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河流动力学是研究河流运动客观规律的新兴学科。包括泥沙运动、河床演变、河床变形等几方面的内容,本文通过河流动力学对河流泥沙的定性分析,揭示了其相互渗透、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经典恒温法研究了林可霉素在90℃和pH=7.02时的降解动力学,实验发现林可霉素水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并求出了反应的速度常数。  相似文献   

3.
河流中有机物降解系数的室内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河流中(以小清河济南段为例)BOD、COD、石油类和挥发酚的降解规律进行了室内模拟试验研究。采用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估计出这几种有机物的室内降解系数,并通过方差分析检验了参数估计的可靠性。有机物室内降解系数的获取,为建立河流水质模型,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4.
应用停止流动(Stopped—flow)光谱仪反应器研究了水体中氯乙烯在298K和pH为3—11时的化学氧化(O3/H2O2)降解及其动力学,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有机污染物降解过程的动力学模型;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回归分析,获得了反应动力学常数,实验结果与理论模型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5.
用热失重分析法(TGA)研究了聚丁二烯聚氨酯弹性体热降解动力学。研究表明,聚合物的降解分三个过程,求出了每个过程的动力学参数及速率方程经验式。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集约化的发展影响着河流底泥环境和健康质量。本文以湘江(衡阳段)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对区内18个监测点底泥的7个指标(Cu、Zn、As、Hg、Cd、Cr、Pb)进行监测调查,参照国内有关标准,建立了适合该区域的底泥污染评价标准,运用单因子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对检测结果进行污染程度评价。结果表明:湘江衡阳段底泥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为28.456,达到5级,为重度污染,其中松柏断面的底泥污染最为严重,说明河流底泥重金属含量与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集约化程度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河流底泥沉积物的形态分析(Ⅱ)--Tessier形态分类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Tessier形态分类法研究了小清河(济南段)底泥沉积物中痕量重金属元素Cu,Pb,Zn,Cr和Mn的存在形态,揭示了小清河(济南段)污染源的分布及相应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发现小清河源头底泥中重金属含量较低,流经济南市化工区后重金属污染物剧增、这是由于工业废水污染所致,底泥自净作用使小清河在郊区流出口处底泥污染物含量降回到接近本底值.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头孢呋辛酯丙酮溶液的稳定性,应用高效液相色谱,采用单因素方式考察初始溶液pH值、温度、氧化剂种类等条件下,头孢呋辛酯在溶液中的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依据化学反应动力学方法建立得到了头孢呋辛酯在不同条件下的降解反应动力学模型,回归得到了模型参数、预测半衰期(t_(1/2))。利用Materials Studio模拟软件从分子尺度对头孢呋辛酯的降解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头孢呋辛酯丙酮溶液的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pH值9.54时头孢呋辛酯丙酮溶液基本稳定,pH值≥9.54时其化学稳定性变差,随着pH值的增大降解速率迅速加快、溶液颜色加深;头孢呋辛酯丙酮溶液的化学稳定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差。研究结果可为相关产品的生产过程、结晶工艺设计、存储和应用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9.
以宿州市城市景观河流作为研究区,采样12个,检测样品底泥重金属As、Cr、Cu、Zn、Pb、和Ni的实际浓度,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分析宿州市城市河流底泥6种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并评价其生态风险。结果表明:Zn实测平均值为414.83 mg/kg,是安徽省土壤背景值的3.51倍,污染程度最为严重;Cu实测平均值为105.83 mg/kg,是参考值的2.3倍,污染程度次之;Pb含量为54.67 mg/kg,是背景值的1.6倍;Cr、As和Ni接近于背景值,处于无污染状态;Cr、Ni、As的Igeo平均值均低于0,处于无污染状态;Cu、Pb的Igeo平均值分别为0.93和0.01,处于轻度污染状态;Zn的Igeo为1.17,为偏中度污染状态;Cu、Zn、As、Cr、Pb、和Ni潜在危害系数平均值介于2.22~31.54,计算结果 RI均低于150,说明宿州市景观河流重金属的污染程度总体较轻。  相似文献   

10.
尼龙1010热氧降解过程与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TG—DTG法研究尼龙1010在空气流中的热氧降解过程和动力学,发现尼龙1010的热氧降解过程由3个紧连的步骤组成,随升温速率提高,降解温度的变化比较复杂,对应于各DTG峰时的降解率则呈峰值变化,但对总降解率影响不大,降解过程中均有约6%的残碳存在;用Coats—Redfern方程进行动力学处理,确定尼龙1010热氧降解的表观反应级数为1.1级,反应活化能为313.3kJ/mol。  相似文献   

11.
黄河下游游荡型河段挟沙力、阻力沿河宽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游荡型河流挟沙力、阻力沿河宽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河道断面形态变幅较大是影响现 有二维挟沙力研究方法应用到游荡型河流中的主要原因;阻力沿河宽分布除河道断面形态影响之外,滩槽水 流差异也是不可忽略的。因此,引入反映河流断面形态变幅以及滩槽差异的因子,结合黄河水沙资料对现有 公式进行修正,得到适用于黄河下游游荡型河段的二维挟沙力、阻力公式。  相似文献   

12.
IntroductionWiththedevelopmentofindustrialproductionandcitylife ,largeamountofindustrialwastewateranddomesticsewageareex haustedtotherivercourse,whichleadstothedegradationoftheriverwater.Nowadays,mostoftheriversinourcountryarepol lutedintheirrespectivel…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北盘江污染现状,在北盘江拖长江段以及干流段设置9个采样监测点,对其底泥的理化性质和无机性质指标进行了监测分析。结果表明,底泥中营养物浓度处于中等污染水平,即低影响线和重大影响线之间,底泥中营养物浓度最低的为关岭县河段,在低影响线之下。底泥重金属含量总体为尚清洁水平,其中铁含量最高,砷次之,氟最低。  相似文献   

14.
植物修复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河道疏浚底泥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国内普遍存在的排污河道污染问题,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玉米、印度芥菜、超积累油菜、紫花苜蓿在施用不同配比的排污河道疏浚底泥上对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的修复情况及超积累的机理.结果表明,随着底泥配比的增加,植物发芽率的抑止程度也增加;适应底泥中高浓度复合污染的植物,底泥施用能促进其生长,提高植物体内的叶绿素含量.植物体内积累的重金属Zn、Pb、Cd以生长在底泥与土壤比为2:1的印度芥菜为最大,分别为1 521 mg/kg、453 mg/kg和11.7 mg/kg;Cu、Ni积累量以生长于底泥中的玉米为最大,分别为128 mg/kg和89.1 mg/kg.在本实验条件下,底泥中有机物以种植玉米的底泥为最大,为76.89%.通过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及配套的能谱分析发现,重金属在植物体内的聚集存在;经X荧光光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确证了配合体之间及重金属和配合体相互形成架桥而聚集成团,形成重金属结合物积累在植物体内,且在植物根部发现积累了Cu的有机氯化物.种植前后底泥的X射线衍射对比表明,种植后重金属的晶格结构和存在形态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5.
16.
随着东莞生态园南畲朗河涌疏浚工程的实施,底泥的处置已成为清淤实施的一大难题.对南畲朗河道底泥性质进行了研究,对南畲朗河涌底泥资源化利用途径进行分析,井最终结合泥性,认为河道底泥回用于建材工业,能够彻底达到污泥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有利于利废增效,保护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利用河道底泥制备陶粒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介绍了上海市河道底泥处置的现状,并对彭越浦河道底泥的化学成分、粒径分布进行了测定。介绍了利用该底泥、生活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和粘结剂制备陶粒的生产工艺。测定了所制备陶粒的比表面、松散容重、空隙率等指标,同时对陶粒进行重金属浸出试验,结果表明利用该底泥制备陶粒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河道底泥资源化的意义及其途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主要介绍了河道底泥的主要成分和特征,阐明了河道底泥对上覆水体水质的二次污染作用,并对河道底泥资源化的意义和途径进行了阐述和研究,指出底泥资源化的方向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流沙河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导致的泥沙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澜沧江下游一级支流流沙河勐海水文站38年月平均悬移质输沙量资料,通过考察1966-1992和1993-2003年两时段勐海站输沙变化,反映已建的漫湾水库拦沙后,下游支流泥沙补充增减状况.结果表明:水库建成后,勐海断面年均输沙比建库前增加了42%,而期间勐海气象站月平均降水与水文站断面月平均流量没有明显的增减趋势,说明泥沙增加趋势是由于区域内土地利用及覆被变化引起的,是人类活动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了黄浦江上游董家渡至闵行25个样点底泥中重金属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该河段底泥的重金属污染是十分明显的。从主航道至二岸污染逐步加剧。在测定的几个重金属元素中 Zn>Cu>Cd>Pb>Cr。水体中重金属的含量受到 pH 值、悬浮颗粒、有机物、及近岸工厂排污的影响。化学形态分析表明 Pb、Cu 含量与有机物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