因素、人文因素和政治环境的影响。语言是随着时间、社会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  相似文献   

14.
上海城市太阳辐射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天文因素、气象条件和大气质量论述上海城市太阳辐射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的规律性.指出由于气象条件和大气污染浓度的不同,可以改变天文辐射周期性的变化,而“城市发展”这个人为因子对到达地表的太阳直接辐射、散射辐射和总辐射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从而论证上海城市大气环境有明显恶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是导致地球表层系统景观变化的主要因素,人类通过对与土地相关的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围绕土地变化科学3个热点问题——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监测、驱动力和模型的研究方法进行说明和评述.在简要介绍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研究概况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分别阐述了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监测方法、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的统计方法和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模型研究方法,最后对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方法研究做了展望.近十几年,虽然土地变化科学在理论和方法方面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仍需要更多的研究和新的方法来丰富和完善土地变化科学.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土耳其国立Tubitak天文台观测的2001年3月到2007年8月期间的每月平均太阳半径值进行集合经验模式分解分析来研究太阳半径的变化特征.太阳半径在年际尺度上的短期变化可能和太阳强磁活动没有关联,在活动周尺度上的变化和强磁活动存在非常强的反相关关系.太阳半径在活动周的下降期的年变化率为0.0427?/年,在活动周尺度上的相对变化估计为0.036%,变化幅度可达0.3544?.  相似文献   

17.
以松花江流域哈尔滨段为研究区域,采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区域修订模型计算ESV,对区域ESV时空变化特征及空间相关性进行研究,计算区域ESV数量与空间分布均匀度及变化. 结果表明: ① 研究区域ESV存在很强的空间相关性,不同年份各级别ESV分布差异不大;② 1995年、2005年和2015年不同等级ESV在数量分布均匀度上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变化,均匀度都比较低;③ 各等级ESV空间分布不均匀,低值ESV空间分布均匀度均大于0.7,在研究区域内空间分布均匀,其余各等级ESV空间分布均匀性均小于0.5,都处于不均匀分布状态,三期ESV平均空间分布均匀度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简介了第四纪海平面变化研究的重大意义, 详细分析了海平面变化研究的各个阶段的主要理论, 着重评价了海平面变化研究理论与成因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燃煤消耗量的变化、城市小锅炉数量的变化、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加、城市建设和气象条件等五个因素的变化分析了石河子市城市空气质量变化。  相似文献   

20.
 电离层应该存在月球引力引起的朔望月周期变化,但一直没有观察到。2004年6月29日,法国发射了地震电磁监测卫星DEMETER,它是近极地太阳同步圆轨道卫星。本文将DEMETER卫星搭载的朗缪尔探针观测数据分为日侧半轨数据和夜侧半轨数据两组,对两组数据进行重采样和缺失数据填补,组织成日侧轨间信号和夜侧轨间信号,然后分别对这两种信号进行太阳日周期变化的滤除和不同长度周期信号信噪比的计算,进而绘制这两种信号的信噪比-周期变化曲线。在日侧半轨的电子密度、离子密度和电子温度中观察到了清晰的朔望月周期变化,而在夜侧半轨的电子密度、离子密度和电子温度中却没有观察到朔望月周期变化。解释是:月球引力会引起大气的朔望月周期涨落,在日侧半轨,光电离造成电子密度、离子密度、电子温度在高度方向上产生较大的变化梯度,在同一高度太阳同步轨道上运行的DEMETER卫星自然会观测到这种涨落变化,而在夜侧,光电离停止,电子密度、离子密度、电子温度在高度方向上的变化梯度很小,DEMETER卫星自然不会观测到这种涨落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