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淮梅雨期降水经向非均匀分布及异常年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尽管江淮梅雨期降水在多数年份具有一致的空间变率, 然而在有些年份却呈现出南北反相的变化特征, 而此时整个梅雨区的降水量往往接近正常, 这无疑增加了梅雨短期气候预测的难度. 鉴于上述考虑, 对1951~2004年江淮地区15站梅汛期(6~7月份)降水进行了EOF分析, 发现第二特征向量主要反映了梅雨期降水的经向非均匀分布特征, 据此将梅雨雨型分为南涝北旱和南旱北涝型, 并利用第一套NCEP再分析资料和第二套扩展重建海温资料(ERSST)对梅雨降水经向分布异常年的海气背景特征进行了研究, 结果发现: 南涝北旱年, 梅雨期低层锋区和水汽辐合中心偏南, 东亚副热带夏季风偏弱,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200 hPa南亚高压位置偏南; 前期2月份北半球环状模(NAM)和南半球环状模(SAM)偏强, 北半球冬、春季中国近海海温偏高. 南旱北涝年, 情况基本相反. 此外, 前期北半球冬季ENSO对梅雨期降水经向非均匀分布也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2.
长江中下游致洪暴雨的多尺度条件   总被引:49,自引:2,他引:49  
通过对长江中下游1991,1996和1998年3次洪水暴雨的大尺度、天气尺度、中-α尺度系统的分析,概括出长江流域出现致洪暴雨的环流条件是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海季风涌、中高纬度冷空气和青藏高原中尽度对流系统的最佳组配(或锁定),当这4个系统同时处于活跃阶段时,容易形成大范围、长时间的暴雨,并引发严重洪涝灾害。  相似文献   

3.
2021年7月17~22日,河南省发生了致灾严重的极端暴雨过程,气象观测站最大6日累积降水量为1122.6 mm(鹤壁市),最大小时雨强高达201.9 mm(郑州市),突破了中国内陆小时雨强历史纪录.利用气象雨量站、探空和多普勒天气雷达等观测资料以及ERA5再分析资料对极端暴雨概况和多尺度特征进行了初探.结果表明,此次极端暴雨过程是在对流层高、中、低层以及中、低纬度多尺度大气系统共同作用,并叠加地形影响下产生的:(1)西南季风将南海的水汽向西北太平洋输送并经由热带气旋“烟花”向北抽吸,西北太平洋上的水汽经“烟花”北部的偏东低空急流和异常偏北偏强的副热带高压西南缘的东南气流向河南输送;这条异常的东进河南的热带气旋远距离接力水汽输送通道导致河南可降水量正异常.(2)对流层高层,河南位于短波槽前辐散区;对流层低层,河南及附近为低涡或倒槽影响,这些均有利于低层大气的辐合和上升.此外,伏牛和太行等山脉对水汽的汇聚和对低层偏东或东南气流的抬升有作用.(3)副热带高压和异常偏强的大陆高压连成“高压坝”,阻碍了中高纬度冷空气南下,郑州极端暴雨发生在暖湿层深厚的环境场中,降水系统呈现低质心热带型雷达回波...  相似文献   

4.
杨燕  李志锦  纪立人 《科学通报》1997,42(10):1092-1095
中高纬乌拉尔和东亚的阻塞高压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是东亚夏季风的重要成员,它们的持续异常会导致我国夏季的严重干旱或洪涝灾害,例如1991年夏季我国江淮流域发生的严重的持续性特大暴雨和洪涝,就是东亚大范围的环流持续异常造成的.因此,对这些系统持续异常的活动规律和影响因子的研究,对于了解洪涝的成因,提高灾害性天气的中长期预报水平都有重要意义.敏感性分析是研究物理过程的影响因子的重要手段.以前的直接敏感性分析,都是用数值模式进行一系列对比实验,每次改变一个因子或初值,然后通过比较这些实验的结果来考察各因子的影响.但有时研究者事先并不清楚哪些因子对他所关心的过程较为重要,用这种方法就有一定盲目性,而且它不能给出各种因子影响的相对重要性的定量比较.如果我们希望对各种影响因子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或要考查何种初始扰动对我们所关心的过程较为重要,就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1951 ̄1995年有关资料,试图从全球气候变化中最显著的厄尔尼诺现象中寻找一些因子作为洪水预报的特征量。对中东太平洋海温,副热带高压强度指数,最大洪峰流量作一分析,初步探讨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得出了一些具体的实用价值的结论,为进一步开展河流的洪水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南半球环流变化对西太平洋副高东西振荡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薛峰  何卷雄 《科学通报》2005,50(15):1660-1662
研究了南半球环流变化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季节内东西振荡的影响, 发现马斯克林高压(马高)的低频振荡可引起澳大利亚高压(澳高)及越赤道气流的振荡, 并通过平流过程进一步影响到副高. 马高增强后, 副高增强西伸, 而澳高增强后, 副高减弱东退, 从而造成副高的东西振荡. 此外, 马高和澳高的变化超前于副高10~25天, 这对于副高和相关的梅雨预报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前,气象台发布的天气预报,根据预测时段的长短,可分为:短期预报、中期预报和长期预报。一般来说,预测未来1-2天内的天气预报,称为短期预报;预测未来3-10天左右的天气预报,称为中期预报;预测10天以上,甚至一年的天气预报,称为长期预报。短期预报要求比较详细、具体,例如:第二天会不会下雨?什么时候下雨?雨量、云量、温度、风力有多大等等。中期预报没有短期预报这么详细,一般要求预报未来10天内的平均温度、降水总量,降水过程发生日期和强度,降温过程发生日期和强度等;长期预报只能推测一下将来总的天气趋势,例如:…  相似文献   

8.
为什么某一地区,每年的雨季有早有晚?雨量有大有小、有十旱有洪涝?我国的雨带进退是什么决定和控制昵?要回答这些问题就要了解副热带高压。副热带高压,顾名思义,就是副热带地区的高气压带。  相似文献   

9.
中国梅雨雨带年代际尺度上的北移及其原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析了1979~2007年中国梅雨雨带移动特征及其与东亚副热带地区环流变化的关系. 研究发现, 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梅雨雨带呈明显北移的趋势, 1999年以前梅雨雨带主要位于长江及其以南地区, 1999年以后雨带明显北移到了长江以北的淮河流域. 同时发现, 由于江淮梅雨期东亚中纬度地区对流层明显增暖, 平流层明显冷却, 使得东亚副热带对流层高层等压面向上突起, 对流层顶升高, 从而导致东亚副热带大气的扩张. 伴随副热带地区大气扩张出现的是东亚副热带急流北移, Hadley环流圈拓宽北伸和中纬度西风带北移. 东亚副热带大气扩张使得梅雨雨带向北移动, 导致长江以南降水减少, 长江以北降水增多.  相似文献   

10.
热带海洋对副热带高压长期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科学通报》1977,22(7):313-313
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是夏半年影响我国天气气候的重要系统。根据我国预报员的经验,副高的位置、强度和持续性与我国东部地区大范围的旱涝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若能对副高的主要特征量作出长期预报,便能大体上决定主要雨带的位置及降水分布的基本特征。因此,副高的预报一直是汛期预报的一个重要环节。我国气象工作者在这方面已做了不少工作。但是,副高长期变化的原因尚未弄清,因此对副高进行长期预报还比较困难。  相似文献   

11.
大范围连续性暴雨及较小范围特大暴雨,是我国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它对国民经济及人民生命财产都有严重威胁。但至今我们对暴雨成因的认识还很粗浅,暴雨预报准确率还很低,是天气预报的一大难点。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暴雨预报问题,中央气象局委托广东省气象局组织“华南前汛期暴雨成因及预报综合实验”。在广东、广西、福建三省区确定三个多暴雨区(桂北、粤中、闽西南)为重点实验区,布设较稠密  相似文献   

12.
斯公望 《科学通报》1988,33(13):1013-1013
东亚梅雨和印度季风是世界上最显著的季风现象。在梅雨期,有一条地面静止锋及其锋面云带停留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到日本南部一带,锋面云带上时而有暴雨发展。 暴雨是由中尺度对流性系统产生的。梅雨锋暴雨区有两种中尺度组织形成:中尺度雨带和中尺度雨团。一些研究指出,从卫星云图上所见的梅雨锋暴雨云团非常类似于美国的MCC(中尺度对流复合体)系统。但至今对于成熟梅雨锋暴雨云团的结构尚没有很多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世界首例21天暴雨落区预报蔡尔诚(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黑龙江密山市158308)在当前气象科学水平下,世界各国对暴雨(或强对流天气)落区位置的预报,其有效时间为3~48小时。这是因为,造成暴雨(强对流)的中尺度天气系统生命期很短(几小时到十几小时),...  相似文献   

14.
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双脊线的统计特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占瑞芬  李建平  何金海 《科学通报》2005,50(18):2022-2026
利用41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北半球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双脊线的普遍性和若干统计特征进行了系统探讨. 结果表明, 副高双脊线是北半球副热带高压的一种普遍现象, 其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锁相特征和地域性. 7月中旬到9月中旬, 双脊线事件频繁出现在北印度洋中东部到北太平洋中部一带, 尤其是西太平洋副热带地区, 双脊线事件极其活跃. 基于这一点, 重点分析了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西太副高)双脊线的若干统计特征, 指出大部分副高双脊线的生命史都非常短暂, 但有些双脊线过程仍能持续较长时间; 夏秋季是双脊线事件最频繁的阶段, 而冬春季双脊线事件较少; 西太副高双脊线事件也有明显的年际变化, 并且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 而这种周期在70年代中期发生了明显的突变. 此外, 文中也探讨了西太副高双脊线事件与副高南北移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科学通报》1954,(8):12-12
一随着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始,随着各部门工作计划性的不断加强,各方面对天气预报的要求也愈来愈多,愈来愈迫切。而其中最迫切的要求之一即是天气预报时限的扩展.这就是说仅仅是24小时或36小时以内短时间天气情况的预报(短期预报)已不能满足要求,而36小时以上,例如3天,5天乃至7—8天的天气情况的预报(中期预报)则成为布置工作中必要的材料  相似文献   

16.
雷电活动的单站定位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震潮 《科学通报》1965,10(11):973-973
雷雨是一种对国民经济活动和生活影响很大的天气现象。它往往带来许多有危险性的天气,例如大风、暴雨、冰雹、龙卷风等等,而雷雨的雷电活动也是为害很多的。例如雷击不但威胁到人身安全,而且对电力网的输电线造成巨大损失,落雷着火也常常引起森林的火灾。即使在空中的雷电对航空活动也是一个很大的妨碍。此外,无线电通信也常常受到雷电产生的干扰。因此雷电活动的预报和探测往往是很重要的任务。如果由一个仪器在某个地点能够很快地定出300—500公里以内是否有雷暴活动,显然对于气象台的短期预报是很有用的。到现在为止,雷电活动的预报主要是靠雷雨的预报来解决的。近年来我国的天气预  相似文献   

17.
卫星观测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气候学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蒋尚城 《科学通报》1989,34(19):1492-1492
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活动与我国东部的降水密切有关,受到广大预报员的关注。六十年代初,陶诗言等就利用常规观测高度场资料对副热带高压的气候学活动进行过研究。我们利用卫星观测的射出的长波辐射(简称OLR)资料分析热带大气环流的主要成员——热带  相似文献   

18.
金一鸣 《科学通报》1982,27(12):741-741
一、引言台风路径预报是台风预报的关健,近年来国内外从不同途径,建立了不少客观预报模式,特别是统计学和动力学相结合,已成为目前台风路径预报中比较有成效的一种客观预报方法,美国的NHC-73,上海的SD_(75)和浙江的ZMI-80,在业务预报中都证明比单纯的统计预报要好。目前,在国内由于数值预报资料的不足,以及预报模式的变动和不稳定性,再加上  相似文献   

19.
可能最大暴雨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什么叫做可能最大暴雨我国位于副热带和北温带大陆东岸的季风气候区.西有青藏高原,东南濒太平洋,地形复杂,海陆影响显著.夏季盛行西南和东南风,水汽丰沛,是一个多暴雨国家,尤多特大暴雨.24小时降水量超过或接近1000毫米的暴雨,不仅在沿海地区,而且在内陆,甚至在半干早地区也发生过.1975年8月,我国河南省林庄发生了一场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暴雨,24小时雨量为1060毫米,三天最大雨量达1605毫米,暴雨所及,洪水泛滥,决堤毁屋,人畜溺毙,灾害极为严重.为了整治江河、兴修水利、防洪保坝、合理开发水利资源、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人们必须研究解决下列问题,即在工程运用期间,设计流域内一定历时的最大降水量究竟有多大?如何估算?其发生的可能性又怎样?归纳起来说,也就是如何估算可能最大降水问题.  相似文献   

20.
副热带高压带断裂的动力学分析——地转作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李建平  丑纪范 《科学通报》1998,43(4):434-437
通过直接利用实际资料进行计算比较获得了描述副热带高压的简单动力模型 .从该模型出发 ,讨论了无海陆差异和无地形下副高带的断裂 .并对其断裂的动力学过程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