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搭载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发射升空,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建造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太空之家"的梦想正在成为现实。按照空间站建造任务规划,今明两年我国将接续实施11次飞行任务,包括3次空间站舱段发射、4次货运飞船以及4次载人飞船发射,于2022年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实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三步"的任务目标。那么,中国空间站究竟长什么样,与国际空间站有何不同……追随着天和核心舱的步伐,本文为你揭开中国空间站的十个秘密。  相似文献   

2.
正古有千里鲲鹏逍遥游,今看九霄天和展翅飞。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让中国人在太空有个家的愿望从梦想照进现实。2021年4月29日11时23分,是我国航天史上值得书写的又一重要时刻。从南海之滨的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出发,长征五号B大推力运载火箭以万钧之力,将我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送入太空。  相似文献   

3.
正"夜空中最亮的星",你看到了吗?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频繁过境,引得各地天文爱好者争相观测、拍摄,一睹"天和"的亮丽身影。由于空间站会反射太阳光,所以在夜空中它就会变得比较亮,当我们看到它的时候,它就像一颗星星一样,快速地在夜空中移动。而在天和核心舱内,3名中国航天员吃穿住行有序规律,核心舱里越来越有家的感觉。  相似文献   

4.
正我国迄今为止最大航天器进驻太空,意味着中国空间站建造已进入实质性"施工"。天和核心舱的发射是中国空间站的奠基礼,以此为标志,一座由中国人独立建造的、长期有人照料的重大航天基础设施将在茫茫宇宙空间逐步建成并投入运营。建设并运营空间站与建设并运营全球导航系统一样,都反映了航天科技能力和综合国力,被看作是航天强国的标配。  相似文献   

5.
太空行走的关键技术把"神七"飞船与舱外航天服联系在一起,是因为"神七"之前的航天员上天都不穿舱外航天服。按照我国的航天计划,将在2008年发射的"神舟七  相似文献   

6.
正2021年7月4日,在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外,神舟十二号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携手打赢了一场约7个小时的太空出舱配合战。这是继2008年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后,中国航天员再次实施的空间出舱活动,也是我国空间站阶段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  相似文献   

7.
<正>在中国将要发射"天宫一号"前夕,美国第二次发射了X-37B,X-37B究竟用来做什么?说实话,连NASA都没有几个人能回答这个问题。或许,它可以摧毁敌国卫星的空间战机、可以从空间投放核武器、可以充当一个巨大的空间间谍摄影机……  相似文献   

8.
前沿     
正我国成功发射高光谱分辨率卫星"高分五号"2018年5月9日2时28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高分五号卫星。这是世界首颗实现对大气和陆地综合观测的全谱段高光谱卫星,也是我国光谱分辨率最高的卫星。高分五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是我国实现高光谱分辨率对地观测能力的重要标志,将满足环境综合监测等方面的迫切需求,对掌握高光谱遥感信息资源自主权、助力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嫦娥五号是中国迄今为止最复杂、最雄心勃勃的航天飞行器,它所做过的事,40多年没有航天器完成过,即抓把原生态的月球"土"并带回地球. 2020年11月23日凌晨4时30分,中国海南岛文昌卫星发射中心,重达8.2吨的嫦娥五号搭乘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与火箭分离后,嫦娥五号通过推进器进行了为期4天的飞往月球之旅,之后,在...  相似文献   

10.
航天飞机的研制成功并投入使用,为建造大型空间站奠定了重要基础.1984年1月,美国前总统里根正式下令研究永久性载人空间站,经过几年的方案论证与设计,于1989年正式启动了命名为"自由"号空间站的计划,并联合欧洲、日本和加拿大等盟国参加.1993年10月,俄罗斯也参加了研制,并将"自由"号空间站更名为"国际空间站".1998年11月,国际空间站的第一个舱--"曙光"多功能货舱发射升空.从此,国际航天合作揭开了崭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1.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将于10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被确定的3名航天员飞行乘组将完成预定任务。任务实施期间,将由飞行乘组中2名航天员进入飞船轨道舱,着舱外航天服完成出舱活动准备,其中1名航天员将出舱进行太空行走。并完成空间科学实验操作。届时,行走的航天员系上一种特殊的绳子,自己爬回飞行舱。  相似文献   

12.
50年前,人类发射第一个空间探测器前往其他行星。今天,科学家把新的调查对象指向了太阳系中的五个"不起眼"的目标。2012年9月,人们纪念空间探测器探索太阳系50周年。1962年8月27日,美国宇航局发射了第一个前往其他行星的空间探测器——"水手2号"。这艘小小的飞船在其行星际旅行中发现了太阳  相似文献   

13.
"神舟九号"飞船将于本月至8月择机发射,与"天宫一号"进行载人交会对接。此次将由航天员"手控"交会对接,全面验证我国的交会对接技术"。神舟九号"的发射将为最终建立空间站做准备,以"长征五号"为代表的新一代运载火箭将提高推力。2011年我国成功实施了"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经全面总结和综合评估,工程各系统均具备执行载人交会对接任务条件。  相似文献   

14.
对有过曲折、坎坷经历,活到100多岁并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用“传奇”二字来描述肯定是贴切的。如果也可用这种标准来评述航天器的话,“和平号”空间站也具有传奇的色彩。 “和平号”空间站是前苏联的第二代空间站,“礼炮”1-5号第一代空间站和“礼炮”6-7号第二代空间站为其积累了深厚的科技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因而它的发射、组装和营运技术都给人以炉火纯青的感觉。在这样有利的基础上.“和平号”空间站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果和国际空间站需要着力借鉴的建造和运营经验,但这只是”和平号”空间站的一个侧面,它还有生不逢时的坎坷曲折的历程。 “和平号”空间站的核心舱是1986年2月20日发射入轨的,它有6个对接口,除对接往返于天地之间的“联盟TM”型载人飞船和“进步”型货运飞船外,还先后对接了5个专业舱。按照理想的发展思路,它可以与另一座“和平号”对接,另一座“和平号”还可与又一座“和平号”对接,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初具规模的太空城镇。但因经济制肘和苏联解体等原因, “和平号”仅止于此一“和平号”。而且,专业舱的对接进度也一再延迟。第一个专业舱“量子-1号”专业实验舱是1987年4月11日对接的,主要用于天文观测、地球勘测和医学生物学研...  相似文献   

15.
科学信息     
美国公布太空航行成就最近,美国第一次向世界公布了航天飞机的19次飞行情况,其中包括:成功地发射了14颗商业卫星;三次装载欧洲建造的太空实验室的飞行;六次进行舱外行走,以及收回了四颗失控卫星。  相似文献   

16.
正2020年7月23日,我国在海南岛东北海岸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火星探测之旅,迈出了我国行星探测第一步。"天问一号"探测器将在地火转移轨  相似文献   

17.
在7月份,苏联《质子号》运载火箭向火星发射了两个航天器,每个航天器装载24种先进仪器,其中有若干种仪器从未使用过。研究的对象是火星、火星的小卫星《火卫一》(Phob s)、太阳、行星际等离子体,以及遥远的宇宙射线源。这些探测器为有史以来发射的最先进最复杂的仪器舱之一。当它们于1989年初抵达火星作8个月逗留时,它们将稳妥地把苏联推到太阳系探索的领先位置上。  相似文献   

18.
《科学之友》2020,(6):6-11
正回望50年前,1970年4月24日,我国自主研制并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自行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半个世纪以来,中国航天事业阔步前行。据统计,截至2019年,我国共发射各类航天器500多个,在轨运行的超过300个。诸多空间技术成果为推动国防现代化建设、国民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当前,中国的人造卫星队伍正在不断壮大,让我们跟随专家一起回望中国卫星50年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9.
本期"走近科学"我们将介绍上海空间推进研究所获得2011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风云三号卫星推进系统"项目. 风云三号是我国首个被纳人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卫星观测系统的卫星,于2000年11月正式获国务院批准立项.2008年5月27日成功发射A星,2010年11月5日成功发射B星,两星至今在轨稳定运行.未来,将会有8-12颗风云三号卫星在轨组网运行.它们将持续为我国和周边国家提供高精度气象服务.  相似文献   

20.
科学家近日通过超高倍显微镜发现,一种锥形蜗牛竟然能运用"气枪",通过长而空的鼻腔发射充满毒物的"牙齿"来捕鱼。毒牙中的毒液能在50毫秒之内让鱼儿瘫痪,于是原本动作慢吞吞的蜗牛就能悠哉乐哉地尽情享用一顿大餐了。解剖发现,蜗牛运用自己长鼻中的肌肉来推动带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