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一大机遇:高考 1977年,文革后我国第一次恢复高考制度.1977年是一道分水岭,从那以后,普通中国人的运气开始好起来了.让我们看看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走过的轨迹:  相似文献   

2.
1977年,我国恢复了高考制度.此后,经过大大小小多次的调整和改动,应该肯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它为高等学校科学、合理、有效地选拔人才,为各地中学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为广大考生参与相对公正、公平、公开的竞争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为向国家各行各业输送大批合格人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自恢复高考制度起,它也一直面临着种种批评.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社会各界对应试教育的质疑和素质教育的思考,原有的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日益显露出其弊端.  相似文献   

3.
阿莫 《科学大观园》2021,(16):36-39
1978年,世界上第一个试管婴儿路易斯·布朗降生.这是一个伟大的人类历史新纪元.科学家们欣喜若狂,还有人提议给她取名为"赫拉".在古希腊神话中,天后赫拉是掌管婚姻和生育的女神.当然,此类拙劣的实验室幽默最终未能实现,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工孕育让人类第一次扮演了神的角色.  相似文献   

4.
1999年7月6日,对于左玉银一家来说,是个难忘的日子,他的两个女儿左巍、左岩同时在中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获得最高学位--教育学博士和语言学博士.能够同时获得博士学位的姐妹,不仅在北大,而且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她们姐妹俩是北大历史上惟一一对,也是中国高等教育历史上惟一一对姊妹博士后.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是什么样的教育使这个普通之家同时飞出两只金凤凰?  相似文献   

5.
1607年汉译《几何原本》(前六卷)的问世开启了东西方数学交流的新纪元。《几何原本》是西方公理化数学的典范,而对于中国学者来说,则完全是一种陌生的"异域文化"。为了帮助中国学者理解《几何原本》的意义和价值,利玛窦写下一篇长长的"导言"《译几何原本引》。在"导言"中,利玛窦阐明"几何之理"有助于"明达物理","几何之用"可为国家建功立业,"几何之学"更关乎社稷安危。在"导言"中,利玛窦充满深情地讲述了欧几里得、阿基米德及其业师"丁先生"的感人故事,从而唤起了明末清初中国学者对《几何原本》的巨大热情。  相似文献   

6.
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斯普特尼克"1号人造卫星,这是人类向宇宙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一时间,世界目光齐聚太空,人类进入太空新纪元。50年后,一些相关科学家接受采访,讲述了发射第一星背后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7.
永远的心痛     
每个人可能都会经历痛心的事,而我青年时代的一段经历让良心永远受责。那是1977年恢复高考的时候,我和邻居的哥们兄弟都在院子的树阴下复习功课。被贬值多年的知识像出土的珍珠般被人们重新珍视,所有蒙上灰垢、纸页发霉的书籍都被人们当成了宝贝疙瘩。考生们又热衷于识认柳宗元、范仲淹,认识X Y和点、线、面几何计算方法。记得那天下午,我正趴在小桌上对“信不由中,质无益也”一句古文茫然不知何解的时候,忽闻身后飘来一股臭味,原来是  相似文献   

8.
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结束,中国进入了各个领域的全面复兴、发展、创新阶段.自然辩证法也不例外,1977年3月中国科学院理论组、中国科协理论组和中国社科院哲学所自然辩证法研究室,在北京联合召开了自然辩证法座谈会.  相似文献   

9.
晚清的学制改革中,当务之急是解决教科书的短缺问题.因为当时日本重视卫生教育并且距离中国近,汉译日本生理卫生教科书成为主流.本文从中等教育史和医学教育史的视角介绍这些教科书的种类、编者和译者,分析日本教科书的编写特点及对我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如只要有人类存在就有争论存在一样,只要有学术存在也就有学术争论存在.欧洲在古希腊时期、文艺复兴时期乃至现代都产生过许多学术争论,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五四"运动时期乃至改革开放时期也都产生过许多学术争论.争论是催生人类智慧的重要动因之一,学术争论是促进学术发展的重要动因之一,更是新理论、新思想的发源地或生长点,它们推动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寻和对真理的追求,促动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这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在辩论中间,我们……就会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各种不同意见辩论的结果,就能使真理发展."(<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415-416页).  相似文献   

11.
星战新人类 28年前,1977年5月25日,<星球大战>公映前夜,导演乔治·卢卡斯忐忑不安.方方面面来的信息,没一个看好他在银幕上虚拟出的那个科幻世界.两个月前的试映会上,他的一个好朋友笑道:"乔治,你这电影简直是垃圾!"让卢卡斯沮丧的是,一个道具工人曾在拍摄现场说过同样的话:"喂,咱们拍的这是什么垃圾呀?"主演们整天面对着一群长相古怪的非人类唠唠叨叨,早就烦透了:"这电影究竟说的是什么?"卢卡斯多年后说:"当初所有人都认为我疯了."全美数千家影院只有37家签了放映合同.  相似文献   

12.
科学背景 自1957年人造卫星上天,开辟人类进入空间时代新纪元以来,国际科联相继成立了空间研究委员会(COSPAR)和日地物理科学委员会(SCOSTEP),许多国家成立了国家级委员会.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泰罗“:曹云祥生平与事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华学校第5任校长曹云祥,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MBA学位获得者之一,他在该校任职期间颇有作为。1930年起作为中国工商管理协会的总干事,继任理事长,充当了在中国宣传入介绍和推行科学管理的领军人物,理论上也有一定的贡献。本文以直接发掘的第一手材料叙述有关史实,认为在中国教育史和中国管理思想史上,应给予这位几乎已被湮没的人物以恰当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沃纳·冯·布劳恩(Wernher von Braun,1912-1977)是20世纪液体燃料火箭技术和宇航工程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二战期间他在德国主持开发成功著名的V-2导弹.战后他在美国主持研制成功"红石"(Redstone)火箭、"丘辟特"(Jupiter)导弹,并发射成功美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他领导完成"土星"巨型火箭,为"阿波罗"计划的成功奠定了基础.本文介绍了他的生平、主要科学技术贡献以及独特的工作方法和技术观.  相似文献   

15.
微课与慕课     
<正>当"视频公开课"愈来愈为大家所熟悉的时候,"微课"、"慕课"、"翻转课堂"、"数字化学习"等一系列网络教学的新名词又开启了另一个信息化教学的新纪元。"微课"和"慕课"最近不仅成为教育界也是民间热议的话题。那么,到底什么是"微课",什么是"慕课"?他们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中国近代物理教科书发展的脉络和研究现状进行了初步梳理,提出一些可能的研究问题和方法。中国近代物理教科书发端于19世纪中后期,成型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近代西方科学知识传入中国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与科学教育在中国的确立、汉语科学语言的形成、中国出版业的兴盛等方面密切相关。然而,现有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对某些具体教科书的孤立考察,或从教育史和文化史方面浅显的讨论上。本文认为,关于近代物理教科书的形成、演变、使用及其影响,应该综合科学史、教育史、文化史等多方面、多角度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17.
田淼著:《中国数学的西化历程》,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416页,定价44.50元,ISBN∶7-5328-4980-5。李兆华主编:《中国近代数学教育史稿》,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260页,定价30.00元,ISBN∶7-5328-4804-3。冯绪宁、袁向东著:《中国近代代数史简编》,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年,198页,定价24.50元,ISBN∶7-5328-5394-2。  相似文献   

18.
书刊介绍     
R.S.韦斯特福尔教授所著的《近代科学的结构》(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Science)一书,于1971年由美国首次出版,1977年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再版发行。这本书,是作者七年来所作讲演的汇集。尽管如此,书的内容现在看起来仍然是很新的。  相似文献   

19.
儒学与古代数学教育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数学教育有其自身发展的一面,但它的产生和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深深地打上了中国传统思想和化的烙印,其本身也是中国传统思想化发展特点的具体表现形式。本从数学思想史和数学教育史的角度,就儒学与中国古代教学教育的发展,儒学对数学教育思想的影响,拟作一些分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20.
她是中国的骄傲,被称为"中国居里夫人".她是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核物理学家何泽慧,于2011年6月20日病逝,享年97岁.作为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相濡以沫的妻子,她的人生有着不少传奇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