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面对农业环境污染,生态环境恶化,农业资源枯竭等问题。农业可持续发展,不仅取决于经济因素,还取决于与经济因素有密切联系的非经济因素,涉及到人口、教育、自然资源、环境、技术进步和制度等多种因素。人们的生产经营活动和生活要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为最高准则。  相似文献   

2.
任何一个社区或者文化都与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尤其明显,不同的社会亦或文化,或者“城”与“乡”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或接受、或演变、或拒绝的特质。游牧社区面临着来自生态环境、传统经济方式、本土生活方式方面的挑战,但其亲系组织之间的互惠和互助仍然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文章以西藏那曲嘉黎县为例,研究了游牧社区在应对现代化进程时,如何保持并发挥其本土社会组织的文化功能,从而实现多方位的人文和生态的长远可持续性共存。阐明了乡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重构和延续,从而说明文化形态中的任何一种元素都不是静止的,在变迁的过程中它以延续的方式通过重构融入到宏观的社会环境中。  相似文献   

3.
生态环境、文化理念与人类永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的发展经历了采集狩猎、“产食革命”和工业革命三个阶段 ,它们都体现了人类文化与生态环境的互动关系。特别是工业革命阶段 ,由于受西方文化理念影响 ,整个社会表现为发展与破坏并存。人类跟环境之间的长久相互关键在于人类的文化理念 ,它不仅对本民族而且对邻居的民族甚至对人类永续发展的前景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贵州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当地的格头村苗族居民在适应所处生态环境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本土生态知识,对珍稀物种秃杉的保护拥有一套成熟的技术,使秃杉能在半驯化的环境下成活繁衍,并稳定扩大其群落规模。保护成效比单独建立自然保护区还要理想,甚至比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栽培,其成活比例还要大。研究以此为基础,讨论了民族文化在保护珍稀物种中的独到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江苏省苏北城镇(乡)人群体育健身认知与行为进行了调查研究,概括出苏北城镇(乡)人群的健身认知特征和健身行为特征,并对影响其参加体育锻炼的主客观因素进行了分析,为制定当地群众体育发展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鄱阳湖区洪涝灾害的生态环境因素与生态减灾对策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鄱阳湖区日趋严重的洪灾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其中生态环境恶化是一个重要 因素,通过对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围湖造田等问题的分析,探讨洪灾与生态环境退化之间的密切关系,进而从全流域,大系统的角度出发,提出相应的防灾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7.
从辽西地区农业发展的现状出发,结合当地生态环境状况,提出辽西地区农业发展与环境之间存在的问题,最后通过结合当今农业发展的趋势提出适应当地农业发展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是一个涉及社会、经济与空间等诸多因素的复杂的人口迁移过程,是社会进步的一个标志。但在当代,其发展甚至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并由此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也是利弊共存的。城市化在不同层面对生态环境的不同圈层产生影响,同时生态环境也在左右城市化进程。武汉市总体生态环境水平较低,与城市化水平相比处在滞后状态,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妥善处理二者关系。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区域生态环境发展的趋势,探讨了环境恶化与传统道德观之间的内在关系,指出了环境恶化的罪魁祸首就是人类自身道德观扭曲所至。  相似文献   

10.
贵州六盘水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退化已成为阻碍该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而人口素质对环境的演变起着决定性作用.本研究以贵州六盘水喀斯特山区为研究对象,通过资料数据分析等方法,综合分析贵州六盘水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现状、人口素质现状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探寻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的人口压力和影响机制,发现该区域只有不断提高人口素质才能促进区域环境及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在此基础上,寻求解决人口素质与环境之间矛盾的途径,以期减缓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的恶化程度,促进该六盘水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的持续发展,为有关部门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1.
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长江流域上中游的水土流失与地质灾害、中下游的洪涝灾害、长江口的赤潮、长江水质污染、流域生物多样性变化、流域内人群健康等问题;论述了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的成因:森林植被的锐减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区域自然地理特征是洪灾和地质灾害的基础,污染物的大量排放造成了长江水质的污染和长江口的赤潮,水利设施的兴建使得濒危物种增多,城市化增加了洪灾损失;提出了保护和恢复长江流域和谐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增加环境建设的投入和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重视森林植被的保护等.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全面推进,海南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宽松优越的政策环境,吸引了国内外知名品牌度假酒店的纷纷入驻.当海南的本土文化与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民族文化的碰撞时,本土化的主体地位可能被削弱,甚至丧失.研究海南度假酒店本土化建设的影响因素,将更好地为开展海南度假酒店本土化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文化是环境的产物,文化的发展是文化与环境互动的过程。广西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是现存的一种原生态民歌,作为马山社会传统的民族民间文化,它的传承与发展与当地的人文生态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在自然界,由于地理、地貌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每一个物种都被限制在一定的区域内生存发展,这些物种即本地种。虽然物种自身可发生迂移,但如果没有人类活动的影响,这种自然迂移速度很慢。外来生物是指自然分布区主要通过有意或无意的人类活动而被引入,在当地的自然或半自然的生态系统中形成自我再生能力,给当地生态系统或景观造成明显的损害或影响的物种。所谓生物入侵,是指外来物种对生态环境的入侵,造成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或削弱,引发本土生态灾难。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青海省三江源上游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自然地理特点经过认真分析,认为丰富的水资源和高原独有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是保护区内的优势资源和目前可利用资源,同时认为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气候变化以及生态环境恶化是目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从而在认真分析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归纳,提出了今后应针对性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ESI模型(精细化的社会认同模型)为基础,通过深入社区进行田野访谈、问卷调查和实证研究,构建了社区文化认同响应旅游开发的内在机理结构框架.研究显示,旅游开发背景下的社区历史风物和社区环境的改变会对当地居民的社区情感及文化价值观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作用于居民对社区文化的认同.并由此推论旅游开发方、政府、社区应重视外来文化与社区本土文化交互作用形成的新文化在社区文化认同变化中的重要作用,并将社区文化认同响应旅游活动作为当地旅游产业开发战略关联的重要切入点,有效推进当地居民对再造后的社区文化的认同,促进地方文化在继承中的创新,从而更好地实现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与当地传统文化有效传承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7.
在快速发展的旅游业的冲击和影响下,丽江地区纳西族传统农业及相关传统文化正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本文以丽江白沙乡以及拉市乡为案例点,通过分析村镇农业及传统文化的变化,研究旅游对农业和传统文化的影响.统计数据和实地调查表明,旅游经济利益主导了村民农业产业结构的变化,当地居民在享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惋惜民族文化的消退;进而,根据存在的问题和各因素间的关系,探讨了在旅游经济利益影响下如何发展可持续的传统农业及保护传统饮食习俗文化.  相似文献   

18.
环境状况恶化与生态系统失衡仅仅依靠传统环境保护救济机制不能得到充分解决,应该寻求新的救济渠道来应对。生态修复作为新的救济手段和管制工具,是有效的应对之策,不仅修复受损的环境状况和生态系统,更重要的是修复日趋恶化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修复在立法和实践中已经有了初步的探索,但依然存在误解与制度阙如等问题。应该加强环境保护法治建设创新,将生态修复进行制度化设计,在环境基本法和相关单行法中予以规定,这是生态修复制度规范化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9.
生态旅游是具有保护自然生态与文化多样性、使当地居民受益并使游客享受体验和保护文化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具有较强的环境教育功能,在生态旅游中渗透生态环境教育行之有效。环境教育是生态旅游所特有的环境保护手段、旅游者管理形式和旅游服务内容,是否开展环境教育是区分生态旅游与非生态旅游主要标志。我国生态旅游中存在的环境教育问题现状不容乐观,本文针对我国生态旅游以及环境教育中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可以采取的生态旅游环境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了济南市南部山区西部区域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指出该区主要存在植被覆盖率低下、分布不均匀、林地质量差、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短缺、水质恶化、景观破坏等生态问题,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了改善生态环境的对策,为保护其生态环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