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2020年,大家对于新冠病毒疫苗充满期待。如今,新冠病毒疫苗真的来了,可以接种的机会多了,却有不少人犹豫了。新冠病毒疫苗有必要接种吗?接种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接种后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哪些?国家卫健委2021年4月1日发布《新冠病毒疫苗接种问答》(2021年3月31日更新),为你解开心中的疑惑。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流行的背景下,我国疫情防控措施得力,国内感染风险较低,但疫情传播风险依然存在.防控疫情最有效、最经济的办法,就是接种疫苗.从新冠病毒袭扰人类社会至今,新冠疫苗以创纪录的速度研发、试验、紧急使用、获批上市……  相似文献   

3.
正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流行,根据目前国际疫情形势来看,疫情仍将持续比较长的时间,甚至今后还要与我们共存。基于此,我们必须通过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让更多人群获得免疫力,获得保护力。全国各地正在安全、有序加快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据国家卫健委消息,截至2021年4月21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20 419.1万剂次。对于疫苗接种,你是不是还在犹豫?是不是仍有疑问?本期专题,小编带你了解关于疫苗的那些事。  相似文献   

4.
“妈妈,打针的地方今天还疼”“我好困,还要再睡会”……许多 3 ~ 11 岁的孩子接种新冠疫苗后的“小抱怨”让家长感到十分忧虑。专家说这些现象都是接种新冠疫苗的正常反应,可有些家长心里还是会犯嘀咕:这会不会跟孩子接种疫苗的剂量有关?为啥疫苗剂量孩子和成人是一样的?究竟啥反应才是正常的?  相似文献   

5.
近期,全球首款可吸入式新冠疫苗在"2021第五届海南国际健康产业博览会"上亮相,观众可现场体验可吸入式新冠疫苗的使用方法.接种者只需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先深呼一口气,将杯中的雾化疫苗气体完全吸入并憋气5秒,便完成了接种过程.  相似文献   

6.
正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认识新冠病毒是一个严肃的科学问题,然而西方一些政客热衷散布病毒阴谋论,把病毒标签化、溯源政治化和涉及地域污名化,他们诬蔑说"新冠病毒是武汉病毒所人工合成并泄漏的""中国输出新冠病毒"云云。甚至连比尔·盖茨都成为阴谋论者的攻击对象,不少美国人指责是他在秘密制造病毒,目的是用疫苗操  相似文献   

7.
<正>2019年年末,"新型冠状病毒"这个陌生的字眼猝不及防地进入大众的视野,由此引发的新冠肺炎疫情逐渐在全球多地呈爆发式增长。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至今,全球科学家全力绘制新型冠状病毒的拼图,测定病毒全基因组序列,提取病毒毒株,在最短时间内破译了新冠病毒的解锁密码。新冠肺炎的"解药"也逐渐浮现,疫苗进入动物试验阶段。从实验室到病床前,曙光初现。  相似文献   

8.
正新冠大流行使"疫苗效力"(vaccine efficacy,简称VE)一词进入了公众视野。很多人或许会看到、听到这样的表述:"某项3期临床试验显示某款新冠疫苗的VE约为70%。"那么这里的"VE=70%"具体是何含义,我们又应如何解读它呢?乍一看,"70%的疫苗效力"似乎可以被理解成是"有30%的接种者不受疫苗保护,可能会生病",但显然在现实情况中,不会真的有30%的接种者感染患病,因此这个数字会引来一些理解上的混乱。  相似文献   

9.
正2020年3月27日,上海市科协举办的"病毒演变、进化、传播的基础研究与防治实践(从SARS到COVID-19)"研讨会在上海科学会堂召开。长期从事病毒研究和疫苗研发以及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救治一线的多位院士、知名专家参加了研讨会,从多学科、多角度探讨新冠病毒和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与治疗工作。这里选取部分专家的发言与读者分享。  相似文献   

10.
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在全球范围内流行,对公共卫生和人民生命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发和使用对预防疾病和控制疫情起到了关键作用.基于包括重组蛋白亚单位、病毒载体、mRNA脂纳米颗粒在内的多种技术平台开发的疫苗都获得了使用.然而,由于抗原设计的差异、免疫剂量和注射间隔的差别,不同疫苗平台之间的免疫效果无法直接比较.因此,本研究以Delta-Omicron嵌合RBD二聚体为免疫原,对广泛使用的3个疫苗平台(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和mRNA疫苗)进行了免疫原性头对头比较,通过小鼠模型比较了它们同源接种和序贯接种所诱导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的差异.结果显示,小鼠在免疫同源的两剂疫苗后,m RNA疫苗诱导的结合抗体和中和抗体滴度都最高,其次分别是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和腺病毒载体疫苗;异源加强免疫的结果显示,不管是以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或者mRNA疫苗初免,以mRNA疫苗作为第2针加强免疫均能诱导更强的体液免疫反应.此外,在疫苗激发的细胞免疫方面, mRNA疫苗诱导了较强的CD4+T细胞反应,腺病毒载体疫苗诱导了较强的CD8+...  相似文献   

11.
《科学通报》2021,66(26):3370-3371
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在全球范围内不断蔓延,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对全球政治、经济产生深远影响.经过全球科学家的不断努力,疫苗及时问世.但随着新冠肺炎变种病毒的不断出现,人类对于新冠肺炎的整体防控仍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2.
疫苗带来希望 2019年12月31日,中国武汉市卫健委报告称,出现了一系列性状可疑的肺炎病例,已有27人确诊.2020年1月8日,《华尔街日报》报导称,中国科研人员已经把这次肺炎同一种新型冠状病毒联系在了一起.1月11日,科学家在网上公布了我们现在所称"新冠病毒"的基因序列.数小时之后,研究者们就开始研发新冠疫苗了.  相似文献   

13.
正2020年3月底,陈薇院士团队研发的新冠疫苗进入一期临床试验,一时间有关疫苗志愿者的新闻占领热搜,网友对首批参与接种的"一百单八将"十分好奇。他们中有低剂量组的004号首位女性志愿者、参与过方舱医院筹备的靳官萍,005号武汉"封城"期间志愿者、吉他男孩樊瑞,009号退伍军人、网红帅哥朱傲冰和中剂量组的038号武大校工、马拉松达人任超及高剂量组的084号长跑健将、爱读书的莫诗琦。志愿者包含了常住武汉的男女老少,都是来自各行各业的普通人。他们因为在疫情期间接种临床试验疫苗而获得了自己的独有代号,记录了他们从线上报名、参与接种,再到隔离观察的一段难忘经历。  相似文献   

14.
正新冠肺炎疫情至今还在全世界范围内蔓延,在抗击新冠的过程中,我们知道了"新冠病毒"和"流行病学调查"这两个耳熟的词语。"新冠病毒"是引发此次疫情的元凶,"流行病学调查"是疾控部门查清病人发病前后的活动范围,寻找病人感染病毒的来源和过程,从而分析可能感染的范围,进而确定潜在的感染人群范围,使得防疫部门可以采取不同应对措施,更好地控制疫情发展。类似新冠病毒这种病毒,植物界也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15.
抗疫利器     
眼下,新冠肺炎疫情的形势依然严峻,而疫苗是应对疫情的有力武器.新冠疫苗犹如助力全球抗疫的"春雨",无声润泽世界,为全球协同抗疫带来信心和力量.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人们一直寻求摆脱瘟疫和疾病的方法,但通过接种疫苗来抵抗疾病的历史其实很短暂——从爱德华?詹纳医生给人群接种牛痘预防天花以来,只不过200多年.说起世界上第一支疫苗的"诞生"过程,充满了戏剧色彩.天花这种古老的疾病在人类社会中存在了上万年.18世纪的欧洲也饱受天花的困扰,每年因此死亡的人数超过40万.18世纪末,英国医生爱德华?詹纳听说农场的挤奶女工从来不会得天花.当时他就猜测,也许是挤奶女工的牛痘让她们获得了免疫力.为了验证自己的理论,他做了个实验.他从一位挤奶女工手上取出痘脓,接种到一个男孩的胳膊上.后来,这个男孩身上长出了几个小脓疱,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症状.6周后,他给男孩接种了天花病毒,男孩没有发病.  相似文献   

16.
正基因技术助力解密新冠病毒,对研究病毒感染机制、疫苗和药物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2019年底起至今在全球肆虐的新冠肺炎突如其来,来势汹汹,究竟是怎么回事?人们是怎么迅速找到不明原因肺炎的病原体的?这种病毒为什么具有很强的感染性和致病性?为什么又狡猾多变?如何能够快速诊断出患者,甚至发现无症状的携带者?又是如何研发出针对性的疫苗,预防病毒的感染的?这一切均离不开基因与基因技术。  相似文献   

17.
正"重要的事说三遍:只要带上身份证就可免费接种!免费接种!免费接种!"这是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徐溜镇新和村乡村医生王素银在微信朋友圈里的"三连播"。近期,为加快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各地不断创新工作服务模式,以增强疫苗接种的可及性和便利性。让接种服务流动起来在重庆市潼南区,流动接种队深受群众欢迎。该区为企业提供上门服务,不让企业因接种停工停产。  相似文献   

18.
正新冠肺炎大流行令2020年非比寻常。人们对科学领域的关注被病毒、疫情和疫苗分去一大部分,但实际上这一年有很多其他出彩的科学成果问世,同样值得瞩目。《自然》的视觉团队精心评选出了2020年度最佳科学图片,以下展示其中9幅图片。第七种冠状病毒新冠病毒引发了毁灭性的全球疫情,是2020年当仁不让的"超级反派"。SARS-CoV-2是目前已知能感染人类的第7种冠状病毒。  相似文献   

19.
正如何正确区分科学怀疑精神和阴谋怀疑论?无数科学实践表明,科学怀疑精神在促进科学进步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科学怀疑精神和吹毛求疵的阴谋怀疑论(在提高人们的认识方面几乎毫无作用)有什么区别呢?在回答该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看一组数据:首先,得益于科学怀疑精神,2020年全新的RNA新冠疫苗得以问世;与此相反,阴谋怀疑论则导致许多人迟迟不愿意接种新冠疫苗。其次,科学怀疑精神致力于揭示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变化造成的严重影响,而阴谋怀疑论则像"恶魔"一样如影随形、阻碍这一进程。  相似文献   

20.
正自人类诞生在这个星球上,我们和病毒起码已经打了25万年的交道。天花、SARS、埃博拉、新冠肺炎……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病毒不断变异,而每一场与病毒的战役,都促使人类不断更新手中的"武器"。对于病毒,应该斩尽杀绝,还是与之共存?欲战胜病毒,必了解病毒。它们很古老——出现于生命起源早期,是地球上最古老、最原始的"土著"。它们很微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