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地球上最古老的树木已经屹立了近5000年,研究人员一直想知道这些古老的生物会在多大程度上衰老、机体会如何随年龄的增长而退化。最近发表的一篇研究世界上最长寿树木之一银杏树的论文甚至发现,银杏树或能"在整个植物层面上避免衰老",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即百年老树明显没有衰老。然而,7月27日发表在Cell Press细胞出版社旗下期刊Trends in Plant Science(《植物学趋势》)上的文章中,植物生物学家Sergi Munné-Bosch认为,尽管人们几乎察觉不到长寿树的衰老迹象,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是不朽的。  相似文献   

2.
我国社会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问题.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和老年慢性疾病发生率的快速攀升,对衰老和相关重大慢性疾病的发生机制和干预研究已成为科技创新前沿热点和国家重大需求.本文就近年来我国在脑衰老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领域的进展进行综述,包括脑衰老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机制、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生物标志物和早期预警、神经退行...  相似文献   

3.
<正>衰老是人类永远无法回避的问题,从生物学上讲,衰老是生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发的必然过程,那么,在生活中,衰老对性行为影响有多大呢?衰老对女性的影响:实际上女性从30多岁起,生殖能力很可能就开始逐渐衰退,并导致生育力减弱及流产率增加(据医学统计表明,35岁以上妇女生育,畸形儿发生率较高)。到了50岁左右,就会自然出现生育和激素周期性变化中止的现象,出现月经周期紊乱和绝经。绝经年龄约在48~51以岁左右,但个体  相似文献   

4.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逐年加速,我国已正式迈入老龄化社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血管系统可发生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使老年人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增加.目前,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深入阐释心血管衰老及相关疾病的分子细胞调控网络,寻找心血管衰老及相关疾病的应对策略,积极推动心血管衰老及相关疾病研究的深入开展和临...  相似文献   

5.
《科学大观园》2010,(17):12-12
人体衰老是生命发展过程中的自然规律。衰老与生物遗传、环境、个人生活方式和医疗卫生条件等多种因素有关。新近研究表明,衰老与缺钙也有关。  相似文献   

6.
数十亿年来,生物体为了延续生命,已经进化出多种繁衍方式.近日,美国佛蒙特大学和塔夫茨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了一种全新的生物繁殖方式,并利用这一发现创造了有史以来第一个可自我繁殖的活体机器人——Xenobots 3.0,未来或可为外伤、先天缺陷、癌症、衰老等提供更直接、更个性化的药物治疗.相关研究发表在11月29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相似文献   

7.
人类基因组中有多少个衰老调控基因?这些基因参与衰老调控的分子机制是什么?能否在分子层面"操控"这些基因以延缓机体的衰老?对于这些衰老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我国科研人员有了新的见解. 1月7日,中国科学家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最新发表了一项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利用全基因组CRISPR/Cas9筛选体系,在人间充质干细胞中鉴定出新的衰老调控基因,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可延缓机体衰老的新型"基因疗法",扩展了学界对于衰老基因的认识,为延缓衰老、防治衰老相关疾病提供了重要的干预靶标与新型策略.  相似文献   

8.
衰老是有机体各项生理机能随着时间发生变化的过程.在衰老过程中神经系统功能下降是造成感觉、运动和认知等行为退化的重要原因.本文介绍我国衰老的神经生物学领域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并就神经系统信号和机体寿命调控、神经系统衰老和行为退化、神经系统衰老的生物学机制和延缓神经系统衰老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9.
《科学大观园》2006,(11):25
“年轻”,曾被认为是20多岁的青年人的专属名词。而最新的盖洛普民意测验表明,现在年轻人的年龄范围为18~40岁。显然,我们已经活得更长,并且更长时间地保持了青春。这场静悄悄的长寿革命意味着,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我们得承担起更好地照顾身体的责任,因为此时身体进入了一个新的生命轨迹。美国宾州大学人类表现研究所实验室主任、《生物标志:你可以控制的10种决定衰老的因素》一书的作者之一威廉·埃文斯博士说:“你衰老的过程更多情况下反映了你的日常生活习惯及你每天所作所为的积累结果。而这些很大程度上是由你控制的。”对于极易忽视自…  相似文献   

10.
男人比女人衰老得慢,这是生理结构和新陈代谢的不同所导致的,但无论怎么样,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个人都逃脱不了衰老的一天。我们通过了解衰老的迹象,通过一些办法尽量让衰老来得慢一点。  相似文献   

11.
正心理早衰,心理学名词,与心理死亡相近,是与网络成瘾症相关的症候,多由于使用电脑较多,与社会缺乏交流,引起心理年龄比生理年龄提前衰老。人的年龄有生理年龄、心理年龄之分,我们常把心理年龄先于生理年龄衰老的人称为"未老先衰"、"老气横秋"等……这是一种笼统的说法,究竟怎样的人属未老先衰,心理学家总结出的心理衰老十大早期信号,可帮我们正确地鉴别。  相似文献   

12.
<正>人的年龄有生理年龄、心理年龄之分,我们常把心理年龄先于生理年龄衰老的人称为"未老先衰"、"老气横秋"等……这是一种笼统的说法,究竟怎样的人属未老先衰,心理学家总结出的心理衰老十大早期信号,可帮我们正确地鉴别。心理衰老的表现1、办事效率低:记忆力明显下降,好忘事,优柔寡断,缺少朝气,做一件事总要磨磨蹭蹭,一拖  相似文献   

13.
衰老是伴随增龄而出现的机体功能衰退的过程,涉及器官、组织、细胞和分子等多个层面,呈现基因组不稳定、干细胞耗竭、细胞间通信改变等特征.全身系统性组织器官的再生能力下降易诱发机体衰老及衰老相关疾病的发生.本文揭示器官退行性变化的机制,解析衰老对器官稳态的影响,构建衡量器官健康状态的指标体系,研究干预器官衰老,以推动人类衰老...  相似文献   

14.
日本顺天堂大学日前发布公报说,该校研究人员参与团队开发出一种抗衰老疫苗,在动物实验中成功改善了小鼠与年龄增长相关的病症,还能延长早衰症模型小鼠寿命.相关论文已发表在英国《自然·老化》杂志网络版上.研究团队认为,这一发现将来有可能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等与年龄增长相关的疾病.  相似文献   

15.
《科学大观园》2009,(9):49-49
人的年龄有生理年龄、心理年龄之分.我们常把心理年龄先于生理年龄衰老的人称为“未老先衰”、“老气横秋”等。这是一种笼统的说法,究竟怎样的人属未老先衰,心理学家总结出的心理衰老十大早期信号,可帮我们正确地鉴别。  相似文献   

16.
《科学大观园》2009,(15):49-49
人的年龄有生理年龄、心理年龄之分。我们常把心理年龄先于生理年龄衰老的人称为“未老先衰”、“老气横秋”等。这是一种笼统的说法,究竟怎样的人属未老先衰,心理学家总结出的心理衰老十大早期信号,可帮我们正确地鉴别。  相似文献   

17.
端粒功能障碍综合征是端粒相关基因突变造成的一系列加速机体衰老的遗传性疾病的统称.近年来国内外,尤其是我国科学家在端粒相关衰老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本文阐述端粒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研究进展,探索衰老过程中生命活动的变化规律,以及衰老相关疾病的致病机理和相应的干预手段,为肿瘤、心血管疾病、老年痴呆等多种老年性疾病的治疗和再生医...  相似文献   

18.
英国《自然》杂志近日发表的一项演化学研究指出,海绵可能早在8.9亿年前就生活在地球海洋中了.这一结果若最终证实,将代表迄今已知最早的动物躯体化石. 海绵是动物界最原始的类群,它们没有真正的组织和器官,只有细胞分化.在此前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发现,海绵生物的某些分子结构有着5亿年以上的年龄,可见海绵生物是在地球上存在时间最长的生物物种之一.现代海绵的遗传学证据也显示,海绵出现于新元古代(10亿~5.41亿年前)早期,但是一直以来,这一时期的海绵躯体化石都无从获取.  相似文献   

19.
<正>人的年龄有生理年龄、心理年龄之分,我们常把心理年龄先于生理年龄衰老的人称为"未老先衰"、"老气横秋"等……这是一种笼统的说法,究竟怎样的人属未老先衰,心理学家总结出的心理衰老十大早期信号,可帮我们正确地鉴别。心理衰老的表现有:办事效率低:记忆力明显下降,好忘事,优柔寡断,缺少朝气,做一件事总要磨磨蹭蹭,一拖再拖。竞争意识退化:对事业没有创新思维,常感到空虚乏味,尤其是脑力劳动者,越来越感到力不  相似文献   

20.
秋瑜 《科学大观园》2014,(16):72-72
<正>据国外媒体报道,一些科学家正在研发一套根据人脸老化速度进行寿命分析的系统,即通过观察人脸的老化速度来预测人的寿命。提出这一构想的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生物统计学家杰伊·奥利尚斯基说:"在变老的过程中,一些人比另一些人衰老得更快,衰老较慢的人的后代往往比其他人活得更长。"据了解,这项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技术包括使用电脑扫描面部照片,以记录衰老的迹象。除了将种族、性别、教育水平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