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就当前聚β-羟基丁酸酯(PHB)微生物合成的一些研究作一简要的综述,其中包括:产生PHB的主要微生物、PHB微生物合成途径及调控机制、PHB聚合酶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及碳源与营养受限等。  相似文献   

2.
简要地综述了近年来关于聚β-羟基丁酸酯(polyhydloxybutymte以下简称PHB)的微生物降解方面的一些研究成果,包括:降解PHB的菌种及降解能力;PHB的降解过程和分子机制;PHB解聚酶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等。  相似文献   

3.
聚β-羟基丁酸酯(PHB)的研究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介绍了积累聚 β-羟基丁酸酯 ( PHB)的细菌种类 ,国内外关于 PHB研究的进展、发展状况及 PHB的独特性质和应用前景 ,并概括论述了 PHB的合成及降解途径  相似文献   

4.
为了实现活性污泥资源化,用序批式反应器,分析了典型周期内,聚-β-羟基丁酸酯(PHB)含量与化学需氧量(COD)和总磷(TP)浓度的相关性。用聚合酶链式反应与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方法对系统中的活性污泥种群结构进行鉴定,并在好氧曝气条件下,通过投加高浓度碳源,比较了不同PHB含量的活性污泥再次积累PHB的能力。结果表明:COD去除、PHB积累、TP浓度变化符合序批式反应器系统积累PHB的典型模型;转化为PHB的COD量比降解的COD量多出含碳量1.32mmol/L,存在固定CO2的现象;光合细菌红杆菌属是该系统中的优势种群;PHB含量较低、较高的微生物将COD转化为PHB的效率分别为46.54%、29.04%。  相似文献   

5.
活性污泥对聚-β-羟基丁酸酯(PHB)积累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活性污泥资源化,用序批式反应器分析典型周期内聚-β-羟基丁酸酯(PHB)含量与化学需氧量(COD)和总磷(TP)浓度的相关性。用聚合酶链式反应与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方法对系统中的活性污泥种群结构进行鉴定,并在好氧曝气条件下通过投加高浓度碳源,比较不同PHB含量的活性污泥再次积累PHB的能力。结果表明:COD去除、PHB积累、TP浓度变化符合序批式反应器系统积累PHB的典型模型;转化为PHB的COD比降解的COD多出含碳量1.32mmol/L,存在固定CO2的现象;光合细菌红杆菌属是该系统中的优势种群;PHB含量较低、较高的微生物将COD转化为PHB的效率分别为46.54%和29.04%。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国内外生物可降解塑料聚β-羟基丁酸酯(PHB)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综述,分析了目前各种提取技术的原理、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以Penicillium sp.DS9701-09为研究对象,对其分泌的PHB解聚酶进行分离纯化和表征,通过超滤浓缩、硫酸铵分级沉淀和SephadexG-100凝胶过滤,从发酵液中纯化了一种对PHB具有高效降解能力的解聚酶,纯化倍数为37.9,酶活力回收率为8.9%.经SDS-PAGE检测,确定酶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1.5 kDa.酶反应的最适温度和pH分别为50℃和5.0,在50℃以下和pH=5.0~6.0之间酶的稳定性较好.金属离子对PHB解聚酶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降解酶对PHB的酶解产物主要是羟基丁酸二聚体.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青霉Penicillium sp.DS9713a产聚β-羟基丁酸酯(PHB)解聚酶的情况,并通过超滤浓缩、硫酸铵分级沉淀及Sepharose CL-6B凝胶色谱对PHB解聚酶进行了分离纯化,获得了解聚酶的纯酶组分,纯化倍数为59.1,回收率为20%。经检测该酶的分子量约为18000Da,等电点为7.6,化学试剂EDTA、SDS及巯基乙醇对酶活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H2O2和尿素对酶活的抑制不明显;同时,对该纯酶组分的蛋白性质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该酶天冬氨酸和谷氨酸含量较高,推测与底物结合作用相关,二级结构以α螺旋为主,不含β折叠;降解产物的质谱分析显示,该酶的作用产物为3HB单体,暗示其以外切模式对PHB进行降解。  相似文献   

9.
开发聚羟基丁酸酯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羟基丁酸酯(PHB)是一种微生物合成的天然生物可降解聚酯,具有生物相容性好、可完全降解等优点,在环境及医用材料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近些年来一直是国际学术界和产业界研究开发热点之一,天津市已具有中试生产技术和能力。但是PHB作为一种高度结晶的聚合物,宏观上表现为脆性,冲击强度较低,亲水性较差,成本相对通  相似文献   

10.
苜蓿根瘤菌突变株JH66菌体生长最适培养基为:蔗糖5g,牛肉膏1g,蛋白胨1g,K2HPO40.0.5g,CaSO40.2g,Na2MoO40.01g,H2O1L,pH7.0.培养1d后,补加葡萄糖至聚β-羟基丁酸(PHB)积累最适碳氮比为15:1,继续培养1d,干菌体PHB含量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1.
本论述对聚β羟基丁酸酯产生菌S-05的生理特性以及影响原生质体形成与再生的条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聚β羟基丁酸酯产生菌S-05在32℃,180r/min振荡培养9h后进入对数生长期;该菌株原生质体形成的合适条件为:培养12h的菌体用4mg/mL的溶菌酶在磷酸缓冲液(pH6.0)中37℃静止酶解2h,原生质体形成率与再生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83.5%和20.3%。  相似文献   

12.
苜蓿根瘤菌AS1.159经亚硝基胍和Co ̄(60)γ射线诱变,获得一株高积累聚β-羟基丁酸(PH8)突变株J5177,积累的PHB可达细胞干重的30%,约为原出发菌株的10倍。采用分批补料发酵法,积累的PHB可达细胞干重的71%。菌体生长最适C/N比值为2.5,菌体积累PHB最适C/N比值为15;CaSO_4,Na_2MoO_4对菌体积累PHB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真养产碱菌(Alicaligeneseutrophus)M405可以利用葡萄糖生产聚β-羟基丁酸(PHB)。对真养产碱菌M405的营养性能以及PHB的定性、定量检测进行了研究,并对培养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PHB经苏丹黑B梁色呈蓝黑色,它可以用氯仿抽提法提纯,在235nm分光光度计检测。真养产碱菌M405在氮源((NH4)2SO4)达2g·L-1时,经补料式一步培养后,葡萄糖转化率达到269%,此时PHB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改善G-Ⅲy菌株生产聚羟基烷酸酯(PHAs)的性能。方法通过添加前体物,对G-Ⅲy菌株发酵生产聚β-羟基丁酸和聚β-羟基戊酸共聚物(PHBV)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G-Ⅲy菌株能以丙酸、戊酸为前体,以蔗糖为碳源合成PHBV共聚物;在2L自控发酵罐上,以丙酸为前体,发酵40h细胞干重可达15.46g/L,共聚物量可达9.60g/L,HV组分含量占38.4%,且通过核磁共振分析此共聚物为3HB与3HV所组成的不规则共聚物。结论添加前体物G-Ⅲy菌可发酵生产PHBV共聚物。  相似文献   

15.
利用单因素法和响应面中心试验法对假单胞菌(Psedomonas sp.)DS1001a降解聚3-羟基丁酸酯(PHB)制备3-羟基丁酸(3-HB)的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该菌株降解PHB制备3-HB的最适培养基条件为:0.2%PHB,0.05%NH4Cl,1.01%Na2HPO4·12H2O,0.39%KH2PO4,0.07%MgSO4·7H2O,0.000 5%CaCl2·2H2O;最适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40℃,装液量150mL,接种量1%,初始pH值6.28,培养时间18h.优化后3-HB的质量浓度为1.555mg/mL,回收率为77.75%,是单因素优化后的1.56倍.  相似文献   

16.
为了确定3-羟基丁醛液相氯化制备3-羟基丁酸工艺合适的反应器类型和结构形式,在其他工艺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考察了反应器的类型和结构对3-羟基丁酸收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反应器结构,为反应器的放大提供了实验依据.采用内外管的高度比为0.4:1,内外管的管径比为1:√2的环流反应器可增强传质,加快反应过程,与釜式反应器相比,可将反应时间从30h缩短到5h.  相似文献   

17.
赵炜  王佰义  张晓华 《甘肃科技》2006,22(3):129-130
本文对国内外PHB的研究现状和生物合成途径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综述,介绍了各种生物合成途径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一种提取聚-β-羟基丁酸酯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用十二烷基磺酸钠(SDS)结合乙二胺四乙酸(EDTA)从圆褐固氮菌G-3细胞中分离聚-β-羟基丁酸酯(PHB)的方法,并与SDS单独作用菌体分离PHB的方法作了比较,实验发现,前种方法具有更高的效率。主要研究了在不同试剂用量、作用时间、作用温度和pH值等条件下,SDS和EDTA提取PHB的效果,并对分离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50℃,pH值为7的条件下,用10g/L的EDTA和7g/L的SDS共同作用菌体(含PHB 66%)15min,可使PHB的纯度达到98.75%。  相似文献   

19.
人工光合系统具有较高的光吸收率,但难以合成具有高附加值的化合物.微生物则可以利用自身的促进自我修复与复制、具有高特异性的生物酶催化合成各种高分子化合物.生物杂化光合体系结合两者优点,为化学品的合成提供了一条清洁高效、经济、可持续的发展途径.近年来,有科学家利用生物杂化光合体系生产生物可降解材料聚β-羟基丁酸酯,取得了初步成效.以下从光催化剂协同微生物杂化光合体系和微生物电合成体系两个方面,介绍了生物杂化光合体系生产聚β-羟基丁酸酯的研究进展,研究了利用该体系生产聚β-羟基丁酸酯的现存问题,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利用常规紫外诱变技术〔1〕,处理真养产碱杆菌(Alcaligeneseutrophus)H16,采用葡萄糖为碳源的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获得了能高效利用葡萄糖为碳源高产聚-β-羟基丁酸(PHB)的突变菌株。摇瓶试验表明,该突变株能利用多种碳源积累PHB,PHB积累量达6.7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