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0.引言 0.1在现代汉语中,动词对宾语具有强烈的选择性。《现代汉语》教材说:“汉语的动词有的必须带宾语,如‘姓’、‘成为’、‘懒得’、‘属于’……有的不能带宾语,如‘播音’、‘失败’、‘点名’、‘退却’、‘防疫’”,有的“一般要求带宾语,但是在具体语句里不一定带上宾语”,如“学习”。据此考察动词,可把汉语的动词划分成三个次类,我们依次把它们叫做“粘宾动词”、“无宾动词”和“自由动词”。  相似文献   

2.
甲骨文名词作主语和宾语是其主要的语法功能。从语义的角度考察作主语分为四种类型;作宾语分为五种类型。受事主语句在甲骨文中应用普遍,为被动句的产生准备了条件;在关系宾语句中,动词和宾语之间添加关系介词“于”是甲骨文在语法形式上走向完善的标志;存在宾语句中的动词“有”与受事宾语句中类似词头的“有”存在着密切联系。此外,作定语、作中心语、作状语、作同位语、作谓语也是甲骨文名词的基本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3.
英语中,动名词和不定式作动词宾语这一语法现象已众所周知,而且张口动笔无处不用。但是,对于二者作动词宾语所表示的不同概念及其他种种区别,不少学生模糊不清。所以,本文试图从结构上对此进行细致的剖析,以显示二者作动词宾语在语义和用法上的重要区别。从而揭示不同的搭配表示不同的语法和词汇意义的规律。 可带动名词和不定式作宾语的动词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只能跟动名词作宾语。第二类只能跟不定式作宾语。第三类既用动名词作宾语,也能用不定式作宾语。关于第一、二类动词的范围与用法比较而言较为单一,容易掌握。因此无需费笔墨。现仅就第三类动词跟动名词和不定式作宾语的区别加以分析和比较。 我们知道,同是一个谓语动词,为了表示不同的主观愿望和客观现象,就需要用不同的结构作宾语。用动名词和不定式作同一动词的宾语有哪些区别呢?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和经验宾语是什么性质的成分?宾语和补语究竟是否同一性质的东西?主宾问题的症结到底在哪里?我们认为颇有深入讨论的必要。下面就从吕叔湘先生的《语法修辞讲话》说起。吕叔湘先生曾说:“只有动词(包括副动词)才能有宾语,而且未必个个动词有宾语。一般地说,有宾语的动词,我们说它是及物的;没有宾语的,我们说它是不及物的。”及物动词带宾语是常见的,《讲  相似文献   

5.
“能愿动词 (状 )动( 宾)( 补)”是《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以下简称《提要》)动词短语的结构类型之一。如何理解这一短语的结构关系,关键在能愿动词。关于能愿动词的性质和句法功能,历来众说纷纭,迄今意见仍未能取得一致。归纳起来,大致有下列四种: 一、把能愿动词看作是主要动词,在句子里作谓语;能愿动词后头的动词或者形容词是它的宾语。简称宾语说。(《语法和语法教学》,1956年5月第一版,第131页。) 二、认为能愿动词是动词的一个附类,经常放在动同或者形容词的前边,并同它一起组  相似文献   

6.
先界定了带小句宾语的句子的结构表达式,接着分析了带小句宾语的动词情况,把带小句宾语的动词分为五组,并从认知的角度指出这五种分类大致是由“行域”到“知域”再到“言域”,是由身体感官上的动作到心理活动再到口头表达,这是一种隐喻的方式。同时指出,动词和小句宾语之间的距离实际上也反映了语言成分之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7.
“把”字句中主要动词后面能不能带宾语?一般的说法:“用‘把'的句子,动词后面一般不带宾语,但有时带:把衣服撕了个口子把这两封信贴上邮票发出去.”(《现代汉语词典》第17页)这种说法无疑是正确的.一般说来,“把”字句中的主要动词是不能带宾语的,因为“把”字的主要作用是把宾语提前,既然宾语提前了,动词后面当然就不能再带宾语了.举个例子:“我真不知如何回答为好,现在只有把所想到的问题,和你们  相似文献   

8.
动词对宾语的句法选择和语用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动词对宾语的句法选择和语用选择吴锡根现代汉语中动词跟宾语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而决定这些关系的关键是动词。吕叔湘先生说:“动词的性质决定它可以跟哪种名词联系,不能跟哪种名词联系,可以或者不能让哪个名词出现在它的前边,可以或者不能让哪个名词出现在它的后边...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汉语中,动词或形容词充当主语或宾语,会丧失本身的一些语法特点,而取得名词的一些语法特点。“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把这种名词化的动词、形容词叫做“名物化用法”。另外有些文章把这种临时“变性”叫做“事物化”或“名词化”——不管哪种叫法,总是承认动词或形容词一充当了主语或宾语,就取得了名词的语法特点。但是这种名词化的动词、形容词之所以产生,是因为它们处于主语、宾语的位置而临时“变性”的结果。因此与其说名词,动词的名物化用法(或“事物化”、“名词化”的用法),还不如说句子的主、宾语位置能使非名词的词具有名词的性  相似文献   

10.
浅谈壮语定语后置的历史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壮语是汉藏语系汉台语群壮侗语支。它的语序跟汉语语序相同,主语都位于句子的前一部分,谓语宾语依次列位于主语之后,主语都是谓语陈述的对象,表示谓语说的是“谁”或者“什么”;谓语都是对主语加以陈述,表示主语“怎么样”或者“是什么”,宾语都是动词的连带成分,不借任何虚词的帮助,连在动词的后面,  相似文献   

11.
粘宾动词及其构成的句型吴锡根0引言根据现代汉语动词和宾语之间不同的同现关系,我们可以把动词分为粘宾动词、无实动词和自由动词三个次类,粘宾动词必须带宾语,如“姓”、“成为”、“懒得”、“属于”;无宾动词不能带宾语,如“休息”、“播音”、“失败”、“退却...  相似文献   

12.
“准宾语”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宾语”这个语言单位,在一些语法著作中多被处理成“补语”了,这不仅仅是关系到补语和宾语的术语不同,重要的是不同的分析法关系到研究者对动词和它后面的时量或动量的结构关系的不同认识。本文就重点讨论“准宾语”问题,并将集中在“动量宾语”和“时量宾语”上。  相似文献   

13.
“领主属宾句”甸子的主语和宾语有比较稳定的领有,隶属关系,主语是领有的一方,宾语是隶属的一方,且句中的述语动词和主语没有直接的语义关系。这种句式分别在20世纪50年代、80年代末以及近年来三度较为广泛引起语法学家的关注,这三个时间段也恰好代表了领主属宾句研究所经历的三个阶段:萌芽阶段、描写阶段和解释阶段。  相似文献   

14.
“动词 趋向动词”不能简单地一概分析作中补关系。从跟宾语的语义搭配关系上看,部分动词更多地是表动作的方式,趋向动词才是谓语中心,宜分析为状中关系。  相似文献   

15.
汉语语法上所说的“目的格”是指结构体中带有某种目的的句法成分.这是一个少有人研究的新领域、新课题.“目的宾语”是其中的一类.传统上,学界一般把“递归性”和“层次性”都理解为句法层面的两种属性.文章试图转换角度,结合含有“目的宾语”的短语结构形式,探讨了其后的“目的格”在语义层面也存在着递归性等特征.研究这种目的格的递归性对于认识“动词+目的宾语”结构在语义上的扩展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是”作为焦点标记词时,有提示焦点和强化重音突显焦点的作用,一般陈述句中焦点标记词“是”可以加在动词前的任何成分之前,使之成为全句的焦点,而在包含主谓宾的陈述句中,焦点标记词“是”的位置取决于宾语的特性;在特殊疑问句中,焦点标记词“是”只能置于疑问词之前。同样,作为焦点标记词的“很是”、“最是”的主要作用也在于更加凸显和强化焦点。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一定规模的语料的考察分析,可以发现“‘这么’+动词”格式和“‘这么一’+动词”格式既有相同点,更有不同点。“‘这么’+动词”中出现的动词种类多,有心理动词、行为动词、能愿动词,及物动词后面可以带宾语,“‘这么’+动词”可以单独出现,此格式除了表示已然动作、未然动作,还可以表示正在持续的动作。“‘这么一’+动词”中出现的动词少,仅为行为动词和心理动词“害怕、想”,动词后面不能带宾语,“‘这么一’+动词”不能独立单说,不能表示持续动作,由于“一”的存在,此动作都是已然的。  相似文献   

18.
在科技英语中,以which及“介词+which”引导的定语从句从表达的形式来看,有多种类型:有的从句和所修饰的词之间没有逗号分开,有的有逗号分开;关系代词which在从句中可作主语、宾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有时还可作表语;有的定语从句和所修饰的词之间还可以被另一作定语的介词短语或动词谓语及其他成分隔开的;which前的介词可以是简单介词,也可以是短语介词,还可以是“名词(或代词)+of+which ”引导的;等  相似文献   

19.
当人们对某一情况不很清楚、特别是对数字方面又说不准,而又要发表见解时,大都使用表达意思有弹性的词语,来表达自己所持的估计态度。如常用的“大约”,“上下”、“左右”、“大体”、“大概”、“大致”、“估计”等等笼统的表达方式。而这些弹性词语在英语中可用介词、副词、短语、分句、动词及构词法中的填加后辍的形式来承当,而且在句中多数都是修饰数词。  相似文献   

20.
日语中的“思ぅ”与“考ぇる”是两个表示思考的动词,都表示人的有自制能力的精神活动,可译成汉语的“想、认为”等。在日英词典中,两者也都被翻译成“think”。但是,这两个动词也存在着不同点。文章从词汇论的角度,通过对“思ぅ”与“考ぇる”的宾语进行比较,从而对这两个动词的多义结构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