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5 毫秒
1.
《科学大观园》2022,(2):38-41
日前,《自然》盘点了 2021年重大科学事件.同时,对2022年值得关注的科学事件进行了预测. 2021年重大科学事件回顾 新冠病毒变种威胁疫苗保护性 2021年从开始到结束,研究人员都在与新冠病毒赛跑,竞相了解更多有关正在全球传播的病毒变种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南非高等教育和科学创新部长恩齐曼迪日前在开普敦通报称,南非医学科研团队日前研究发现,感染新冠肺炎变异病毒的患者会产生免疫反应,从而使得他们免受新冠肺炎及其变异病毒的再次侵袭. 该研究由南非夸祖鲁·纳塔尔研究创新和测序平台领导的科研团队完成,该团队于去年发现了序号为501Y.V2的新冠肺炎变异病毒.研究证实,该变异病毒具有更强的传播力,但不会引起更严重的症状.随后,南非政府向该科研团队提供了2500万兰特(约合人民币1250万元)资金,以对变异病毒进行更多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2021年已经过去,在这一年中,人类一直顽强地和新冠病毒进行拼杀.德尔塔、拉姆达、奥密克戎……狡猾的新冠病毒一次次"更换马甲""升级装备"向人类发起进攻.而我们通过疫苗的研制和接种,也一次次在阻击新冠病毒的战役中占据上风. 正面战场之外,关于新冠病毒、新冠疫苗的谣言一刻未停.新冠疫苗接种反应越强、免疫效果越好;核酸检测...  相似文献   

4.
德尔塔(Delta)的警报还未解除,新冠病毒变异株奥密克戎(Omicron)的突然出现,让全球防控形势再次紧张起来.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声明,将新冠病毒变异株B.1.1.529列为第五种"关切变异株"(variant of concern,VOC),并以希腊字母Omicron命名.声明提到,初步研究表明,和其他关切变异株相比,该变异株导致人体再次感染病毒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5.
当地时间1月5日,据多家法国媒体报道,去年12月9日,法国马赛地中海传染病医疗和教学研究所对外表示,发现了一种新冠病毒新的变异毒株,该毒株编号为B.1.640.2,也被称为"IHU"毒株.该毒株包含46个突变点和37个缺失.  相似文献   

6.
根据新华社柏林2月13日发布的消息,德国乌尔姆大学医院日前发表新闻公报说,一项新研究发现,接种新冠疫苗不仅可有效预防新冠重症发生,还可能起到抑制其他冠状病毒的作用,帮助人们对抗普通感冒等疾病. 公报说,除新冠病毒外,至少还有6种冠状病毒会感染人类,包括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冠状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冠...  相似文献   

7.
数字新品     
美国反病毒公司F-Secure称,Cabir手机病毒已经出现了两个最新的变种,与最初的Cabir相比,新Cabir病毒变种的传播速度明显加快。原始Cabir手机病毒于2004年6月被首次确认,当时它感染了使用Symbian操作系统的手机。F-Secure称,目前Cabir病毒变种已经发展到了H型和I型。虽然目前还没有被新变种感染的报告,但由于这些变种修正了自己先前的一个不足,使得它在手机之间的传播速度明显加快。  相似文献   

8.
新冠病毒疾病自发现以来,其术语名称不断发展完善,最终汉语名称确定为“2019冠状病毒病”,简称“新冠”,英语名称确定为Coronavirus Disease 2019,简称COVID-19。文章通过阐述英语、汉语新冠疾病术语的命名发展过程,梳理出新疾病名称的命名大致经历范畴化、信息回避与综合三个发展阶段,这种动态的命名机制对新传染性疾病命名具有普遍性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色列哈伊姆·谢巴医疗中心1月17日公布的一项初步研究报告显示,接种第四剂新冠疫苗在抵御变异新冠病毒奥密克戎毒株的有效性方面较差.  相似文献   

10.
近期,境外输入新冠病毒德尔塔毒株引发的本土聚集性疫情已先后波及多个省份,多地疫情防控形势严峻,江苏南京、湖南张家界等地的疫情更是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眼看疫情防控形势向好,新冠疫苗接种率日益攀升,却又见全国多地"烽烟再起",中高风险区域迅速增加.此番变化,除让人感慨新冠病毒极难对付、防疫要做好打持久战准备之外,也难免让一些人心生疑窦.  相似文献   

11.
<正>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了匈牙利科学家卡塔林·卡里科和美国科学家德鲁·韦斯曼,这两位获奖者关于核苷碱基修饰方面的发现,使开发针对新冠感染的有效mRNA疫苗成为可能。始于2020年初的新冠疫情影响了全人类近三年,新冠病毒也成了这段时间内对人类健康的最大威胁之一。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一段聊天记录在网上热传,聊天记录中,名为"姜凯NY"者称,mRNA新冠疫苗可以通过逆转录,将病毒的基因插入人体染色体,接种者将因此变成转基因人.一时间,引发很多人的担忧. 加上最近美国《科学》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章称,有证据证明,如果注射mRNA新冠疫苗,新冠病毒的部分RNA(核糖核酸)可能会整合到人的遗传物质DNA中,虽然不解其意,但许多人也忧心忡忡.  相似文献   

13.
正新冠肺炎暴发以来,一些关于疫情的传言也似病毒一样开始传播,而如何做好正确防护,更是有五花八门的说法。带氯字消毒剂均可用于新冠病毒消杀?左氧氟沙星可防止新冠病毒从眼部感染?红外线测温仪对身体有害?新冠肺炎暴发以来,一些关于疫情的传言也似病毒一样开始传播,而如何做好正确防护,更是有  相似文献   

14.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有关病毒和疾病的命名与传播在中国国内和国外呈现出不同的状况,值得思考。文章基于术语应用的过程性特征,从国家文化安全的视角,侧重新冠肺炎相关术语在西方的命名、传播和建构过程,指出由于相关术语在命名过程中没有及时将学理、人文以及语言原则有机结合,在西方出现了消极传播和建构,有损中国的文化安全。在今后的病毒与疾病术语应用中,应该从文化安全视角进行密切观察和积极介入,以维护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5.
当前,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又在国内部分地区出现.10月17日以来,国内出现多点散发本土疫情,呈快速发展态势,一周之内已波及11个省份.如何更好地提高疫情防控成效,成为各界关注热点.在10月23日举办的第五届中国创新药论坛上,多位专家表示寻找新冠肺炎的有效用药,是当前医药研发领域的主要发力点之一.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迅速席卷全球.疫情的"全球大流行",到目前已造成2亿多人确诊感染,夺去了400余万人的生命.面对这样一场大规模传染病流行,全球医药卫生领域紧急行动起来,在疫情防控、疫苗研发、临床治疗等领域投入了巨大资源,试图在疫苗和临床治疗药物的研发上取得突破,以求尽快遏制疫情快速传播势头,从根本上战胜病毒.  相似文献   

16.
一张巨大的由算法引擎织成的细密的网,是口罩、核酸检测与隔离之外,中国阻止新冠病毒复制传播的另一大利器.到了新冠病毒肆虐的第三个年头,这个数字防御长城已趋近完善.在有14亿人口的中国,每个人都能通过智能手机调取一张健康码.这是在红黄绿间变化的二维码或条形码,三种颜色在后台由大数据算出,提示持码人不同的感染风险状态.  相似文献   

17.
新冠病毒是一种新病毒,疫苗研发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多种技术路线并进才是多保险方案.彭博社撰文称,截至1月31日上午6时许,全球62个国家已经接种了超过9440万剂新冠疫苗,平均每天接种447万剂.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被批准上市或获得紧急授权的新冠疫苗共有8种.那么,新冠疫苗研发有哪些技术路线?它们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相似文献   

18.
《科学大观园》2021,(4):38-39
筛查新冠肺炎感染者的过程中,离不开核酸检测.而咽拭子采集是核酸检测最重要、也是最危险的一个步骤,因风险极高,核酸采样医护人员被称为"直面病毒的人",而核酸检测医生,则被称作是行走在刀尖上的防疫精兵.  相似文献   

19.
正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日前报道,新加坡科研人员针对本地新冠肺炎患者的研究发现,患者发病初期症状虽然轻微,但却是体内病毒量最多的阶段,随着症状发展病毒量逐渐减少,这意味着患者体内病毒量与症状严重度并不呈正相关。新加坡国家传染病中心主任梁玉心指出,患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一般先出现咳嗽、发烧等轻微症状,之后再恶化至肺炎等,但是当患者发展为肺炎时体内病毒量已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20.
在武汉抗疫一线,有一群默默无闻的"90后"科研工作者,他们奋战在实验室,与科研仪器、病毒样本为伴,从事临床救治探索、药物疫苗研发、检测技术和产品开发、病毒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等研究,用青春的激情和智慧与疫病战斗,成为抗疫科研攻关的重要力量. 北大第一医院医师董锦沛参与撰写的关于新冠肺炎患者救治问题的论文最近在网上预发表了,即将落地业界权威杂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