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几何相似比为1:4的水模型上研究了150t RH精炼装置内钢液的流态特性进行分析,着重考察了浸渍管内径、气泡行程、浸渍管插入深度、吹气量和吹气孔个数及分布对环流量的影响.研究表明,RH环流量随浸渍管内径增大而增大.延长气泡行程有利于发挥驱动作用,也有利于脱碳,但有极限值.150t RH精炼装置的合理插入深度应该控制在480 ~ 660mm.吹气量对环流量的影响比较大,存在饱和值,合理增加吹气孔数量和分布可以得到较大的环流量.  相似文献   

2.
双解析函数的黎曼-希尔伯特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讨论了双解析函数的黎曼-希尔伯特问题(RH问题):寻求方程的解,要求它满足边界条件:这里,λ(t),γi(t),i=1,2是给定的H类函数,λ(t)≠0,不失一般性,可以认为|λ(t)|=1.对于指数x的不同情况我们分别得到了双解析函数黎曼-希尔伯特问题的可解性定理。  相似文献   

3.
DISA线高硫铁水的型内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DISA垂直分型线上对高硫铁水进行型内球化处理实验,球化剂系数(S·F)为0.047kg/s·cm^2,球化剂MtMg7-8合金加入量为1.0 ̄1.2%时得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乙苯脱氢制苯乙烯径向绝热固定床反应器的数学模型,结合所测的G84C催化剂的动力学数据,对引进的美国Monsanto/Lummus公司的60000t/a苯乙烯装置的二段径向流动绝热反应器进行了优化计算,结果与原设计基本吻合。当第一反应器的转化率在0.36~0.39时,催化剂的总用量最少。  相似文献   

5.
多模型预测控制的平滑切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预测控制应用在多模型系统时的切换扰动,在切换时间t0 已知条件下,通过重新构造系统的步限矩阵,提出了一种控制系统平滑切换的广义预测控制算法.预测控制中步限矩阵是预测步限N 步内Diophantine 方程的系数.研究了当前计算时刻t在计算步长k:①t+ k< t0+ 1;②t+ k= t0+ 1;③t0+ 1< t+ k≤t+ N 三种情况下步限矩阵的元素构成,实现了多模型控制系统的平稳切换.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检测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146例,其红细胞MCV79.03±7.09fl,RDW-cv0.174±0.013,MCV下降,RDW变宽,且与对照组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35.71和4.91,p均<0.001).而非缺铁性贫血118例,就不具有这一变化.缺铁性贫血MCV和RDW变化与小儿年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t值分别为0.84及0.32,p均>0.05).这一变化特征,在鉴别缺铁与非缺铁性贫血有实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基于点光源的多边形纹理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Pentium 166.32M RAM.Trident 9685 2M显存的机器上和在Mirosoft Direct X5.0 DirectDraw的支持环境下,采用BorlandC^++Builder对3D引擎的低层次进行探讨,文章假定在点光源照射下,通过对多边形的三角形划分,用插值法计算象素亮度,实现三角形纹理的着色,给出了三角形纹理处理的Gourand模型的实现实例。  相似文献   

8.
空腔流激振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在消声室内低噪声高亚音速喷流装置上进行的矩形空腔流激振荡特性的实验研究.试验马赫数Ma为0.2~0.8,研究了来流Ma、空腔深度D对振荡特性的影响.实验发现:对L/D=4的较浅腔流动,振荡以自由剪切层的流体动力自激振荡为主;而对L/D=2的情形,振荡属于空腔声学模态共振类型,并发现了可预估这类“不深不浅”空腔振荡频率的一个较好的预估公式.振荡峰值及宽带脉动部分基本上都是随Ma增大而增大,但当其他非主导峰值有较大上升时,随Ma增大,最大振荡峰值也有可能下降;Ma较大时,D对振荡频率影响不太大,但对模态振幅有较大影响.振荡通常是多个并非谐波的峰值同时出现,靠近腔后壁区域振荡最剧烈.  相似文献   

9.
老顶山人工油松林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海拔1200—1300m处的28年生油松人工林生物量进行了研究。乔木层的生物量采用回归模型预测,其为:油松W树干=2.316(D2H)0.658,W(枝条)=1.313(D2H)0.989,W叶子=1.412(D2H)0.831和W(根条)=1.589(D2H)0.753,灌木和草本植物用表测数据计算。结果表明:6月份人工油松林的总生物量为43.470g/ha,其中乔木层35.679吨/公顷,林下灌木及草本层7.791t/ha。  相似文献   

10.
采用化学动力学方法首次测定了蜡质芽孢杆菌SOD稳定性,结果表明,蜡质芽孢杆菌SOD的t0.9为55.97/min,t1/2为369.40min,该酶显示出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提示可作为一种SOD药用酶的重要资源,具有潜在的重要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大量离散物质的流动行为可以借用颗粒物质的流动行为来描述,这给研究多粒子复杂体系提供了一个实验研究手段.本文介绍两个典型的颗粒流实验,分析各种因素对该体系的影响,并给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利用节流装置噪音测量两相流流量的理论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两相流流过节流装置时产生的差压测量噪音是人们熟知的现象。这一噪音是由于相浓度在空间的随机分布所引起的。当流动遇有阻挡体(例如孔板)造成扰动时,噪音的临度将进一步增强。假设分散相浓度分布的方差正比于其平均相浓度,在不考虑阻挡体扰动的条件下,应用两相流分离流理论模型论证了节流装置差压方根噪音的方差近似正比于分散相流量。进而推导出利用噪音测量两相流流量的理论模型。这一论证预示了可以根据简单的理论模型用单一节流装置实现两相流流量的测量。  相似文献   

13.
为了求出节点有容量并有存储功能的网络中的最大流,提出使用改进的带有节点环流的网络模型。在改进的网络模型中,网络节点改由新的结构代替,即节点分为入点和出点,增加中转弧和节点环。提出了进出节点的配平算法,使用了改进的流量守恒约束,通过虚拟源、虚拟汇进行配平,使用最大流算法求出由节点环流调节过的最大流。在配平算法中,遇到入流容量小于出流容量,要判断节点环流量的大小;遇到入流容量大于出流容量,要判断节点环流的残容量大小。算法应用于流的分配或流的汇聚。  相似文献   

14.
冯勇 《高等职业教育》2006,15(6):38-40,43
对电子商务的内涵和走向应进行新的解析和研究。在强调电子商务的流组中,不仅应关注物流、资金流、商流和信息流的整合,同时更应把企业的业务流融入电子商务的解决方案中。业务流是电子商务的第五流,它是现代电子商务最主要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本文应用管流与有压槽道流的力学相似性,从理论上推导出不可压缩流体有压槽道紊流的以下3个关系式;(1)紊流时均速度的对数分布模型与断面平均流速的关系.(2)紊流光滑壁层流边层的厚度与速度计算公式.(3)阻力系数公式.以上结果已与 Dean 的工作进行了比较,在已知的实验范围内优于 Dean 本人提出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16.
物质流、能量流与信息流协同的探讨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反映生产设备与环节特性的数学模型及能量与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对物质流、能量流与信息流的协同进行了探讨,并针对一个一般的工业企业建立了其数学模型。通过实际系统与仿真系统结合形成闭环的信息结构,在每个时间周期根据该时刻的信息流(已知的与预测的)对物质流、能量流进行最优协调,该方法能有助于企业合理使用能量与最优安排生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装备保障信息流与业务流程关系的分析,以现行装备保障体制为背景,提出了装备保障信息流模型的概念,分析了装备保障信息流模型相对于实体业务流程的特点,然后围绕装备保障关键业务流程从流程的观点建立了装备保障信息流基础模型,最后围绕装备保障决策指挥过程从决策支持的角度对模型进行了优化重构。  相似文献   

18.
涡轮流量计与旋涡流量计的流量系数随被测流体的物理性质变化而变化。基于这个原因,在流量计投入使用之前,应测取实际的流量系数。本文根据相似理论推导出涡轮流量计与旋涡流量计的流量系数表达式,其结论是:流量系数仅是雷诺数的函数。据此可绘制出流量系数图(表)。如果此结论被采用,使用流量计时,就不必测量实际的流量系数,而是直接从流量系数图上查出流量系数。这样,可保证有较好的测量精确度。  相似文献   

19.
钢铁企业物质流与能量流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把大型钢铁企业的生产系统分解为相互关联的物质流动和能量流动过程两部分.针对其中的物质流动过程,构造从天然铁矿石(或废钢)到钢铁产品生产过程的物质流图,并建立含铁物料流动过程的铁流模型;针对能量流动过程,构造从一次能源到二次能源产品的生产、转换和使用直至废气排放的能量流图,并建立钢铁企业能量流模型;考虑物质流和能量流的相互关联和制约,建立两者的耦合模型.基于模型,讨论了钢铁生产过程中物质流变化、能量流变化及其相互作用对企业能耗及资源效率、能源效率的影响,指出了提高资源效率、能源效率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20.
人才区域性流动机理及其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经济学中效应最大化的原理,分析了人才产生区域性流动的内在机制.通过人才个体对流动前、后的整体效应的相互比较,构建出人才区域性流动的效应模型.由模型可得,产生人才区域性流动的整体效应主要取决于收入的差异性、环境的外部性和流动的区域效应,人才产生区域性流动是这3种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