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胡玉芬 《山东科学》2015,28(1):97-101
针对钢渣制品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安定性不良的问题,本文通过钢渣免烧砖碳化试验,从钢渣粒度、碳化时间、CO2气体压力、物料水分和成型压力5个方面探讨了钢渣免烧砖中钢渣碳化的影响因素。在试验范围内,这5个因素对碳化增重量和试块强度均产生明显影响,但影响趋势不尽相同。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能谱成分分析表明,钢渣碳化后形成了大量细棒状的Ca CO3晶体。碳化后试块压蒸安定性合格,抗压强度≥15 MPa。对钢渣进行碳化制作免烧砖,能充分利用钢渣,吸收温室气体CO2,节约能源和养护时间,是钢渣利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颗粒级配对钢渣碳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钢渣碳化过程中矿物变化、微观形貌及钢渣颗粒级配对其碳化的影响,探讨碳化钢渣制品经济合理的颗粒级配。结果表明:纯钢渣碳化制品的适宜颗粒级配为w(钢渣微粉)=45%,w(钢渣粗粉)=40%,w(钢渣粗颗粒)=15%;钢渣混合矿渣制品适宜的颗粒级配分别为w(钢渣微粉)=10%,w(钢渣粗粉)=35%,w(钢渣粗颗粒)=5%,w(矿渣粗颗粒)=50%。颗粒级配对钢渣碳化具有显著影响。在相同的碳化条件下,相对于钢渣粗粉,钢渣微粉更易于碳化。  相似文献   

3.
正交实验钢渣碳化工艺条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提高钢渣碳化率及碳化后抗压强度,正交试验研究钢渣碳化工艺条件,并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测定分析相组成及晶体形貌.结果表明:各工艺条件因素对钢渣碳化的影响程度依次为:钢渣粒度>CO2气体压力>成型压力>碳化时间.实验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钢渣粒度<0.9mm,成型压力=100kN,CO2气体压力=1.5MPa,碳化时间=3h.  相似文献   

4.
混凝土碳化是影响其耐久性的重要原因,短期深度碳化大大降低了混凝土的耐久性。本文通过对某工程短期混凝土深度碳化现象,分析碳化原因从而找到解决的办法,以提高混凝土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氢氧化镁碳化制备碳酸氢镁的过程,考察了液固比(氢氧化镁浆料中水与氢氧化镁质量之比)、浆料温度、二氧化碳气速、搅拌速度以及氢氧化镁原料差异对碳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温常压下,液固比为40、二氧化碳气速为400mL/min、搅拌速度为300 r/min时碳化效果最佳;氢氧化镁粒度越小,分散性越好,对碳化过程越有利;分析纯氢氧化镁与自制氢氧化镁碳化所得碳酸氢镁溶液中镁离子浓度分别为0.315 mol/L以及0.203 mol/L;同时对碳化过程氢氧化镁缩壳模型进行了简要探讨,碳化过程拟合结果呈现出较好的线性。  相似文献   

6.
为提升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提出了一种预碳化再碱化的养护处理方法.采用快速碳化试验,对普通混凝土和质量分数为20%、30%和40%的粉煤灰混凝土进行了碳化3、7、14、28 d的碳化深度测试,对比分析了不同养护方法对粉煤灰混凝土抗碳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粉煤灰混凝土的碳化深度随着碳化时间和粉煤灰掺量的增加而增加;与延长养护时间和水养护一样,提出的碳化试验之前预碳化再碱化养护处理可以有效地降低混凝土的碳化深度.对于质量分数为30%的粉煤灰混凝土,预碳化1 d再碱化1 d处理后的抗碳化能力与标准养护下的普通混凝土相当.对于普通混凝土,预碳化3 d再碱化1 d,提升抗碳化能力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石油焦的充放电容量、第一次的充放电效率和减少其不可逆容量,对石油焦进行热处理,将粒径在0.99110A95mm之间的石油焦在氮气保护的高温炉中以30(℃/min)分别升温到700℃、900℃、1100℃和1300℃进行碳化,然后测试其电性能,发现电极的第一次充放电效率随着碳化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并且在900℃时,电极的放电量最大。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了不同掺量、不同细度钢渣混凝土的工作性、力学性能;对不同掺量钢渣混凝土的初始坍落度、坍落度损失、抗压强度等性能进行了全面分析。通过实验证明:(1)应用磨细后的唐钢钢渣可以配制出较高强度的高性能混凝土;(2)钢渣矿粉掺量越大,减小坍落度经时损失的作用越大;(3)采用比表面积为(525~600)m2/kg的钢渣矿粉,在其掺量为50%~60%的情况下,可配制出强度接近40MPa以上的混凝土。(4)当钢渣掺量一定时,钢渣矿粉细度对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罗贤武  刘绍舜 《科技资讯》2014,12(25):94-95
钢渣是炼钢工业的必然副产品,其较低的利用率已对周围环境产生了不可逆的污染,阻碍其大规模批量应用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钢渣成分的波动性。本文借助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和X射线衍射等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对比分析了武汉钢铁厂、邯郸钢铁厂、湘潭钢铁厂和韶关钢铁厂四个钢厂钢渣的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结果表明:不同生产厂家的钢渣的化学成分和矿物种类相同,但相同矿物的含量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0.
微波加热对钢渣升温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选取3类不同的转炉钢渣和3种不同的还原剂,混合后用微波加热到1100℃和1300℃.分别研究钢渣在不同粒度、不同还原剂、不同钢渣、钢渣混合物和纯钢渣对钢渣升温特性的影响.实验表明:钢渣具有优良的升温特性,可以很好实现对钢渣的加热.升温速率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升温速率快慢依次为: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第一阶段.其中不同粒度和不同还原剂对钢渣升温特性的影响较大,钢渣混合物和纯钢渣、钢渣种类对钢渣升温特性的影响次之.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用50%和70%(质量分数)矿渣粉替代硅酸盐水泥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和抗碳化性能的影响,对混凝土的碳化方程(X=Ktb)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矿渣粉掺量为50%时,其混凝土28d抗压强度甚至优于硅酸盐混凝土,但碳化深度和碳化系数K随着矿渣粉掺量的增加而增加,b值则呈下降趋势,且在同一胶凝材料的情况下,K值与强度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MgO含量对高炉渣性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理论分析,就高炉渣中MgO含量对炉渣流动性和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实验分析.结果表明,适当提高高炉渣中MgO含量,炉渣粘度下降,流动性改善,稳定性提高。  相似文献   

13.
为了生产出低成本高质量的钢种,对唐钢公司采用转炉出钢渣洗工艺生产的45#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渣洗工艺能够很好的对Al2O3夹杂进行变性处理。渣洗前后、中间包及铸坯中显微夹杂物含量分别为15.308个/mm^2、8.705个/mm^2、6.563个/mm^2、4.373个/mm^2,夹杂物去除效果好;非稳态铸坯中大型夹杂物含量为100.34mg/10kg,是稳态浇铸时夹杂物含量的2.37倍;经能谱分析知非稳态铸坯大型夹杂物中含K、Na结晶器示踪元素的夹杂物占到总量的72%,表明非稳态浇铸对钢液洁净度有很大影响,浇铸过程中应注意结晶器液面波动等非稳态因素对铸坯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MgO含量对高炉渣粘度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就高炉炉渣中MgO含量对其粘度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适当提高高炉渣中的MgO含量,可降低炉渣粘度,改善炉渣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15.
区域土壤墒情模型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运用平原水文模型,参考不同作物不同生长期蒸散发特点及土层结构和土层蓄水量与土壤墒情之间的关系,构建区域土壤墒情模型,并利用山西省洪洞县实测土壤墒情资料对该模型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模型物理概念明确,可连续模拟或预报区域土壤墒情,且预报精度高。  相似文献   

16.
旱作农业区土壤墒情监测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土壤墒情监测的意义以及土壤墒情监测点的建立应遵循的原则,介绍了土壤墒情测试方法及相应的仪器配置、数据的分析与传递、监测资料的归档整理。  相似文献   

17.
按照不同钢渣掺比制作了混凝土样块, 测定了不同钢渣掺比和不同养护条件下混凝土样块的抗压强度以及浸出pH 值, 研究了不同钢渣掺比下混凝土样块的抗压强度与水化反应的关系和机理. 实验结果表明: 20% 钢渣掺比为最佳掺比, 而超过30% 掺比之后的混凝土抗压强度逐渐下降; 混凝土样块在去离子水中的浸出pH 值随钢渣的掺比和混凝土样块碳化时间的不同而变化, 主要原因是钢渣含有一定量的低铁铝相.  相似文献   

18.
通过试验分析了干旱对苹果树叶相对含水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干旱和水分胁迫时苹果树叶相对含水量下降,并且随着土壤干旱程度的加大和干旱时间的延长而变化加剧。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钢渣种类、粒径及掺量对水泥砂浆耐磨性影响的研究,以及对掺加钢渣的水泥砂浆的后期稳定性和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的研究,探讨了利用钢渣制备高耐磨路面的可行性及工艺参数。该项研究对于提高路面的耐磨性和抗滑能力,增加道路混凝土的绿色含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分别研究了机械激发以及机械和化学复合激发对钢渣-矿渣复合粉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钢渣掺比量为30%的条件下,单独靠机械激发来提高钢渣-矿渣复合粉的活性是不可取的;在钢渣比表面积为448 m2/kg、矿渣比表面积为450 m2/kg、通过外掺5%C化学激发剂复合激发钢渣-矿渣复合粉,其活性可优于S95级矿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