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黄英明 《科技信息》2010,(34):154-154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的著名爱情悲剧。本文以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为基础,从故事梗概入手,概述了亚氏理论的核心悲剧题材、悲剧情节及悲剧技巧和效用,进而分析《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情节和人物性格,探索悲剧的成因。  相似文献   

2.
刘红 《科技信息》2008,(33):202-203
本文通过对《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进行比较,探讨了东西方的文化差异。《梁山伯与祝英台》主要反映了封建礼教对人们思想的束缚,《罗密欧与朱丽叶》则表现了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势力、追求自由爱情的决心。  相似文献   

3.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文艺复兴时期大文豪莎士比亚的经典剧作。这部爱情悲剧蕴含丰富的伦理因素。其中以罗密欧与朱丽叶坎坷的爱情之路为伦理主线。本文应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通过解构贯穿在这条伦理主线上的多处伦理结,进而探讨出这部戏剧形成悲剧文本的伦理因素。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莎士比亚悲剧中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人物分析以及对其诸剧人物,情节安排的对比,试图揭示莎士比亚对悲剧效果的特殊处理和对人物描写的特殊风格。《罗密欧与朱丽叶》虽属悲剧,但从精神上说它具有喜剧特征。莎翁一改传统模式,塑造了悲喜双重人物性格。  相似文献   

5.
朱慧 《科技信息》2012,(36):208
本文采用女性主义作为理论基础,分析释解了莎士比亚戏剧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朱丽叶性格中既传统保守又激进大胆的特征。通过一系列的例证和对比,本文揭示了朱丽叶的痛苦挣扎和象征性胜利。  相似文献   

6.
因为一个朋友的道别,晚上在 Mandarin吃饭,我足足迟到了半个小时。到的时候,GC女士已经坐在那里并点完了酒莱,她放下酒,来握我的手。这是我第二次见到GC女士,G是她丈夫的姓,C是她娘家姓。第一次见到她时也是在同一个朋友那里,她很仔细地观察我,沉着脸问我是哪里人,她一直用“你”称呼我,我  相似文献   

7.
只要有间谍活动,就必然有罗密欧色诱手握密匙的痴人加布里埃莱·科林记得弗兰克走进她生活的那天的所有细节,那是1977年7月一个闷热的夏天傍晚,当时她坐在波恩城的莱茵河畔等待一个男性朋友,这时一个身材高大,金发碧眼的男人走向她。"他看起来像我的梦中情人,"科林回忆说,"当时我想,如果能遇见这样的男人,我就太幸福了。可以说在他向我走来的那刻,我就爱上了他。"弗兰克实际上是东德间谍机构史塔西的  相似文献   

8.
伊朗人姓名的构成形式可分为伊斯兰时期以前和以后两个时期。公元七世纪上半叶伊斯兰教传入伊朗之前,伊朗人没有姓和名之分。例如,所有的文字材料都把波斯帝国创始人居鲁士大帝(公元前六世纪)的名字记作“Curosh”,只有一个字,而且本身并无含义,只起符号作用。伊斯兰教传入后,伊朗人的名字阿拉伯化了,同时也继承一些历史习惯,人名基本上分为两部分,名在前,姓在后。姓名少则两个字,也有三个字或更多一些的。如伊朗总统阿布哈桑·巴尼萨德尔,名阿布哈桑,姓巴尼萨德尔;前国王巴列维,名穆罕默德·礼萨,姓巴列维。伊朗人的姓氏不仅是家族区别  相似文献   

9.
莫罗佐夫《罗密欧与朱丽叶》研究异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名莎学家莫罗佐夫(M·M·Morozov)对《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分析,早就为我国学界所熟知。多年来,我一直认为这个悲剧根本不是莫罗佐夫所看到的那个样子。《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剧情,除其中一场外,都发生在维洛那。至于剧情发生的时间,莎士比亚并没有具体指明。莫罗佐夫认为:莎士比亚总是描写他自己那个时代的现实生活,无一例外。O他用了大量篇幅,叙述了十六世纪英国的社会状况,并且提供了许多“标志”:“莎士比亚生活的时代的标志是……旧的封建社会的基础开始逐步为新的资本主义关系所代替。”“我们所描述的那个时代,是以帮…  相似文献   

10.
每一个民族的文学应该具有自己的特色,使人们从作品中看到这个民族的生活风貌,体会到他们的心理特征,甚至感觉到他们感情的潜流。使文学具有民族特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描写人物情感的表达方式也是一个重要的途径。本文就想通过《西厢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比较,来看看对人物情感表达方式的描写如何影响作品的民族特色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张蔚 《厦门科技》2013,(3):48-50
担任班主任的工作已近两年,尽管说其中也存在着压力,但同时也促使本人不断地思考如何和学生沟通,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心理困扰,尤其是老师们棘手的"早恋"问题。传统的解决方法就是"棒打鸳鸯",但是其间存在不少隐患。经常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和逆反心理,继而成就不少"罗密欧和朱丽叶""梁山伯和祝英台"。所以对于这个问题,应当还是比较谨慎,不能轻举妄动。在刚接手这个班级的时候就听说我们班有很  相似文献   

12.
《永别了武器》这部小说一直被誉为海明威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整部小说中,所写的悲剧事件作者都作了预示。最为突出的是“雨”的预示。  相似文献   

13.
周玉亮 《科技信息》2010,(30):177-177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表达方式,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是帮助人们更好更清晰地了解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的重要的认知工具。本文通过分析莎士比亚作品《罗密欧和朱丽叶》中"爱是旅程"、"爱是植物"、"朱丽叶是太阳"的爱情隐喻模式,从认知角度来论证隐喻的本质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4.
人人都有名字.人的名字就是用一个字或几个字跟姓合起来代表一个人,以区别于别的人.故一个名字就是一个人的文字信息符号.名字也常常含有取名者对这个人的某种期望.如“李志远”,意在期望他志向远大,“张福民”则期望他为民造福等.  相似文献   

15.
《永别了武器》这部小说一直披誉为海明威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整部小说中,所写的悲剧事件作者都作了预示。最为突出的是“雨”的预示。  相似文献   

16.
豆豆看世界     
奶奶哭了,因为电视上的奶奶也哭了;电视上的奶奶哭是因为她的小孩不要她。奶奶说:幸福的人要关心不幸福的人,才会更幸福。所以我决定以后要关心毛毛,因为我问毛毛幸福不幸福,毛毛说他姓陈不姓福。——关心自己也关心别人。  相似文献   

17.
爱情是人生永恒的主题,也是艺术的永恒主题。而在西方宗教的禁欲主义压制下,爱情往往带有悲剧色彩,西方文学中的爱情是在宗教氛围笼罩下的描写。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都俯拾即是,“因为爱情和婚姻实质是一个民族深层文化的体现”,反过来文化背景的差异又影响、限制着一个民族的恋爱方式和婚姻习俗,决定着男女主人公对爱情与婚姻所采取的行动。本文通过英国莎士比亚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美国著名作家霍桑的《红字》,分析这两部爱情悲剧对民族深层文化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我国民间四大传说之一,从南北朝时期就一直以不同形态的艺术形式传播着;而《罗密欧与朱丽叶》则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之一,也是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一部巨作,其故事源自意大利古老传说。虽然这两部文学作品创作于不同时期以及不同环境,但二者都是以悲情爱情为主要基调,通过男女主人翁之间的悲情爱情深刻描写了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人文思想。本文以《梁山伯与祝英台》以及《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例,主要探讨中西方悲情爱情的异同点,从而从揭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讨论意外考试悖论的自然语言版本、蒙塔古-卡普兰版本以及知道者悖论诸论证的有效性问题。方法以一条叫做逻辑先后律的思维原则为工具,对所论问题进行剖析。结果 (发现)①对第二天是否考试的判断环节的缺失,使问题无法讨论及论证无效;②意外考试悖论的自然语言版本中,不能推出"最后一天不可能考试"的结论;③意外考试悖论的蒙塔古-卡普兰版本中,合理假定(C4)非恒真;④知道者悖论的推理前提,是一个不合逻辑的定义。结论上述三个悖论的论证均是无效的。  相似文献   

20.
2007年下学期,我接了一个以住校生为主的"杂牌军"班级."朱立斌"是我最先听到的名字.他是个留级生,他也是个"问题生".原任班主任大致介绍了他的情况,他就这样走进了我的视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