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尚书·吕刑》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法律文献,其中载有“人穷则诈”与诚信教化、“吉士”断狱与裁判诚信、严格审讯程序与预防狱官舞弊等大量有关刑律与诚信关系的陈述,反映了严酷的刑法并不能造就国民诚信品格、诚信士人在断狱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及严格审讯程序与预防失信的关系等几种观点,从中可以透视出远古精英们的诚信观及我国、甚至世界法律思想史上最早的“诚信原则”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2.
《尚书·吕刑》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法律文献,其中载有“人穷则诈”与诚信教化、“吉士”断狱与裁判诚信、严格审讯程序与预防狱官舞弊等大量有关刑律与诚信关系的陈述,反映了严酷的刑法并不能造就国民诚信品格、诚信士人在断狱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及严格审讯程序与预防失信的关系等几种观点,从中可以透视出远古精英们的诚信观及我国、甚至世界法律思想史上最早的“诚信原则”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循吏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应有其深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思想文化条件。从《尚书》的视角看中国古代循吏的思想基础,主要是皇天无亲,惟德是辅的德治思想;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以及崇善抑恶,爱憎分明的价值评价观。研究中国古代循吏的思想基础,有助于我们从中国古代文化中吸取思想营养,保持和发扬尧、舜、禹以来的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加强官员的思想道德教育,从思想深处防止腐败。  相似文献   

4.
阎若璩年二十即疑《古文尚书》之伪,自康熙十一二年间沉思属稿,康熙二十二年,《尚书古文疏证》第一卷已成定本,此前京师已多有副本。《疏证》前四卷草创后,阎氏曾别录四本。康熙二十七年,《疏证》五卷本成,时阎氏五十有三。此后,阎氏将前四卷陆续修定为两卷。至康熙三十二年,已成八卷之本。但至康熙四十三年阎氏去世时,《疏证》并未最终成书。  相似文献   

5.
《古本〈尚书〉文字研究》的重要创获之一就是从文字学的角度对古本《尚书》文字现象进行专题研究,这在国内外尚属首创;其次,对《尚书》古写本的研究推进了一大步;再次,启发我们重新思考古书流传和孔传本古文《尚书》真伪问题;最后,将语言文字学研究和文献研究相结合,也是该书的亮点。目前,清华简中的《尚书》材料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此书之出,可谓正当其时,值得学界关注。  相似文献   

6.
《臣轨》中包含了武则天丰富的诚信思想,她认为,"非诚信无以取爱于其君,非诚信无以取亲于百姓","将不诚信,则卒不勇",她取人以信,取信于民。武则天的诚信思想是一份宝贵的政治遗产,不仅对当时的朝野产生了重要影响,还流布后世,远播海外。但作为一个政治家、封建帝王,武则天讲诚信在某种程度上带有统治阶级地位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从《尚书》中的时间标度可以看出先秦人的时间意识是具体的,与天时物候和人们的社会生活密切相连,其中充满了“本源时间”的“时机”感,保持着天人之间的张力与和谐。同时,《尚书》的历史叙述中存在着循环和永恒的两个时间维度,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矛盾却又和谐并存,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先秦人的时间意识。  相似文献   

8.
与同类作品相比,《大学》诚信思想特色主要表现于以下4个方面:以“诚意”为诚信载体,标榜“慎独”自律,诚信思想体系极为严密以及凸显“人道之诚”的伦理色彩。促成这些特色的原因是:战国时代诚信缺失的国际关系,诚信思想研究的学术积累,“士”人高涨的参政热情以及学术团体生存的内在需要。  相似文献   

9.
《尚书·微子》是反映商末政治形势演变的重要文献,所载宗室大贵族微子与父师、少师的对话,展现了商朝末年纣王政治腐败、内服官员酗酒乱政、甚至叛逃的情况,是探讨商周之际政治变革的重要史料。释读《微子》,集中考辨《微子》中以往研究分歧较大的语句,可以讨论《微子》与商纣王之政,《微子》与内服制破坏和微子在商周变革中的作用几个问题,最终得见商周之际的政治形势变化。  相似文献   

10.
丘逢甲自1895年内渡以后,为事业,亦为生计,主要从事兴学育才活动,余事才做诗人。清政府在对日战争中惨败,割地赔款,对国家而言,是深创巨痛。丘逢甲强烈地感受到,传统的科举制度不能再继续下去了,要救亡图存,必须振兴教育,提高国民素质。他主张多种形式办学,办师范,办女子学校,改进教育制度,培养新式人才。他主持的书院,也增加了新的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11.
《尚书·甘誓》并非"连坐"制度之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连坐”的概念、有关史实、语言文字、历史背景、中国法制史以及法理等方面分析“予则孥戮汝”中“孥戮”二字的含义 ,从而提出 :《尚书·甘誓》不是“连坐”制度的最早文献记载  相似文献   

12.
《明史·七卿年表》详细记载了洪武十三年以后吏部尚书任、去职的年月始末与结局,所载吏部尚书几乎臻于完备。综合可考的史料,尽可能准确、详备地对洪武元年至洪武十二年的吏部尚书进行一番梳理后补订的此十二年间的明代吏部尚书表是对《明史·七卿年表》的补充与完善。对几种吏部尚书表进行必要的整理分析,结果表明:在明代二百多年的历史之中,吏部尚书的任期呈现出阶段性变化的特点;明代吏部尚书由于受到皇权、阁权和宦权的挤压,导致在整个中央体制中的影响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13.
以焦循所撰<尚书补疏>为考察对象,分析焦循对<尚书>这部古经意义的新探索.焦循维护伪<孔传>的经典地位,是他确认伪<孔传>蕴含着"二帝三王之道"的真谛,体现了经典的古代意义与传注的现代诠释的统一,具有思想史上的价值.同时,焦循提出<舜典>未亡、<大禹谟>和<皋陶谟>原为一篇的猜想,现据<郭店楚墓竹简>所提供的文本,倒可备为一说,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4.
今文《尚书》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散文集。它的创作受到时代的局限,比较质朴,较少文采。但《尚书》中存在着许多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比如比喻、排比、对偶、引用等,使《尚书》这部古史著作也显出一定的文学色彩。  相似文献   

15.
诚信     
王守勋 《青年科学》2009,(12):30-31
《中庸》曰:“诚者,物之始终,不诚无物”。可见,诚信,是不能反对的道德原则。儒家讲仁义、讲人文、讲圣贤、讲学习,都有人持不同意见,唯独讲诚信,墨家、道家、法家谁都赞同。  相似文献   

1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丰富的应急文化,作为儒家早期经典的《尚书》具有一定代表性。马克思主义思想和中国儒家文化都重视人的主体作用,人是应急文化中的主体,是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主导者。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下探究儒家思想的原发经典《尚书》的应急主体,可以发现《尚书》中的优秀政治家的应急素养很高,民众面对自然灾害的主体地位得到肯定,面对各种突然事件能否很好地发挥人的主体作用,《尚书》中应急主体的作用与马克思主义对人的价值的肯定具有很强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西方先进管理理论和方法植入中国后,出现了一系列的排异反应。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立足本国国情,探索本土化管理理论和方法刻不容缓。《易经》是传统文化的源头,其中蕴含的管理思想弥足珍贵,对当前管理活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教育规划是教育管理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记》作为我国教育史上最早的一篇比较有系统的教育学专著,蕴涵了丰富的教育规划思想:建立了从地方到中央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制订了学校定期考核制度并确立了考核的重点;明确了学校教育的目的;规划了教学内容与教学顺序等。这些思想至今都值得我们珍视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20.
《周易》中的“诚信”思想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大道之源 ,对为什么要讲诚信以及如何践履诚信等问题提出了许多很有价值的闪光思想。然而 ,《周易》中的“诚信”思想却又呈现出浓厚的神秘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