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固定化Brucella sp.GXY-1降解苯酚的特性及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大孔网状载体固定苯酚降解菌——布鲁氏杆菌(Brucella sp.)GXY-1菌株,并对固定化菌的制备条件及固定化菌降解苯酚的特性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固定化菌株的最适温度为25~35℃,最适pH为7.0左右,摇床转速为150r/min,最大耐盐度为2%,比游离态菌株更能适应环境变化.固定化菌降解苯酚的速率明显高于游离菌,降解过程符合Andrews抑制模型,确定了模型参数:qmax=2.932h^-1,Ks=286.227mg/L,Ki=97.720mg/L.  相似文献   

2.
文章利用罗布泊甘草内生枯草芽孢杆菌(barcillus subrilis)对不同废水样的有机物的降解进行研究。通过重铬酸钾回流法和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检测两种模拟污水和生活污水的化学需氧量(COD)。结果表明,甘草内生枯草芽孢杆菌单株菌不能快速降解水中有机物,但两种菌株所组成的复合菌株对模拟水样I有一定的降解能力,72h的COD降解率较显著。五种菌株在48h时对用麦麸制作的模拟水的降解率为5.53%。四种菌株在144h对水中残渣物有分解能力,其分解率可达47.3%。  相似文献   

3.
农药杀虫单降解菌的固定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杀虫单高效降解菌进行固定化试验,采用海藻酸钠和聚乙烯醇混合进行包埋,设计正交试验,考察固定化菌体对土壤中杀虫单的降解能力,并与游离菌进行相对降解活性的对比.得到最佳的固定化条件为:聚乙烯质量分数为10%,海藻酸钠质量分数为1.5%,氯化钙质量分数为1.5%,菌质量分数为2%.  相似文献   

4.
用壳聚糖修饰的MCM-48固定化脂肪酶拆分(R,S)-1-苯乙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涂覆壳聚糖(CS)的介孔分子筛MCM-48固定化假单胞菌脂肪酶(PSL),及其在(R,S)-1-苯乙醇转酯化拆分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壳聚糖与MCM-48的质量比为1:10时,用有机相固定化法制备的固定化酶PsL/CS-MCM-48显示了较高的催化活性及对映选择性,且高于游离酶和纯壳聚糖固定化酶PSL/CS.在PSL/CS-MCM-48的催化作用下,1-苯乙醇的转化率(C)达到46.9%,(S)-1-苯乙醇的对映体过量值(ees)达到87.5%,产物(R)-1-乙酸苯乙酯的对映体过量值(eep)大于99%,对映选择性参数(E)为576.同时,PSL/CS-MCM-48对(R,S)-1-苯乙醇催化转酯化拆分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性.  相似文献   

5.
以海藻酸钠和聚乙烯醇为混合载体,采取包埋法固定化苍白杆菌PW,降解培养基中的芘。在实验中分析了固定化载体浓度对固定化小球机械强度和传质系数的影响;绘制出固定化PW菌和游离菌降解芘的动力学曲线,比较了二者的差异;分析了pH值和温度对PW菌降解芘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海藻酸钠浓度的提高,固定化小球的传质性能变好,机械强度提高;随着聚乙烯醇的浓度的提高,固定化小球的传质性能变差,机械强度提高;在同样的条件下,固定化PW菌降解芘的效果要优于游离菌;固定化PW菌降解芘的最适pH为6.5~7.5,最适温度为30℃左右。  相似文献   

6.
微氧条件下固定化颗粒污泥的氯酚降解及菌群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氯酚优势好氧菌与厌氧颗粒污泥以三种不同方式组合:(1)以聚乙烯醇和海藻酸钠为载体,采用冷冻法将氯酚优势好氧菌和厌氧颗粒污泥进行混合固定;(2)将氯酚优势好氧菌单独固定后再与厌氧颗粒污泥混合;(3)将氯酚优势好氧菌直接投加到厌氧颗粒污泥.比较三种固定化颗粒污泥在微好氧及厌氧条件下的五氯酚降解效果.结果表明:在氯酚优势好氧菌和厌氧颗粒污泥的混合固定中,微好氧条件下可通过厌氧菌与好氧菌的协同作用实现氯酚的厌氧好氧同时降解,而在厌氧过程中,三种固定化颗粒污泥的氯酚降解速率没有明显差别.厌氧好氧活性实验也进一步证实了固定化颗粒污泥中厌氧、好氧菌活性的存在,并进一步推导出了微氧条件下氯酚固定化颗粒污泥的菌群结构.  相似文献   

7.
优势黄杆菌对蒽、菲、芘混合物的降解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探索混合多环芳烃的生物降解特征,利用两株优势黄杆菌,对混合蒽、菲、芘进行了降解研究.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表明,混合多环芳烃的降解56.3%~69.6%在前10h内完成,其生物降解进程和单基质相似,但降解效率低于单基质.混合体系中蒽、菲、芘在不同菌株作用下有按特定优先顺序降解的特征,但两株黄杆菌(FCN1和FCN2)的混合菌并不促进混合多环芳烃的降解.降解130h后,体系中蒽、菲、芘消除,但总有机碳去除率仅达到60.1%~72.7%,说明部分多环芳烃转化为中间代谢产物.菌数测定表明,FCN1和FCN2利用多环芳烃及其降解中间产物繁殖生长,菌数最高时分别增长200倍和100倍,但菌数增长滞后于多环芳烃的浓度变化.研究表明,混合多环芳烃之间具有降解竞争抑制特征,且其生物降解具有规律性.  相似文献   

8.
用壳聚糖(CS)修饰介孔分子筛MCM-48制备了复合载体CS-MCM-48,在异辛烷中制备了固定化假单胞菌脂肪酶PSL/CS-MCM-48,研究了固定化酶的制备条件对其催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定化酶PSL/CS-MCM-48适宜的制备条件为复合载体中m(CS):m(MCM-48)=1:10,m(酶):m(载体)=1:10,磷酸盐缓冲溶液(PBS)的pH值为6.5,V(PBS):y(异辛烷)=1:100.固定化酶PSL/CS-MCM-48催化水解橄榄油的活性达633u/g,活力回收为55.2%,其催化活性约是PSL/MCM-48催化活性的3倍.同时考察了反应温度和反应体系的pH值对PSL/CS-MCM-48催化活性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9.
内聚营养源SRB固定化交联剂的选择及对含锌废水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乙烯醇为包埋介质,对硫酸盐还原菌(SRB)进行固定化处理:以含锌废水为处理对象,考察不同交联剂对成球性能影响、营养源内聚效果、硫酸盐还原效果、锌离子去除率和出水COD(化学需氧量)等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最佳交联剂为40%(NH4)2S04和2%CaCl2:采用该交联体系制得固定化小球,每克小球内聚33.11mg乳酸钠,硫酸根还原率为53.5%,锌离子去除率可达到98%,出水COD低于100mg/L;固定化小球经过4次循环试验,出水锌离子浓度仍达到污水综合排放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10.
固定化细菌降解苯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运听 《江西科学》2008,26(4):572-575
通过驯化、筛选和富集,从温州某印染厂的生化曝气池下水道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得到一株高效降解苯酚的细菌,初步确定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该菌株能以苯酚为唯一碳源。最高耐酚浓度为1000mg/L。并采用海藻酸钙对该菌进行固定化。同时研究了不同条件如培养温度、pH、转速、供氧等对固定化细胞降解苯酚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最佳温度35℃、pH5.0、转速120r/min,在有氧条件下,24h内对100mg/L苯酚降解率可达99%以上。  相似文献   

11.
用于修复污染地表水的黄杆菌固定化工艺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针对污染地表水的特点,从河水底泥中筛选出一株能有效去除CODCr的黄杆菌(Flavobacterium sp.)进行固定化.通过几种固定化工艺的比较,确定了采用改进的PVA-Na·Alg共固定工艺,确定了聚乙烯醇(PVA)10.5%,海藻酸钠(Na·Alg)0.5%,活性炭3%及微量生长素的凝胶剂组成.运行78 h的测试结果表明,固定化颗粒对污染地表水中CODCr的去除率为86.27%,明显高于游离菌对CODCr的去除率59.65%.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lmerobic baffled reactor,ABR)与曝气生物滤池(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BAF)的组合工艺处理大蒜切片废水的运行特点。结果表明:ABR的最佳水力停留时间(HRT)为24h,有机负荷(COD)小于6ks/m^3·d为宜,COD的平均去除率可达87%;BAF的最佳HRT为16h,最佳气水比为10:1,进水有机负荷(COD)宜保持在1.1~1.4kg/m^3·d,COD的平均去除率为82.0%。ABR-BAF组合工艺COD总去除率保持在98.4%~98.7%之间,出水的COD质量浓度为79~94mg/L,出水水质满足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13.
研究填料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活性污泥—水生植物的组合工艺处理大蒜切片加工废水的运行特点.结果表明:填料ABR单元的最佳HRT为20 h,有机负荷小于COD 7.8 kg/(m3.d)为宜,在此工况下,COD的平均去除率可达92.5%;活性污泥法单元的最佳HRT为12 h,进水有机负荷宜保持在COD 0.8~1.2 kg/(m3.d)之间,在此工况下,COD的平均去除率为81.0%;水生植物单元的最佳HRT为3.5 d,在此最佳HRT下,COD的去除率为42.6%.该组合工艺COD总去除率保持在99.37%~99.42%之间,出水的COD浓度为38~41 mg/L,出水水质能稳定达到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4.
武开业  谢涛 《科技信息》2010,(7):372-372,379
建立了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检测地表水中四氯乙烯残留量的方法,全扫描离子监测模式检测,方法的检出限为1.2μg/L,在10--200μg/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2,在20,30和50μg/L3个添加水平下,四氯乙烯的加标回收率在97.8%-101.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65%-3.61%之间,该方法灵敏度高,分离效果良好,能有效地消除复杂基质带来的干扰,可以作为地表水中四氯乙烯残留量的检测和确证方法。  相似文献   

15.
高盐度化学制药废水预处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蒸馏+铁炭内电解+絮凝"工艺对某制药企业排放的废水进行预处理。经过蒸馏脱盐后,综合废水盐度(质量分数,下同)由7.4%降至0.15%;再采用"铁炭内电解+絮凝"工艺进行处理,内电解试验最佳工艺条件:进水pH值为3.0、铁炭比为4∶1(体积比)、停留时间为6 h,COD去除率达到26.5%;絮凝试验最佳pH值为9.0,COD去除率达到1.5%。废水经过预处理后,COD去除率达到28.0%,出水COD质量浓度(下同)降至20 988 mg/L,ρ(BOD)5/ρ(COD)由0.28提高至0.41。预处理出水厌氧可生化性试验表明,当进水COD质量浓度为9 000 mg/L左右时,容积负荷(COD)为1.0 kg/(m3.d),出水COD质量浓度降低至2 100 mg/L左右,COD去除率达到75.0%。说明该制药废水经过预处理后可生化性显著提高,为后续的生化处理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6.
复合式MBR处理化学合成类制药废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CMBR)对化学合成类制药废水的厌氧反应器出水进行处理研究,系统在不同的水力停留时间(HRT)下,各运行了一段时间,以此寻求最短HRT.实验结果表明,当HRT为10 h和5 h时,进水COD质量浓度在915.9-1 937.5 mg/L之间波动,复合式MBR的出水COD分别为62.5-141.7 mg/L和76.2-149.7 mg/L,COD去除率分别为88.7%-96%和85.7%-94.3%,均可以满足达标排放标准要求(150 mg/L).当HRT为3 h时,出水COD质量浓度为176.2-291.7 mg/L,不能满足达标排放标准要求.复合式MBR处理化学合成类制药废水的最佳HRT应控制在5 h.污泥质量浓度(MLSS)与COD去除的关系表明,为了得到更好的COD去除率,复合式MBR的最佳MLSS应控制在7 000 mg/L左右.  相似文献   

17.
采用固定化WAS吸附剂,净化Pb(Ⅱ)和Hg(Ⅱ)污染水体影响,结果表明:该吸附剂吸附2种重金属离子时呈现出不同的规律,吸附Pb(Ⅱ)的最佳条件为在25℃,200 mL,质量浓度为99.23 mg/L,pH值为5,WAS与固化剂的包埋比例(质量比)为1∶5,振荡吸附1 h,最大吸附率为71.00%,吸附量为14.20 mg/g;吸附Hg(Ⅱ)的最佳条件为在25℃,质量浓度为99.87 mg/L,pH值为4,WAS与固化剂的包埋比例(质量比)为1∶5,振荡吸附1 h后,最大吸附率为60.60%,吸附量为12.12 mg/g。在所实验的质量浓度范围内,基本符合经典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固定化WAS吸附Pb(Ⅱ)和Hg(Ⅱ)的表观最大吸附量分别为88.50 mg/g和66.67 mg/g,为固定化WAS吸附剂净化Pb(Ⅱ)和Hg(Ⅱ)污染水体应用研究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8.
采用以污泥+葡萄糖为有机底物,硫酸根离子为电子受体、碳毡吸附固定化硫酸盐还原菌为生物阴极、碳布为阳极的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模拟酸性重金属矿井废水.构建不同的外接电阻(分别为100Ω、1000Ω)MFC系统和开路常规生化处理对比,废水初始pH=4,Zn2+、Cu2+、Cd2+、Pb2+、总Fe初始质量浓度均为20mg/L.结果表明,MFC外接电阻100Ω时,对Zn2+、Cu2+、Cd2+、Pb2+、总Fe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9.45%、99.68%、99.65%、98.34%、98.99%;COD、SO2-4的最大降解速率分别为83.4和23.9mg·L-1·d-1,比开路常规生化处理分别提高了15%和181%;同时pH有效提升至中性.表明了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对于传统生物法处理酸性矿井废水有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PORS-15浸入式便携分光光谱仪测定水中氯化物,与国家标准方法比对无显著差异。氯化物浓度在0.5~50mg/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r=0.998,加标回收率97%-106%,测定结果相对标准偏差1.8%~4.1%(n=6)。满足水质监测分析方法中对氯化物测定的限值要求。  相似文献   

20.
从养殖水体污染严重的三亚海宝近海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养殖场水体中,分离得到3株能高效降解蛋白质、淀粉和油脂的菌株:Bacillus HXY-10,Aspergillus sp.HXY-3和Methylobacterium sp.HXY-7,通过共培养构建了能高效去除养殖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固定化复合功能菌群;同时采用夹膜法制作了BOD(生物需氮量)生物传感器微生物膜,传感器响应电流与水体中的BOD质量浓度2~60 mg·L-1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2 3.对含有已知BOD含量的水样进行8次测量,RSD为3.34%,表明BOD传感器检测体系的重现性良好,这为进一步研究近海养殖水体BOD传感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