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由极端干旱气候诱发的工程地质灾害,给经济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南京大学的唐朝生教授对极端干旱气候作用下的土体工程性质灾变过程及应对措施进行研究,其成果已在多个重要工程中得到成功应用,有效提升了我国对自然灾害的综合防治能力,并因此荣获2020年度陈嘉庚青年科学奖地球科学奖。  相似文献   

2.
科技人才是国家科技创新的有效供给和重要支撑。以日本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为研究对象,结合21世纪日本诺贝尔科学奖的结构特征分析,从微观视角透视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科研成长轨迹,重点围绕讲座制及讲座费、竞争性资助计划、战略型研究项目三个方面,针对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科研成长过程中的政府资助类型及培育特点进行深入探究。研究发现,在科技人才成长中,政府在提供稳定经费支持的同时给予更多的自主权,同时政府科研资助强调对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的导向。研究结论及建议对更好地发挥政府资助的支持和导向作用、加快科技人才成长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使用脏纸币与商贩偷斤短两之间的关联研究""‘宅着’生活方式更节能吗""菠菜如何探测爆炸物"……近日,2018菠萝科学奖9个奖项在杭州颁出。今年的菠萝科学奖主题是"寻找尤里卡"。尤里卡是一句古希腊语,意思是"我找到了",相传是阿基米德发现浮力的秘密时的欢呼。科学奖由浙江省科技馆与果壳网合力打造,宗旨  相似文献   

4.
《科技潮》2010,(7):7-7
6月9日,2010陈嘉庚科学奖在北京揭晓并颁奖,力学家白以龙院士、物理化学家杨学明研究员、生物学家裴钢院士、石油地质学家李德生院士、城市规划建筑学家吴良镛院士等5位科学家,分别获本年度陈嘉庚数理科学奖、化学科学奖、生命科学奖、地球科学奖和技术科学奖,每人奖金30万元。  相似文献   

5.
以“菠萝”冠名的科学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科学奖向来以严肃、庄重自居。但近日出现的一个以“菠萝”冠名的、来自于民间的科学奖——菠萝科学奖,打破了这一俗习。由浙江省科协支持,浙江省科技馆与科技媒体果壳网合力打造的中国菠萝科学奖于2012年4月7日在杭州举行颁奖典礼,这是一项以一种水果命名的非政府科技奖。  相似文献   

6.
王渝生 《科技信息》2001,(11):26-27
荣膺诺贝尔科学奖的都是卓有成就的一流科学家。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国家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情况可以代表这个国家基础研究和科学发展的水平。美国在20世纪前十年(1901-1910年),只有一位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其余35位获奖者,部在欧洲。二战前(1901-1939年)美国有13人获奖,占全部得奖人数(129人)的10%,亦低于德国(34人),  相似文献   

7.
正高原宁院士因实验发现五夸克态而获得陈嘉庚科学奖数理科学奖。本刊为此对他进行了专访,请他讲述从事粒子物理学研究、参与大型LHCb实验的故事与见解。研究强子谱学和量子色动力学的意义世界上有多少种强子?研究这些强子有什么作用呢?高原宁:迄今共发现了大约1000种强子。我一直希望学生能认真数一下到底有多少种,但还没发现有谁愿意干(笑)。研究强子性质的学科就是强子谱学,希望通过发现强子性质的规律,来反推其中的物理本质。  相似文献   

8.
<正>2019年9月7日,未来科学大奖科学委员在北京公布获奖名单。邵峰因发现一类天然免疫系统中人体细胞内的受体和执行蛋白摘得"生命科学奖",王贻芳、陆锦标因发现第三种中微子振荡分享"物质科学奖",王小云因破解一系列在信息安全领域广泛使用的密码哈希函数荣膺"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这一奖励大中华地区基础科学研究的科学大奖的单项奖金高达100万美元(约人民币716万元)。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护岸的潜在破坏因素对其稳定性的影响,利用有限元软件对采用砂桩加固后的护岸平面模拟,进行稳定性分析.通过不同水位工况的计算,分析得到在极端低水位情况下护岸最容易发生破坏.加固前,护岸在极端低水位时,基床下的淤泥质粘土层形成了连续的弧形塑性应变区,是造成护岸滑移破坏的诱因;加固后,砂桩取代粘土后构成复合地基,提高了土体的抗剪能力和承载力,阻止了连续塑性变形的形成,护岸稳定性得到提高.砂桩加固技术在软土地基处理中作用明显,为港口工程设计建造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沈登苗 《世界博览》2010,(20):64-66
坊间盛传"只要立国三四十年,一般会出现诺贝尔科学奖"的说法,其实并不确切。 1950年以来,似乎没有一宗诺贝尔科学奖成就是在发展中国家问世,诺奖得主的国籍与做出诺奖成果的国家成了两码事。  相似文献   

11.
土体取样的扰动影响及其评价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土体聚样所动的影响研究进行了综述,建立了受取样扰动土体特性的指标体系,以便对土体取样的扰动程度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2.
一年又到冬季时,各项诺贝尔科学奖已名花有主,金碧辉煌的科学殿堂又将添砖加瓦。诺贝尔科学奖是世界范围科学界至尊奖项,是科学家梦寐以求的殊荣。然而华夏文明灿若星河,中华大地济济人才,至今还没有我国人获得诺贝尔科学奖。为什么当今中国发展日新月异,却没有孕育一个诺贝尔科学奖得主(国外的华裔科学家不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最根本的原因之一就是我们缺乏自主创新的能力,或者说是中国当今人才培养体制的不足影响了人才的创造能力的发挥。另外目前学术界有着一些不和谐的现象,比如令人深恶痛绝的“学术造假”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我国的…  相似文献   

13.
正2015年12月26日,全国国土资源管理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表彰暨第十四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颁奖大会在京召开,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赖绍聪教授荣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教师奖"。本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奖者14位,其中野外奖8位、科研奖4位、教师奖2位,西北大学赖绍聪教授是2名"教师奖"获奖人之一。自1989年1月设立"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至今,除荣誉奖外,有222人获奖,已有30人当选两院院士。"李四光地质科学奖"是中国地质行业最高层次的荣誉,获奖者  相似文献   

14.
室内静压沉桩试验桩周土体全过程位移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半桩模型试验研究了砂土中静压桩沉桩过程,基于DIC(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技术对桩周土体位移发展与相应土压力变化律进行了分析研究.试验采用无标识点方法对桩周土体累计竖向位移发展规律进行了全过程分析,并拟合出了桩周土体位移轨迹,揭示了桩周不同位置土体的运动规律.通过对桩周土体竖向位移与相应位置土压力变化进行联合分析,从土体变形的角度对土压力变化机理进行了解释与证明,实现了力与位移关系的统一.最后对沉桩速度对桩周土体位移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成果对于进一步明确沉桩挤土效应内在机理和桩周土体压力的发展规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地震诱发了大量次生地质灾害,研究表明此次地震“小震大灾”的原因是前期干旱导致土体强度降低,在暴雨作用下引发大量次生灾害。在小震大灾的岩土性质基础上,通过分析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地震活动和极端干湿气候对地质灾害发育的影响,建立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指标,利用 GIS 空间分析技术对震后灾区泥石流易发性进行了快速定量评价。结果显示,地震灾区地质灾害高、中、低易发区面积分别为6865.87 km2、15102.72 km2、9869.06 km2。其中高易发区主要集中于金沙江与牛栏江沿线,呈带状分布,以及受地层岩性的影响呈岛状等不均匀分布,今后在进一步的极端气候影响下,区域泥石流灾害有可能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静压桩贯入后土体的应力及位移特性,建立了静压双桩贯入均质土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采用Abaqus软件对地表土体竖向位移、径向距离变化对土体应力和位移的影响、桩间土体的位移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静压双桩贯入造成桩间土体呈“驼峰”状,土体水平位移及应力在桩尖以上1.8 m处达到最大值;桩体贯入所产生的土体下沉量随离桩体径向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土体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且在距地面以下3 m处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7.
降雨入渗对边坡土体的力学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为研究降雨入渗条件下边坡土体的位移应力变化规律,考虑基质吸力的影响,建立了非饱和渗流有限元模型,对降雨过程中边坡土体进行渗流应力耦合分析,得到了降雨过程中边坡的孔隙水压力、位移及应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降雨会使边坡上部土体有效应力显著降低,同时引起坡面附近土体的水平位移及边坡内部土体的沉降;降雨使坡脚处土体首先发生破坏,随着降雨的持续,土体的塑性应变不断增大。  相似文献   

18.
《科学世界》2021,(11):90-93
李家洋院士因建立了分子设计育种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发现了一系列重要基因,并高效精准地培育出高产优质新品种而获得陈嘉庚科学奖生命科学奖.本刊为此采访了李家洋院士,请他讲述对水稻、育种科学以及我国农业发展的见解. 今天与未来的水稻种植 水稻对于我国人民的生活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它具有哪些优点? 李家洋:我们吃的粮食,七成以上都...  相似文献   

19.
黄土体中的裂隙对其工程性质有很大的影响,一方面使土体的整体性减弱、强度降低;另一方面裂隙增加了土体的临空面,加剧了大气营力对土体的影响,使水分的入侵和土体的风干更为剧烈,因此研究干湿循环作用下黄土节理裂隙发育演化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在延安市安塞县取样,通过CT扫描成像技术研究土样不同干湿循环次数下土样内部裂隙的演化规律,在此基础上探讨黄土体节理裂隙发育扩张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土样CT数的ME值不断减小,SD值不断增大,4次干湿循环后,裂隙逐渐停止发育。土体产生裂隙的机制是在湿温耦合作用下,土体含水量在空间分布不均匀,进而产生较大的水力梯度,然后在土体内部产生拉应力;当土体某处的拉应力大于该处的抗拉强度时,裂隙就会产生。  相似文献   

20.
针对泡沫流体对土体渗流的影响机制仍不清晰的问题,开展了室内无泡沫流体渗透破坏试验与泡沫流体抑制渗透破坏试验,对土体渗流特征及泡沫流体对土体渗流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泡沫流体对堤基土体渗流具有显著调控作用,可通过滞留在孔隙中的气泡增大渗流阻力,将局部土体转变为非饱和状态,增强土体抗渗性能;泡沫流体可延长渗流路径,降低水力梯度,抑制土体渗透破坏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