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鸟类的起源问题一直以来存在着多个假说和激烈的争论,近年来中国辽西热河生物群出土的许多带羽毛的兽脚类恐龙化石,为鸟类兽脚类恐龙起源说提供了直接的化石证据.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恐龙化石非常丰富,属种之多,延续时代之长,举世罕见,堪称“恐龙王国”。最近几年,我国辽西地区下白垩统热河群产出的恐龙化石再次引起了世界瞩目。从分类上讲,热河生物群中发现的第一块恐龙化石,是产出于朝阳县梅勒营子的鹦鹉嘴龙化石。鹦鹉嘴龙是一种亚洲特有的恐龙,因其吻部长得像鹦鹉嘴而得名。这种恐龙是一类两足行走的植食性动物,是许多恐龙研究学者感兴趣的一类恐龙。不过,真正把世界的目光引向辽西的发现,是带羽毛的兽脚类恐龙化石。中华龙鸟发现于辽西北票,从形态上看,它处在向鸟类演化的一个相对原始的进化水平…  相似文献   

3.
正《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近日在线发表了来自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临沂大学、中科院南京地质与古生物研究所等研究团队共同完成的一项研究成果,报道了一件保存异常完好的鸟类化石。新鸟发现于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属于始孔子鸟属(Eoconfuciusornis)。始孔子鸟属是孔子  相似文献   

4.
《广西科学》2007,14(4):404-404
中美科学家在我国内蒙古宁城道虎沟地区发现了一对保存完好的蜀兽科哺乳动物化石。新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产自宁城道虎沟地区髫髻山组中部的凝灰质粉砂岩中,化石从头到尾长约11cm,保存了头颅和头后骨骼,分为正模和副模。根据其形态特征,科学家将其归入蜀兽科,并命名为:粗壮假碾磨齿兽(新属、新种)。化石有上颌门齿2颗以上,犬齿1颗、前臼齿5颗、臼齿3颗;下颌门齿4颗、犬齿1颗、前臼齿5颗、臼齿3颗。其上臼齿的3个齿尖呈三角形模式,下臼齿以三角座的三角形齿尖模式为特征。内蒙古宁城道虎沟地区是我国研究燕辽生物群的经典地区之一,产有丰富的…  相似文献   

5.
李建军 《大自然》2013,(5):54-57
和政动物群是指我国甘肃省和政地区发现的新生代古生物化石所代表的动物群。和政县位于兰州市南偏西约100千米处,行政上属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在地质学和古生物学上常常把发现在同一地方、同一时代的各种古生物化石组合统称为一个动物群,并经常以发现地或其代表动物命名。比如,著名的热河动物群就是发现于辽宁西部及华北地区白垩纪早期的一个古动物群,其中包括中华龙鸟等带羽毛的恐龙、孔子鸟等中生代鸟类以及哺乳动物和两栖动物等。后来,科学家在该地区的相同地层中还发现了大量植物化石,包括被人们称为第一朵花的"辽宁古果"等被子植物化石,于是科学家将热河动物群更名为热河生物群,即包括动物群和植物群的生物群。另外,三叠纪晚期的关岭生物群和中新世的山旺动物群等也是如此命名的。  相似文献   

6.
在距今大约1.2亿年、被地质学家们称为白垩纪早期的地质历史时期,以我国的辽宁西部(以下简称辽西)地区为代表的我国北方、蒙古、西伯利亚以及朝鲜和日本等国部分地区,生活着一个充满了朝气、承前启后的古老的生物群,通常被称为热河生物群。在这个生物群中,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身披羽毛的恐龙,有最大、最精彩的鸟园,有最早的真兽(有胎盘的哺乳动物),还有世界上最原始的花朵。我国的辽西地区不仅是热河生物群活跃的中心,保存了一个世界罕见的化石宝库,而且其独特的完整的陆相中生代地层同样也堪称世界一流,是不可多得的地质资…  相似文献   

7.
本文描述了产于自贡大山铺中侏罗世沙溪庙组下部的似哺乳爬行动物中三列齿兽科-新属种——川南多齿兽(Polistodon Chuannanensis,gen.et sp.nov.)。新属新种与云南卞氏兽比较相似。其最突出的特点是上颊齿数特多,达到13颗。每颗上颊齿齿尖数少,外、中、内三行均为二个齿尖。  相似文献   

8.
会鸟类(Sapeornithidea)是辽西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特有的一类原始基干鸟类,也是迄今早白垩世发现的个体最大的鸟类,现已描述命名了1科3属4种。该文对会鸟类的形态特征、分类,以及在飞行能力和生态习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出版的《科学报告》杂志称,中美科学家发现了一个白垩纪晚期多瘤齿兽的新属种——中原豫俊兽(Yubaatar zhongyuanensis),它是欧亚大陆已知最大的中生代多瘤齿兽。多瘤齿兽是一类长得像啮齿类的哺乳动物,生活在1.6亿年前的侏罗纪到4千万年前新生代的始新世。目前世界上最著名的多  相似文献   

10.
2003年深秋的一天,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传来一个特大喜讯,在朝阳市北票发现了一窝小恐龙化石!大连自然博物馆的专家欣喜若狂, 立即驱车前往辽西地区。辽西是指辽宁的西部地区,是著名的“热河生物群”化石的产地。中华龙鸟等带羽毛的恐龙,孔子鸟等原始鸟类,张和兽等原始哺乳动物,辽宁古果等世界上最早的被子植物等震惊中外的化石,都是在这里发现的。  相似文献   

11.
热河生物群--探索中生代生命演化的世界级化石宝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最近十多年来,我国在热河生物群各门类生物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发现和成果。我国辽西地区已经成为世界上研究鸟类起源,恐龙的进化,鸟类、哺乳动物以及被子植物的早期演化和辐射等最重要的地区之一。同位素测年技术的广泛应用,表明热河生物群属于早白垩世,在地球上延续了大约2千万年。热河生物群的繁盛和东亚地区当时特有的温暖的淡水和陆地环境具有密切的联系。而频繁的火山活动又是化石得以大量完美保存的重要因素之一。热河生物群的研究还具有很大的潜力,而对化石的科学发掘和保护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12.
小盗龙亚科兽脚类恐龙是我国辽宁西部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带羽毛恐龙的代表,在恐龙系统演化中位于兽脚亚目驰龙科的基干位置。小盗龙亚科恐龙所表现出的一些骨骼和软组织特征,如肩臼窝开口于体侧、较长的前肢、具不对称正羽等,为鸟类起源、鸟类飞行起源以及近鸟类恐龙的演化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回顾了近年来有关小盗龙亚科的一系列重要发现,总结了已发表属种的特征,归纳了该类群对鸟类起源以及鸟类飞行起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的骨骼和羽毛特征。也对小盗龙亚科与飞行有关的特征进行功能分析,分析结果进一步支持鸟类飞行的"树栖起源假说"。  相似文献   

13.
报道和重新描述中国双翅目摇蚊科直突摇蚊亚科水摇蚊属Hydrobaenus Fries,1830 3新纪录种:齿突水摇蚊Hydrobaenus dentistylus Moubayed,木兽水摇蚊Hydrobaenus kisosecundus SasaKondo和近藤水摇蚊Hydrobaenus kondoi S?ther.文中提供了中国该属雄成虫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4.
矢部龙(Yabeinosaurus)是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中发现的第一个蜥蜴类群.近年来发现了数量丰富的矢部龙化石,使得深入了解该属头骨形态的种内、种间分异成为可能.本研究借助CT扫描和三维重建技术,描述了一件近完整的大型成体矢部龙骨架化石.该标本展示了一些新的形态学信息,比如,三角形的下颌隅骨突、外上髁孔、尾自切和再生...  相似文献   

15.
“热河”是承德的旧称,最初得名于避暑山庄内的一条温泉小河。1929年民国政府成立的“热河省”,沿用到1955年才被国务院撤销,所属的承德、朝阳和赤峰等区域分别划归河北省、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上个世纪20年代,当来自美国的著名地质学家葛利普教授在辽宁的凌源地区工作时,第一次将“热河”与该地区大量出露的中生代的地层及其赋含的古老动物群(距今大约1.2亿年)联系到了一起,从而分别有了“热河系”和“热河动物群”的称谓。我国著名的古生物学家顾知微院士在此基础上加以发展,在1962年又提出了“热河群”和“热河生物群”的概念,分别指的是对应的岩石系统和化石群。一个被沿用了几百年的古老的名称被用来标识一个更加古老的生物群,似乎是再恰当不过了。  相似文献   

16.
对于我国从事古生物学研究的科技人员来说“热河动物群”这个名词并不陌生。它专指距今6千5百万年以前的晚中生代,生活在我国辽阔大地上一个特色鲜明的生物群,是我国古生物学界最早研究的古生物群之一。多年来,它那扑朔迷离的地理分布、错综复杂的出现层位,一直是我国地学界争论的问题。“热河动物群”的发现热河动物群最初是由美籍德国地质学家葛利普在本世纪20年代提出的,专门指分布于东亚狼鳍鱼岩系里  相似文献   

17.
嗜食同类在现生动物界中普遍存在,然而在脊椎动物的演化历史上,却很少发现动物嗜食同类行为的化石证据。2003年4月,在我国辽西地区惊现一件楔齿满洲鳄的化石标本,这是迄今为止热河生物群发现的第一件脊椎动物嗜食同类的化石证据,也是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第一个最直接和最令人信服的有关化石脊椎动物嗜食同类的证据,同时也是最早的关于脊椎动物嗜食同类行为的化石记录。  相似文献   

18.
搜新吧     
《少儿科技》2008,(4):41-42
我发现世界最小翼龙化石中国和巴西的科学家在我国著名的热河生物群发现了一种新的翼龙化石。这件被科学家命名为"隐居森林翼龙"的化石,翼展仅25厘米,是世界上最小的树栖翼龙化石。  相似文献   

19.
隐居森林翼龙是中国和巴西两国科学家最新研究的来自我国著名热河生物群的又一新的重要翼龙化石。今年2月12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研究论文,记述了世界上已知最小的白垩纪翼龙,同时也是最小的树栖翼龙和西齿的翼龙。它的翼展约25厘米,大致相当于一只燕子或麻雀大小,与那些翼展可达10米的大型翼龙相比,它实在是太小了。[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描述了贵州省剑河县凯里生物群中大型双瓣壳节肢动物化石,计2属3种,即疑问耙肢虾?Occacaris sp.、疑问卵形耙肢虾(相似种)Occacaris oviformis及网形剪肢虾Forfexicaris reticulate。其中卵形耙肢虾(相似种)Occacaris cf.oviformis是从原未定种Occacaris sp.划分出来的,最主要特征是其腹部边缘剧烈向下拱凸。凯里生物群中的耙肢虾、剪肢虾属种和云南澄江中的相同属及有关种具有相似性,原因是他们都分布在中国西南地区,并未在其他地区被发现,具有相同区域性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