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大观园》2020,(19):48-53
正风雨如晦,爱国之心不改;家国多难,报国之志弥坚。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一批在海外学习和工作的科学家毅然归国,为祖国建设鞠躬尽瘁。新中国成立前后,一大批怀着科学救国抱负的海外留学生,冲破艰难险阻,回到祖国怀抱。他们的爱国之心和报国之志,至今鼓舞着海内外华夏儿女。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就非常清楚地看到,知识分子不仅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  相似文献   

2.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6,(1):104-108
西方科学哲学在新中国成立后大约经历了四个阶段的传播,在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史上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在基本把握了西方科学哲学的基础理论与前沿动态之后,国内学者试图注入中国特色的元素,实现西方科学哲学的"中国化",它是抽象真理具体化、情境化的必然要求和必然产物。要形成中国特色或中国化的科学哲学,国内科学哲学界有必要加强中国哲学史学研究,从中获取思想资源;科学哲学研究主体的科学素养及对中国科学发展的了解需进一步提高;应形成既和西方科学哲学研究具有内在一致性又不同于西方的具有"特殊性"的科学哲学研究方式;摒弃对西方科学哲学研究简单的"路径依赖"与"等距离追赶",重视哲学研究中比较方法的运用。从研究主体而言,应尽早培育出一批拥有理论自信、具备足够自然科学知识积淀,且长于内在性哲学分析而又敢于"独立门户"的科学哲学研究群体。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全面学习苏联的历史背景下,龚育之怎样积极地投入俄文翻译工作,并通过他的两篇评论科学译作的文章,概要论述了龚育之的"端正译风"、"信而顺"的科学翻译思想以及"学会剜烂苹果"的翻译批评态度①,最后就当前科学翻译界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结合龚育之先生的观点提出了可借鉴之策。  相似文献   

4.
《科学大观园》2009,(23):8-9
中共中央决定在新中国成立后组建科学院 1949年3月下旬,中共中央进驻北平。在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时候,中央考虑在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统一的科学院作为全国最高科学机构,并由郭沫若负责。6月中旬,中央决定由宣传部长陆定一负责筹备建立科学院,恽子强(时任华北大学工学院副院长)和丁瓒(中共南方局系统党员,  相似文献   

5.
吴莉 《科学大观园》2021,(19):42-43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从依靠"洋油"到成为炼油技术强国,中国石化从名不见经传到成为世界第一大炼油公司,陈俊武等老一辈炼油化工科学家功不可没,他带领团队创造了炼油化工技术领域的多项"共和国第一",为我国流化催化裂化技术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作出了开创性贡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在全国上下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央宣传部授予陈俊武"时代楷模"称号.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后,哲学社会科学走上由国家主导的"规划科学"模式的道路。但受政治运动冲击、制度缺失等因素的影响,制定的各项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大都形同虚设,只有1956年制定的《自然辩证法(数学和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十二年(1956-1967)研究规划草案》幸运地成为集中体现并延续上述"规划科学"模式的一个成功特例。虽然草案本身还只是一个不完善的学术性工作计划,但它依然充分发挥了"规划科学"模式的积极作用,推动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然辩证法事业的发展,在中国自然辩证法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现代科学及其传统的移植、构建与传承对于后发国家科学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黄昆作为一名"庚款"留学生,在新中国成立后回国开创了半导体物理学科,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杰出的专业人才,并形成了清晰的学术谱系。文章在考察该学术传承谱系的基础上,分析并归纳了他们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形成的学术传统,即重视基础理论研究、以半导体超晶格研究为主要方向、善于运用简化模型方法以及坚持严谨的科研作风。  相似文献   

8.
刘延东 《中国基础科学》2009,11(4):3-7,F0002
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之际,我们召开新中国成立60年来第一次全国野外科技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了成绩和经验,表彰了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研究部署新形势下野外科技工作的目标任务,将对今后野外科技工作的发展产生重要而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正>地学哲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是地学与哲学的交叉学科。地球科学研究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地质找矿需要人们自觉地运用唯物辩证法这一科学思维。1983年,在福州召开的全国自然辫证法学术研讨会上,张文佑院士等一批同仁发起和酝酿成立了"中国自然辫证法研会地质专业组"  相似文献   

10.
宁滨 《科学大观园》2021,(15):36-43
许多人或许都读过这样一段话,"人的一生,不知要走过多少桥,在桥上跨过多少山和水,欣赏过多少桥的山光水色,领略过多少桥的诗情画意.无论在政治、经济、科学、文艺等各方面都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桥梁作用."这段话选自1963年2月《人民日报》上连载的《桥话》,作者就是一代"桥梁大师"、北京交通大学(时名北方交通大学)新中国成立后的首任校长茅以升先生.  相似文献   

11.
三峡大坝、南水北调、西电东送……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个个世纪神话变为一项项世界级工程,它们无不与一个名字息息相关,他就是出生于江南水乡绍兴的潘家铮. 倘若把潘家铮绘制、审查、核定过的图表、图纸,简明的、复杂的,细部的、鸟瞰的、平面的、立面的……一一展开,可以涵盖中国大多数江河湖库,甚至涉及欧洲、非洲一些国家的江河.它们凝固的不仅是结构、工程,更是一部科学家与江河对话的"传记". 他是两院院士,是"新中国第一代水电人""水利水电工程泰斗",是科幻作家,更是江河之子.  相似文献   

12.
<正>新中国成立的70年,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书写了科技发展史上的辉煌篇章。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科技事业基础十分薄弱,国际环境异常严峻,广大科技工作者始终艰苦奋斗、勇攀高峰,将我国科技事业推向前进,为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1978年3月18日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吹响了中国科技工作者向科学进军的号角,我国科技全面快速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密集发力、加速跨越,实现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重大创新成果竞  相似文献   

13.
<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科技新名词不断涌现,一个个承载着科技内涵的名词,描绘出我国科技发展的轨迹。栉风沐雨七十载,薪火相传科学魂。有"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创造能力;有杂交水稻的成功培育,为解决中国粮食自给和世界粮食安全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有青蒿素的发现,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有"神舟"飞天创造的"中国高度","蛟龙"潜海成就的"中国深度","复兴号"标准动车组刷新的"中国速度"……  相似文献   

14.
正"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在日前召开的科学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大科技工作者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科技创新重任,强调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并重点阐述了爱国精神和创新精神。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祖国大地上树立起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也铸就了独特的精神气质。去年5月,党中央专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要求大力弘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  相似文献   

15.
她生于军阀混战的贫穷旧中国;求学于日寇侵略,民族灾难深重的岁月;怀着科学救国的抱负,学成于万里海外;又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历尽曲折毅然返回祖国;无私忘我地投身于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之中. 她的一生,见证了中国从一个贫穷落后、任人欺凌之旧中国,到当今飞速发展,昂首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之新中国的近百年历史. 她,就是中国半导体之母,也是我国半导体物理学科和表面物理学科开创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位大学女校长——谢希德.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英国科学社会责任协会的历史为研究对象,以二十世纪以来的英国的科学与社会关系为线索,探究了英国科学社会责任协会的成立的背景、组织结构、协会理念等内容,重点分析成立初期的两个案例.英国科学社会责任协会的成立是20世纪70年代的激进科学运动的直接反映,使"负责任科学"逐渐成为影响当代科学与社会互动问题的全球潮流,缺陷在...  相似文献   

17.
<正>裴文中,河北丰南人,192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37年获法国巴黎大学理学博士学位。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成就:中国考古学奠基者之一"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发现者如果不是裴文中的坚持,那块著名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或许还要在地下沉睡多年。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50~70年代我国关于数学"唯心论"的批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新中国成立到"文革"结束,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我国数学界对数学领域中的各种"唯心论"内容进行过反复的批判.本文简单讨论了这方面的批判情况,初步分析了各个时期开展批判的社会历史原因,并对这一历史现象作了简单评价.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技成果》2009,10(18):1-1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我国科技事业也取得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从“向科学进军”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科教兴国”到“建设创新型国家”,党和国家始终把科学技术摆在战略地位,在国家发展的关键时期做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  相似文献   

20.
<正>冶金学、航天材料专家、火箭材料及工艺技术专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922年,姚桐斌出生在江苏无锡黄土塘镇一个贫苦家庭,但他靠着自己的拼搏与卓越的天资以及报效祖国的高尚情怀,一步步走出国门,走进了世界顶尖的英国伯明翰大学。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了,身在英国的姚桐斌激动不已,在英国各地奔走,为新中国的发展做宣传。他高调的爱国活动却引起了伦敦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