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和西方都曾创造灿烂的雕塑艺术,但是二者分属两大独立的美术体系,其历史和文化的差异,中西雕塑在美学观念、造型方式以及艺术效果上都有很大的不同.中西雕塑与空间观念之间的媒介分别是绘画和建筑,本文就中国雕塑和绘画、西方雕塑和建筑的关系来展开中西古代雕塑的空间观念讨论.通过比较我们将探寻到中西雕塑的各自特征及所共有的价值.最后得出西方古代雕塑以物的结构,实体化地把握空间,而中国古代雕塑则是根据宇宙真体内部充满和谐与节奏的宇宙之舞来把握空间的.  相似文献   

2.
在中外一些著名古建筑里,雕塑只是作为建筑的一种装饰,而许多西方现代建筑却把雕塑融入了整个建筑之中,建筑亦是雕塑,雕塑亦是建筑,它们或优美,或狂怪。这种极富创意的设计理念,也被叫作“解构主义”。它们或许会成为我国未来建筑设计;的一种新趋向。  相似文献   

3.
从历史的角度追踪中国雕塑的发展,并希望中国当代雕塑家在多元艺术空间下抒发个人情感,体味自身对人生和艺术的理解的同时能回归传统,引导国人对中国雕塑的正确认识,创造符合时代精神特征的中国现代雕塑.  相似文献   

4.
商钢 《甘肃科技》2001,17(4):57-57
中国雕塑从器物起以礼仪为动力,中国结合佛教艺术,通过有限的实体,在造型的影像、线条、动势、凹凸起伏、方向示意这些方面进行特别安排,以达到感觉上对形体的表现和空间的占有。这一特征与西方古典雕塑强调体量的真实性是截然不同的。其中,透雕对民族造型意识形成的潜在影响最具有代表性。它一直活跃于器物、佩饰建筑等领域。在“可以居、可以游”的营造观影响下,中国传统建筑的形式几乎可以用“透”字来概括。以居为主的房屋和城市由儒家的意念所形成、规则、对称、直线条的、等级森严、条理分明的内向庭院空间;以游为主的园林为道…  相似文献   

5.
东西方在造园艺术的观念和表达上存在着差异,因此园林艺术以不同的样貌呈现,形成各自不同的特色。这种不同都有其渊源流长的哲学观、美学观和自然观。其中对于雕塑语言的理解在东方显得更加宽泛。因此,在造景时,东方园林艺术家视鬼斧神工的美石为自然赐予的"雕塑",自如地加以运用,其中尤以"太湖石"的使用更加广泛和得心应手。太湖石在园林中的角色语言和作用与西方园林中的雕像是异曲同工的。如果我们从造型美中挖掘它的深层次内涵,它的自然形式不仅给人色彩与形态的感性认识,而且它的文化意蕴始终保持着东方艺术"以意为象"的本色。太湖石是意象的,其意象性在审美者的感觉中是丰富的,有极大的想象空间和意趣,它可以跨越时空发挥恒久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6.
艺术品呈现的是人类精神状况的一种外化形态.雕塑作为当代艺术之一,它日益泛滥的金属化形态却距离大众越来越远,进入了一个所谓"形式"的狭窄空间.我们提倡雕塑材质中泥性的回归,其实质是提倡雕塑家对作品情感上的付出,同时寻求多种材质的表现方法,重新建构雕塑艺术.  相似文献   

7.
江海涛 《科技信息》2009,(29):170-170,169
只有了解空间,才能够更好的认识公共环境雕塑,才能更好的理解公共环境雕塑的视觉空间;公共环境雕塑与公共空间的关系;公共环境雕塑与建筑的综合性空间;公共环境雕塑与人的心理空间。  相似文献   

8.
彝族美术是一个很广泛的领域,本把繁博纷绘的族美术从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综合艺术五大类进行了高度的概括、分类和综述。  相似文献   

9.
陶瓷雕塑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在当前的各类艺术形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从陶瓷雕塑特征的角度上把握陶瓷雕塑造型中的形式美感对于更好地理解陶瓷艺术文化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陶瓷雕塑的特征出发重点阐述如何把握陶瓷雕塑造型中的形式美感。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雕塑与建筑及其环境的历史渊源着手,论述了雕塑作品对建筑环境氛围塑造所起的作用,以及在建筑环境下雕塑创作所应遵循的重要法则,指出了雕塑作品与建筑环境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1.
公元1世纪前后,位于欧亚大陆文明地带东西两端的中国秦汉、古罗马在雕塑上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但两者存在巨大的差异。在古罗马,雕塑作品主要被置于整个城市的大环境中,和其他公共场所发生有机的联系,而在中国秦汉则形成以陵墓雕塑为中心的纪念雕塑,依附于各种墓葬建筑而置于墓前或埋于地下。本文着重来作一下中、西方一世纪左右秦汉雕塑和罗马雕塑的比较。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文化体系不断完善背景下,雕塑艺术行业也得到快速发展,需要不断创新制作工艺。准确把握精密电铸铜工艺特点、优化工艺流程并将其合理应用于雕塑艺术中,可提高雕塑作品质量和丰富雕塑艺术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杨建 《凉山大学学报》2003,5(4):24-25,23
最近几年来提倡城市雕塑建设,特别是非主题性(抽象)雕塑逐渐增多。现代语言的雕塑在城市建筑空间环境中的融合,西方文化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合理的处理继承与发展问题,创作的抽象雕塑作品在环境中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是需要我们建筑师去认真的研究、探索和对待。  相似文献   

14.
雕塑是公共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主体 ,城市广场雕塑设计的艺术品位反映了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 ,它的规划和创建 ,必须与历史、地理、环境、时代相互协调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雕塑在世界美术史上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盛唐时期的"灵道石刻",其鲜明的风格特征直接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唐代建陵受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同时又与当时的文学思想相互渗透形成了盛唐时期至今保存最为完整的"灵道石刻"群。在石刘群艺术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陵墓石刻群的造型语言从此拥有了本民族的最具典型化的造型风格。盛唐时期的雕塑也由此逐渐转向世俗化并且对后世的很多"灵道石刻"产生过巨大影响。作为中国传统建筑及造型艺术领域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也表现出了深远的艺术、文化和社会意义,因此,研究它的这些特点并从中探寻到美的精神,成为我撰写这篇论文的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16.
人类创造的雕塑史,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浩如烟海的雕塑作品,它们以其材料的特质,记载了雕塑的发展,也为人类历史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证据。雕塑作为一种可视可触的造型艺术,是通过物质实体来简要、概括的塑造艺术形象。与绘画艺术不同,雕塑的艺术语言的特征性及特别的制作技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材料特点的制约。不同的物质材料,经过艺术家的处理、运用,会体现不同的艺术趣味。雕塑是人类情感在物质材料中的显现,材料是雕塑家展开艺术思维的翅膀,借以表达情绪,寄情抒怀的载体。雕塑创作缺少了材料的支撑必然造成艺术语言的贫乏。  相似文献   

17.
在岩壁上修建寺院是为了再次在大地的内部找到神性,印度阿旃陀和艾洛拉的两处庞大建筑正是为此目的而修建的,这里有三种不同的宗教共存。那些有着1500多年历史的壁画和雕塑都是印度艺术的瑰宝。  相似文献   

18.
写意是中国艺术的核心语言,古人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宝贵雕塑文化,然而现如今中国本土传统雕塑的造型理念却正在消退,形式美学的标准正在淡化。重新认识和建立我们自己的方法论,把建立我们独特的、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的雕塑体系日益提到日程中来。把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形由意生"、"象生意外"在艺术创作中得以传承。  相似文献   

19.
公共艺术这个近年来形成的新兴交叉学科在当代中国不断的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雕塑,这种公共艺术形式在当代的环境创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从视觉角度、文化含量和与人之间的交流等几个方面分析了雕塑的在当代公共艺术创作中作用.  相似文献   

20.
张泽佳  付振宇 《长春大学学报》2009,19(7):102-103,106
公共艺术这个近年来形成的新兴交叉学科在当代中国不断的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雕塑,这种公共艺术形式在当代的环境创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从视觉角度、文化含量和与人之间的交流等几个方面分析了雕塑的在当代公共艺术创作中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