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微痕分析确认万年前的复合工具与其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锛状器是中国北方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的一种典型打制石器. 它的形态与新石器时代的磨制石锛毛坯极为相似, 但其功能和具体使用方式无法确定. 我们以泥河湾盆地虎头梁遗址出土的锛状器为研究对象, 采用微痕分析的方法, 在显微镜下观察保留在石器表面特别是刃缘处的细微痕迹, 并结合从模拟实验中获取的数据, 对其进行功能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这组石器是装柄使用的复合工具, 确定了锛状器作为加工木料的石锛使用, 是磨制石锛的雏形. 微痕分析从技术手段和研究思路两方面完善了从石器中提取人类行为信息的途径, 为研究人类在环境变化中采用复杂技术、调整石器功能的适应策略提供了重要的证据和线索.  相似文献   

2.
李占扬  沈辰 《科学通报》2010,55(10):895-903
2007~2008年河南灵井许昌人遗址发现距今10~8万年前的古人类头骨化石, 与头骨化石同层出土有大量哺乳动物骨骼化石. 部分动物骨骼中可能存在经人工改造的骨制品. 通过对遗址出土的部分骨骼化石进行微痕观察并与实验标本对比分析, 能辨认出灵井骨制品上确有锥钻、穿刺、刮削等使用痕迹以及疑似捆绑的微痕. 研究确认中国北方晚更新世早期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中, 存在着有意识加工制作和使用过的骨制工具. 这一发现也证实了骨制工具的使用与石器一样, 是古人类技术发展和行为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3.
在北极圈内,有两种哺乳动物堪称北极圈内“之最”,一是鲸,二是海象。海象身长达4~5米,平均体重为1吨,最重的雄海象体重可达4吨,它们趴在冰上的时候,远远望去就像一辆辆抛锚的坦克。  相似文献   

4.
邓涛 《自然杂志》2013,35(3):193-199
独特的现代青藏高原哺乳动物群中的多数成员在高原上具有悠久的生活历史,表明它们在高海拔的高原范围内经历过长期的适应过程。哺乳动物对生态系统的变化非常敏感,能够指示气候环境和地形地势的变化,所以,研究青藏高原腹地及周边的哺乳动物化石的演化历史能够反演新生代时期高原的隆升过程及其对气候环境变化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南沙群岛及邻近海区的微体生物与环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陈木宏 《科学通报》1997,42(11):1121-1128
由中国科学院组织的南沙综合科学考察队近10年来在我国南沙群岛及其邻近海区进行了包括地球科学各个领域的综合考察,取得丰硕的科学研究成果。其中的微体生物(包括微体古生物及其现代类群)研究中,共分析了177个站位的表层样和7个岩芯柱的937个分层样(图1),开展了包括有孔虫、介形类、放射虫、苔藓虫、腹足类、双壳类、硅藻、沟鞭藻、孢粉和钙质超微化石(颗石藻)等10个大类群的分析研究工作,几乎涉及微体生物的所有门类。该项成果以分类学研究为前提,讨论它们的现代区系特征、生态特征和沉积埋藏特征,进而分析微体生物各浮游类群和底栖类群分布与海洋环境的关系,从中总结和归纳可作为指示环境变化的指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柱状样品,依据各柱状样包含的晚第四纪以来微体生物组合与演  相似文献   

6.
近年。中国和美国科学家在内蒙古一个有着1.65亿年历史的道虎沟湖床中,发现了恐龙时代的哺乳动物的化石。经过科学家仔细考证.这是一种以前没有发现过的远古哺乳动物。更加令科学家们感到惊奇的是,这枚化石显示数亿年前的这类哺乳动物竟然拥有了现代牙齿。  相似文献   

7.
邓涛  李玉梅 《科学通报》2005,50(11):1109-1113
通过对西藏吉隆盆地现代草本植物的碳同位素分析, 表明在海拔4000 m的区域以C3植物占绝对优势, 但仍然有极少量的C4植物存在. 吉隆盆地发现的C4植物为藜科的尼泊尔猪毛菜(Salsola nepalensis)和禾本科的白草(Pennisetum flaccidum)两个种, 这一结果显示受强烈光照条件影响的C4植物确实能分布在高海拔的地区, 是对高海拔区域可以生存C4植物观点的支持. 对吉隆盆地食草哺乳动物牙齿釉质的同位素分析表明, 生物磷灰石中结构碳酸盐的碳同位素组成在高海拔的地区仍然保持与取食植物的碳同位素组成呈稳定的富集关系, 因此是反映植被生态类型和气候环境特征的精确代用性指标.  相似文献   

8.
邓涛 《自然杂志》2008,30(6):334-339
新近纪是全球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而青藏高原的形成与演变是亚洲乃至全球气候环境变迁的重要驱动力。认清新近纪哺乳动物从青藏高原到蒙古高原的分布规律和生态特征,是了解青藏高原隆升对我国地貌和气候的改造及其对全球气候格局的影响的重要手段。哺乳动物对气候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而中国在新近纪哺乳动物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临夏盆地和蒙古高原中部分别处于青藏高原隆升的堆积区和影响区,有广泛发育的能够反映隆升和古气候的沉积物,地层出露完好,保存有非常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在两个地区进行对比研究的结果对于理解全球新近纪一系列重大环境和生态事件,特别是青藏高原隆升以及亚洲季风形成和生物交流等问题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环境中微塑料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微塑料污染正成为整个地球表层生态系统最严重的威胁之一,受到世界多国政府的严重关切和科技界多学科的广泛研究.本文从地球科学、化学、生物学、管理学等多学科角度,系统综述了水、土、气、沉积物、生物等环境介质中微塑料的丰度分布和来源、分离与分析方法、陆海空迁移与预测、表面变化与吸附特征、生物吸收积累与生态风险、食物链传递与...  相似文献   

10.
中国南方的网纹红土与东亚季风的异常强盛期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尹秋珍  郭正堂 《科学通报》2006,51(2):186-193
基于土壤微形态学、黏土矿物学和土壤化学的方法, 对安徽宣城和广西百色中更新世的网纹红土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网纹红土经历了多阶段的气候波动, 因而是一种复合型的古土壤. 这些网纹红土的形成先后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 即均质红土形成期、白色网纹形成期和气候的冷暖波动期. 白色网纹是红色土壤基质经脱铁作用而形成, 代表了中国南方一个极端湿润气候期. 它指示在中更新世期间中国长江以南广大地区全年降水充沛, 当时夏季风极其强盛, 气候可能几乎全年都受到夏季风环流的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程振波 《科学通报》2001,46(Z1):45-51
南黄海B10岩芯中的微体古生物组合特征及孢粉带特征记录了该区玉木亚间冰期以来环境变化的历史. 这些冰期与间冰期的沉积物所反映出的环境变化与黄海地区古环境变化以及沉积物变化的总特点基本吻合. 在岩芯的550~520 cm, 微体生物有孔虫的丰度及分异度低, 孢粉以草本植物含量为主, 反映了玉木亚间冰期气候变化的特点. 而岩芯的520~140 cm, 微体生物化石数量从少量出现到缺失, 反映了沉积环境由滨岸相到陆相环境的变迁. 孢粉反映的古气候也同样经历了针、阔叶混交林-草原的变革, 反映出气候由温凉到温干的特点. 岩芯140~0 cm, 微体生物化石的丰度虽有变化, 但总体特点为丰度渐增, 且多为近岸浅水种, 孢粉以木本花粉含量居首, 且小刺球藻含量迅速增加, 反映出气温上升, 海面逐渐升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古环境记录的数字图像分析及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孙东怀  刘禹  谭明 《科学通报》2002,47(21):1613-1619
地质或生物记录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往往直观地表现在不同形式的影像中,对这些影像进行数字图像分析可快速提取记录中的环境变化信息,其原理是在记录的发育方向上选择剖面线,沿剖面线读取图像色值并进行环境代用指标的计算、生长层的识别与自动定年和生长层结构演化等研究。在详述图像分析原理的基础上,提出珊瑚、树轮和石笋记录图像分析的方法,并通过实例阐述了这些记录图像参数的环境意义。  相似文献   

13.
俞海睿  陈启晴  施华宏 《科学通报》2021,66(20):2504-2515
微塑料广泛存在于水体环境中,由于其具有较高的疏水性而能够负载有机污染物,同时影响它们在生物体内的累积与毒性.目前在微塑料对污染物生物富集过程的作用方面尚有分歧,其根源在于大部分的室内暴露研究往往缺乏对复杂环境介质的考量,而野外场景的模型分析又少了验证环节.生物富集和生物放大效应通常是对于传统污染物而言的,对于微塑料来说...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9月11日,Nature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毕顺东、王元青和孟津等研究人员题名为"Three new Jurassic euharamiyidan species reinforce early divergence of mammals"的研究论文.该文报道了在我国辽宁建昌玲珑塔地区发现的、1亿6千万年前的6件相当完整的哺乳动物化石;并命名了神兽、仙兽2个新属的3个新种:陆氏神兽(Shenshou lui)、玲珑仙兽  相似文献   

15.
郭佳慧  汪雨  许冬雨  赵远锦 《科学通报》2023,(13):1653-1665
柔性电子是一种新兴的电子技术.近年来,随着电子材料研究的深入,柔性电子已成功地与多个学科领域结合,成为跨学科研究的热门领域之一.与传统的刚性电子产品相比,柔性电子在轻便性、生物相容性、可穿戴性、机械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展现出极大的优势.而纤维材料作为柔性电子系统的基础结构之一,其具有质量轻、机械柔韧性好、功能性多样的优点,在柔性电子膜、纺织品、可穿戴设备等多个行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多种纤维制备方式中,微流控可以实现对微通道流体的精准操控,被证实可以实现多样化结构微纤维的制备.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和技术工艺的革新,微流控技术被认为是一种经济而有力的用于制造柔性导电微纤维的工具,并推动了其在柔性电子器件如传感器、储能器等方面的应用.因此,本文首先总结微流控纺丝技术在导电微纤维制备领域的研究进展,包括实心结构、核壳结构及多组分结构微纤维的制备;然后,重点介绍导电微纤维在传感、能量存储、组织工程等柔性电子领域的应用进展;最后,针对导电纤维用于柔性电子领域将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6.
邹仲之 《科学通报》1991,36(2):140-140
大剂量稀土元素可致机体中毒,其中毒的原因和机制可能是多方面的,而体内沉积是稀土元素中毒与铅、金、汞等金属离子中毒的一个共同特点。如注射到鼠体内的从镧到钐的几种元素主要富集于肝与骨骼。观察揭示,铜、铁、金、铅等金属元素可在细胞内沉积形成致密小体或进入溶酶体。对稀土元素则少见此类报道,而这方面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稀土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不同滑移连续介质模型, 考虑不同的进出口压比、长宽比和出口压力, 对微通道中低马赫数的氦气流和氮气流进行数值分析, 并采用小扰动分析方法给出不同阶滑移条件所对应的流场理论解, 用实验结果和DSMC方法在不同努森数区域中检验理论模型. 研究表明, 滑移模型能很好地描述微通道流的可压缩效应、稀薄效应以及热蠕动效应; 与一阶滑移模型相比, 稀薄效应在高阶滑移模型中影响略弱; 努森数和雷诺数分别表征稀薄效应和热蠕动效应的强弱; 滑移的连续介质模型适用于努森数小于0.15的氮气流动, 而高阶滑移模型在努森数小于0.08的滑移流区域效果更好; 在努森数大于0.2的过渡区, 滑移模型明显低估了稀薄效应.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水稻的时空分布及其启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水稻遗存一直是稻作起源与传播研究的重要实物证据。本文将搜集核实的272处稻作遗存,根据中国水稻种植区划和水稻土区划的分区,按制图要求编制了中国古水稻时空分布表和图。古水稻时空分布特征显示  相似文献   

19.
郝小娟  安学勤  陈志云  沈伟国 《科学通报》2003,48(24):2524-2527
分别测量了结晶紫(CV)在一系列水溶液中和在一系列以双-2-乙基已基硫代琥珀酸钠(AOT)为表面活性剂的油包水微乳液体系中的吸光度, 用缔合模型处理实验数据, 得到缔合平衡常数, 发现在溶液中有高达57%的CV与AOT形成缔合物, 这可能是结晶紫碱性褪色反应在含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微乳液体系中受禁阻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江兴流 《科学通报》1989,34(7):495-495
一、引言 强流毫微秒脉冲离子束注入金属样品过程中,由于离子混合、骤热急冷以及瞬态冲击压力波的作用,使金属表面的形貌、微观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能发生很大的变化。在此之前,我们已经观察到脉冲离子束注入金属时微晶和非晶结构的形成。考虑到强脉冲离子束在气体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