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猪细小病毒病,是由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 virus)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特征为繁殖母猪发生死胎、流产、畸形胎、木乃伊化胎儿,甚至不育(SMEDI)。引起猪繁殖障碍的病原有多种,PPV是主要病原体之一,在世界商业性猪群中广泛传播,对养猪业具有重要的经济影响。国内外对本病的研究不断深入,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试从发生与流行、病原及特性、临床与病理、免疫学、诊断与预防等几个方面对本病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正>攀枝花市某猪场在几年前的8月中旬到9月上旬暴发了以母猪产死胎、木乃伊胎、畸形胎、病弱胎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疾病,经临床检查、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验,诊断为猪细小病毒病、伪狂犬病混合感染。我们将诊断及防治情况加以总结,供同行参考。一、猪场基本情况该场位于攀枝花市仁和区总发乡某村,占地2000多亩,以种植优质芒果为主,同时进行猪—沼(气)—果生态种养植示范的科技示范场。生猪常年存栏在600~800头左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FSHβ和ITGB1基因多态性与母猪繁殖性状的相关性,本研究采用PCR-RFLP技术对939头大白猪群体中进行FSHβ和ITGB1基因的多态性检测,并对不同胎次不同基因型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健仔数、木乃伊数、死胎数、窝重等繁殖性状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显示:在试验大白猪群体中,FSHβ和ITGB1均具有中度多态性,FSHβ基因型频率为ABBBAA,优势基因为B等位基因。ITGB1基因型频率在大白猪中为CTCCTT,优势基因为C基因。FSHβ基因在头胎的死胎性状上AB基因型显著低于BB型0.15头/胎(P0.05),而在窝重性状上AB基因型显著高于BB基因型0.69kg/胎(P0.05),在其他胎次中各繁殖性状在不同基因型间差异不显著(P0.05)。ITGB1基因在头胎的死胎性状中TT基因型显著低于CC型,在二胎的窝重性状上CC型显著高于CT和TT型,分别高出0.88和0.97 kg/胎(P0.05);在三胎健仔数和窝重性状中CC型均显著高于CT型(P0.05),由此可见CC基因型为ITGB1在繁殖性状中的优势基因型。合并基因型分析结果发现:头胎的大白猪FSHβ-ITGB1合并基因型中最优分子标记组合为AATT,经产二胎、三胎次大白猪繁殖性状FSHβ-ITGB1最优分子标记组合为BBCC。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研究NCOA1和RBP4基因的多态性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方法本试验利用PCR-RFLP技术检测试验猪群NCOA1和RBP4基因的多态性,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对基因多态性与总仔数、活仔数、健仔数、木乃伊数、死胎数等繁殖性状,分别进行单独基因型分析和合并基因型分析。结果对于NCOA1基因,初产和经产母猪的总产仔数、总活仔数、健仔数和初生窝重都为AB型AA型,但仅在经产母猪中总产仔数、活仔数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 05);对于RBP4基因,经产母猪的总产仔数、健仔数、初生窝重均表现为AA型BB型AB型,且AA型个体的健仔数、初生窝重极显著高于AB型(P0. 01);对于NCOA1和RBP4的合并基因型,经产母猪的总产仔数、活仔数、健仔数、死胎数、初生窝重均表现为ABBB型AAAB型,且ABBB型个体的总产仔数、死胎数极显著高于AAAB型(P0. 01)。结论 NCOA1和RBP4基因多态性对大白猪的繁殖性能有显著影响,可作为母猪繁殖性能改良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5.
对乏情后备母猪应用外源激素LRH-A3提高繁殖性能的研究表明:(1) LRH-A3显著地促进乏情后备母猪的发情.处理后母猪发情间隔的平均天数缩短7.24 d(7.14 d对14.38 d,P<0.01);在7 d内发情的比率提高54.37%(81.55%对27.18%,P<0.01).(2) LRH-A3显著地提高发情率和情期受胎率:试验组的发情率、受胎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30.13%(93.76%对63.63%,P<0.01),9.85%(95.56%对85.71%,P<0.05). (3)LRH-A3显著地提高母猪的产仔性能:试验组母猪第一胎、第二胎窝平均产活仔数比对照组分别提高2.11头(10.13对8.02,P<0.05),1.94头(10.14对8.20,P<0.05)(4) LRH-A3对第二胎繁殖效率无负面效应:试验组、对照组分别在第一胎、第二胎的窝产活仔猪数、初生窝重等方面,胎次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6.
目的 TGF-β信号通路在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和初级卵泡、次级卵泡的转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潜在性转化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LTBP-1)是TGF-β的上调因子,直接决定了TGF-β的生物活性,进而间接影响哺乳动物的胚胎发育表现出不同的繁殖性状,但LTBP-1基因多态性对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还未见报道。方法本实验通过采用PCR-SSCP和CRS-PCR-RFLP技术,检测LTBP-1基因的两个SNP位点,对446头大白母猪进行分型并与繁殖性状关联分析。结果 LTBP-1基因C113404036G突变造成谷氨酰胺转变为组氨酸,检测到CC、CG、GG 3种基因型,各基因型大白母猪总仔数、活仔数、健仔数、死胎数、木乃伊胎数差异不显著,但CC型初生窝重显著高于CG型(P0.05);大白猪LTBP-1基因A113356472G突变造成半胱氨酸转变为酪氨酸,检测到AA、AG 2种基因型,AG型母猪总产仔数显著高于AA型(P0.05)、木乃伊胎数显著低于AA型(P0.05)。结论 LTBP-1基因C113404036G和A113356475G两个错义突变位点,有望作为猪繁殖性状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7.
对广东某集约化猪场1993年10月流行的以母猪流产死胎和2周龄内仔猪以神经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疫病进行诊断,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断、动物试验和中和试验等方法确诊为伪狂犬病,应用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生产的猪伪狂犬病弱毒疫苗作紧急免疫接种,2周内控制疫情.  相似文献   

8.
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在各种猪坊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且其病因多而复杂,难以诊断,一直困扰着我国养猪业发展。本文总结了引发母猪繁殖障碍性疚病的因素及如何临床诊断,并针对性地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在镇江牧苑动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枫泾猪种猪场进行,对枫泾猪近年的生长发育和早期繁殖性状的进行观测,结果为:公、母猪的初生体重、6月龄体重、成年体重平均分别为0.79kg和0.77kg、47.67kg和48.6kg、139.89kg和144.46kg;后备公猪首次射精最早的87日龄,体重最小的18.41kg;后备母猪初情期最早的86日龄,体重最小的18.83kg;初产母猪的产仔数、产活仔数和泌乳力平均为12.41头/窝、11.46头/窝和42.60kg/窝.  相似文献   

10.
闽西地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5至2007年上半年.分别对闽西地区七个县市区和漳州、三明等地部分规模化猪场猪群采血,应用美国IDEXX公司生产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ELISA检测试剂盒,检测血清疫苗免疫抗体和PRRS野毒株感染抗体.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区母猪免疫抗体阳性率2005年为72.4%,2006年为69.3%,2007(1-6月)为68%;小猪PRRS免疫抗体阳性率为48.20%,生长猪免疫抗体阳性率为30.30%,差别较大,说明PRRS疫苗免疫猪群(母猪、仔猪和菜猪)效果不理想.非免疫猪群PRRS野毒株感染抗体2005母猪阳性率为44.3%,2006年为60%,2007(1-6月)为61.5%,生长猪为61.9%,对10个非免疫猪场母猪PRRS野毒株抗体检测,所有猪场均为阳性.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无论是母猪还是生长猪,PRRS野毒株感染比较严重,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猪肾虫病是我国南方常见而重要的猪病之一,其幼虫侵入猪体,破坏肝脏,影响仔猪生长发育,公猪、母猪受侵后影响繁殖,造成猪体衰弱,严重时,引起死亡。特别对集体养猪危害较大。去年11月9日至12月8日,我班师生在增城县新塘公社进行动物饲养学课程的开门办学,开展了猪肾虫病专题调查。先后调查了该社群星、新河两大队的大队猪场以及下东、沙巷、高地、前进、向阳、朝市等生产队的集体猪场,了解母猪肾虫病的寄生及危害情况;并到公社食品站屠场剖检观察肉猪被寄情况;还进行了驱虫和灭卵试验。现将初步结果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近十几年来,为缩短母猪分娩间隔,提高年产胎数,很多国家都研究和使用仔猪提早离奶的方法,以提高母猪繁殖力,这是改革养猪技术的途径之一。广东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在去年春交会中获知日本已研制出一种效果较好的人工奶,他们即在顺德县顺峰山农场先后两批共对15窝150头仔猪进行提早离奶试验,获得较好效果,现将初步试验结果简介于下。1.提早离奶对提高母猪繁殖力的效果:母猪均为大白花母猪,据14头提早离奶母猪观察结果,平均离奶时间为产后31天(25~35天)。离奶后平均在4天(2~10天)再发情,6天  相似文献   

13.
猪细小病毒是引起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主要病原之一。它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给我国乃至全世界的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猪细小病毒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迅速,为猪细小病毒的快速、准确的诊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核酸探针技术、DNA芯片技术等方面对猪细小病毒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进行综述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这项技术。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养猪业的快速发展,对猪的营养研究逐步深入,特别是对妊娠母猪和哺乳母猪的营养需求的认知,使母猪的营养性疾病大为减少。但由于目前猪饲料仍然是以植物性饲料为主,其中的粗纤维成分含量高、变异大,在不同的猪场会引发不同的问题。本文拟对粗纤维在母猪营养上的应用进行探讨,以为母猪的饲喂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我场从一九七○年进行了仔猪移窝并窝实验。一九七一年开始在生产上全面应用。目前仔猪移窝并窝已纳入饲养管理程序,成为提高生产效益的手段之一。九年来共移108窝,移仔猪317头,占产仔窝数11%,占产仔数6%,仔猪成活率提高5%,仔猪个体重,双月断乳窝重,出种率也均有相应的提高。一、实践意义母猪产仔具有不均衡性。产仔少的母猪,生产性能不能很好发挥,产仔多的母猪,由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PRLR和ITGB1基因多态性对大白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本研究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基因多态性,并将基因型与母猪繁殖性能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对于PRLR基因,初产母猪各基因型间的繁殖性状差异均不显著(P0.05);经产母猪的总产仔数、活仔数和健仔数均呈现AAABBB的趋势,AA型比BB型、AB型总仔数分别多0.55头(P0.05)、0.13头,AA型、AB型比BB型活仔数分别多0.59头(P0.05)、0.43头(P0.05),AA型比BB型健仔数多0.5头(P0.05)、0.26头。对于ITGB1基因,初产母猪和经产母猪各基因型间的个体繁殖性状虽有差异,但差异不显著(P0.05)。对于合并基因型,初产母猪ABCC型比BBTT型个体的初生窝重多1.35头(P0.05);经产母猪AACC型相对于BBCC和BBTC型,健仔数分别多1.07头(P0.05)和0.71头(P0.05),AACC型个体总仔数和活仔数分别比BBCC型多1.31和1.39头、比BBTT型多0.77头和0.64头,差异均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7.
<正>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各种年龄的猪均可发病,一年四季均流行,传染性极强,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猪瘟的发生具有毁灭性,严重威胁着养猪业的发展。1.发病情况神木县麻家塔办事处某养猪场存栏猪76头,2015年9月14日免疫注射猪瘟疫苗60头,16头怀孕母猪未防,过了三天即9月17日开始3月龄小猪发病,开始死亡,至2015年9月24日早上9点钟,县疫控中心专业技术人员赶到现场时,共计死亡小猪14头,另有2头猪正在发病。  相似文献   

18.
从具有多种病原的常规小型猪场的种群中,经产前检测筛选出不携带胎传病原的小型母猪2 3头,经无菌剖腹产出生仔猪1 5 3头,用人工寄养方法,在隔离器内饲喂超高温消毒牛奶3周。其间接种一次乳酸杆菌,3周后测定仔猪体重、饲喂量、成活率。然后转入环境适应间用超高温牛奶和仔猪料过渡饲养培育至6 5日龄左右。测定仔猪携带病原、体重、成活率。结果表明,剖腹产仔猪的成活率94 . 8%,适应期成活率90 %。原猪场具有的病原均被净化,达到了试验目的。  相似文献   

19.
邓惠玉  黄德志 《科技信息》2011,(22):358-358
提高仔猪断重对其后的生长发育影响极大,没有健康的仔猪,也就很难选育出优良的种猪和育肥猪,严重地影响了猪场的经济效益和养猪业的发展。本文从母猪和仔猪的饲养管理两个大的方面阐述提高仔猪断奶体重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我场是一个年产7000头活大猪的中型猪场,从建场到现在,仔猪断奶时间均在45天左右。为提高母猪的利用率,摸清不同断奶时间对仔猪的生长速度、饲料报酬及经济效益等情况,在1991年11月14日至1992年2月3日特地进行了一次35日龄与45日龄断奶的对比试验,详细观察和记录整个试验过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