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南黄海南部盆地地温场特征及热-构造演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南黄海南部盆地现有钻井测温资料及岩石样品热导率的测定, 计算了8口井的大地热流值, 编制了盆地不同深度现今地温趋势图. 研究结果表明: 南黄海南部盆地现今地温梯度介于24.7~32℃/km之间, 平均为28.6℃/km. 大地热流介于65~74 mW/m2之间, 平均为69 mW/m2. 该数据填补了南黄海南部地区热流测量的空白. 热史恢复结果表明, 南黄海南部盆地从古生代到中生代古热流持续增高, 在中生代末经历最高古热流, 在新生代则开始冷却. 构造沉降史分析显示, 南黄海南部盆地经历了至少4次快速沉降与缓慢沉降的更迭, 显示了较为强烈和频繁的构造活动且性质复杂.  相似文献   

2.
南黄海海底沉积物的磁化率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黄海、东海海域172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体积磁化率测量结果, 讨论了磁化率的分布情况, 初步分析结果表明: 表层沉积物磁化率分布能够反映陆架海不同的现代沉积物组合, 指示沉积物不同的源区, 并以30 mCGS为界, 把黄海、东海海域按照磁化率值的大小分为H区(磁化率高值区)和L区(磁化率低值区). 在这两个区域中, H区为沿岸流区, 物质来自毗邻的陆地地区, 主要物源来自长江和黄河; L区主要为黄海和东海的冷涡沉积区, 该区终年为黄海冷水团所盘踞. 磁化率的分布还能够反映陆架海中的沉积动力强弱, 与研究区内的环流系统分布密切相关. 在水动力较弱的南黄海环流区和东海北部环流区磁化率表现为低值, 而在水动力较强的各沿岸流分布区磁化率为高值. 同时发现在本区中的氧化条件下, 磁化率值高, 在还原条件下, 磁化率值低. 总之, 与黄土、湖泊、表层土壤磁化率的气候替代性指标不同, 陆架海的磁化率更多地反映了不同的沉积物来源及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3.
南黄海黏土矿物分布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建伟 《科学通报》2001,46(Z1):30-33
用X射线衍射仪技术分析了南黄海88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黏土矿物含量及组合特征, 编制了最新、最全面的黏土矿物分布图, 阐述了海区内4种黏土矿物(伊利石、绿泥石、高岭石和蒙皂石)的分布特征. 研究表明, 南黄海黏土矿物主要为陆源成因, 黄河是其主要物质供给者. 最后讨论了南黄海的泥质沉积来源: 南黄海中部的泥质沉积, 其北半部分以黄河物质为主, 其中部和南部则是“多源”混合沉积而成的; 南黄海东南部的泥质沉积, 其北半部含较多的锦江和英山江的物质, 其南半部则系多源沉积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余星  韩喜球  唐立梅  刘吉强  张平萍 《科学通报》2019,64(17):1799-1816
东南印度洋中脊(Southeast Indian Ridge, SEIR)是印度洋中扩张速度最快的洋中脊,由SEIR增生的洋壳占印度洋总面积的50%以上,它是塑造印度洋现今构造格局的关键要素.相对西南印度洋中脊和西北印度洋中脊, SEIR具有更复杂的地质构造特征和演化过程.综合SEIR及邻区海底高原的地形地貌特征、重磁异常特征和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SEIR的分段、洋中脊演化过程和地幔不均一性,以及板内火山作用与洋中脊的成因关系等.本文将有助于深入理解东南印度洋区域的构造演化历史,全面理解整个印度洋的洋中脊系统和大地构造格局,增进对冈瓦纳大陆裂解和印度洋演化过程的认识.初步研究认为东南印度洋区是多期洋中脊演化的结果,经历了北西向扩张、南北向扩张直至北东向扩张的三期洋壳增生过程.东南印度洋脊下的地幔源区存在不均一性,尤其是阿姆斯特丹-圣保罗海底高原和澳大利亚-南极错乱带两个区域.东南印度洋中的海底高原与热点火山作用密切相关,同时部分存在热点-洋脊相互作用或残留陆壳物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甘肃临夏盆地新生代地层绝对年代测定与划分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6  
<正>青藏高原和广大西北地区是我国新生界研究最为薄弱的地区之一,绝大多数地层的划分仅依据岩性和发现的少量生物化石进行,缺少绝对年代测定山.本文以临夏盆地为层型地点,对我国西北地区的新生界开始逐步展开详细研究.  相似文献   

6.
郑彦鹏 《科学通报》2001,46(Z1):52-58
用最新获得的高分辨率单道地震剖面对南黄海盆地上部构造层进行了进一步划分, 结合钻井资料, 对晚第三纪中、晚期以来南黄海盆地的构造特征和环境演变进行了探讨; 研究表明, 浅层地震剖面揭示的声波基底代表了渐新世末-中新世初南黄海盆地的基本形态. 通过穿越盆地的典型地震剖面与重力布格异常、磁力异常剖面进行综合对比, 识别出盆地边缘断裂以及一些盆地内部构造, 并将其声波基底划分为盆地型、古生界型和岩浆侵入体型3种基底岩相类型.  相似文献   

7.
刘继平 《科学之友》2007,(20):164-165
从地质学的角度研究了霍州矿区区域地质构造应力--应变场的形成和发展,论述了其地质构造规律,并具体阐述了其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8.
从地质学的角度研究了霍州矿区区域地质构造应力——应变场的形成和发展,论述了其地质构造规律,并具体阐述了其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9.
南黄海西部及邻域重力场与深部构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谦身  安玉林 《科学通报》1999,44(22):2448-2453
对南黄海 1 2 4°E以西部分海域和陆区的重力数据资料进行了处理 ,并分析研究了该区的重力场特征 ,提出一个重力场滤波波长与相应的解释深度的经验关系式 .参考有关地质、地震等资料探讨了南黄海西部的深部构造格局 ,着重分析南黄海西部的北部坳陷的构造特征 ,以及讨论了该地区可能的油气有利前景 .  相似文献   

10.
对南黄海的B10岩芯进行了高密度的孢粉分析, 划分出8个孢粉带, 并结合14C测年和浅地层剖面资料, 对该孔所记录的自晚更新世末期以来的气候和环境变化进行探讨, 得出如下结论: (1) 植被演替过程为含阔叶树的针叶林-草原→针、阔叶混交林→以针叶树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草原→含常绿阔叶树的针、阔叶混交林→阔叶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草原→含常绿阔叶树的落叶阔叶林-草地→阔叶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草原→含常绿阔叶树的针、阔叶混交林; (2) 气候变化历史为冷干→温湿→冷干→暖干→温湿→热干→温干→暖干; (3) 沉积环境由陆相→滨海相→陆相→滨岸-浅海相; (4) 黄海暖流在早全新世便已形成, 而非形成于大暖期.  相似文献   

11.
塔里木盆地克拉通区油气藏形成主控因素与油气分布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塔里木盆地克拉通区位于盆地腹部, 主要发育寒武系海相烃源岩, 其次是中、上奥陶统海相和石炭-二叠系海陆过渡相烃源岩. 烃源岩分区、分期成熟, 形成不同时期的多个供烃中心. 克拉通区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 形成多个古隆起. 不同时期有效供烃中心与古隆起相匹配是控制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最主要因素, 古隆起具有多期油气充注历史, 并经历了多期调整甚至破坏, 有效供烃中心周围的古隆起及其斜坡区最有利于油气聚集, 油气相态与供烃中心演化历史有关. 海西晚期是塔里木盆地克拉通区最广泛的成藏时期, 毗邻烃源岩、保存条件良好的原生油气藏是勘探的最有利目标; 区域盖层之下、断裂带周围、不整合面上和下油气最富集; 石炭系砂岩、奥陶系风化壳岩溶、内幕碳酸盐岩储层是油气聚集的主要层段; 石炭系、志留系砂岩尖灭油气藏、碳酸盐岩缝洞型岩性油气藏是进一步勘探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12.
南黄海现代沉积环境及动力沉积体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石学法 《科学通报》2001,46(Z1):1-6
基于南黄海600多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研究和对前人大量沉积学资料及水文学资料的分析, 阐述了南黄海现代沉积环境和动力沉积体系特征, 对存在广泛争议的泥质沉积物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 南黄海陆架可分为弱动力(低能)沉积环境和强动力(高能)环境, 低能沉积环境进一步划分为气旋型和反气旋型涡旋两种环境;高能环境则分为高能沉积环境和高能侵蚀环境. 陆架低能环境发育了泥质沉积体系. 在南黄海中部, 受海域中尺度气旋型涡旋(冷涡)的控制, 发育了冷涡泥质沉积体系, 而在南黄海东南部受反气旋型涡旋(暖涡)控制则形成了反气旋型涡旋泥质沉积体系(暖涡沉积). 二者在粒度、沉积速率、沉积厚度和矿物学特征上有明显区别. 陆架高能沉积环境发育了砂质沉积, 集中分布在南黄海的西部、南部及东北部海区, 在高能侵蚀环境区分布着大量砂岩砾石. 高能沉积环境中原有的细粒物质(黏土、细粉砂等)逐渐被悬浮、搬运至低能区沉积. 还建立了气旋型涡旋和反气旋型涡旋泥质沉积作用模式, 对南黄海泥质沉积体系的成因给出了系统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程振波 《科学通报》2001,46(Z1):45-51
南黄海B10岩芯中的微体古生物组合特征及孢粉带特征记录了该区玉木亚间冰期以来环境变化的历史. 这些冰期与间冰期的沉积物所反映出的环境变化与黄海地区古环境变化以及沉积物变化的总特点基本吻合. 在岩芯的550~520 cm, 微体生物有孔虫的丰度及分异度低, 孢粉以草本植物含量为主, 反映了玉木亚间冰期气候变化的特点. 而岩芯的520~140 cm, 微体生物化石数量从少量出现到缺失, 反映了沉积环境由滨岸相到陆相环境的变迁. 孢粉反映的古气候也同样经历了针、阔叶混交林-草原的变革, 反映出气候由温凉到温干的特点. 岩芯140~0 cm, 微体生物化石的丰度虽有变化, 但总体特点为丰度渐增, 且多为近岸浅水种, 孢粉以木本花粉含量居首, 且小刺球藻含量迅速增加, 反映出气温上升, 海面逐渐升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盆地构造特征与含油气性   总被引:38,自引:2,他引:36  
运用板块构造、古构造分析与构造岩相分析、断层相关褶皱以及含油气系统等现代构造地质理论和方法, 结合盆地内地震、钻井和周边露头资料, 进行了塔里木盆地构造特征与含油气性研究. 研究表明, 塔里木是具大陆地壳基底、由古生界克拉通与中新生界前陆盆地组成的大型叠合复合盆地, 盆地结构的特征是: 盆地核心部分为海相古生界克拉通, 上叠的陆相中新生界为4个前陆盆地. 塔里木古生界克拉通虽然规模较小, 但构造比较稳定, 其含油气性特点为多期成藏和古隆起构造控制油气聚集. 塔里木中新生界前陆盆地分布在克拉通周边, 长期沉降, 在中新世以后成为再生前陆盆地, 其含油气性特点为煤系生烃, 富含天然气, 晚近期成藏, 前陆冲断带控制油气分布. 塔里木盆地构造特征决定了其具有多油源、多含油层系、多期成藏的叠合复合含油气系统的特点, 油气勘探具有古生界克拉通和中新生界前陆冲断带两大领域.  相似文献   

15.
南黄海东侧冰消期以来的沉积层序与环境演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道了南黄海东侧陆架上两个钻孔岩芯的学积层序和年代序列,并结合该区的浅地层剖面解释,分析了冰消期以来南黄海的海侵进程和环境演化。两孔的地层记录表明,末次冰期最盛时黄海海平面在-123m以下,14000a时海平面位于-85m,黄海暖流形成于冰消期海侵的早期。  相似文献   

16.
位于青藏高原北部的昆仑山垭口盆地发育较完整的晚新生代地层, 在青藏高原北部具有很好的代表性, 确定盆地形成和消亡的年代对高原隆升过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过去依据盆地的构造沉积特征提出了“昆仑-黄河运动”, 因其与这一时期的许多全球和高原重大气候环境事件同期而引起了人们的更多关注, 但上述构造运动时代的界定是建立在不明确的年代学基础之上. 文中对昆仑山垭口盆地剖面晚新生代沉积物进行了详细磁性地层学研究, 高密度古地磁采样和测年表明剖面年龄约为3.6~0.5 Ma BP, 地层的沉积演化记录了垭口盆地形成发展及构造经历了五个阶段, 揭示晚上新世以来高原北部~3.6, 2.69~2.58, 1.77, 1.20, 0.87和~0.78 Ma构造隆升的历史, 确定昆仑组砾石层和“昆仑-黄河运动”的年代分别为3.6~2.69 Ma和1.20~0.78 Ma, 为高原隆升过程和全球变化研究提供可靠年代数据.  相似文献   

17.
洪汉净 《科学通报》1992,37(3):245-245
在大陆架地区,海平面变化,历史上通常是以海岸线高程(Sea-shoreline level)变化记录为基础重建的。古海岸线高程变化,除了受全球气候性海面升降的控制外,还与当地的地壳形变有关。这里以南黄海及其邻区为例,探讨冰后期海侵过程重力均衡产生的地壳形变及其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2008 与2010 年黄海浒苔漂移输运特征对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乔方利  王关锁  吕新刚  戴德君 《科学通报》2011,56(18):1470-1476
利用中国近海三维海浪-潮流-环流耦合数值模式, 分别对2008 年6~7 月(青岛奥帆赛前期)和2010 年6~7 月黄海浒苔的漂移开展了模拟和预测, 研究了黄海漂浮浒苔在青岛聚集的动力学成因. 揭示了2008 年6 月浒苔之所以在青岛近岸大量聚集, 是因为该海区月平均表层流向向岸且与岸线几乎垂直; 相比之下, 2008 年7 月上旬表层流场与岸线大致平行, 因而海上浒苔的漂移对奥帆赛场的压力明显减缓. 利用数值模式预测2010 年6 月下旬浒苔主体不会在青岛登陆, 该预测与其后的观测事实相吻合. 研究发现, 风场驱动下的海洋表层流场年际变化是浒苔漂移路径变异的主要原因, 提出区域气候变化是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19.
20.
南黄海沉积物的来源及分区: 来自轻矿物的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昆山 《科学通报》2001,46(Z1):24-29
利用南黄海222个沉积物样品的轻矿物鉴定资料, 对南黄海的轻矿物百分含量分布进行了详细的划分, 突出了极高值和低值含量的分布. 划分出5个轻矿物组合分区: Ⅰ-南黄海北部矿物区, 物质主要来源于黄河; Ⅱ-南黄海中部矿物区, 物质多来源于黄河, 一部分来源于长江; Ⅲ-混合矿物区, 物质来源受黄河、长江的双重影响; Ⅳ-长江口东部矿物区, 物质主要来源于长江; Ⅴ-南黄海南部矿物区, 物质来源可能受残留沉积影响, 且受现代长江的影响较大. 区分出5个轻矿物分区的优势矿物组合以及特征矿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