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
半个月与一年 前天,匆匆吃过午饭,还没来得及怎么休息,喻师傅就登上了龙门吊(门式起重机)将船上的集装箱一一吊装至货场, "现在杨泗港24小时作业,每天10个航班、吊装1000余标箱,相当于每2分钟就得吊装一个集装箱."  相似文献   

2.
高崎站20/10T双梁箱型门式起重机(以下简称门吊),跨度18m,有效悬臂7.2m,工作级别为重级(U6),工作环境:露天,1985年由三明铁路装卸机械厂制造的。参与高崎站2道货场繁忙的装卸作业至今,累计到2010年10月已完成装卸作业5813568吨,成为保证高崎站铁路运输畅通,加快货物周转不可缺少的设备。因属超龄逾期服役设备(门吊使用期限为19年),为确保这台门吊以最大的潜能,并安全地为高崎站装卸作业服务,分别于2006年7月、2010年5月采用动态数据采集分析仪,对这台门吊的技术状态作检测,本文针对两次检测的情况作具体的阐述分析,并提出看法与对策,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3.
李斌 《青年科学》2009,(3):43-43
不知道大家注意过海港码头的货物装卸吗?宽阔的货场上,一个个巨大的金属箱子整齐地排列着,拖车拖着这些巨型箱子,通过码头的吊桥,把箱子运送到货轮上去,或者用起重机把箱子吊起,稳稳地放进船仓。也许你会觉得这很正常,事实上,这种集装箱货物装卸方法经历了漫长的创新历程。  相似文献   

4.
岸边集装箱起重机是集装箱码头进行船舶装卸作业的主要设备.随着我国集装箱运输的高速发展,市场对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的需求稳定增长.为了促进集装箱作业高效化和自动化程度,本文中采用了宏-微机器人这种策略,对振华港机(ZPMC)生产的常规型岸边集装箱起重机进行改造,将其进行机器人化,形成岸边集装箱宏-微起重机器人.对岸边集装箱宏-微起重机器人的机构和结构进行设计后,对其进行了运动仿真.岸边集装箱宏-微起重机器人是一种比现有的集装箱起重机更加先进的机器人概念,它可较容易地实现自动化控制,同时它还可起吊比以往重量更重的集装箱.  相似文献   

5.
在港口装卸中经常需要用标准集装箱装运散货再将散货装船。传统作业方法装卸效率低,现有的集装箱底角旋锁吊具可以实现集装箱水平吊运,但不能用于集装箱翻转作业。通过研究设计带有锁紧装置的集装箱底角锁吊具,满足了集装箱翻转卸货作业方式所需,在装船卸货时集装箱无论怎样翻转,锁具都不会脱落集装箱,保障了作业安全,同时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6.
郑雨龙 《海峡科学》2012,(11):30-32
针对沿海地区铁路货场因台风雨水造成门式起重机设备故障频发的现象,根据定期检测跟踪分析,对由主令控制器控制、串电阻调速的门式起重机,提出对司机室平台部分的电控箱、司机室、电气线路的电气布置进行优化设计,以提高设备在台风雨季的电气绝缘度,降低设备故障率。  相似文献   

7.
某大型物流中心2×150t门式起重机自投入运行后,在吊运10t以下设备和物料时,存在工作效率低、噪音大、吊运不灵活、电能损耗高等问题。文章通过对导致门式起重机吊装10t以下物件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优化改进措施。经过运行检验,此次改造解决了门式起重机吊装10t以下物件存在的设计不足问题,为同类型门式起重机的进一步改造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国内集装箱码头装卸作业已实现信息化,但由于作业司机疲劳操作和主观能动性的原因,集装箱装卸出现误码、错码等事故,给码头作业造成严重损失。通过引进GPS、GIS、自动化控制等多种技术,依照作业信息数据,控制作业机械动作,实现集装箱的准确堆码。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堆场的作业效率,针对堆场同一箱区的两端作业(堆存或取出),考虑双起重机时空同步约束条件,以最小化作业总完成时间为目标,建立双起重机调度混合整数规划模型,确定起重机在每个时间点上所处贝位及其作业状态(移动或装卸),设计遗传算法对大规模任务数量问题进行求解.算例分析结果表明,在大规模问题上,GA在解的质量上逐渐优于CPLEX算法,且运算时间远小于CPLEX,证明了该双起重机调度模型与算法的有效性及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穿越式双起重机作业过程中的干涉问题,分析并界定干涉的存在形式,以最小化任务完成时间为目标,建立穿越式双起重机同步调度下的混合整数规划模型,确定装卸任务的分配与每台起重机的作业序列.用状态转移函数描述起重机的作业过程,提出基于任务优先级的随机键遗传算法,求解所提出的优化问题.根据现实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的特征参数,设计不同规模的算例并进行计算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模型满足同步调度的约束条件,所得的解均为无冲突调度,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算法求解结果显示,所得结果能够规避干涉实现同步调度,验证了算法的合理性与有效性.此外,所提算法具有良好的求解性能,能够提升穿越式双起重机同步调度问题的求解速度.  相似文献   

11.
港口集装箱装卸工艺系统仿真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仿真优化方法对集装箱港口装卸工艺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根据系统作业中存在的不确定性、随机性等活动行为,建立了仿真模型的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以及装卸工艺系统的数学模型;其次,在满足系统作业要求的前提下最小化装卸工艺的配置及运营费用,建立了装卸工艺系统的优化模型,并运用仿真优化工具Tabu算法对建立的优化模型进行求解.某港口实际运行数据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及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集装箱码头的装卸作业效率,合理使用集装箱码头作业机械资源,研究了基于同船同步装卸协调作业情况下集卡行驶路径问题,并综合考虑了岸桥的作业时间,使得在这种装卸调度模式下,集卡的行驶时间和岸桥装卸集装箱的总作业时间最小.并对所建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给出了集卡行驶的最优路径,岸桥进行装卸同步作业的次数.与传统的调度模式相比较,大大缩短了集卡的行驶时间以及降低了集卡的空载率,同时也提高了岸桥的作业效率,总体提高了机械设备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3.
张琦 《天津科技》2010,37(2):66-68
为了实现集装箱堆场装卸作业的自动化管理,有效地组织集装箱的装卸、发送工作,采用无线局域网数据通信系统,充分利用中心基站的设备资源,实现现场作业与计算机信息的同步。利用无线通信系统来解决通信问题是港口集装箱业务数字化非常实用、有效的方法,是集装箱信息管理系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4.
为缩短船舶在港时间,提高码头的作业效率,应用改进蚁群算法对集装箱装卸顺序的组合优化问题进行求解。首先结合柔性作业车间调度理论与集装箱装卸过程中船舶和岸桥的实际情形,建立集装箱装卸顺序调度模型;然后针对基本蚁群算法易出现早熟现象和收敛速度慢等问题,通过动态的改变信息素的挥发度与信息素强度,同时按照改进的信息素更新策略更新各路径的信息素,从而跳出局部最优;最后运用C#.NET语言对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集装箱装卸顺序问题进行仿真与步骤分析,验证了改进蚁群算法的有效性。实践证明,改进后的蚁群算法基本上克服了传统算法自身的不足,能够对集装箱装卸顺序优化,缩短作业时间。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的装卸作业效率,针对堆场箱区内双自动轨道式集装箱龙门起重机(ARMG)调度问题,在考虑ARMG之间协调性、缓存区容量限制的基础之上,以作业总时间最短和ARMG间的行驶距离之差最小为目标,建立双ARMG协调调度的混合整数规划模型,针对模型求解的复杂度,采用遗传算法与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对模型进行求解。算例分析表明:采用仿真优化方法使集装箱在中转区的等待时间远小于CPLEX算法,中转效率提高72%,大大提高了ARMG之间的作业的协调性,也为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的未来发展研究和提高港口的综合竞争力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6.
曹雪华 《科技资讯》2012,(13):102-102
门式起重机是一种重要的物料搬运设备,随着经济的发展,它不仅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而且在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领域的应用也不断扩大。介绍了起重机结构的特点和技术要求,并对门式起重机的重点工艺进行分析研究,分析起重机在设计过程中采取的一些工艺措施,以保证门式起重机的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7.
针对大型造船门式起重机存在的翻身作业不灵活、机械结构复杂等缺陷,将3根绳牵引的欠约束绳牵引并联机器人技术引入到对大型造船门式起重机的改造中,提出大型造船门式绳牵引并联起重机器人的概念.参照现有大型造船门式起重机的基本参数,按照1∶50的比例,对该机器人的机构参数进行配置,详细分析其广义运动学位置逆解问题并给出计算方法实例仿真表明,该机器人能实现6自由度的吊运任务.  相似文献   

18.
仝富彬 《科技资讯》2007,(20):46-46
西安车务段装卸公司是西安铁路局装卸总公司下属公司。管内铁路装卸作业点有铁路陇海线、宁西线、西康线和西安局北环线的华山、渭南、商洛、西安北环等十多个车站装卸队伍。拥有大型龙门起重机、装载机、汽车吊、小型叉车等装卸机械,固定资产总值达1100余万元。担负着陕西、山西、河南省以及公司周遍地区的货物到发、中转装卸任务,装卸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机械化比重达70%以上。随着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铁路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宏伟目标目标,货物到发、中转装卸作业量逐年增加,对装卸机械质量和提高装卸作业效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年来,由于老、旧设备多,故障频繁,装卸机械故障停修与运输生产紧张的矛盾日益突出,装卸设备、人员素质、装卸组织与装卸作业发展的要求很大程度上不相适应。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当前集装箱码头采用的双循环集卡操作策略,对码头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岸桥)和集装箱卡车(集卡)多船作业的联合优化问题进行研究.使用运筹学线性规划方法,建立岸桥和集卡联合优化混合整数规划模型.设计数学仿真算例,对比双循环操作策略之于单循环操作策略的优劣势.对模型的灵敏度进行了分析,验证了不同场景下模型的结果.实验结果表明,相对单循环操作策略,双循环操作策略平均能减少20%的装卸作业时间,减少集卡空载率,说明本文建立的优化模型能够较好地处理双循环操作策略下码头岸桥和集卡多船作业的联合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20.
货场装卸效率关乎铁路运输及行车组织的正常开展,固定接触网及现有的平移式移动接触网占用线路上方空间,从而限制了大型装卸机械的使用.基于此,文中设计了一种适用于铁路贯通装卸线使用的下沉式移动接触网,该移动接触网能够在工作位时为机车供电,非工作位时将接触悬挂部分移至地面或基坑,释放列车上方装卸空间,提高装卸作业的效率,保证装卸作业安全.现场冷、热滑试验结果表明,该下沉式移动接触网能够在工作位和非工作位之间顺利转换,并保持导高、拉出值、限界在规定范围内.蒙特卡洛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下沉式移动接触网可靠性符合要求.铁路贯通装卸线下沉式移动接触网的推广使用,可以有效解决电气化铁路货场装运难题,节约人力、机力,大幅提高铁路货物运输组织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