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科学管理研究》2013,(6):45-48
从政府、企业以及基础研究自身特点分析了导致这种困局的主要原因,并结合当代研发活动的产业化趋势,提出通过研发产业,鼓励一大批独立型研发企业(或机构)的创建与发展,可以将基础研究的成果直接转化为经济效益,获得自身的"造血"功能,并可以将直接的经济收益再投入基础研究等R&D活动中,促进原始性创新的发生,形成一种开放式创新的良性循环。同时,研发产业概念的提出,也为我国跨越"死亡之谷"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
在对"互联网+"环境下制造企业开放式创新模式内涵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互联网+"、制造企业和开放式创新模式之间半交互影响模型,从应用"互联网+"信息处理技术构建的软技术和流程再造后形成的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硬技术两方面对红领集团"互联网+"开放式创新模式实践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表明,制造企业利用"互联网+"开放式创新模式,依靠互联网信息资源,可突破对生产能力不足带来的限制,通过深入挖掘市场创新资源,将创新与市场拓展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合理的商业模式,从而推动企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EDA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渗透到各个领域,针对目前实验教学模式的局限,本文提出EDA开放式实验模式,即开放式EDA项目,开放式实验室资源,开放式实验管理。通过EDA开放式实验教学这个平台给了学生一个充分发挥自己的空间,使他们投入到EDA学习中去,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创新实践能力,使他们掌握EDA这门技术,为以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介绍半微量开放式的基础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教程设置为"基础有机化学实验--半微量开放式实验".实践证明,该教学模式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独立动手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研究能力.  相似文献   

5.
基于统计数据对安徽省研发投入现状进行分析,并对省内各市、中部地区和长三角区域研发投入情况进行对比研究,找出差距,分析存在问题及原因.从协调区域平衡发展、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增强企业创新意识及夯实研发经费统计基础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为安徽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6.
促进企业提高研发强度是促进企业自主创新,乃至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量。基于企业利益相关者的视角,以披露了研发投入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了企业社会责任与创新投入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企业对债权人承担社会责任与创新投入负相关;企业对员工承担社会责任与创新投入正相关;而企业对消费者承担社会责任与创新投入负相关。研究结论有助于企业管理人员从企业社会责任角度出发考虑如何在技术创新方面有所突破,同时也促使管理者以开放式创新的思维去重新思考企业的创新活动。  相似文献   

7.
化学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与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针对传统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验课程的改革思路,致力于建设开放式化学实验管理机制,构建"基础—综合—设计研究"的实验教学体系,把评价放在实践中进行,重视学生全过程的发展,建立多元化的实验教学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8.
推进产学研合作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原动力,是形成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对于以"致力于成为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信息产品与服务提供商"为目标的杰赛科技而言,能否有效整合社会创新资源,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开放式技术创新体系,推动对外技术合作向深度和广度延伸,已经成为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从我国煤制油技术取得成功的典型案例分析入手.认为煤制油技术取得成功关键依赖于新创新模式的采用,即中外产业联合、企业和国外研究机构合作、本土企业吸收外部人才的自主研发。3种不同的模式最终都取得了煤制油技术创新的重大突破。从而使我国完全掌握了煤制油的核心技术,为煤制油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3种不同的模式包含共同特征:企业技术创新已经突破了传统封闭创新模式。一种以吸收外部知识资源促进内部技术创新的开放式创新正变得越来越有效。从理论上分析开放式创新和自主创新的关系.并提炼实现开放式创新的4条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0.
<正>近期,上海宝山区、普陀区等12个区通过举办第二届长三角国际创新挑战赛专场赛,进一步搭建政府与企业开放式创新服务平台,在深度挖掘和服务企业创新需求的基础上,推动大企业开放式创新、产学研合作、发展专业化科技服务业,促进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和产业转型升级。当前,一方面不少企业在创新发展的道路上遇到技术难题和技术壁垒;另一方面,科研院所也面临着技术落地难、成果转化难等问题。如何打通"最后一公里"成为了企业和科研院所共同聚焦的问题,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