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大鼠受损伤脊髓组织中肝癌衍生生长因子(Hepatoma-derived growthfactor,HDGF)表达的变化.方法:将40只成年大白鼠随机分成对照组(A组)和脊髓损伤组(B组),每组20只.脊髓损伤组采用改良的Allen’s打靶法制备,并于术后24 h处死大鼠,取损伤脊髓节段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HDGF在正常对照组以及脊髓损伤后表达情况.以表达指数作为统计学指标,采用X2检验分析各组间的变化.结果:HDGF主要表达在神经细胞核中.15例损伤脊髓标本表现为HDGF表达指数为Ⅱ组,对照组中表达指数为Ⅱ组仅4只(P<0.05).结论:HDGF高表达于损伤脊髓组织中,提示HDGF可能参与脊髓损伤的修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NF-кB在肝癌介入治疗后肿瘤组织和癌旁肝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变化特点。方法:建立VX2肝癌模型兔59只,分为A组(肝癌组)29只,B组(肝癌经导管肝动脉栓塞介入组)30只、C组(对照组)20只,免疫组化检测各组肝癌及癌旁肝组织中的NF-кB表达。结果:A组肝癌组织与癌旁肝组织NF-κB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4%(21/29)、37.9%(11/29),肝癌介入治疗后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NF-κB阳性表达率82.4%(24/30)、60%(18/30),C组NF-κB阳性表达率为10%(2/20),各组与对照比较,除A组癌旁肝组织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前癌旁组织,其内NF-кB的表达水平尚处于较低水平,介入治疗后的癌旁肝组织的脂肪变性及炎性反应等因素可能会导致NF-κB的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表皮细胞生长因子3(Egfl3)在肝癌组织及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病理临床特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RT-qPCR)检测Egfl3基因在20对肝癌及相应癌旁肝组织,5株迁移、侵袭潜能不同的肝癌细胞系(SMMC-7721、BEL-7402、Huh-7、HepG2、Hep3B)和正常肝细胞系HL-7702中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检测Egfl3蛋白在40对肝癌及相应癌旁肝组织石蜡切片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表达与肝癌临床病理特性的相关性.结果:RT-qPCR结果显示,Egfl3基因在20对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0.77±0.15)显著高于相应的癌旁肝组织(0.25±0.10)(t=2.904,P=0.006).Egfl3在5株肝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也均明显高于正常肝细胞系HL-7702(P<0.05),且在侵袭迁移潜能中等的肝癌细胞系SMMC-7721中的表达高于侵袭迁移潜能较低的肝癌细胞系Bel-7402和Huh-7,后者又高于侵袭迁移潜能最低的肝癌细胞系HepG2和Hep3B.免疫组化结果显示Egfl3蛋白大多数表达于肝癌细胞或正常肝细胞的胞质内,并在62.5%(25/40)的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相应的癌旁肝组织,且其表达与肝癌的TNM分期密切相关(P=0.04).结论:Egfl3在肝癌组织及细胞系中的表达显著上调,且其上调与肝癌的TNM分期及肝癌细胞的侵袭迁移潜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P-gp在肝细胞肝癌(HCC)中以及癌旁肝组织的表达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HCC中P-gp的表达情况,以30例相应癌旁肝组织作为对照组,所得结果用统计学卡方检验及列联表等级相关分析进行比较.结果 P-gp蛋自在HCC、癌旁肝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3%(25/30)、30%(9/30);HCC与癌旁肝组织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P-gp参与介导HCC多药耐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gp在肝细胞肝癌(HCC)中以及癌旁肝组织的表达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HCC中P-gp的表达情况,以30例相应癌旁肝组织作为对照组,所得结果用统计学卡方检验及列联表等级相关分析进行比较。结果P-gp蛋白在HCC、癌旁肝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3%(25/30)、30%(9/30);HCC与癌旁肝组织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P-gp参与介导HCC多药耐药。  相似文献   

6.
分别提取手术切除人原发性HCC肝癌和癌旁肝组织总RNA并逆转录为cDNA,在hNTKL-BP1基因的高保守区设计相应引物和Taqman荧光探针,实时检测PCR产物的荧光强度,采用2-△△Ct方法分析比较该基因在人类肝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是44例原发性HCC肝癌组织中hNTKL-BP1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肝组织(t=2.69,P<0.01),肝癌组织与癌旁肝组织hNTKL-BP1基因表达差异和肿瘤大小有一定的相关性(P=0.028),hNTKL-BP1基因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肝细胞肝癌中PSF1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利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PSF1在肝细胞肝癌及其对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运用SPSS17.0软件分析PSF1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在肝癌细胞系MHCC97-H、HepG2、SMMC-7721和肝细胞系HL-7702中运用实时定量PCR检测PSF1的表达情况。在肝癌细胞系MHCC-97H中,通过siRNA特异性下调PSF1的表达,通过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PSF1对MHCC-97H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所得结果表明:与癌旁组织相比,PSF1在90对肝癌癌旁组织中有67.7%(60/90)的样本高表达(χ2=28.611,p0.01)。统计分析发现PSF1高表达与患者有无肝硬化(χ~2=4.703,p0.05)、是否发生远处转移及门脉侵犯(χ~2=6.939,p0.05)、肿瘤分化程度(χ2=4.293,p0.05)、TNM分期(χ~2=16.987,p0.01)显著相关;其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数目无关。在肝癌细胞系MHCC97-H、HepG2、SMMC-7721和肝细胞系HL-7702中,其表达逐渐降低,提示PSF1可能参与了肝癌的侵袭进程。在MHCC97-H中采用siRNA技术特异性下调PSF1的表达后,其侵袭能力降低。PSF1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患者远处转移及门脉侵犯、TNM分期相关,抑制PSF1的表达后MHCC-97H侵袭能力减弱,PSF1可能作为治疗肝癌的一个靶点。  相似文献   

8.
探讨MSP58基因在人类肝癌肿瘤组织及肝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应用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MSP58在肝癌细胞系及肝癌肿瘤组织中的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的表达.两种肝癌细胞系HHCC、HepG2,22例肝癌癌区组织,13例正常肝组织作为对照.结果在两种肝癌细胞系中MSP58 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都有明显表达;在22例肝癌肿瘤组织中,不同级别的人肝癌肿瘤标本中mRNA及蛋白均有MSP58表达,并且MSP58的表达量随着人肝癌肿瘤恶性病理级别的增高而增高;13例正常肝组织无表达.MSP58在肝癌肿瘤组织和肝癌细胞系中均有表达,说明其可能对肝癌肿瘤的发生或发展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Bcl-2家族蛋白和乙肝病毒x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34例肝癌组织及其相对应的癌旁组织,探讨了Bcl-2家族中七种基因(包括促凋亡基因Bak、Bad、Bid、Bax和Bcl-xs及抑凋亡基因Bcl-2、Bcl-w)和乙肝病毒三种抗原(包括HBsAg、HBcAg和HBxAg)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结果显示:在肝癌组织中HBsAg、HBcAg和HBxA的阳性率分别为58.8%、26.5%和76.5%、Bcl-2七种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58.8%(Bak)、55.9%(Bad)、44.1%(Bid)、41.2%(Bax)、29.4%(Bcl-xs)、35.3%(Bcl-w)和41.2%(Bcl-2)。这七种Bcl-2蛋白的表达均位于肝癌细胞的胞浆,多呈弥漫性分布,少数阳性颗粒呈散在性分布,研究发现,Bcl-2家族中抑凋亡基因Bcl-w和Bcl-2在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相似文献   

10.
人原发性肝癌中p16,p15基因CpG岛甲基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检测人原发性肝癌中 p16和 p15基因 5’启动子区CpG岛的异常甲基化 ,并分析其与人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探索其在临床早期基因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 .方法 用敏感的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 2 0例人原发性肝癌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和远癌正常组织中p16 ,p15基因5’CpG岛的甲基化状况 ,统计分析这两个基因 5’CpG岛甲基化与肝癌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结果 2 0例原发性肝癌肝癌组织中 p16和 p15基因 5’CpG岛分别有 6 5 %(13/2 0 )和 5 0 %(10 /2 0 )异常甲基化 ;癌旁组织中 p16和 p15基因 5’CpG岛分别有 6 0 %(12例 )和 4 0 %(8例 )异常甲基化 ;远癌正常组织中p16和 p15基因 5’CpG岛分别有 35 %(7例 )和 2 5 %(5例 )异常甲基化 .p16 ,p15基因 5’CpG岛甲基化在癌组织和癌组织旁、癌组织和远癌组织中均有相关性 .两个基因 5’CpG岛异常甲基化与临床病理特征无显著相关性 .结论 p16和 p15基因 5’CpG岛异常甲基化在人原发性肝癌中频率很高 ,可能在肝癌发生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而...  相似文献   

11.
为克隆和筛选肝癌特异表达基因.应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对肝癌及癌旁组织进行消减杂交,产物PCR扩增后,进行克隆.共得到1820个克隆,1776个克隆有100~800bp的插入片断,阳性率达98%,说明人肝癌组织特异表达cDNA消减文库构建成功,同时我们对cDNA克隆进行测序,证明这些克隆的功能是和肝癌的发生高度相关的.抑制消减杂交是克隆特异表达基因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检测ULK1和Beclin1在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结合数个临床病理因素,探讨ULK1和Beclin1在原发性肝细胞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手术取得80对肝癌和癌旁组织及20例正常肝脏组织,采用定量Real-time PCR(q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各组织中ULK1和Beclin1的表达情况,联合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ULK1和Beclin1在肝癌中蛋白表达及mRNA的表达,均低于在癌旁组织以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P0.05),而癌旁组织与正常肝组织中ULK1和Beclin1的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LK1和Beclin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可能呈正相关关系(r=0.26,P=0.02).ULK1在肝癌中与性别、年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术前肝功能分级、甲胎蛋白(AFP)、嗜酒、肿瘤部位及分级无关,与肿瘤大小相关.Beclin1在肝癌中与性别、年龄、HBSAg、术前肝功能分级、嗜酒、肿瘤的部位及分级无关,但与肿瘤的大小及AFP表达相关.结论:ULK1和Beclin1可能通过影响自噬,进而肝癌的发生发展相关联.  相似文献   

13.
蛋白激酶CK2,曾被称为酪蛋白激酶Ⅱ,是一种在真核细胞中普遍存在的信使非依赖性丝/苏氨酸蛋白激酶,高度保守且功能多样,在细胞的生长、增殖、凋亡以及生物节律的调控中均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研究CK2β亚基在肝癌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与肝癌发生和迁移的关系.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了该基因在91对肝癌组织样品中的表达情况,发现其表达在69例肝癌组织中相对其癌旁组织表达上调(占总样本数的75.8%).对75对肝癌与癌旁组织样品的免疫组化分析显示,CK2β亚基在肝癌组织较癌旁组织中显著上调表达,且其表达水平与病人病理分期呈正相关.用siRNA方法瞬时消减CK2β的表达,显著抑制肝癌细胞SMMC-7721的增殖及克隆形成率,并抑制细胞的迁移.消减CK2β能增强肝癌细胞对喜树碱等多种抗肿瘤药物的敏感性.这些发现提示CK2β亚基在肝癌的生长和迁移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潜在药物靶点,为开发新的抗肿瘤药物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对成年小鼠肝组织及肝癌组织理化特性的影响。方法采取9月龄H-ras12V转基因雄性小鼠的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及C57/BL6J正常雄性小鼠的正常肝组织进行体外培养,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检测肝组织在12 d内的生长状态;考马斯亮蓝染色法检测组织中总体蛋白在48 h内的变化趋势;Western blot法检测48 h内培养组织中p-ERK、p-AKT、p-mTOR、GAPDH和Cyclin D1的蛋白表达水平;RT-qPCR法检测48 h内培养组织中18s RNA、Cyclin D1、GAPDH、UQCRB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体外培养6 d内,正常雄性小鼠肝组织、H-ras12V转基因雄性小鼠肝癌及癌旁组织的细胞形态变化相似,存活状态良好。体外培养6 d后,正常肝细胞和癌旁细胞逐渐减少,相比之下,肝癌细胞开始出现大量死亡,但出现少数克隆样细胞团。考马斯亮蓝染色检测结果显示,正常肝组织、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总体蛋白变化趋势相似,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在130~170 k D之间的蛋白条带丰度先升高再降低,40~130 k D之间的蛋白条带丰度逐渐增加。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随着体外培养时间的延长,组织中p-ERK、p-AKT、p-mTOR、GAPDH和Cyclin D1的蛋白表达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RT-qPCR检测结果显示,Cyclin D1在正常肝细胞、肝癌细胞及癌旁细胞和GAPDH在正常肝细胞、癌旁细胞中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呈现逐级升高趋势;而GAPDH在肝癌细胞和UQCRB在正常肝细胞、肝癌细胞及癌旁细胞中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呈现先下降后又逐渐升高的趋势;18s RNA的mRNA表达水平在正常肝细胞、肝癌细胞及癌旁细胞中没有规律性趋势变化。结论成年小鼠肝组织及肝癌组织在体外培养期间,虽然肝细胞的形态学变化不明显,存活良好,但短时间内,众多基因在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上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对实验结果将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p16基因在原发性肝癌中丢失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抗癌基因P^16在原发性肝癌中的变异情况,采用判别技术研究34例原发性肝癌及其癌组织。结果显示、1例原发性肝癌存在P^16Exonl纯合子缺失,15例原发怀肝癌存在P^16Exon2纯合子缺失,其余的19例肝癌及所有的癌周组织无P^16基因纯合子失,研究结果表明P^16基因的缺失与原发性肝癌的发展发展密切相关,并提供了肝癌第9号染色体基因变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17.
p6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53蛋白家族成员p63蛋白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胃癌及37例癌旁组织,利用组织微阵列技术,构建88点组织阵列,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该阵列中p63蛋白在胃癌及其癌旁组织中表达情况.结果:①p63蛋白定位于细胞核,呈弥漫分布的棕黄色颗粒;②胃癌组织中,p63蛋白表达于核大间变细胞中;p63蛋白在高分化型胃癌中阳性表达率为5.9%,在低分化型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1.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p63蛋白在胃癌癌旁组织中无表达,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4.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p63蛋白的高表达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②p63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有关,并可能参与了胃癌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肝细胞癌的进展与免疫微环境的失调密切相关。趋化因子在招募免疫细胞进入肿瘤组织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探讨了CCL5在肝癌进展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GEO数据库分析CCL5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患者预后的关联,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CL5在肝癌患者临床标本中的表达情况,通过TCGA数据库分析CCL5与免疫浸润的相关性及表达量异常的原因。结果 CCL5在肝细胞癌组织中表达下降并与患者预后不良相关。CCL5低表达与肝癌组织中的免疫细胞浸润减少有关,而过表达CCL5能够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启动子DNA高甲基化引起了CCL5在肝癌组织中的低表达。结论 高甲基化相关的CCL5低表达能够促进肝癌免疫抑制及肿瘤细胞的增殖,CCL5可作为肝癌的一个预后指标和潜在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9.
对61例肝癌患的非癌肝组织进行了病理观察和分布。结果表明:34例伴有肝硬化,27例无肝硬化。34例肝硬化中,活动性肝硬化32例(占94.1%),2例静止性肝硬化中仍可见单个和灶性肝细胞坏死。27例无肝硬化患中,呈慢性活动性肝炎表现26例(占96.3%),1例为慢性迁延性肝炎。由此提示:肝癌的临床发展中,既存在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三个阶段,也存在慢性肝炎-肝癌的两个阶段过程。积极治疗肝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肺癌及相应的癌旁组织、肺癌细胞株中端粒酶基因和抗凋亡基因bcl 2的关系 ,以期阐明端粒酶基因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的表达及抗凋亡基因对端粒酶的调控机理 .方法 采用TRAP ,RT PCR及LSAB的方法研究了 38例肺癌及相应的癌旁组织、肺癌细胞株的端粒酶活性、hTR ,hTERT及bcl 2的表达 .结果  82 .3%的肺癌组织及 3种肺癌细胞株均表达端粒酶阳性 ,而癌旁组织及人胚肺成纤维细胞株全为端粒酶阴性 .38例癌组织中 ,34例表达hTR(89.4 %) ,其中 9例hTR在肿瘤组织的表达比其相应的正常组织高 ,其bcl 2表达也较高 .36例表达hTERT(94 .7%) .而在相应的癌旁组织中 ,34例表达hTR ,但只有 3例表达hTERT(7.8%) ,且表达hTERT的 3例患者其癌旁组织的hTERT表达比其相应肿瘤组织低 .hTERT阳性的癌旁组织其bcl 2表达也高于hTERT阴性的癌旁组织 .肺癌细胞株中均有hTR和hTERT的表达 ,而人胚肺成纤维细胞株只表达hTR .结论 肺癌组织中具有较高的端粒酶活性 ,说明端粒酶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h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