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基于GIS的广西岩溶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广西岩溶区为例,从导致岩溶生态环境脆弱性的本质因素入手,建立了岩溶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模型.选取碳酸盐岩分布面积百分比、地形坡度、地貌类型、土壤侵蚀强度、石漠化面积百分比、森林和灌丛覆盖率、早涝片面积作为评价因子,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子的权重,并以ArcGis 8 Desktop为平台,利用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通过模型的空间关系识别,进行了广西岩溶生态区脆弱性评价.  相似文献   

2.
基于DRASTIC模型的下辽河平原地下水环境脆弱性评价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水脆弱性研究是对地下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估的一个重要手段,对于地区性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科学管理和有效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近年来水文地质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在分析国内外地下水脆弱性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尤其是参照了地下水脆弱性评价的经典模型—DRASTIC方法,根据下辽河平原的地质、地貌、水文地质以及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下辽河平原地下水脆弱性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3.
根据云南高原岩溶山区石漠化严重、岩溶极其发育、山高坡陡、地下水径流途径长等特征,本文以泸江流域为例,并选取地下水位埋深、石漠化程度、岩溶发育程度、植被覆盖率和地形坡度作为该区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指标,对这5个指标实际值进行量化,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值,并建立了适合该区域的地下水脆弱性评价系统与DRKVT模型。用Arcview3.2的空间叠加分析功能,完成对泸江流域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最后用地下水污染现状评价结果来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评价结果与流域地下水污染现状评价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脆弱性主要是由含水层中的环境地球化学效应和包气带土壤结构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结合采煤矿区地下水污染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地下水脆弱性的影响因素,采用数学模型和 DRASIC 评价指标体系法对矿区地下水脆弱性进行初步研究。给出了相应评价因子,建立了采煤矿区地下水水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定量化评价地下水潜在的易污染程度,为采煤矿区的资源开采、水环境保护和地下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煤矿区地下水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地下水脆弱性主要是由含水层中的环境地球化学效应和包气带土壤结构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结合采煤矿区地下水污染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地下水脆弱性的影响因素,采用数学模型和DRASIC评价指标体系法对矿区地下水脆弱性进行初步研究。给出了相应评价因子,建立了采煤矿区地下水水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定量化评价地下水潜在的易污染程度,为采煤矿区的资源开采、水环境保护和地下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环渤海地区的17个沿海城市组成的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确定权重,综合指数法测算脆弱度指数,来研究环渤海地区城市群经济系统脆弱性。研究发现:就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类型而言,天津、大连、青岛、烟台、东营属于低脆弱性类型,盘锦、沧州、潍坊、威海、唐山、营口、日照属于较低脆弱性类型,秦皇岛、滨州、葫芦岛、锦州属于较高脆弱性类型,丹东属于高脆弱性类型;就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空间格局而言,整体上呈现出天津、大连、青岛三足鼎立的格局,其余城市的经济系统脆弱性较高,“波峰”到“波谷”变化态势明显;省际相比,天津、山东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最低,河北次之,辽宁最高。  相似文献   

7.
基于GIS技术分析水资源脆弱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GIS技术,应用水资源脆弱性理论,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山西省阳曲县的水资源脆弱性进行综合评价和分区评价研究。依据水资源脆弱性的特性及其变化规律,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确定评价方法;综合评价利用特尔菲法确定研究区的定级因素、因子以及指标权重;利用综合指数法计算出水资源的脆弱度;并依据分区单元分值对其水资源脆弱性级别进行了初步划分。结果表明,阳曲县水资源脆弱性分布呈现东高西低、中间高南北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宜春岩溶区位于萍乡-乐平岩溶发育带上,岩溶地层发育,以岩溶地下水为主要水源。为合理地开发利用岩溶地下水,分析了研究区岩溶地下水分布特征、补径排特征、化学特征、动态特征、储水构造、岩溶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岩溶地下水开发利用区划等。结果表明,宜春地区岩溶含水岩组富水性有丰富、较丰富、中等三种类型,岩溶地下水化学类型以HCO_3-Ca型为主,流量动态曲线以多峰型、单峰型为主。岩溶地下水储集受地层岩性、地貌、构造等因素影响,构造是主导因素,地下水主要储藏于背斜储水构造、向斜储水构造和断裂储水构造。区内地下水开发需因地制宜,分宜(操场、高岚)侵蚀堆积平原区隐伏岩溶含水层多,储水条件好,可直接引流扩泉或井采;中南部多为溶丘谷地、洼地区,工程地质条件复杂,以引水、扩泉、截流为主,井采为次。墨山-田心侵蚀堆积平原区是岩溶塌陷地质灾害的易发和高发区,应限制性开发隐伏岩溶地下水。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脆弱性研究是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地下水的基础,它一直是国际水文地质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以第二松花江流域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DRASTIC 方法和GOD 方法对地下水环境脆弱性进行评价,并利用实测铬含量对评价结果进行验证对比。研究结果表明:DRASTIC 模型对第二松花江流域地下水环境脆弱性的评价较为合适,评价结果更能真实地反映研究区地下水脆弱情况;第二松花江流域傍河区域的地下水环境较为脆弱,容易受到污染,故在布设水源地开采井时应尽量避开地下水高脆弱区,做到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  相似文献   

10.
岩溶峰丛洼地水土漏失过程、机理及综合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展岩溶峰丛洼地水土漏失的理论研究,为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理论参考。从水土漏失概念、过程、特点、机理、研究方法及防治措施等方面,梳理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岩溶地区水土漏失理论的研究进展,对未来水土漏失研究趋势进行了分析。认为今后岩溶区水土漏失研究应重点关注:1)地质环境、降雨、土壤理化性质及地下水动力条件等与水土漏失之间的相互作用; 2)水土漏失监测设备研发与方法创新,构建监测水土流失/漏失的综合体系; 3)对不同岩溶背景、地貌类型坡面-洼地-落水洞水土漏失的生物与工程协同阻控技术体系研究; 4)水土漏失强度等级划分及效益评价等方面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选取中国北方某一典型岩溶潜水水源地为例,利用DRWM模型和DRWMLPE模型分别对其地下水本质脆弱性和地下水污染风险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地下水异常现象的发生与地下水本质脆弱性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而与地下水污染风险性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进而阐明了地下水本质脆弱性、污染负荷与污染风险之间的复杂关系.单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验证了DRWMLPE评价模型的合理性并获知包气带介质是水源地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中最敏感的因素.DRWMLPE评价模型可推广到其他岩溶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为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基于欧洲科技领域合作组织(COST)第620号行动提出的岩溶水脆弱性评价方法,对山西省神头泉域岩溶含水层脆弱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脆弱性级别高区、脆弱性级别中等区、脆弱性级别低区、脆弱性级别非常低区面积分别占泉域总面积的8.7%,7.3%,23.6%,60.4%。神头泉域岩溶含水层脆弱性整体较低,不易被污染;脆弱性级别高区主要分布于灰岩裸露区和泉源区。该评价结果可为神头泉域的土地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3.
以工程地质学和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原理和方法为指导,分析研究闫庄矿区的地质条件,结合实际环境地质调查和前人研究成果,选取地貌特征、地质构造、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地质灾害等多个评价因子,通过建立矿山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划分了600个评价单元,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运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数学综合评判的方法对研究区内的环境地质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矿区环境质量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环境地质优区、环境地质良区、环境地质中区和环境地质差区.评价结果表明,闫庄矿区地质环境质量总体为中等程度环境.  相似文献   

14.
论岩溶含水层地下水资源评价的概念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贵州西部水城岩溶盆地为例,论述了地下水资源开发与工业发展的矛盾。讨论了岩溶含水介质的一些特征并划分其类型模拟含水介质中地下水的运动规律。另外,计算在考到所有输入与输出的情况下岩溶地下水系统内地下水的均衡,试图建立一个能反映该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岩溶含水层地下水资源评价的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15.
为分析东平湖周边地区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地下水质量,运用离子分析、数理统计、Piper三线图及Gibbs图等方法,对研究区枯水期及丰水期溶解性总固体(TDS)时空分布、离子特征、水化学类型、影响因素和离子来源进行了分析;采用综合评价法对地下水水质进行了评价,并对其时空分布及水质成因进行了简析。结果表明:东平湖周边地区地下水TDS值普遍偏高,枯水期与丰水期空间分布规律差异不大;地下水中阳离子以Ca2+、Na+为主,阴离子以HCO3-、SO42-为主,水化学类型枯水期以HCO3?SO4-Ca?Na型水为主,丰水期以HCO3 -Ca?Na型水为主;枯水期地下水化学特征主要受岩石风化作用影响,部分受蒸发浓缩作用影响,离子主要来源为蒸发岩溶解及碳酸盐溶解的共同作用,丰水期主要受岩石风化作用影响,离子主要来源为碳酸盐溶解;研究区地下水水质相对较差,枯水期与丰水期水样中Ⅳ类水(较差)及Ⅴ类水(极差)占比均超过了50%,但丰水期Ⅱ(良好)、Ⅲ(较好)类水比枯水期同类水分布区域更广。  相似文献   

16.
福建永安大湖盆地岩溶地貌双向演化过程及工程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大湖岩溶盆地的岩溶特征及地貌演化过程,通过详细的地质测绘、收集到的各类岩溶钻探资料的统计与分析以及地下水样品的水质分析,对区内的岩溶地貌特征、岩溶发育特征、岩溶地下水水质特征进行了系统论述和总结。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内岩溶塌陷的调查结果,对研究区岩溶发育的强弱程度进行了分区,并初步提出岩溶塌陷防治方向。研究表明,现今大湖盆地是在海拔340~360 m的高程基础上,经历上覆地层风化剥蚀、下部灰岩溶蚀塌陷的双向地貌演化过程,逐步形成了溶蚀残丘—溶蚀洼地、岩溶管道—暗河式的岩溶发育形态,二者叠置作用共同塑造了区内的地形地貌,并向岩溶准平原方向发展;区域地壳抬升与水文动力条件是大湖盆地岩溶地貌形成演化的两大主控因素;灰岩裸露区和覆盖区为岩溶强烈区,特别是洼地处及断裂带100 m范围内,极易发生岩溶塌陷灾害,埋藏型灰岩区岩溶发育为中等—弱发育区,其对区内场地稳定性影响较弱。在研究区内开展城市建设、工程活动时,应将岩溶洼地、断裂构造发育处等岩溶发育强烈的地区列为岩溶塌陷防治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7.
综合运用沉积古地质分析法、印模法、残厚法等,对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东南区前石炭纪岩溶微地貌特征进行研究,并结合实际生产数据对其气水分布特征进行总结,发现研究区奥陶纪末岩溶古地貌形态表现为"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分布格局,发育2类二级古地貌单元和9类三级古地貌单元,其中岩溶斜坡为主体地貌单元,主要发育上斜坡、下斜坡、一级残丘和二级残丘,局部发育古洼地和古沟槽;研究区马家沟组上组合气水分布主要表现为西北部、东部及东南部地区富气,中西部地区富水的特征。结果表明:综合以本溪组顶部8~#煤层为上基准面的石炭系印膜厚度、以K_3标志层为下基准面的残余厚度及其各自与平均厚度间的相对差值,可对研究区岩溶微地貌进行有效刻画;古残丘及上斜坡地区是有利天然气富集高产区;水层、气水同产层因受燕山期地层翘倾影响,多分布于研究区中西部古岩溶上斜坡地区;古洼地、古沟槽溶蚀淋滤作用较弱,虽不利于天然气富集,但仍有少量低产气井分布。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福建省生态环境脆弱性的现状特征、影响因素及人类活动对脆弱生态环境的正、负面影响,建立反映人类活动对福建省脆弱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的相关方法 和理论,计算出人类活动对脆弱生态环境正、负面影响度及总影响度,再通过自然划分法,把福建省67个县市分成5种影响度类型.最后,将人类影响度指数与生态环境脆弱性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其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随着煤矿开采强度与深度不断增加,煤层底板灰岩岩溶突水问题日益严重,逐渐成为煤矿防治水工作的重点。以新集二矿1煤层底板岩溶水为研究对象,利用基于GIS的AHP型脆弱性指数法对煤层底板岩溶突水进行脆弱性分区评价,根据统计分析计算出的分级阀值将研究区分为脆弱区(Ⅰ区)、较脆弱区(Ⅱ区)、过渡区(Ⅲ区)、较安全区(Ⅳ区)和相对安全区(Ⅴ区)等五个区域。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的1煤底板的C_3~(1~4)灰、C_3~(4~13)灰和奥陶系岩溶突水区域自西向东,由相对安全区逐渐向脆弱区过渡,奥陶系岩溶突水脆弱性比太原组增大,且断层区域多为突水脆弱区。  相似文献   

20.
以福建省顺昌县林地为对象,通过相关性分析,构建顺昌县林地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实现对顺昌县林地生态脆弱性的定量评价,进而分析其生态脆弱性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以坡度、土壤K因子、年均降雨量、NDVI和人口密度5个因子作为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的权重分别为0.195 5,0.140 9,0.119 2,0.302 1,0.242 3;研究区微度脆弱区、轻度脆弱区、中度脆弱区、强度脆弱区和重度脆弱区的面积分别占15.83%,40.92%,24.50%,13.25%和5.50%,整体处于轻度脆弱水平;顺昌县脆弱等级强度以上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低坡度、低海拔、低植被盖度、人为干扰强度大的区域,是预防山体滑坡和水土流失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