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i)建立了一种分子量范围在650—2000的低分子聚聚丁烯的特性粘数和分子量之间的关系式,如 [η]=3.80×10~(-2)M~(0.69)鉴于环已烷具有优良的溶解能力,低毒及易于纯化等优良,我们于是选用了它作溶剂而没有采用其他作者常用的苯作溶剂。 (ii)用这方法测试了几种低分子聚异丁烯的分子量。所得结果与按Endo公式在苯溶液中所测得者平行对照。平均偏差在允许误差范围之内,<5%(见表4)。 (iii)按中分予聚异丁烯粘度法公式计算所得结果比上述两种方法测出的相应值偏低很多(偏低~35%)  相似文献   

2.
反相微小乳液合成速溶高分子量聚丙烯酸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十二烷基硫酸钠为乳化剂,采用反相微小乳液法合成了速溶高分子量聚丙烯酸钠.研究了乳化剂和pH值对聚合体系稳定性的影响以及(NH4)2S2O8—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DMAEMA)—NaHSO3引发剂、单体浓度、烯丙醇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实验条件:pH值等于10;乳化剂用量为5%(油相);引发剂浓度分别为0.06%、0.04%、0.02%(W单体);烯丙醇的浓度为0.08%(W单体);单体浓度为40%(水相).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合成聚合物分子量超过2×107,且溶解性能优于溶液聚合和反相悬浮聚合所得产品.  相似文献   

3.
苯甲基化木材溶液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四氢呋喃为溶剂将苯甲基化木粉溶液化,并利用凝胶渗透色谱考察了不同溶液化条件对液化产品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木材经苯甲基化改性后,其溶解性能得到很大的提高,在该实验条件下,苯甲基化木材的增重率是影响液化产品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主要因素,且增重为142.5%的木粉,其液化产品分子量分布较窄;在此增重条件下,溶剂用量增大会导致液化产品分子量增大,分布变窄;催化剂的选择直接影响了苯甲基化木材的溶液化历程,相同用量时,盐酸作催化剂液化产品的分子量较低且分布较窄;溶液化时间对液化产品的分子量及其分布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聚异丁烯琥珀酰亚胺作为汽油清净分散剂的合成工艺条件,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配料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对聚异丁烯与马来酸酐热加合反应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排列为: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配料比。最佳反应条件如下:反应温度为230~240℃、反应时间为14h,聚异丁烯与马来酸酐配料比为1:2。对合成的单聚异丁烯琥珀酰亚胺(TETA)、双聚异丁烯琥珀酰亚胺(TETA)、单聚异丁烯琥珀酰亚胺(TEPA)、双聚异丁烯琥珀酰亚胺(TEPA)4种产物做了滤纸分散和金属表面氧化结焦实验,对其性能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单聚异丁烯琥珀酰亚胺具有较好的清净分散效果,其中单聚异丁烯琥珀酰亚胺(TETA)的增溶率达到9.2%;4种产物在铜板上的氧化结焦率都比较小,在钢板上的氧化结焦率都比较大。此外,还考察了不同浓度的单聚异丁烯琥珀酰亚胺(TETA)和单聚异丁烯琥珀酰亚胺(TEPA)对增溶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当浓度为3mg/g时增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用蛋壳制备柠檬酸-苹果酸钙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1种利用蛋壳制备新型钙营养强化剂柠檬酸-苹果酸钙的方法。考察了蛋壳前期处理方法、煅烧条件、结晶方式等因素对产品产率及溶解度的影响。在结晶过程中引入冷冻法,结果表明,在-18℃下低温结晶对柠檬酸-苹果酸钙的产率及溶解度均有提高。用正交实验确定了反应时间为2h,反应温度为50℃,加水量为50mL,物质的量配比为n(蛋壳灰分):n(柠檬酸):n(苹果酸)=5:2:4的工艺条件,用该方法生产的产品产率可达到94.5%以上,并对产品进行了质量检验。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灰分对煤自燃能力的影响作用,利用绝热氧化实验装置对不同灰分含量煤样进行升温氧化实验,采用R_(70)、T_(CPT)、B3种指标表征灰分含量对煤样自发氧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灰分含量越大,煤样低温氧化阶段温升速率越小,温升加速点温度越高,煤样的自发氧化过程越慢,煤越不易自燃;灰分含量大于40%后,煤自燃倾向性快速减弱。温升加速点是反应微观信息的零活化能温度的宏观累计结果,具有直观且滞后的特点。灰分越大,滞后越明显,温差越大。2)R_(70)、T_(CPT)、B3种指标与灰分关系表现为二次函数。R_(70)和T_(CPT)两种指标显示灰分越大,自燃倾向性越弱,与实践经验相符。受水分权重影响,B指标显示煤样在灰分小于40%时,灰分越大,煤样自燃倾向性越强,这与实践经验相悖。因此,B在判定灰分对煤样自燃倾向性的影响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以具有较低门尼黏度的三元乙丙橡胶(EPDM)为原料,通过添加引发剂与提高双螺杆挤出机螺杆转速的应力诱导复合引发方法,研究EPDM与马来酸酐(MAH)的官能化反应,表征官能化产物胺化反应后作为分散型黏度指数改进剂的性能。结果表明:官能化反应主要是由引发剂引发和应力诱导引发共同作用所完成;所得分散型黏度指数改进剂的增稠能力都随着螺杆转速的增加而增大,当螺杆转速为800 r/min时,黏度指数达218,稠化能力最强为14.47 mm2/s。当胺化物加入量为0.24%时,黏度指数改进剂的黏度指数达223,稠化能力达到最大值14.74 mm2/s。  相似文献   

8.
该生产技术是以大豆为原料经制浆、乳化、浓缩、均质、干燥等工艺加工而成。该技术的关键是提高了产品出品率和蛋白的收得率,并且使产品在无糖条件下达到了理想的速溶度。 无蔗糖速溶大豆蛋白粉蛋白质≥38%、脂肪≥18%、灰分≤5%、碳水化合物≥22%、水份≤4、溶解度≥95%、细菌总数个/g≤20000、大肠菌群/100g≤40,  相似文献   

9.
用电解法氧化葡萄糖,制取葡萄糖酸鈣的过程中,溶液中的溴化鈣对于葡萄糖酸鈣的溶解度增加頗大。葡萄糖酸鈣常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約为3%,故在做20%鈣針藥时,必須在溶液中加入其他鈣鹽或化合物,以增加它的溶解度,避免以后結晶析出。为了进一步了解葡萄糖酸鈣和其他鈣鹽在水溶液的相互作用,所以研究这个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聚异丁烯琥珀酰亚胺作为汽油清净分散剂的合成工艺条件 ,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配料比的影响。结果表明 ,对聚异丁烯与马来酸酐热加合反应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排列为 :反应温度 ,反应时间 ,配料比。最佳反应条件如下 :反应温度为 2 30~ 2 4 0℃、反应时间为 14h ,聚异丁烯与马来酸酐配料比为 1∶2。对合成的单聚异丁烯琥珀酰亚胺 (TETA)、双聚异丁烯琥珀酰亚胺 (TETA)、单聚异丁烯琥珀酰亚胺 (TEPA)、双聚异丁烯琥珀酰亚胺 (TEPA) 4种产物做了滤纸分散和金属表面氧化结焦实验 ,对其性能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 ,单聚异丁烯琥珀酰亚胺具有较好的清净分散效果 ,其中单聚异丁烯琥珀酰亚胺 (TETA)的增溶率达到 9.2 % ;4种产物在铜板上的氧化结焦率都比较小 ,在钢板上的氧化结焦率都比较大。此外 ,还考察了不同浓度的单聚异丁烯琥珀酰亚胺 (TETA)和单聚异丁烯琥珀酰亚胺 (TEPA)对增溶率的影响 ,结果显示 ,当浓度为 3mg/g时增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制备了羧甲基化壳聚糖(CMCTS)、琥珀酰化壳聚糖(SU—CTS)及羟丙基化壳聚糖(HP-CTS),通过FTIR表征了各化合物的化学结构,测试分析其分子量、取代度、吸湿保湿性能、增稠性等物理化学性质.以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受试菌种,比较了壳聚糖及各类衍生物的抑菌性能.结果表明,与CTS相比各衍生物的抑菌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CMCTS和SU—CTS具有相对较高的抑菌性,HP-CTS具有较好的吸湿能力和保湿效果;而增稠能力与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化学组成和分子量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李芝芬等人测定了盐在甲醇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得到经验公式: logs_0/s_s=kx_Ne (1)式中s_0和s_s分别为盐在甲醇和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x_Ne为第二组分溶剂的摩尔分数,k为第二介质常数。他们还提出了单纯溶剂化模型,导出了计算溶剂化数的公式: n_++n_-=-(2logs_0/s_s)/(logΦ_P) (2) 本文测定了KClO_3,KClO_4,KIO_3和KIO_4,在水-甲醇,水-乙醇,在水-丙醇,水-丙酮和水—二氧六环五种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近似符合经验公式(1),而公式(2)对本实验研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氨基蒽醌与聚异丁马来酸酐进行缩合反应,制备了2种以氨基蒽醌为锚固基团、以聚异丁烯为助溶基团的电润湿显示非极性油墨材料的分散剂.该类新型分散剂的锚固基团为蒽醌环,与蒽醌类有机颜料的结构高度相似,因此该锚固基团与分散颜料之间具有良好的吸附作用;同时,拥有22个碳原子的聚异丁烯长链基团在电润湿油墨介质中具有超高的溶解性,其较大的分子量提供的空间立体保护作用提高了分散油墨体系的溶解度和稳定性.以分散红-FB为着色剂,调节分散剂和分散红-FB的质量比(1:1、1:2、1:3),通过机械研磨法,得到吸光度增强的电润湿显示分散油墨材料.该分散型油墨材料的平均粒径达267 nm.器件应用测试结果表明:该分散型油墨材料具有良好的器件响应性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不同肋格材料装配式复合墙的抗震性能及聚丙烯纤维再生细骨料(PFRFA)取代率对复合墙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方法 对3榀不同肋格材料复合墙进行拟静力试验,建立数值模型分析PFRFA取代率为0、30%、60%、100%时复合墙刚度、承载力及变形能力的变化规律.结果 相比天然骨料(NA)试件,PFRFA试件滞回性能较...  相似文献   

15.
胡西院 《甘肃科技》2012,28(2):31-33
考察了均质机在乙丙共聚物黏度指数改进剂生产中的应用.通过考察不同均质压力下均质机对3种乙丙共聚物黏度指数改进剂产品100℃运动黏度、稠化能力、剪切稳定性指数的作用效果,得出了适于生产优质乙丙共聚物黏度指数改进剂产品的均质压力,为均质机能够应用于黏度指数改进剂生产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保障,从而达到改善产品质量,优化产品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2]提出了一般格的表示论,[3]提出了De—Morgan代数的广义Fuzzy集的表示,本文对一般格的L—fuzzy集表示作了初步探讨,并把[3]中的某些结果推广到一般格上。本文始终假设F_L(x)是论域X上L—fuzzy集全体所作成的格,其中L是一个完全分配格。定义1 一个格R到F_L(X)的子格上的同态φ,称为格R按X的L—集同态表示,特别地,在同构时,称为L—集同构表示(本文以下把L—集同态表示简称为L—表示)。  相似文献   

17.
利用压力衰减法测定了CO2在固态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中的溶解度。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经CO2溶解后固态PET结晶度的变化并计算了CO2在固态PET非晶区中的溶解度。结果表明:同一温度下CO2的溶解度随着压力的升高逐渐增加,且在低压下(约<8 MPa)溶解度和压力几乎成线性关系,符合亨利定律。而在同一压力下,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不是很大,低压时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几乎相同,高压下温度越高溶解度反而越小。采用Sanchez-Lacombe状态方程关联预测了373.15 K3、98.15 K和423.15 K下的CO2在固态PET非晶区中的溶解度数据,最大关联误差为6.69%。  相似文献   

18.
本文测定了KCIO_3,NaNO_2,NaNO_3三种盐在甲醇—苯,甲醇—甲苯,甲醇—环己烷,甲醇—四氯化碳和甲醇—1,4—二氧六环以及KCJ在甲醇—苯和甲醇—甲苯中溶解度,与非电解质的摩尔分数X_(Ne)的关系符合经验公式log(s_o/s_m)=kX_(Ne),其中s_o和s_m分别为盐在纯甲醇和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同时得到了与非电解度体积分数φ_(Ne)的经验公式log(s_o/s_m)=k_φφ_(Ne),其中K_φ称为第二介质常数。盐的溶剂化数近似地符合公式n_ n_=-2 log(s_o/s_m)/logφ_P。本文从改进的Born公式,推导出第二介质参数k′的理论计算公式 k'=Ne~2/2.303×4RT(1/r_ _ 1/r_- _)D_o-D_(Ne)/D_o~2式中N为Avogadro常数,e为电子电量,R和T具有通常意义,γ_ 和γ_-分别为正负离子的晶体半径,_ 和_-分别为正负离子在溶液中的半径比晶体半径为大的增量,D_o和D_(Ne)为甲醇和非电解质的介电常数。计算的k′和实验的k_φ数值相近,k′对k_φ有一定的预示。  相似文献   

19.
分散染料溶解度参数的计算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Small、Hoy、Krevelen和Fedors基团增量法,对50只蒽醌、偶氮分散染料的溶解度参数进行了计算,并作了比较。对Small法中—NH_2、—NO_2、—NH—、—N—基团的吸引力常数作了补充。确认用于计算分散染料及涤纶纤维溶解度参数的较好方法是Hoy法。且发现:①当染料的溶解度参数与涤纶的溶解度参数接近时,染料的耐升华牢度可达4—5级;②分散染料摩尔体积与其匀染性几乎呈反比关系,当摩尔体积为210—340cm~3/mol时,匀染性能可达3—4级;③分散染料的扩散系数随着其摩尔体积的增大而减小,其减小趋势逐渐变缓。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在N—甲基吡咯烷酮(NMP)—C_aCl_2溶液体系中加入吡啶、2—甲吡啶、2.6—二甲基吡啶等叔胺对对苯二甲酰氯(TPC)与对苯二胺(PDA)缩聚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TPC纯度大于96.67%时,和PDA低温溶液缩聚加入2—甲基吡啶可以大幅度提高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PPTA)的分子量。在NMP—8%C_aCl_2溶液体系中,当单体浓度为0.4m/l,2—甲基吡啶为0.6m/l时,PPTA的对数比浓粘度可达6.7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