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论文产出数量迅速增加.例如在材料科学领域,其SCI论文发表数量已超过美国,位居全球第一,研究水平已处于国际领先地位.随着当前国际合作交流日益增多、国际竞争愈发激烈,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首发权、使用权和传播权等,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关注.当前,我国高水平的科技期刊数量和质量远远不能满  相似文献   

2.
又是一年春来早.去年的这个春天,我在川南一带旅行. "恐龙之乡"自贡是我行程的一个站点.自贡恐龙博物馆是一座建在"恐龙公墓"之上的大型现场博物馆,陈列着几十件形态各异的恐龙化石.这些远古时期的地球霸主虽然已化作石头,但它们仍然以高昂的头颅、巨大的骨架昭示着世人,它们曾经是多么的辉煌和壮丽.我在这些高大巍峨的庞然大物前驻足兴叹,感慨时间之永恒,生命之伟大,个体之渺小.然而,在我随后的旅程中,竟发现这一带随处可见一种与恐龙同时代的原始植物桫椤.  相似文献   

3.
又是一年春来早。去年的这个春天,我在川南一带旅行。“恐龙之乡”自贡是我行程的一个站点。自贡恐龙博物馆是一座建在“恐龙公墓”之上的大型现场博物馆,陈列着几十件形态各异的恐龙化石。这些远古时期的地球霸主虽然已化作石头,但它们仍然以高昂的头颅、巨大的骨架昭示着世人  相似文献   

4.
2002年寒假和暑假,大自然探索杂志社秉承“与科学家同行”的理念,先后组织了“亲临冰川”科考冬令营和“天府明珠行”主题科考夏令营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近300名学生和成年人踊跃参加了上述活动。科考营活动在科学家、专家的指导  相似文献   

5.
6.
从微小到宏大,科学家们正在利用深埋地下的实验室所提供的对于宇宙射线的屏蔽来探索暗物质。今年,随着深达2500米的中国锦屏山地下暗物质探测实验室(CJPL)初步建成以及小型暗物质实验装置开始收集数据,中国登上了充满活力的地下暗物质探测实验室建设的国际舞台。  相似文献   

7.
张剑 《科学》2005,57(6):21-24
中国近代科学社团的创建由外国人开其端,国人接其绪。外国人主要是传教士相继创建了不少学会组织,诸如1847年在香港成立的皇家亚洲学会香港支会,1857年在上海成立的上海文理学会(翌年改名为皇家亚洲学会北中国支会),都是以学术研究、交流为宗旨的团体。国人创办近代社团组织活动起始于戊戌维新运动期间,当时出现了大量以科学学会为名的组织,诸如农学会、测量会、质学会、群学会、算学会、舆算学会等。但这些组织不具备科学学会的性质。既没有严密的组织条例和管理机制,也未形成促进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的运行机制,基本上是~些关注政治改进、社会改良的普通学会。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真正具有科学学会性质的团体,应是由留欧学生于1907年在法国巴黎成立的中国化学会欧洲支会,后因成员陆续回国而无形中解散。  相似文献   

8.
张剑 《科学》2005,57(2):42-45
1914年从美国倚色佳小镇走来,到1960年黯然退场于上海.中国科学社经历了北京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历史时期近半个世纪的风雨沧桑。作为近代中国社会影响最大的综合性科学社团,中国科学社团聚了数千名当时的学术精英,在科学传播、科学研究、科学交流、科学家社会角色的形成等科学体制化诸方面对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张剑 《科学》2005,57(4):42-45
学术交流是科学家创建科学社团的原动力,定期召开学术讨论会与创办期刊是科学社团体制化的学术交流模式。中国科学社作为一个综合性科学社团,在中国近代科学交流的基础——科学名词术语的审定统一、学术讨论会与刊物学术交流等方面为中国科学交流系统的形成作出了独特的贡献,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与恐龙同行     
在古生物学家迈克尔·博尔特所著《灭绝》一书中,作者向我们提出了以下一些问题:大灭绝真的会来吗? 2.5亿年前的一次大灭绝灾难毁灭了三叶虫等物种,开辟了恐龙时代;6500年前的又一次大灭绝则把恐龙家族送入了历史,为哺乳动物的兴起创造了条件,时至今日,科学家们经过研究发现:在哺乳动物身上发生的变化,与在恐龙身上发生的事件有着相似之处,而人类的活动极大地加速了现存物种的灭绝“第六次大灭绝的到来”将不再是危言耸听的预测,地球正处于另一次物种大消亡中,大灭绝的灾难随时都可能降临。  相似文献   

11.
与祖先同行     
冷剑 《科学之友》2006,(6):28-28
在土耳其乡村一个偏僻的角落,人们发现有一家人的5个兄弟姐妹能够十分自然地手脚并用地行走.科学家认为,这一发现为洞察人类的进化过程提供了独一无二的视角和很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王健 《世界科学》2011,(3):20-22
博客和推特正在把论文从出版时代剥离,留下一群不知所措的研究人员……科学家发现了长寿的秘诀,去年6月1日《华尔街日报》的大标题如此宣布。谁会活到100岁?基因测试可以给出答案,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一天后也这样说。这些以及几百条相似的狂热标题在跟风《科学》杂志上的一篇论文,其中研究人员宣布识别了  相似文献   

13.
程新国 《科学》2007,59(1):43-46
1930年10月25日是中国科学社成立15周年纪念日,上海、杭州、苏州、沈阳、北平、广州等地社友会举行社庆活动.社友们齐声唱起了由赵元任谱曲的中国科学社社歌:  相似文献   

14.
李升伟 《世界科学》2010,(12):38-40
<正>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曾经承诺,在他的任期内美国科学将进入一个新的充满诚信和开放的时代。现在,在政府部门工作的科学家在询问:究竟哪些东西发生了改变?罗伯特·沃尔(Robert Wall)在学术报告的第11张幻灯片中只写了三句话:羊和牛早在1980年就已经被克隆了;而80年代产生的克隆动物似乎已经被人们食用多年了;为什么现在还有大量关于克隆的争议呢?  相似文献   

15.
赵维杰  任胜利 《科学通报》2020,65(25):2651-2653
<正>2020年是"两刊"(《中国科学》系列和《科学通报》)创刊70周年.值此之际,我们采访了中国科学院院长、"两刊"理事会理事长白春礼院士,聆听他与"两刊"的故事,以及他对"两刊"的期望.您还记得自己最早在"两刊"发表的文章吗?白春礼:最早发表在"两刊"上的文章,是我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攻读研究生期间的一项工作:利用X-射线衍射的方法解析了3-乙基-5-[2-(3-乙基-2-苯并亚噻唑啉基)亚乙基]罗丹宁的晶体结构和分子结构,这是一种可以用  相似文献   

16.
正冉乔峰今年26岁,来自重庆酉阳县,系广州市青年作家协会会员,住在广州城中村,白天送外卖,晚上在快递公司工作,负责仓库扫件录入,常常一天工作10多个小时。自16岁起,这个沉默的少年就辗转各地四处打工,做过流水线工人、建筑工人、快递员、外卖员……然而,在每日繁重的工作量下,冉乔峰依然坚持创作了两百多首诗,还发起了打工诗社,在诗友的鼓励下,冉乔峰更是推出了个人诗集《漂泊志》。谈到诗歌,冉乔峰觉得"写诗称不上快乐",只是"记录生活"。他瘦削的外表与其他打工者无异,也爱用手机上网,但跟其他人不同  相似文献   

17.
今年12月19日是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JosephNeedham)的八十岁生日.李约瑟博士是中国人民的朋友,对中国科学作出过多种贡献. 李约瑟博士早年专攻生物化学,在剑桥大学任教,是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他对胚胎发育问题的研究有杰出成就,先后出版了《化学胚胎学》、《生化与形态发生学》、《胚胎学史》等几部名著.  相似文献   

18.
张剑 《科学》2015,(3):8-12
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发起成立的中国科学社,随着其主要成员归国后,其工作中心也转移回国,为发展社务,科学社成员推举丁文江任社长。本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科学社归国后的艰难历程,以及丁文江在社长任上的主张及举措。丁文江是中国近代地质学奠基人之一。1923年,在当时学术界与社会影响力都甚为巨大的留欧学生丁文江,当选为留美学生创建的中国科学社社长。这是中国科学社搬迁回国后,寻求社会支持、走出困境、扩展社务与扩大社会影响力,进而融人国内学术界与社会的重要举措之一,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科学社的发展。但  相似文献   

19.
张剑 《科学》2005,57(3):45-49
在如何发展中国科学的方略上,有鉴于此前中国科学的发展进程,中国科学社充分意识到仅仅依靠技术引进与粗浅科技知识的普及和传播根本无济于事,只有全面整体地移植西方科学,才可能使近代科学在中国生根发芽并茁壮成长起来.在高举科学宣传旗帜的同时,中国科学社认识到仅仅停留于口头与纸面的宣传,无论多么动听,都是纸上谈兵,科学需要脚踏实地的研究工作.1918年从美国搬迁回国后,中国科学社不失时机地将社务重心由科学宣传向科学宣传与科学研究并重转变,在鼓吹宣扬科学研究的同时,建立起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具体实践科学研究,为中国科学的发展开辟新路,无论是在科研机构的体制化还是在促进中国科学研究氛围的形成与具体科研成就的取得等方面都功勋卓著.  相似文献   

20.
正刘咸在中国科学史上并不广为人知,但他不仅是杰出的生物学家,也曾是《科学》的主编,在科研和科普上均贡献卓著。在中国现代科学文化发展史上,涌现出许多科学家、科普工作者,广为人知的如竺可桢、李四光等。提起刘咸,许多人并不熟悉。刘咸早年加入中国科学社,并成为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的重要骨干,积极投身中国生物的调查与研究。自1935年起,刘咸担任《科学》杂志主编。除在《科学》、《科学画报》撰文外,他主编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