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脑啡肽阻抑大鼠操作式条件反射再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世仪 《科学通报》1990,35(10):781-781
已知体内阿片肽参与机体多种生理活动(包括脑的高级机能的调节)。我们已报道外周注射脑啡肽损害小鼠回避反应和迷宫辨别反应的记忆,纳洛酮翻转此效应。又发现氨基肽酶抑制剂bestatin(能减慢体内脑啡肽的降解)于外周或杏仁核内注射也可引起与外源性脑啡肽类似的效应,提示内源性脑啡肽可能参与记忆过程的调制。本文进一步观察海马内微量注射脑啡肽和bestatin对大鼠操作式防御性条件反射的影响,并与外周注射脑啡肽的效应作比较,以期探讨中枢脑啡肽对记忆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陆卓珊 《科学通报》1987,32(9):714-714
在针刺麻醉研究的初期,为了提高针刺镇痛的效果,曾有人观察到利血平有加强针刺镇痛的作用,但其原理不清楚。近年来有一些研究证明,动物肾上腺内有阿片样肽与儿茶酚胺共存于嗜铬颗粒中。并有证明指出利血平在耗竭肾上腺儿茶酚胺的同时,能增加其中脑啡肽样物质。因此我们设想,利血平是否也能提高脑和脊髓内的脑啡肽水平,从而提高针刺的镇痛作用。本文将报告这方面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3.
张媛贞 《科学通报》1981,26(24):1523-1523
近年来的许多工作证明内源性鸦片样物质(endogenous opiate like substances,OLS)在针刺镇痛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刺时脑内或脑脊液中OLS含量明显升高;应用鸦片受体的特异性阻断剂纳洛酮可以显著减弱针刺镇痛效应;给家兔脑室注射肽酶抑制剂杆菌肽或D-苯丙氨酸抑制OLS的降解,以提高脑内OLS的含量,则可明显提高针刺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4.
黄晔王庆炜 《科学通报》1981,26(10):631-631
我们曾在猴观察到纳洛酮对电针镇痛效应的阻断作用,它提示针刺镇痛和内啡肽有关。Sylund等发现电针时在人的脊髓水平的脑脊液中内啡肽含量有增加。邹冈等工作表明,针刺能增加家兔脑池脑脊液中的内啡肽含量,但必须先在脑室内注射肽酶抑制剂杆菌肽。由于猴的电针镇痛规律与临床十分相似,为此,我们进一步观察了在脑室内未经注射杆菌肽的  相似文献   

5.
施溥涛 《科学通报》1981,26(3):175-175
人们已经知道在脑内至少有两种类吗啡肽的受体存在。能够与吗啡、呐咯酮(naloxone)或呐曲酮(naltrexone)结合的受体称μ-受体。能与脑啡肽结合的称δ-受体。人们常用豚鼠回肠和小白鼠输精管作为测定这两种受体的药理学模型。我们在研究脑啡肽的结构与功能关系工作中,用经典的液相方法合成了一系列脑啡肽类似物。发现其中有两个类似物——[D-丙~2-O-苯甲基-丝~5]脑啡肽和[D-丙~2-S-苯甲基-半胱~5]脑啡肽具有对δ-受体特别强的亲合能力。它们的合成路线见图1,合成肽的物理常数列于  相似文献   

6.
陈宜张 《科学通报》1981,26(8):506-506
电刺激脑镇痛及脑内注射吗啡镇痛等的研究结果提示:吗啡类药物的镇痛作用可能是由于它激活了中央灰质或室周灰质,从而抑制了痛信息向中枢的输入而实现的。但用微电泳法直接给药到中脑内侧网状结构时,吗啡却引起抑制效应。这种抑制效应显然很难用来解释吗啡的镇痛效应。近来的一些报道表明,通过体循环或脑室给予吗啡对大鼠中央灰质神经元有兴奋作用。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吗啡类药物对家兔中脑中央灰质及其附近单位的效应,采用静脉注射给药。  相似文献   

7.
王锐 《科学通报》1995,40(13):1197-1197
内源性类阿片肽(Endogenous opioids)是指由机体产生的具有与吗啡(鸦片有效成分)相似生理作用的一些肽类物质,包括脑啡肽、内啡肽、强啡肽、皮啡肽和新皮啡肽等,其作用相当广泛,以镇痛方面的研究较多,但目前对其镇痛的作用原理仍不甚了解.新皮啡肽(Deltorphins)是1989年从一种南美洲树蛙的皮肤中发现的具有很强镇痛活性的一类神经肽,它选择性地结合δ受体.从文献检索看出,有关新皮啡肽的整体镇痛活性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还未见报道,新皮啡肽Ⅱ的构象的研究也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8.
谢翠微 《科学通报》1984,29(11):694-694
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说明中枢脑啡肽在电针镇痛中起着重要作用。例如电针可使大鼠和家兔某些脑区甲硫脑啡肽(MEK)和亮脑啡肽(LEK)的含量升高,特别是下丘脑和尾核中MEK含量的升高幅度与针刺镇痛效果的优劣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将脑啡肽抗体注入家兔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或脊髓蛛网膜下腔使脑啡肽中和而失活,则可显著削弱电针镇痛作用。鉴于脑啡肽的生物半寿期很短,因此设法减慢脑啡肽的降解,延长其有效作用时间,可能是加强电针镇痛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吴时祥 《科学通报》1983,28(20):1274-1274
我们曾报道针刺镇痛过程中家兔和大鼠纹状体及下丘脑以及家兔脑脊液脑啡肽含量增加。本文则研究吗啡镇痛过程中家兔脑及脑脊液甲硫-脑啡肽含量的变化,并和针刺比较。方法痛阈测定、针刺及脑啡肽含量的放射免疫测定等方法同前文。选择兔耳钾离子透入法痛阈在1.5毫安以下的家兔埋植慢性侧脑室套管。动物用戊巴比妥钠30毫克/公斤静脉注射  相似文献   

10.
汤健 《科学通报》1983,28(13):826-826
自从脑啡肽、β-内啡肽等内源性吗啡样物质(内啡素)相继被发现以来,人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其镇痛作用上。实际上内啡素与吗啡类药物一样,其作用十分广泛,特别对心血管系统的调节具有极高的效能。例如给大鼠注射吗啡引起血压降低和心率减慢,所需剂量不到镇痛剂量的1%;静脉注射β-内啡肽引起血压降低所需的剂量仅为镇痛剂量的1/200—1/3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