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电容型设备绝缘在线监测系统的结构以及介质损耗角的数字化测量方法,分析了正弦波参数法、高阶正弦拟合法、相关分析法和谐波分析法的算法原理和特点。  相似文献   

2.
等厚干涉在锥角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当用两块平板玻璃制作出的空气劈尖顶角发生变化时 ,应用CCD可观察到劈尖表面移动的干涉条纹 在此基础上 ,设计了用锥角偏差来改变空气劈尖顶角的圆锥锥角的光学测量方法 ,并由导出的锥角偏差与移过某一点的干涉条纹数之间的关系式 ,对圆锥锥角进行计算 通过与千分表法的对比测量 ,结果表明 ,等厚干涉测法不仅可行 ,而且具有更高的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3.
为准确测量容性设备的介质损耗角,采用小波变换进行低频重构的方法分别求出电压、电流的自相关函数及电压与电流的互相关函数,然后再用相关函数法计算介质损耗角。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的测量误差曲线基本呈线性,为绝缘介质损耗角提供了科学准确的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4.
针对线性工作台运动过程中的滚转角误差,提出一种多探头测量方法.与传统的用2个位移传感器和1个具有高平面度的感应物测量滚转角误差的方法相比,所提出的方法利用4个位移传感器,无需高平面度的感应物,更容易实现测量.分析了各项几何误差对传感器读数的影响,利用顺序两点法采集传感器信号.根据传感器融合技术,得到滚转角误差的差分表达式;对测量系统进行了灵敏度和仿真分析.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了该测量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考虑导引头视场角和落角约束的制导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空地武器采用最优弹道成型制导律进行大落角攻击时易造成导引头跟踪误差角大于其视场角而丢失目标的问题,提出一种满足导弹导引头视场角约束和落角约束的制导方法.基于线性化模型和小角假设,得到了导引头跟踪误差角的解析表达式,分析了影响导引头跟踪误差角的因素及最大跟踪误差角的取值范围.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空地武器提出了通过改变末制导初始弹目视线角或放松落角约束的方式满足导引头视场角约束的制导方法,并给出了初始弹目视线角的取值原则及最大允许落角的计算方法.通过仿真校验,证明了导引头跟踪误差角的解析解的正确性及制导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为准确判别电容型设备的绝缘状况,采用数字波形合成技术和数字模拟混合乘法技术,设计一种利用接地漏电流正交分解法测量介质损耗角tanδ的测试仪。该测试仪由128倍频电路、函数发生器、采样保持电路、模拟数字乘法器构成的正交矢量分解器组成。仿真结果表明,损耗角测量方法理论误差为0.00001%。该测试仪测量准确度、可信度较高,可用于在线实时测量。  相似文献   

7.
尺规分角法     
引入角的比例来研究分角问题,从理论上有机地系统地推导出分比例角的两条公理、一般的与特殊的分比例角的定比点轨迹及其互为逆否的命题关系的比例角定理.从而用尺规作图不但正确地解决了三等分任意角,还正确地解决了n等分任意角问题,且作法统一、精确而实用.  相似文献   

8.
脉冲固体激光束发散角的测试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脉冲固体激光器激光束发散角的测量,分析了一些传统的测量方法。在烧蚀法的基础上,力图从光斑场空域强度着手,采用工程常用的半宽度定义,提出新的测量光斑半径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最大前角剖面自主剖面起的旋向对刀具最大前角和最小后角公式的影响,导出了最大前角和最小后角的最简形式,并在此基础上推出了在Y—Z—Y配置的虎钳上刃磨车刀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0.
介质损耗角的数字化测量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研究了两种介质损耗角的数字化测量方法即过零点时差法和正弦波参数法,分析了影响测量准确度的因素。在研制的介质损耗角在线监测装置中,由8098单片机来测量过零点时差以简化电路。从测量结果中扣除电流、电压通道间的附加相位差;多次测量后,剔除异常值,将平均值作为结果给出,以提高测量准确度。对正弦波参数法,研究了基于最小二乘法和基于三角函数正交性的两种算法,仿真试验说明正弦波参数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据此研制的绝缘参数测量仪的试验结果说明,其性能是满意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提出了用横向剪切干涉仪测量光的部分相干度的方法;用非相干光照明的圆孔作为实际光源,测量了不同剪切量的部分相干度,所得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一致。  相似文献   

12.
李均  孙林 《江西科学》2011,29(2):253-255,266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在灯具内产生雾气,从而严重影响汽车车灯的照明和外观。将热设计的概念引入到汽车灯具设计中,对汽车灯具内部起雾的原理、影响因素等进行了分析。指出汽车灯具材料、灯内流场、温度场和湿度场的分布是影响起雾的决定因素,并由此提出了应对措施,对汽车灯具的优化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微位移测量技术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通常微位移测量方法的昂贵、不能连续自动观测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角反射器和微波相干比相的微位移测量系统;当微位移方向与电波传播方向平行时,采用基本测量系统.当微位移方向与电波传播方向不平行时,采用弯管测量系统.详细介绍了微位移测量系统的工作过程,还给出了信道计算方法和传输测量结果的通信电路.该通信电路可通过移动电话把测量结果传到指定电话号码的终端,并给出了实测结果.  相似文献   

14.
从理论角度分析逆向反射镜(三面直角棱镜阵列形式)的二面直角偏差及其工作姿态(入射角、观察角、旋转角)等因素对反射光光能分布的影响,建立起逆向反射镜反光模型.对逆向反射镜的加工、使用及光度测试均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液滴在表面上的接触角是表征材料表面性能的重要参数,在流体力学、表面化学、医学等学科中具有重要应用。高精度的接触角测量与三相接触点的准确定位和拟合曲线的吻合程度密不可分,因此提出一种新的接触角测量方法。首先,基于Harris角点检测算法实现液滴三相接触点的自动检测,通过角点间的距离进行筛选,在筛选出角点的基础上进行亚像素角点检测,得到精确的三相接触点的位置。其次,针对多项式曲线拟合疏水和超疏水液滴轮廓不准确的问题,使用对数螺线和阿基米德螺线对液滴轮廓进行拟合,并求出拟合曲线在三相接触点处的切线,得到准确的接触角测量值。最后,对多幅液滴图片进行测量验证,结果表明本方法不仅适用于测量静态接触角,还适用于测量动态接触角,且接触角自动测量结果与电子量角器测量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高强度内六角螺栓的变形模式,提出了角部金属流动的应变表达式,并通过35CrMoA等高强度材料的实验研究,导出了材料破裂极限,其研究结果可以指导高强度多边形型腔零件和轴对称零件的冷锻生产.  相似文献   

17.
一种有效的不变性角点检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图像形态分类与识别系统中,不变性角点检测是很重要的预处理环节,为有效检测角点,并对之精确定位,本文着重介绍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不变性角点检测方法。该方法先对轮廓上各点的切向方向进行小波变换,然后提取出变换幅度的局域最大值点作为待定角点。接着,根据待定角点类型建立相对应的模型,并根据模型对待定角点的直伪进行评判,实验表明,上述方法既能正确检测到角点,又能大大提高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18.
一种基于视频多特征融合的火焰识别算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燃烧过程中火焰的物理特性,结合火焰的静态和动态特征,设计了一种多特征融合的火焰识别算法,对火灾进行快速判别.基于信任度模型建立了火焰识别的概率模型,以疑似概率反映视频图像中出现火焰的几率.实验表明,该算法识别火焰速度快,能够达到25帧/s的处理速度,与其他的火焰识别算法相比,算法在识别过程中无需人工调整即可自动完成,在复杂实际环境中,算法识别的准确性高,抗干扰能力比较强,如对车灯、路灯等干扰疑似概率始终小于10%.因此,算法在实际运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机器人工作空间与包容空间的图解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器人工作空间是机器人运行控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指标,而包容空间则是设置其位姿特性与轨迹特性测量平面的主要依据。该文研究了直角坐标型、圆柱坐标型、球坐标型及多关节型(主运动自由度数为3)机器人工作空间与包容空间的几何图解法。对多关节型机器人包容空间三维优化求解方法的讨论,确定了在计算机上进行分析计算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20.
形状分析首先要解决的是它的形状表示,它至少需要达到两个目的:特征提取(形状描绘子)和数据压缩.付里叶描绘子是人们常用的一种形状描绘子,但这种方法计算量太大,数据压缩也很有限,特别是归一化处理非常麻烦,因而使它的应用受到限制.多边形拟合是人们常用的另一种方法,文献[3]提出了一种强有力的分裂合并算法,但这种方法处理速度很慢,在对速度要求较高的实时系统中难以得到应用,另外,当两个相似形状的多边形逼近的多边形边数不同时,即使采用动态程序的方法进行多边形比较也很麻烦.可以看到,用多边形近似描述平面封闭曲线时,多边形的顶点,即两直线段的交点,应该对应于平面封闭形状的角点,而多边形和它的顶点确定是相似的,也就是说,一组角点能唯一地确定一多边形,反之,一多边形也唯一地确定了一组角点,因此,形状的描述也可以用一组角点来近似表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