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研制新一代运载工具代替航天飞机美国航空航天管理局(NASA)已经着手进行取代4架航天飞机的计划,准备研制新型火箭飞行器,目的是研制出一种能降低宇宙飞行成本的运载工具。第一步是建造一种试验性的运载飞行器,美国航天局已选定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进行这一计划...  相似文献   

2.
合成的小RNA具有一种不寻常的能力--干扰mRNA(即信使RNA)进而使特定基因的活性沉默.现在已经证明,它的这种能力将极大地有助于遗传学家理解基因的功能[将这种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即RNAi)用于疾病治疗的目的正推动着研究的深入,并开始取得进步].  相似文献   

3.
虞莎  王佳伟 《科学通报》2014,(15):1398-1404
自然界生命体的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都与"年龄"密不可分."年龄"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所有生物都将经历幼年期到成年期,最终走向衰老和死亡.在植物体内,一个小分子RNA,miR156控制了幼年期到成年期的转化,它是目前唯一已知的年龄分子标记.miR156的表达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调控了植物生长发育和环境应答等多个过程.本文综述了植物体内miR156介导的年龄途径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年龄调控miR156表达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4.
林梅  吴静  单革 《科学通报》2012,(Z1):104-111
哺乳动物中大部分基因通过转录产生大量的非编码RNA.过去的10余年间,microRNA和siRNA2种小分子非编码RNA以及其他各种类型非编码RNA的发现,极大地促进了生物学发展.非编码RNA研究领域也不断被拓展.最近不少文献报道了miRNA和其他ncRNA的各种功能,如H19RNA、HOTAIR、超保守区域转录子、天然反义RNA、转运RNA和线粒体的非编码RNA等非编码RNA参与多种细胞活动,并与一些疾病及肿瘤相关.本文将介绍一些非编码RNA与肿瘤相关的最新研究进展,并着重讨论除microRNA以外其他ncRNA与肿瘤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太空实验室     
本世纪八十年代,人类在探索与开发太空方面将进入一个新时期,其标志就是一系列可回收和重复使用的近地球太空站——“太空实验室”的发射。“太空实验室”是可重复使用的运载工具——太空渡船(即太空飞机或航天飞机)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在它发展的第一阶段是,建立能容纳4~6人的、短时间  相似文献   

6.
日本京都大学斋藤博英准教授所在的一个科研组,用核糖核酸(RNA)和蛋白质复合体成功组对出人工结构物。一种将RNA弯曲成60度角的蛋白质引起该科研组的极大关注,将这种蛋白质粘着在RNA的特殊碱基排列上.  相似文献   

7.
张渝英 《科学通报》1988,33(24):1895-1895
真核细胞的依赖于DNA的RNA聚合酶Ⅱ在无蛋白质因子存在的条件下,在体外不能忠实转录DNA。然而,令人惊异的是植物来源的RNA聚合酶Ⅱ能在体外忠实转录类病毒RNA,产生全链长的产物。这一发现意味着类病毒RNA能提供类似启动子的位点,以便与RNA聚合酶发生特异性的相互作用,从而正确地起始转录。毫无疑问,这一系统将是了解真核细胞RNA聚合酶Ⅱ所催化的体外转录机制的理想模型之一。  相似文献   

8.
A至I RNA编辑: 遗传信息修饰的新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海芳  罗晓星 《科学通报》2003,48(12):1251-1255
A至I RNA编辑(A-to-I RNA editing)是一种遗传信息修饰机制, 是基因调控在转录后水平发生的另一重要事件, 也是对分子生物学理论的重要补充. A至I RNA编辑酶可催化转录初产物RNA前体(pre-RNA)中特定部位的腺苷转变成肌苷, 从而产生新的遗传密码, 是蛋白质分子多样性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 研究发现, 哺乳动物体内已知的几种A至I RNA编辑底物均编码具有重要功能的蛋白质, 其编辑变化可引发相应疾病, 提示A至I RNA编辑缺陷可能与多种疾病的发生相关. 由于目前明确的A至I RNA编辑的底物较少且均局限于中枢神经系统, 寻找更多新的受ADARs调控的下游基因, 并对其功能进行研究, 将有助于阐明A至I RNA编辑的生理和病理意义, 并将对分子生物学理论作出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9.
RNA折叠     
王传铭  潘珉  曹槐 《自然杂志》2004,26(5):249-254
与蛋白质相比,RNA的折叠是一个比较新的研究领域.不同的RNA分子可能沿着不同的路径,以某些与蛋白质折叠并不完全相同的方式构建出复杂的三维结构.在此过程中,RNA要受到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对这些因素以及RNA的折叠机制进行深入的分析,将加深人们对地位显得日益重要的RNA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的理解,并由此揭示RNA在基因表达调控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各种变化将席卷地球,未来前途未卜的不仅仅是人类,对于地球上的动植物来说,未来十多年也将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地球上几乎所有可以耕种的低洼土地都已被人类占领了."美国杜克大学生态学家斯图尔特·皮姆说,"一些生存在高地的野生动物如今也正受到气候变化影响的威胁.如果气候进一步变暖,动植物的高地避难所将被摧毁,它们将无处安身."  相似文献   

11.
<正>人类的飞天梦想古已有之,只是古时缺少强有力的航天运载工具而已。1926年3月16日,美国著名物理学家戈达德在马萨诸塞州发射了世界上第一枚现代火箭,从而迈出了人类追逐现代航天梦的第一步。1957年10月4日,苏联"卫星号"运载火箭将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送入太空,拉开了美苏两大阵营航天竞赛的序幕。  相似文献   

12.
吴家睿 《科学》2005,57(2):29-30
根据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法则”(central dogma).遗传信息在几乎所有生物体内都是从DNA传递到RNA,然后再从RNA流向蛋白质。显然,RNA是一座“桥梁”,负责DNA和蛋白质之间信息的流通。在这个过程中,首先是将基因组DNA上的基因信息“复写”到一种称为mRNA的RNA分子上,然后再将mRNA含有的基因信息“翻译”为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  相似文献   

13.
段洪超 《自然杂志》2017,39(1):19-24
中心法则是现代生物学的理论基础之一。绝大部分生命体将遗传信息储存在DNA中,遗传信息通过转录流向RNA,再通过翻译流向蛋白质。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RNA不只充当了遗传信息由DNA流向蛋白质的桥梁,RNA层面的转录后调控过程还对基因表达进行了更为精准高效的调节,RNA在中心法则中的核心地位越来越突出。在转录后调控过程中,RNA修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RNA修饰及其修饰酶、脱修饰酶和结合蛋白的研究已成为一个引人瞩目的新方向——RNA表观遗传学/表观转录组学。N~6-甲基腺嘌呤(m6A)是目前研究最为深入的RNA修饰。本文着重介绍m6A修饰对干细胞的分化过程的调控,对病毒侵染宿主和自我复制过程的影响,以及m6A在果蝇性别决定中起到的关键作用。RNA修饰对于其他各种生命过程的影响也在不断地被揭示出来,预示着RNA修饰的研究必将深刻地影响医疗、制药,乃至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到2020年,人类在对抗疾病的几个重要研究领域内将会有重大突破,特别是治疗癌症."战胜癌症之战不可能只是一个大规模战役就能打赢,"发现第一个人类致癌基因的罗伯特·温伯格说,"尽管如此,我们将取得许多小规模抗癌战役的胜利,癌症死亡率将日益降低."  相似文献   

15.
酵母三杂交系统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个分析RNA结合蛋白的有力工具, 然而在利用该系统筛库过程中, 常会遇到大量假阳性克隆. 将克隆颜色鉴定与5-氟乳清酸负性筛选相结合, 运用到酵母三杂交系统的筛库过程中, 极大地提高了筛库的效率和对假阳性克隆的鉴别, 并已实现了对重要的RNA结合蛋白的筛选. 这一改进将大大方便该系统在分析RNA与蛋白的相互作用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6.
RNA是细胞以DNA为模板产生的转录产物,根据中心法则,早期一般将RNA整体地看作从DNA到功能蛋白质分子的中间信息专递分子.这些分子也是较早为生物学家所认知的mRNA,rRNA,tRNA等.其中mRNA直接作为翻译蛋白质的模板,而rRNA及tRNA等的功能则直接保证蛋白质翻译的进行.20世纪末及21世纪的研究逐渐让生物学家认识到细胞中还存在多种多样、对于中心法则遗传信息传递并非必需的非编码RNA分子.认识RNA分子的种类、功能、机理,及其与生理、遗传、进化等生命科学重要命题间的相互关系,是当代生物学的重要内容.本文对目前已知的非编码RNA种类、功能及机理,以及在生理、遗传、进化、生态中的作用进行概述.同时也简要介绍了非编码RNA相关的生物技术及生物医药应用.非编码RNA研究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展,进一步的研究无疑将继续作为当代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存在,从而回答各种各样RNA在基因组功能中的作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7.
DNA和RNA具有精确的分子识别能力以及强大的信号存储能力. 利用DNA/RNA分子的生物学特性来构建分子级别的逻辑门并实现逻辑运算是近年来计算机科学和分子生物学交叉产生的新兴领域, 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本文介绍了利用DNA/RNA分子的酶活性、结构特性来构建逻辑门的方法, 探讨了将单一逻辑门整合成复杂的逻辑运算的途径. 并且对于DNA/RNA逻辑门在体外检测和体内诊疗等生物医学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 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水稻条纹叶枯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是柔丝病毒组的典型代表,其基因组由4种ss-RNA及相应低含量的4种dsRNA组成,其中,RNA1为负链性质,编码RNA多聚酶;RNA2~4均为双义编码性质(ambisense-coding strategy)。为研究该病毒RNA非编码区等调控元件在病毒基因组双义表达过程中的功能,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RT-PCR),扩增出覆盖RSV RNA2 5′末端非编码区、vRNA2OrFT区、基因间非编码区及vcRNA2 ORF部分区域的REPI片段(1 159bp)。将此扩增产物克隆于载体pGEM-7Zf( )的Sma Ⅰ位点上并进行了核苷酸序列测定。结果表明,中国分离物与日本分离物的REPI片段具极高的序列同源性。将REPI片段克隆到原核高效表达载体pJW2的P_RP_L启动子下游,经温度诱导,获得了高效  相似文献   

19.
依据DNA双螺旋和遗传信息的中心法则,只有编码蛋白的DNA才被认为是有功能的.然而人类基因组大小与蛋白质数量矛盾以及生物体进化与基因组大小的不相关性(即C值悖论),导致科学家对非编码DNA概念的提出,戏称这些DNA为"垃圾"DNA.随着第二代测序技术发展以及数据分析能力的提升,大量研究表明,这些"垃圾"DNA很多都可以在生理与疾病状态下特异性转录.同时,疾病全基因组相关联研究显示,大量与疾病相关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位于非编码区,这共同证明了它们是有功能的.进一步研究表明,人类基因组中至少75%的序列是转录的,并将这些转录且不编码蛋白质的产物称为非编码RNA.本研究组系统总结了3大类非编码RNA包括微小RNA、长链非编码RNA和环状RNA的定义和分类以及在疾病中的功能,对这些的非编码RNA的研究将会为疾病的治疗以及诊断方法开启新纪元.  相似文献   

20.
关于遗传信息被编码在核酸(DNA或RNA)内、并以单向流动的方式确定蛋白质的主要氨基酸顺序的理论,自开始形成以来,在基本概念上未被怀疑过.可将RNA转录成DNA的逆转录酶,无疑是在信息流通道中附加了一条有趣的回径.而RNA酶的发现,可以说是概念上的较大变化,但并没能动摇信息流理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