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1 毫秒
1.
哲学与科学的关系是当今哲学的一个重要问题。以实践思维方式来看,哲学与科学都是人类实践的方式和成果,是人类理性对世界的创造。哲学和科学创造都要以其他的实践方式为基础。哲学和科学在内容、形式和功能等方面有许多异同,异同的原因在于它们的实践基础。哲学和科学的关系还表现在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
人们习惯于从技巧、技法、技艺、技具和技能五个维度指涉技术实体或关系.作为技术统摄下各维度,五者在差异中有统一,分立中有贯通.它们相互分立,分别开辟出技术各领域的独特发展空间而呈现出各自的鲜活生命;相互交叉渗透、优化组合,确证技术的整体性存在;在越来越紧密地同科学文化普及和生产劳动实践的逐步联姻中对立统一而促使技术进步推广,最终服务于生产力革命而展示为生产资料革新和人类现实能力开发的价值存在.  相似文献   

3.
思想方法的更新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对这种标志的认识,在哲学史和文化史研究中通常不被人们所重视。人类思想史上最鲜明、最有意义的科学思维模式,主要表现为本文论及的五种类型,这些思维模式的互补与进步,是东西方文明相互推进的内在标志;对它们的研究和探讨,是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4.
7月10日,来自全国各地的70多名代表汇聚河南新乡召开第六届全国科学哲学大全。上届年会是1987年开的。本届年会的主要目的就是对6年来学术成果和研究队伍的状况作一次检阅。哲学和科学自古以来就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在亚里士多德身上,哲学家和科学家的角色融为一体;爱因斯坦既是伟大的科学家,也是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如果说哲学是人类知识最高殿堂的话,那么自牛顿以后两百多年间,科学就是堂主。由于科学和科学应用的巨大成果,人们相信,科学和科学方法是获取知识的最可靠来源,靠着确凿无疑的知识的不断积累,人类最终将对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作出准确无误的描述和把握。然而,本世纪量子力学和相对论对牛顿体系的革命,把这种传统的科学观及其科学的世界图景冲得支离破碎,于是,围绕着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理论与观察的关系。科学进步的模型等问题,涌现出逻辑实证主义,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历史学派,科学实在论,直到最近的后现代主义的科学哲学诸多流派。尽管它们在许多问题上存  相似文献   

5.
王勇 《韶关学院学报》2006,27(8):133-136
功能语法中的归一性和情态这两个概念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各自表示不同的人际意义。经过分析发现,功能语法的描述混淆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区别,不利于人们认识小句的情态意义及人际功能。传统语义学的相关论述有助于认识这些概念的本质,澄清它们之间的界限。  相似文献   

6.
 科学是人类理性认识、实践探索自然的活动及成果。在人类社会早期,科学与艺术等创造性的认知活动朴素而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古希腊时期,科学与哲学、技术与艺术属于同一范畴。一直到18 世纪,在科学、艺术、哲学的孕育和诞生这一段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它们并没有分庭独立,尤其文艺复兴时期曾出现众多完美体现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杰出人物,这说明了科学与艺术原初的融合及互通。  相似文献   

7.
王舟 《科技咨询导报》2009,(30):169-170
人类对自然的认识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感性到理性,从神学到科学的过程,地球演化悠远漫长,地球上的一切过程是古已有之并且缓慢的连续变化,还是曾经经历了无法重现的短暂而强烈的事件,导致了地球如今的基本结构和面貌,突变论与渐变论之争持续至今并伴随地质哲学的发展,这期间其各自都有发展和革新,如新突变论以及间断平衡论等新兴学说的提出,但它们的争论并未平息且将继续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8.
地理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是一门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地理学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践.哲学也是一门古老的科学,是通过一系列关乎宇宙和人生的一般本质和普遍规律问题的思考而形成的一门学科,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并指导人类的实践活动.地理学思想发展至今,充满了人们的哲学智慧,体现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如宇宙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等等.因此,地理学科中渗透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思想.  相似文献   

9.
昆虫个体小,种类和数量庞大,占现存动物的75%以上,遍布全世界。它们有各自的生存绝技,有些技能连人类也自叹不如。人们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范围越来越广泛,特别是仿生学方面的任何成就,都来自生物的某种特性。  相似文献   

10.
从马克思、恩格斯对科学的多视角全方位的反思,到现代思想家们对科学本质的系统考察,反映了人类思维发展的辩证历程.100多年来,科学技术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迅速发展的现代科学技术在深刻地变革社会面貌和观念越来越成为第一生产力的同时,也深刻地改变了自身的形象和人们对它的看法.在这种情况下,很有必要对之进行整体的综合的研究.科学史、科学社会学和科学哲学的相互渗透和结合的趋势预示,局限于某一方面的研究,已不能赶上时代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进行新的全方位的研究.这种研究应当从哲学的高度把已有的成果熔于一体,描画出科学的全景观、整体观、系统观.  相似文献   

11.
西方科技文化发展至今,赛博科学观成为重要的文化思潮之一。赛博反映了当代人类身体受到现代生物和信息技术的深远影响。赛博科学观的形成顺应科技哲学后实证主义实践转向的趋势,从哲学层面上来看,赛博的出现意味着打破传统的二元论观点,同时意味着一种各异质性要素相互糅合的赛博新本体,与赛博科学观相契合的情境化知识理论强调不同声音、不同视角之间的相互碰撞和交流,为科学客观性的解读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  相似文献   

12.
当代科学的发展,使得具体科学的研究不仅覆盖了本门类的普遍规律,而且形成了各学科高层次的沟通。科学似乎正呈现出对哲学把握整体世界的取代。在这样的形势下,哲学的研究对象应侧重于从对人类认识成果的把握上来理解。哲学应通过对人类认识成果的反思来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相似文献   

13.
申振 《科技信息》2013,(35):119-119
科学与生活之间原本就没有界限,它们相互交融、相互依存,贯穿于这两者的大一统理论就是动态平衡思想。从电磁学中的楞次定律到化学反应原理中的勒夏特列原理,无一不闪烁着平衡思想的光芒。而这种思想也早已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主宰着人们的认知、判断和行为。科学的真正奥妙在于它与生活的统一,只有真正洞悉了万物皆趋于平衡的真谛,人类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谢丹 《科技潮》2005,(11):52-53
昆虫个体小,种类和数量庞大,占现存动物的75%以上,遍布全世界。它们有各自的生存绝技,有些技能连人类也自叹不如。人们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范围越来越广泛,特别是仿生学方面的任何成就,都来自生物的某种特性。最近科学家们又有了新的发现。  相似文献   

15.
<正> 在纪念爱因斯坦逝世三十周年之际,人们无不怀念和崇敬这位伟大的人物。他对科学的贡献为现代物理学奠定了基础,为人类进入原子时代开辟了道路;他对哲学的探索,为科学哲学特别是认识论和方法论添加了新内容。作为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一位富有哲学探索精神的思想家,他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在生前身后都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一切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人们无不受到他的鼓舞和鞭策。  相似文献   

16.
大学定性理念及其实践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定性理念,是人们对于大学应是什么组织这一大学基本问题的价值判断,是反映大学组织性质的一种大学观。大学定性理念是人们治校过程中先于行动的核心理念和哲学基础。治校者唯有明确的大学定位理念,才能有治校的基本立场和明确的办学方向。原始大学观、单一论大学观、综合性大学观是三种典型的大学观,它们在治校实践中具有各自的影响与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人类创造力问题,是当代重大研究课题之一,它涉及许多学科和领域。例如,在科学哲学、科学学、科学史、美学、逻辑学、心理学、人才学、教育学、生理学、科学方法论、系统论、人工智能以至模糊数学等领域,都在不同程度上对创造力问题进行着研究和探索。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问题。和创造力问题一样,“创造性思维”的研究也具有跨学科的特点,但目前主要由两个领域着重探索。苏联学者彼得罗夫斯基指出“在哲学认识论一般原理基础上,人类思维由两门相互补充的具体特殊科学,即形式逻辑和心理学来研  相似文献   

18.
人类自我认识可分为两种方式 ,即哲学方式和科学方式 ,由此形成了关于人的问题的两种理论 ,即人的哲学和人的具体科学。人的哲学是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门应用哲学或哲学的分支学科。人类学是主要研究人类的体质和社会文化的科学 ,属于人的具体科学。人学也是人类自我认识的重要途径 ,但并不是超越哲学方式和科学方式之外的第三种方式 ,而是两者的综合。在一定的意义上 ,人学就是哲学人类学。人学作为一门完整而严密的学科 ,至今尚未真正建立起来。因此 ,对人学、人的哲学和人类学进行比较研究 ,可促进人学的建立、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正>9月20日7时01分,我国新型运载火箭长征六号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你猜,"长征六号"这次将多少颗人造卫星送上太空?2020颗人造卫星同时上太空人造卫星是人类在太空的"天眼"。气象卫星、通信卫星、侦察卫星、预警卫星、地球观测卫星等,它们在各自的轨道上运行,为人类服务。有了它们,人们可以洞悉地球上的许多秘密。  相似文献   

20.
儒家主张积极的经济入世哲学,而道家则主传消极的避世出世哲学,至于释家则更是不问世间俗事的。这三家思想既是相互对立的,又是相辅相成的。它们的相互对立,导致了大多数人在不同时期思想的矛盾性;又由于它们有许多相一致的地方,使中国古人历来形成了一些共有的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