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豆异黄酮甙元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先酸水解、后碱水解的方法从大豆中提取游离型大豆异黄酮甙元成分,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碱水解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碱水解的最佳条件是:pH8.75、温度50℃、提取时间90min,此条件下大豆异黄酮甙元的提取率为44.3%,粗提品纯度为19.9%.  相似文献   

2.
以大豆豆粕为原料,以总异黄酮为目标产物。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探讨了用乙醇—水体系作溶剂提取大豆异黄酮的最佳条件,即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m乙醇:V水=0.1g/ml。50℃下提取3次,每次回流时间1.0h。采用酸水解法和等电点沉淀法研究了异黄酮在提取液中的存在形式。即水不溶性异黄酮占8.0%,水溶性异黄酮占92.0%.其中与糖结合的占61.3%,与蛋白质结合的占30.7%。为进一步分离异黄酮提供了试验基础。采用HPLC法测定异黄酮的量。  相似文献   

3.
大豆异黄酮提取及纯化分离工艺探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溶剂提取、浓缩、离心,然后进行层析分离,从大豆原料中提取及纯化分离大豆异黄酮,大豆异黄酮质量分数由原料中的0.0955%增加为提取液的0.582%,层析分离后达到8.23%,含量测定用HPCL法。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黑豆中大豆异黄酮的提取率,采用超声提取法,以乙醇水溶液为提取溶剂,选择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及物料粉碎度进行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考察各提取因素对黑豆中大豆异黄酮提取率的影响,以优选出黑豆中大豆异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物料粉碎后过20目筛,以60%乙醇水溶液为溶剂,温度为50℃,超声提取50 m...  相似文献   

5.
大豆异黄酮提取过程中大豆蛋白变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使用不同含量的醇-水体系,不同温度和不同时间对从低温豆粕中提取大豆异黄酮和提取过程中大豆蛋白质的变性进行了研究。结合大豆蛋白的分离提出提取大豆异黄酮的最佳条件应为80%乙醇-水,在40℃下,提取1h。  相似文献   

6.
低频超声对豆粕蛋白浸出率及SPI功能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研究低频超声对脱脂豆柏蛋白浸出率及大豆分离蛋白(SPI)功能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低频超声可有效提高脱脂豆粕的蛋白浸出率,用300W、12Hz低频超声处理8min,高温和低温脱脂豆粕的蛋白浸出率分别为73.43%和90.28%,而45℃加热搅拌提取1h,高温和低温脱脂豆柏的蛋白质浸出率仅为49.58%和66.54%;SDS-PAGE和GPC分析显示,低频超声主要影响大豆的7S蛋白组分,并使其发生聚合;低频超声还能明显改善SPI的功能特性,SPI溶液经过低频超声处理,乳化活性增加,但粘度下降。  相似文献   

7.
超声波辅助提取大豆异黄酮生产工艺条件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用超声波法提取大豆中异黄酮的工艺,大豆粉过40目筛,以石油醚脱脂后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改变不同的提取工艺选取最佳提取条件。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大豆异黄酮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影响提取的主次因素为乙醇浓度>料液比>温度>时间。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时间40 min,料液比1∶30(g.mL-1),乙醇体积分数60%,温度70℃。  相似文献   

8.
大豆天然甾醇的提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皂化法研究了7种不同原料中大豆甾醇的提取量,实验表明大豆油脱臭馏出物(简称DD油))是大豆箱醇提取的理想原料,对皂化法从DD油中提取大豆甾醇的实验条件进行正交优化,最佳实验条件是:400gDD油,500mL乙醇(95%),50gKOH(82%),回流皂化2h.在此条件下.粗甾醇的产量为26.0g,纯度为47.5%.  相似文献   

9.
均匀设计优化大豆异黄酮的超临界流体萃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CO2超临界流体法提取大豆中异黄酮类成分.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均匀设计法考察萃取压力、萃取时间、萃取温度及药材粒度等4因素对大豆异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确定了CO2超临界流体法提取大豆异黄酮的最佳工艺为萃取压力45 MPa、萃取温度50 ℃、萃取时间4 h、药材粒度40目,在此工艺条件下进行实验,大豆异黄酮的提取率为(0.361±0.012)%.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从苦参药材中提取氧化苦参碱的工艺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溶剂为乙醇溶液;最佳提取条件为:溶剂乙醇浓度为60%(V/V)、料液比为1:30、温度为80℃、时间为85min,在此条件下提取氧化苦参碱得率达到6.58mg·g^-1,较优化前提高了2.8倍。  相似文献   

11.
对豆渣中提取的水溶性大豆多糖类(混合成分)进行了分析,着重对其物性主要是粘度进行了研究。将其应用于饮料等食品中后,可明显改善其食品的物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以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原地大豆油的环氧化,考察了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对环氧化反应的影响以及催化剂的使用寿命。找出了适宜的工艺条件,制得的产品质量优于我国标准,并且主要质量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外同类产品。  相似文献   

13.
14.
近10年来,国内大豆市场总体上呈现供需双线快速增长态势,但市场波动特征明显。在供给结构方面,国产大豆供给徘徊不前,进口大豆供给迅猛增长,大豆自给率不断下降;在需求结构方面,榨油消费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而食用及工业消费量占据一定比例,但仍显发展不足。通过罗吉斯蒂曲线对供给量与消费量的未来变化趋势预测发现,2010-2020年,国内大豆市场供给量与消费量将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但增速将逐步放缓,且供给增速略快于消费增速,出现供过于求的可能较大。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应及时加强大豆进口规模与节奏调控,以保护国产大豆种植业的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方便豆腐粉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方便(即冲即凝)豆腐粉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大豆蛋白质的提取工艺。根据正交实验结果,确定提取工艺参数为:以pH 7.0的水15℃浸泡大豆15 h后,用pH 7.0的70℃时水按豆∶水=1∶10的比例磨浆。经过如上提取工艺,大豆蛋白质提取率可达77.86%。比较了各类豆粉的生产现状、工艺特点、理化特性;探讨了即冲即凝方便豆腐粉的制备。  相似文献   

16.
野大豆(Glycine soja)是唯一能与栽培大豆(Glycine max)杂交而后代能育的野生近缘种,具有极强的耐盐碱性,利用野大豆与栽培大豆有性杂交,结合离体组织培养技术,进行耐盐性变异体的离体筛选,是提高大豆耐盐性的一种有效途径。本研究选择5种栽培大豆品种和从黄河三角洲地区(山东东营)获得的野大豆,进行了大豆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及愈伤组织耐盐性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浓度Na Cl胁迫下,野大豆愈伤组织的存活率明显高于栽培大豆,与对照相比鲜重下降幅度明显低于栽培大豆;Na Cl胁迫下,野大豆愈伤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明显高于栽培大豆愈伤组织,MDA含量明显低于栽培大豆,表明野大豆愈伤组织耐盐性明显优于栽培大豆。该研究为耐盐大豆新品种培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18.
壳聚糖对大豆种子萌发及诱导幼苗抗根腐病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壳聚糖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及诱导大豆对大豆根腐病的抗病性表现.结果表明:1.0mL/L壳聚糖处理大豆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最高;1.0mL/L的壳聚糖诱导效果最好,达65.45%,在诱导处理后第5d表现出最高诱导效果;0.1-2.0mL/L的壳聚糖对尖孢镰刀菌菌丝生长无抑制作用,但可抑制孢子萌发.  相似文献   

19.
中国野生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分离提取,电泳回收,PAGE,SDS-PAGE,亲和电泳和抑制活性测定等方法,对我国一年生和多年生野生大豆种子蛋白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剂进行了初步研究。在45°N来源一的上生野生大豆中得到纯化的胰蛋白酶抑制剂。通过电泳迁移率,分子质量,末端分析和抑制活性等测定,证明中SBTi-A2的Ti^b型。  相似文献   

20.
大豆醋浸后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了大豆醋浸28d后蛋白质、氨基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醋浸后大豆的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醋大豆中的总可溶性蛋白质约为水浸泡大豆的20%,溶到浸泡醋液中的蛋白质约为水浸泡大豆的16%;总氨基酸含量由15.7%下降为13.4%,其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降了1.38%,非必需氨基酸下降了0.9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