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细胞生物学 cell biology 从细胞整体、显微、亚显微和分子等各级水平上研究细胞结构、功能及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  相似文献   

2.
日本综合细胞材料科学研究所(iCeMS)科学家揭示了清除体内有害细胞的分子机制.核蛋白片段被释放到细胞质中,激活质膜蛋白,在细胞表面显示出一种脂质,并向其他细胞发出信号,让它们摆脱这种脂质.研究结果日前发表在《分子细胞》上. “人体每天有100亿个细胞死亡,并被一种叫作吞噬细胞的血细胞吞噬.如果这种情况不发生,死亡细胞就会破裂,引发自身免疫反应.”领导这项研究的生物化学家Jun Suzuki解释说,“了解死亡细胞如何被清除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一、主要技术内容 1、新细胞涂片制片方法 新细胞涂片制片方法是根据不同类型细胞的比重有所不同,而选择与诊断有关的细胞成分,去除细胞碎片及粘液等成分,从而明显提高了标本细胞纯度及密度.其主要技术指标为经新方法处理所制成的细胞涂片背景清楚,细胞少有重叠,如有可疑细胞或癌细胞易被发现并诊断,为常规细胞学检查和细胞图像分析系统定量细胞学检查提供了高质量细胞涂片,为提高肿瘤诊断阳性率提供了新技术和方法.新细胞涂片制片方法与常规制片方法比较情况见图1和图2.  相似文献   

4.
细胞生物学已经发展成为生命科学中最具活力、最富发展前景的前沿学科.在近十几年的快速发展中,细胞生物学展示出众多令人十分鼓舞的新的生长点,如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凋亡、干细胞生物学、发育细胞生物学、细胞工程等等,由此,细胞生物学学科产生出大量新的科学名词.这些新科学名词的出现和应用,反映了细胞生物学在生命科学中的重要地位和发展前景.因此,重新收集、增补、整理和规范细胞生物学名词的定名,并给予科学的释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发表于《科学进展》的一项新研究显示,暴露在淡水或盐水中数周的微塑料颗粒更易被实验室小鼠的细胞吸收,这表明环境中的微塑料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容易进入细胞. 关于摄入微塑料对动物的潜在影响,研究人员通常使用清洁或"原始"的微塑料颗粒.然而,这些粒子并不能完全等同于自然界中存在的微塑料,因为自然界中的微塑料颗粒会被环境中的其他...  相似文献   

6.
细胞迁移在个体发育、组织重塑、损伤后再生以及肿瘤发生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细胞迁移过程受钙信号调控,但长期困扰这一领域的一个悖论是,为何引导迁移的细胞前沿区钙信号反而较低。本研究采用高分辨率共聚焦钙离子荧光成像技术,在迁移的成纤维细胞中首次探测到动态微区钙信号——“钙闪烁”(calcium flickers)。钙闪烁富集于细胞迁移前沿,与静态钙离子梯度恰恰相反。产生钙闪烁的分子机制涉及两类钙离子通道,即细胞表面TRPM7牵张激活通道和内质网膜上的IP3受体。在趋化因子PDGF作用下,引导前沿中钙闪烁呈不对称分布,从而促进迁移细胞的转向。研究结果不仅完美地解释了上述悖论,同时揭示了微区钙信号如何通过精细的时空整合调节细胞迁移、趋化反应等复杂的生命过程。  相似文献   

7.
不论我们喜不喜欢眼前的物体,眼睛永远用同一种方式采集信息:视网膜上的细胞捕捉光子,将其中的信息传递给大脑,再由大脑加工成画面.如果物体太小,反射的光子过少,肉眼就无法看清它的结构.这时,我们需要借助显微技术进行观察.本文展示的图片,均是2007年奥林巴斯生物数字成像大赛的获奖作品,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更有强烈的艺术美感.这些图片代表了生物研究中最先进的光学显微技术.  相似文献   

8.
细胞生物学 cellbiology从细胞整体、显微、亚显微和分子等各级水平上研究细胞结构、功能及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  相似文献   

9.
“细胞”一词最早见于日本宇田川榕菴的《植学啟原》(1834),但据沈国威研究,《植学啟原》中的“细胞”是指小胞,非cell。真正用来指cell的“细胞”始见于韦廉臣和李善兰合译的《植物学》(1858),后来该词通过《植物学》传到日本,并在那里流行、定型。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该词又传回中国,并得到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0.
周琪  曾凡一 《中国基础科学》2010,12(3):18-20,F0002
本研究首次利用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细胞)通过四倍体囊胚注射得到存活并具有繁殖能力的小鼠。研究中,我们制备了37株iPS细胞系,其中3株iPS细胞系获得了共计27个活体小鼠,经多种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证实该小鼠确实从iPS细胞发育而成。其中一些小鼠现已发育成熟并且繁殖了后代,这是世界上第一次获得完全由iPS细胞制备的活体小鼠,有力地证明了iPS细胞具有真正的全能性。这项工作为进一步研究iPS技术在干细胞、发育生物学和再生医学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技术平台,将iPS细胞研究推到了新的高度,也为中国在这一国际热点研究领域取得领先地位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正>据英国《新科学家》网站近日报道,美国科学家进行的一项新研究称,太空飞行会改变人类的心脏细胞,但回到地球后,大部分心脏细胞会恢复正常,这些发现有望帮助理解宇航员的心脏为何会变化以及如何预防这种情况的发生。以往研究发现,太空飞行会降低宇航员的心率和血压,并增加心脏泵出的血量,但相关研究都在动物或整个人体组  相似文献   

12.
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在再生医学与个体化治疗中有着巨大的优势和潜力,但iPS细胞的基因组稳定性较低带来的致瘤性等潜在风险阻碍了其临床应用。在2012年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iPS细胞重编程过程中染色体稳定性调控的机制研究"项目资助下,我们围绕"iPS重编程中染色体稳定性的分子调控机制是什么?"这一科学问题,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的研究成果,为发展提高iPS细胞基因组稳定性以及其质量的方法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总结了项目的研究背景,取得的研究进展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科技术语研究》2009,(4):63-64
细胞生物学 cellbiology从细胞整体、显微、亚显微和分子等各级水平上研究细胞结构、功能及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技成果》2008,(11):51-51
华东理工大学承担的“十五”国家863计划“微生物细胞表达产品过程优化技术”课题以微生物表达系统为对象,开展工艺、工程、装备一体化技术研究,建立有技术通用性、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微生物细胞表达产品生产过程的优化工艺技术体系,发展和完善相关理论与方法,提升我国在该领域的整体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5.
蛋白质内稳态平衡是受到多级调控的,并不仅限于细胞水平。细胞特定的分区如线粒体(Mito)、内质网(ER),有其独特的调控蛋白质稳态平衡的信号通路。当Mito、ER稳态失衡导致未折叠蛋白在其中累积,会诱导一种适应性的反应,叫做"非折叠蛋白反应"(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 UPR),重建细胞器内部蛋白质稳态平衡。虽然关于Mito和ER蛋白质稳态调控机制已被广泛研究,但对于不同细胞/组织之间是否可以相互影响、协调其Mito、ER UPR来适应环境变化、系统调控物种整体的应激状态这一领域内的重大问题,却一直缺乏研究。基于前期工作基础,本研究将利用线虫和哺乳动物细胞培养两大手段,详细考察跨细胞内稳态调控的分子机制,为治疗衰老、神经退行性疾病、癌症等疾病提供新思路和新靶点。  相似文献   

16.
细胞自噬是进化保守的,基于溶酶体的胞内降解途径,对维持细胞的稳态平衡有重要作用。自噬参与生物体发育、免疫反应、代谢调节、细胞凋亡和衰老等多种过程。自噬异常与神经退行性疾病、肿瘤等的发生密切相关。自噬是当今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1992年大隅良典实验室利用酵母遗传筛选鉴定了15个自噬核心基因,也因此获得2016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当前自噬领域研究的重点集中在酵母以及通过酵母遗传筛选获得的核心蛋白质机器。然而单细胞酵母、单一诱导条件为出发点的筛选和研究具有明显的局限性。本文将从自噬过程的细胞、组织和发育阶段的特异性;多细胞生物中具有重要生理意义的自噬新蛋白质机器和新通路;自噬核心蛋白质机器的组装、蛋白质复合体的形成及多种蛋白质的翻译后修饰等高层调控体系;自噬晚期事件以及核心蛋白质机器;细胞面对不同的代谢胁迫条件会启动的不同的自噬通路等几个方面探讨自噬领域的研究方向和突破点,并讨论自噬领域研究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正>生发中心反应支撑了基于亲和力的B细胞竞争以产生具有高亲和力的骨髓基质细胞(BMPC)。但滤泡性T辅助细胞(TFH)如何调节生发中心中对B细胞的选择还并不清楚。清华大学医学院祁海研究组与合作者利用竞争性混杂嵌合体的研究显示,B细胞表面的ICOSL(诱导性T细胞共激励配体,也即ICOSLG)不仅可以促进TFH发育,而且对于B细胞参与生发中心反应竞争进而形成BMPC也非常重要。他们进而利用基于钙信号的活体成像技术开展的研究显示,ICOSL促进了TFH-B细胞间的一种"纠缠"互作模式。ICOSL通过与TFH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使TFH-B细胞进行短暂和频繁的表面接触,这激发TFH细  相似文献   

18.
正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詹姆斯·艾贝文的研究团队首次利用手术切除的脑组织,在实验室培育出成人神经细胞,并从中识别出5种脑细胞类型及每种细胞合成的蛋白质。这次试验中的脑组织分别来自7位患者,其中3位癫痫患者接受颞叶切除术后提供的颞叶组织,4位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接受手术后,研究人员从切除组织中挑出不含任何肿瘤细胞的部分。研究人员在获得这些组织样本后立即用一种能分解蛋白质的木瓜蛋  相似文献   

19.
生命体每时每刻都处于运动变化中。细胞也同样具有运动的性质。定向迁移是细胞运动的关键形式,也是对外界环境和信号的重要应答。细胞定向运动主要分为趋化性、趋触性和趋硬性3种。相比趋化性运动,趋触性和趋硬性运动中关键蛋白质机器的研究相对缺乏。但这两种定向运动在胚胎发育、伤口愈合和免疫反应等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异常则广泛存在于癌症转移、发育畸形和慢性炎症等病理过程中。本研究将从细胞骨架和细胞迁移,细胞力学和生物建模以及生物信息学和蛋白质机器的结构研究等方面入手,从多个角度深入研究趋触性和趋硬性这两种细胞定向运动中关键蛋白质机器的结构、功能和调控机理这一关键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20.
蛋白质乙酰化是许多细胞过程的关键调控机制。清华大学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俞立研究组与合作者,通过对酿酒酵母的遗传分析,确认Esa1是细胞自噬所需的组蛋白乙酰转移酶。进一步的研究确认,细胞自噬信号组件Atg3是Esa1的底物。具体而言,Atg3的K19和K48乙酰化通过控制Atg3和Atg8的相互作用以及Atg8的脂化,调控了细胞自噬。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