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臭氧活性炭、纳滤联用制取优质饮用水时,纳滤的优化运行是整个工艺能否正常运行的关键所在。针对这一问题,研究了工艺中纳滤膜通量、回收率等重要参数特性,分析了纳滤膜污染和劣化因素及控制措施,为工程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国内外在探讨饮用水处理新工艺方面的情况,分析了臭氧-生物活性炭法的基本原理和作用,并提出了该方法在应用时所需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高浓度有机物,高NH4+-N的黄浦江原水经预臭氧→高密度澄清池→砂滤→后臭氧→生物活性炭组合处理工艺后,水质明显优于传统处理工艺.其中臭氧生物活性炭部分对CODMn(高锰酸盐指数)和NH4+-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30.4%和18.9%.由于预臭氧相对预氯化能更好地发挥其氧化助凝作用,组合工艺中常规工艺部分对CODMn和NH4+-N的去除率分别达29.6%和81.0%,而传统工艺对CODMn和NH4+-N的去除率仅分别为22.3%和61.5%.考察了2种工艺出水藻毒素,溴酸盐浓度、三卤甲烷生成潜能以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等指标,表明组合处理工艺更容易去除小分子有机物(臭氧生物活性炭部分对小于1kD的有机物去除率大于70%),三卤甲烷生成潜能比传统工艺降低41%,且藻毒素和溴酸盐指标均低于我国饮用水标准.由于组合处理工艺能基本去除NH4+-N,可以采用自由氯消毒用以解决传统氯胺消毒带来的亚硝胺等消毒副产物风险和氯胺的气味问题.在高温季节组合工艺澄清池中出现藻类大量生长的现象,可能与臭氧持续消毒时间较短有关,可通过联合预臭氧和预氯化工艺对组合处理工艺中预处理方式进行改造.  相似文献   

4.
臭氧-生物活性炭与超滤膜联用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南方河网地区高温、高藻期臭氧-生物活性炭(O3-BAC)工艺出厂水中细菌超标和活性炭颗粒随水流泄漏等生物安全性问题,进行了超滤膜(UF)工艺作为臭氧-活性炭出水的安全保障技术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超滤膜工艺出水高锰酸盐指数(CODMn)和溶解性有机碳(DOC)的平均质量浓度为2.31 mg/L和3.53 mg/L,UV254吸光度平均值为0.043 cm-1,浊度平均值为0.06 NTU,颗粒数中粒径大于2μm的平均含量为11/mL,藻类平均数量为1.83×104/L,臭氧-活性炭出水中滋生的细菌完全被超滤膜工艺去除;由于超滤膜进水经常规工艺和臭氧-活性炭工艺的处理,增加了超滤膜周期的过滤时间,减少了水力冲洗水量,因此超滤膜的产水率提高到98.02%.  相似文献   

5.
通过中试模型对比了单纯臭氧化与催化臭氧化分别与生物活性炭联用深度水处理技术的除污染效能.结果表明,催化臭氧化比单纯臭氧化更能强化生物炭去除有机物.催化臭氧化与生物炭联用具有协同除污染作用,有效降低了生物活性炭的有机物负荷、减轻了生物炭出水有害物质的穿透.催化臭氧化出水中剩余臭氧更少与溶解氧含量更高等对后续生物炭滤池中生物活性的增强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臭氧-活性炭-微滤-纳滤流程去除饮用水中污染物.研究表明:臭氧能够有效把水中的大分子物质分解为易于被活性炭吸附的小分子物质;活性炭能够有效去除水中的大部分有机物和铁、锰等部分无机物;微滤和纳滤能进一步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离子;纳滤膜的选择性截留,能够保留人体所必须的微量元素,更适于饮用.  相似文献   

7.
活化沸石--活性炭用于优质饮用水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平 《甘肃科技》2002,18(3):9-9
沸石的基本结构为〔(Si,Al)O4 〕四面体通过角顶联结而成的架状多孔晶体结构 ,中心为原子的四面体部分因静电平衡带有阳离子 ,具有离子交换性能。沸石晶格内部有大量的孔穴通道 ,使得沸石比表面积增大 ,孔穴中阳离子的存在使其具有静电吸引力 ,因此沸石具有优良的吸附性能。此外 ,沸石还有耐酸、耐碱 ,热稳定性能。天然沸石经过适当的物理、化学作用改性后 ,可提高其吸附性能和离子交换作用 ,从而能有效去除水中多种污染物质。沸石再生简单 ,成本低 ,NaCl和市售加碘食盐都能有效地再生失效的沸石 ,再生剂深度 5 %~ 8%,流速8m/h …  相似文献   

8.
为保证受污染水源进行安全有效的处理,保证饮用水水质,在饮用水遭受污染,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问题上,参考国外先进的饮用水质净化方法,提出了水质净化的新观念。对于过去传统的水处理工艺,必须建立起新型饮用水除污系统。  相似文献   

9.
常规/臭氧生物活性炭组合工艺处理受污染黄河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规/臭氧生物活性炭组合工艺处理受污染黄河水的研究结果表明,常规处理单元对CODMn、UV254、三氯甲烷前体物、藻类、2-甲基异莰醇都有良好的去除效果,而深度处理单元也能有效降低有机物的含量.常规处理单元出水水质不能满足我国生活饮用水标准,而需增设深度处理单元.臭氧投加量为1 mg/L时,组合工艺最终出水BrO3-高于10 μg/L.  相似文献   

10.
常规/臭氧生物活性炭组合工艺处理受污染黄河水的研究结果表明,常规处理单元对CODMn、UV254、三氯甲烷前体物、藻类、2-甲基异莰醇都有良好的去除效果,而深度处理单元也能有效降低有机物的含量。常规处理单元出水水质不能满足我国生活饮用水标准,而需增设深度处理单元。臭氧投加量为1mg/L时,组合工艺最终出水BrO3-高于10μg/L。  相似文献   

11.
饮用水深度净化的选炭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活性炭厂家生产的颗粒状果壳活性炭对饮用水净化效果有较大差异。文章在静态和动态试验基础上提出净化饮用水装置选炭试验方法及净水选炭的数学模型,并对不同果壳颗粒状炭种的净水效果予以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为了开发适用于饮用水的高效杀菌材料,制备了新型臭氧改性的载银活性炭(Ag/AC),对改性前后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孔隙结构、表面酸性基团含量等进行表征,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考察Ag/AC的晶体结构,以大肠埃希氏杆菌(E.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为实验菌,考察Ag/AC的灭菌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活...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供水水源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但用户对用水要求却越来越高,水厂除了做好强化常规处理工艺外,还需要进行预处理和深处理的探索研究,目前国内的深度处理工艺技术已相当成熟,深度处理中的主要原材料-活性炭物性研究也在积极开展,已有一些自来水公司在这方面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以期推动活性炭领域专业方向研究,并建立完善的应用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4.
以南方某市水厂的中试试验为基础,结合Ames试验,重点研究了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对饮用水中有机物致突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砂滤水表现为致突变阳性,其中的致突变物质为移码型致突变物而不是碱基置换型致突变物,臭氧活性炭工艺可去除水中部分移码型致突变物,使得致突变阳性水转化为致突变阴性水.  相似文献   

15.
稻壳活性炭的制备及在水质净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稻壳为原料制备了高比表面积的粉末活性炭,对其进行了表征,并将其用于自来水源水净化.研究结果表明,稻壳活性炭的碘吸附值和比表面积分别为1010mg/g和1923m^2/g;稻壳炭和商品炭对水中浊度的去除效果基本相同,对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率分别为61%和50%;水样处理前后的GC-MS测试结果表明,稻壳炭和商品炭对自来水源水中有机物的去除率分别为71%和45%.制备的稻壳活性炭具有优良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16.
用浸渍法在活性炭上负载铈制备催化剂(Ce/AC),并用XRD和SEM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Ce负载量、催化剂投加量对Ce/AC催化臭氧氧化降解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的影响.结果表明,Ce/AC催化臭氧氧化降解DMP的优化参数是催化剂投加量1.5 g/L,Ce的负载量0.2 %.在优化条件下,Ce/AC加入有利于催化臭氧氧化DMP过程中TOC的去除.质量浓度30 mg/L(pH=5.0)DMP反应60 min后的TOC去除率由以AC为催化剂的48 %提高到68 %,而单独臭氧氧化过程中TOC去除率仅有22 %.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Gas Chromatorgraphy/Mass,GC/MS)以及及固相微萃取技术(Solid Phase Micro Extraction,SPME)对饮用水氧化除有机污染物后的残余有机物进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对两种氧化剂效能进行综合比较。  相似文献   

18.
19.
应用臭氧空气净化器对室内空气甲醛进行去除.实验过程中,检测了实验和对照房间甲醛体积分数,以确定臭氧对甲醛的去除效果.同时对室内温、湿度以及大气压力进行测定.实验结果显示,臭氧对甲醛去除效果有限,最大去除效率为32%.同时考察了人造板甲醛散发速率对臭氧去除甲醛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甲醛散发速率对室内甲醛体积分数的降低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臭氧活性炭去除水中硫醇类致嗅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硫醇类物质是南方某江排洪时饮用水中嗅味的主要致嗅物质。以乙硫醇为典型致嗅物质,研究了臭氧活性炭对乙硫醇的去除特性。结果表明,臭氧活性炭对乙硫醇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其中臭氧氧化是去除乙硫醇的关键工艺,活性炭发挥的作用有限;去除乙硫醇嗅味的适宜臭氧接触时间是15min,当水质变化不大时,完全氧化水中乙硫醇所需要的有效臭氧投加量(m g/L)为乙硫醇初始浓度(μg/L)的0.04倍。当进水乙硫醇浓度大于100μg/L时,需要增加适宜的预氧化处理,与臭氧活性炭联用才能有效去除水中硫醇类致嗅物质产生的嗅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