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为了在体育教学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做到理解学生、宽容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亲近、敬佩、信服教师,并乐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自觉地接受施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自尊量表(SES)、同伴关系量表(同伴接纳、交往恐惧、交往自卑三个分量表)、攻击行为问卷(AQ)对397名高二学生进行测试.探究自尊水平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影响,尤其是考察同伴关系对于自尊预测攻击行为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自尊、同伴关系与攻击行为均存在显著负相关;自尊与同伴关系存在显著正相关;2)同伴接纳能调节自尊与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低同伴接纳时,自尊对攻击行为无显著预测作用;高同伴接纳时,自尊对攻击行为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即高同伴接纳减少了高自尊青少年的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3.
"教师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学生".这里的爱包括喜爱优秀学生,和关爱后进的学生--学困生.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转化学困生,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教师要用真诚的爱心去点燃他们心中的火花,激发他们上进,保护其自尊.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更应加倍努力,关注学困生健康成长,让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好老师不但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出色的教学能力,而且还要善于维护学生的自尊、关心学生的情感需要。尊重是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金钥匙,是鼓起学生自尊、自信的风帆。“尊重教育”使得师生间达到“心心相印”的心理沟通,它使教学工作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5.
作为青少年人格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自尊备受心理学工作者的关注。本文尝试采用中文二维自尊量表修订版(SLCS-R)对360名初中学生的自尊水平进行测查,结果发现: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水平;初中生自尊正处于发展之间,且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SLCS-R中文版在中国初中学生中具有一定适用性,基本可应用于关于我国初中学生自尊水平发展的研究。但个别项目的合理性,尚有待进一步考察。  相似文献   

6.
现实生活中青少年有太多漠视生命、践踏生命的现象,这种现象有愈演愈烈之趋势.这主要源于对生命意识的缺乏和对生命意义追求的丧失.本文探讨在生物教学中如何唤醒青少年生命意识的具体措施,使青少年学生正确科学地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热爱且珍惜生命.  相似文献   

7.
以青少年群体为样本,探讨影响道德同一性发展的相关因素.在机制上作了几种重要的影响源分析,如家庭教养方式、自尊、自我和谐、道德判断对道德同一性的影响,并提出了影响青少年道德同一性发展的关系模型.从模型上看,在对道德同一性的总体影响中,自我和谐影响的总指数最大,其次为教养方式、自尊,研究发现,青少年的道德判断对道德同一性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自尊、疏离感与手机依赖的关系,采用自尊量表、青少年疏离感量表和大学生手机依赖量表对28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测查.结果发现:共41人具有明显的手机依赖倾向,占总人数的14.43%,大一年级学生手机依赖得分显著高于大三年级;疏离感与自尊、手机依赖均存在显著相关,自尊与手机依赖之间相关不显著;疏离感及其各子维度的得分能够显著预测手机依赖的程度.结果说明,自尊不影响手机依赖,而疏离感能够较好地预测手机依赖.  相似文献   

9.
让全体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更应关注学习中的弱势学生群体,给予他们帮助、关照和宽容,随时保护他们的自尊、自信,引导他们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来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探究自尊对青少年运动员攻击性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发现,青少年运动员自尊与攻击性总分、身体攻击、言语攻击相关不显著,与愤怒和敌意呈显著负相关。青少年运动员自尊对攻击性行为有一定的影响,自尊影响青少年攻击性行为表现为作用于愤怒和敌意两个维度。  相似文献   

11.
寇铭 《科技资讯》2011,(23):243-243
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日益成为学校工作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对青少年学生的各项权利做出了明确规定。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在教育教学中,有意或无意侵害青少年学生合法权利的现象还时常发生。对此,我们应该予以高度的重视,找出导致侵害学生权利行为的根源,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护青少年学生的合法权利。  相似文献   

12.
因为有爱,才有耐心;因为有爱,才会关心;因为有爱,才会和学生贴心.在多年的教育生涯中,我深刻感受到:真诚微笑;用心倾听;尊重学生,才能编织起老师与学生教育沟通的纽带;用爱沟通,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奉献;不仅能提高当下的教育质量,也会促进学生成人和成才,对学生身心的发展、品行的养成、人格的形成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单秀芳 《科技信息》2008,(1):283-283
马斯洛的需要理论把人的需要分成五个层次,既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当生理与安全的需要得到满足后,会自动产生爱、情感、归属以及自尊的需要,如需要朋友、希望得到别人好的评价、希望被他人尊重,最后产生自我实现的需要,才会上进。但"后进生"由于他们的后进的学习成绩与后进的行为表现,使"后进生"成了教师经常批评、同学经  相似文献   

14.
一、自尊与自卑的心理条件1、自尊心理在学习中的地位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在学习过程中,自我中心因素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而在自我中心因素中,自尊心尤为重要。自尊之心人人皆有,但强弱因人而异。它既产生于社会的需要,又来源于人的自我意识的发展。学生时期的自尊意识表现非常强烈。一方面对平等和尊重产生了强烈的要求,渴望表现自己,希望得到社会和别人的承认,因而对自我形象特别关心,并常常具有掩盖自己的弱点和缺点的倾向。  相似文献   

15.
当代良知论     
良知是中国人的生活信念,这种信念有其存在基础。良知的核心是真诚与爱心,表现为好恶、是非之心,是情感与理性的统一。在当今,需要唤起人们的良知,尊重和关心他人,尊重动植物的生存权利,给予同情与保护。这样才能提高中国人的自尊,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教师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学生”。这里的爱包括喜爱优秀学生,和关爱后进的学生——学困生。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转化学困生,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教师要用真诚的爱心去点燃他们心中的火花,激发他们上进,保护其自尊。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更应加倍努力,关注学困生健康成长,让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探讨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分离的前因后果驱动机制,本文对社会支持,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分离,心理健康三者进行中介效应检验。方法:采用实验法对120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研究。结果:1.评价性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差值与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作用互为部分中介效应。2.社会支持是情感性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差值与心理健康水平之间的完全中介变量。结论:在心理健康水平上,社会支持与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的分离是相互影响的。  相似文献   

18.
胡英 《科技信息》2011,(17):196-196
师生关系对学生的成长有很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助推剂。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伦理关系和感情关系,是培养社会发展所需求的、具有创造能力人才的关键,是“教育工作的头一条金科玉律”。教师在调适师生关系中处于优势和主动地位,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热爱学生,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学生,才能赢得学生信赖,激发学生的自尊和自信,从而在和谐中达到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9.
采用Rosenberg自尊量表(SES)、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ATMD)和Aitken拖延问卷(API)对50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时间管理倾向在自尊与拖延关系中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1大学生自尊、时间管理倾向与拖延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8(p<0.001)、-0.56(p<0.001),自尊与时间管理倾向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46(p<0.001);2自尊对拖延没有直接作用,但可以通过时间管理倾向间接影响拖延,即时间管理倾向在自尊与拖延的关系中起着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与总效应之比为80.4%.  相似文献   

20.
李宁 《科技信息》2012,(18):329-329
当今一种现象令人担忧:很多学生从小文明礼仪的缺失非常严重。一些青少年在学校里不懂得尊重他人,不懂礼让,不讲礼貌;在社会上不知道怎样称呼他人,甚至随心所欲;在家里不懂得孝敬长辈……在职业学校的学生的身上更能集中地显示出当代青少年身上存在的礼仪缺失问题。针对这些出现在青少年身上的现象,我在思索,这些孩子为什么会这么做,原因在哪里?怎么解决呢?我觉得还是需要家庭、学校、社会这三个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