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海向莲 《甘肃科技》2010,26(3):151-152,119
探讨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使用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有:皮下血肿、液体渗漏、导管堵塞、局部感染、静脉炎及静脉血栓形成。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做好健康教育、观察局部反应、置管期间护理、输液前后护理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有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前景.方法对2160例手术病人按随机分组法,分成静脉留置针组(观察组)和普通静脉钢针静脉输液组(对照组)分析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技术成熟、效果肯定,适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有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前景.方法对2160例手术病人按随机分组法,分成静脉留置针组(观察组)和普通静脉钢针静脉输液组(对照组)分析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技术成熟、效果肯定,适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浅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是近年来我国引进的一种静脉输液的新技术.通过对139例小儿浅静脉留置针输液的实施、效果观察、评价,阐述了浅静脉留置针在儿科的应用效果,探讨了此项技术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临床输液时限长且血管条件较差的患儿采用头皮静脉留置针反向穿刺的可行性,以400例年龄从出生2天至2岁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选择头皮额前正中静脉、颞浅静脉进行穿刺,试验组采用留置针反向穿刺,对照组采用正向穿刺。比较了两组穿刺的成功留置率和穿刺成功后的回血率。结果显示,试验组成功留置率和成功穿刺后回血率均优于对照组,因此得出结论:临床输液时限长且血管条件差患儿,采用头皮静脉留置针逆向穿刺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颈外静脉留置针在颅脑损伤患儿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颈外静脉留置针在颅脑损伤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2例行浅静脉留置针的颅脑损伤的患儿随机分为2组,观察对比两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留置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P〈0.05)。结论:颈外静脉留置针在颅脑损伤患儿中的应用效果优于其他部位的浅静脉留置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浅静脉留置针逆向静脉穿刺在临床工作中的效果。方法:对106例不同患者使用浅静脉留置针逆向静脉穿刺留置。结果:操作留置顺利,治疗效果良好。结论:浅静脉留置针逆向静脉穿刺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应用不保留式留置针,观察其对宫颈癌患者化疗时血管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宫颈癌初次化疗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结果:实验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和液体外渗情况均低于对照组。结论:不保留式留置针可以对化疗中得血管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应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探讨无张力贴膜配合高举平台法在浅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效果。选取2016年9月~2017年1月在心血管专科住院使用留置针的4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贴膜和固定方法,观察组采用无张力贴膜和高举平台固定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留置针留置时间、贴膜卷边时间、患者舒适度、非计划拔管率、管道压疮等。观察组留置针使用时间、患者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留置针贴膜卷边率、非计划拔管率、管道压疮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张力贴膜配合高举平台法可延长留置针使用时间,提高患者舒适度,减少管路压疮等并发症,降低非计划拔管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叶兰珠 《科技资讯》2012,(33):229-229
本文简单介绍了糖尿病患者两种静脉穿刺拔针方法效果比较的目的即观察糖尿病患者输液贴按压针眼处的止血效果;详细阐述了比较的方法即将56例糖尿病静脉输液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30例使用输液贴按压针眼处,对照组26例使用医用棉签按压针眼处;得出了两种不同结果:观察组的止血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7%,差异统计学意义(P〈0.001)表明输液贴按压针眼止血效果优于棉签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制并应用适合小儿手臂生理特征的小儿输液手臂固定板约束手臂,预防小儿手臂静脉输液渗漏。方法制作小儿输液手臂固定板并应用于临床,将800例手臂静脉输液小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0例,对照组除常规使用胶布固定外不采取其它措施,观察组使用小儿输液手臂固定板约束手臂。结果观察组发生输液渗漏19人次,对照组85人发生输液渗漏1次,9人输液渗漏2次,5人输液渗漏3次,合计输液渗漏118人次,结论使用小儿输液手臂固定板约束手臂能有效预防输液渗漏.  相似文献   

12.
比较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静脉留置针在肿瘤患者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将九四〇医院2018年9月~2019年8月行静脉化疗治疗的104例肿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成A组与B组,每组各52例。A组采取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方式,B组则实施PICC方式。比较两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带管舒适度及活动受限情况。A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92.31%与B组的96.15%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B组置管时间(156.74±16.59)d较A组的(3.68±1.83)d的长(P<0.05),局部渗血及渗液、导管堵塞、导管脱落、静脉炎、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率均较A组低(P<0.05),活动受限比例亦较A组低(P<0.05),其带管舒适度较A组高(P<0.05)。PICC应用于肿瘤患者静脉治疗中,与静脉留置针相比可明显延长置管时间,显著减少静脉炎、疼痛等并发症的发生,有效增加带管舒适度,且其对患者日常活动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3.
虎妍妮 《甘肃科技》2010,26(16):152-153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穿刺难度较大,为避免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痛苦和血管损伤,临床多应用头皮静脉留置针。常因固定方法不当或小儿乱动撕扯而导致输液中断。笔者本人通过长期观察和工作实践,对于小儿头皮静脉及头皮静脉留置针输液采用多重式固定的方法,大大地减少了患儿头皮针的移位。基本避免了"滚针"现象的发生,增加输液安全。  相似文献   

14.
静脉留置针是比较先进的输液工具,目前在我国已广泛应用.关于留置时间国内外资料显示3-5d,通过2年的临床观察研究,静脉留置时间远远超过资料所显示的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静脉留置针代替普通内瘘针的效果。方法对于存在精神症状和躁动者,用16G静脉留置针代替普通内瘘针直接动脉静脉穿刺,对于血管条件差的患者用16G静脉留置针穿刺股静脉或颈外静脉作为血液透析的血液出路或回路。结果22人96例次使用了16G静脉留置针直接穿刺均一次穿刺成功,顺利完成血液透析,血液透析途中未重新穿刺。结论用16G静脉留置针代替普通内瘘针用于不合作或血管条件差的患者,可避免针头脱出血管或因患者的肢体活动而刺破血管造成血液透析时的血管通路障碍。  相似文献   

16.
王明霞 《科技信息》2010,(4):387-387
近来年,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减少了穿刺的次数,有效地防止了药物外渗、保护血管,减少了患者的痛苦,也为抢救提供了有效的治疗通道,静脉留置针的使用较头皮针复杂,因此正确使用静脉留置针在临床护理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静脉留置针在血液科的临床应用和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使白血病病人的血管在静脉输液中受到保护及减少护士的工作量,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清凉油外敷对延长Sprague-Dawley(SD)大鼠尾静脉留置针固定时间的作用。方法将课题实验中的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改良组,两组大鼠均采用相同的方法进行单侧尾静脉穿刺置管。对照组采用医用胶布传统方法固定即可;改良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将清凉油均匀的涂抹于医用胶布和留置针表面,分别观察记录两组大鼠尾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结果对照组SD大鼠尾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为(7.05±6.34)h,改良组SD大鼠尾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为(90.36±27.42)h,两组留置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后的固定方法操作更加简便快捷,安全可靠,能够有效的延长尾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为动物实验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魏秋文  张瑜 《科技信息》2009,(29):386-386,393
静脉留置针由于其可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感,保持患者良好状态,维持血管通路,对血管刺激性小,并且可随血管形状弯曲,不易脱出血管,便于肢体活动;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有利于危重患者的抢救,减少护士穿刺次数,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减少患者对输液的心理压力,可随时进行输液治疗等优点被广大患者及护理人员所接受。同时又能快速给药,提高抢救成功率,并减少头皮针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P ICC及外周静脉留置针在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取便利取样的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12月在邵阳市中心医院进行规范化化疗的189例肺癌患者,记录和分析了P ICC和外周静脉留置针的非计划性拔管率、并发症发生率及费用等情况.结果 PICC组与外周静脉留置针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