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梅丽 《太原科技大学学报》2010,31(2):127-130
通过对陈独秀著作及新的档案资料研究分析,来揭示大革命时期陈独秀右倾错误的主观原因。理论认识的缺陷使陈独秀在指导思想上追随了共产国际的错误,但政治经验的缺乏也是其右倾错误的重要原因。政治经验的缺乏使陈独秀对以各种面貌出现的各种政客认识不清,在如何对待共产国际指令方面,缺乏灵活性,这种缺乏对党建带来了一定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1927年中国革命的失败,其原因是复杂的,人们在研究失败原因时,往往更多的是强调由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所导致,本人认为既有“右”的也有“左”的错误。而在研究失败的客观原因时,人们更多的是强调国民党反动派力量的强大,而忽略了国共在合作中的斗争,特别是国民党方面随着实力的增强,从本阶级利益出发,害怕共产党力量的强大危及本党利益,违背了孙中山先生的三大政策,清洗共产党,屠杀革命群众,导致大革命失败。 相似文献
3.
陈独秀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为中国所做的贡献有目共睹,而在大革命时期,世人对他的评价却褒贬不一。在那个时期,中国共产党尚处于幼年阶段,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陈独秀等中共中央领导人和共产国际代表们在许多问题上的决策往往都受到共产国际权威的指导和制约。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导既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它向中国派去的顾问代表们是其政策方针的直接执行者。因此,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在党内居领导地位是大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他错误路线的形成、执行,不仅有其自身原因,与共产国际代表们在华的活动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对失败原因有很多评论,本文从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共产国际的部分对华政策及领导人对武装支援的不同态度几个方面讨论失败原因。 相似文献
5.
6.
由于共产国际对中国大革命时期共产党、无产阶级、国民党等问题有偏颇的认识,产生了指导中国大革命的“二次革命”战略,虽然对中国革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如推动了国共合作,但是,与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产生、大革命的失败也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7.
王亚玲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8,28(1):102-104
大革命时期,共产国际对中国农民运动给予了重要的指导与支持,成为推动革命形势发展的重要力量,但由于对中国革命前途和阶级状况认识上的偏差,以及斯大林从前苏联自身利益出发对华采取的双重战略,共产国际对中国农民运动的政策摇摆不定,使得中国大革命时期的农民运动最终走向低潮。 相似文献
8.
王献玲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5,18(1):64-67
大革命后期,中国共产党在工农运动、土地革命问题上犯了严重的右倾路线错误.这一错误是由莫斯科对中国革命的脱离实际的指导、共产国际代表的现场错误指挥以及中国共产党当时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不高等因素共同促成的,其责任不能完全归于当时党的主要领导人陈独秀个人头上.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中国大革命的失败原因一般都归结为中共政策的失误、或者共产国际的决策错误、或者反革命势力的背叛,却很少有人反思中共在大革命期间是否已经具备了领导革命胜利的条件,即当时的历史条件是否已经允许大革命的胜利。 相似文献
10.
大革命时期,共产国际、苏俄在军事上支持国民党,压制共产党,从而导致大革命失败。要取得革命胜利,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1.
1919年3月成立的共产国际,是世界各国革命运动的中心,其活动也不可避免地对中国革命产生重大影响。目前国内史学界过多地论证了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负面影响,但笔者认为,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尤其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应该占主流地位。 相似文献
12.
大革命时期东江农民运动之所以迅速兴起和发展,由其诸多特定因素构成.东江地区自成体系的地理环境,便于发动和组织农民群众,在敌强我弱情况下,利用山地多、海岸线长等有利地形,与敌人周旋,保存自己,寻机发展.东江地区光荣的革命斗争传统和人数众多、革命愿望异常迫切、素质较好的贫苦农民,为大革命时期东江农民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基础和阶级基础.1924年1月国共合作局势形成前后,国共两党人士对于农民运动的大力支持和保护,是大革命时期东江农民运动兴起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所在. 相似文献
13.
胡化凯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6,12(1):10-18
“文革”期间,中国开展过一系列批判自然科学领域中“资产阶级反动思想”的活动.作者根据有关原始资料,从政治和科学思想两个方面讨论了这一时期对爱因斯坦的批判情况,并对这一批判活动的性质及方法作了初步分析,认为,“文革”期间对爱因斯坦的批判是一种政治批判和哲学批判,所用的批判方法主要是故意歪曲事实,进行诡辩,将爱因斯坦的一般言论加以政治歪曲,以哲学标准评价爱因斯坦的物理学认识. 相似文献
14.
“文革”期间的爱因斯坦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化凯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6,12(1):10-18,48
“文革”期间,中国开展过一系列批判自然科学领域中“资产阶级反动思想”的活动.作者根据有关原始资料,从政治和科学思想两个方面讨论了这一时期对爱因斯坦的批判情况,并对这一批判活动的性质厦方法作了初步分析,认为,“文革”期间对爱因斯坦的批判是一种政治批判和哲学批判,所用的批判方法主要是故意歪曲事实,进行诡辩,将爱因斯坦的一般言论加以政治歪曲,以哲学标准评价爱因斯坦的物理学认识. 相似文献
15.
"文革"期间中国对于自然科学的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化凯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7,13(3):61-72
中国20世纪50年代和"文革"期间开展过一系列批判自然科学的活动.文章探讨了"文革"期间科学批判活动的社会背景,讨论了物理、化学、生物等各个学科的主要批判内容,并对批判活动的起因、批判方法和特点作了初步分析.文章认为,"文革"所提出的政治批判任务和"四人帮"的故意操纵是这一时期开展科学批判活动的主要原因,所采用的批判方法主要是进行意识形态批判,这一时期参与批判活动的人员数量和类型以及所批判的学科领域之多都超过了20世纪50年代. 相似文献
16.
陈悦悦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3,19(5):66-70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是党的妇女工作的生命线,大革命时期党通过对广大妇女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妇女解放教育,号召广大妇女联合起来组成女界统一战线,共同参加国民革命等教育,将几千年来深受封建宗法思想束缚的妇女群体,调动起来参加我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刁晏斌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7,27(4):113-115
称谓语是语言与文化的一个接口,对它的研究有多方面的意义和价值。考察"您"、"先生"、"同志"和"爱人"等四个常用称谓语在"文革"时期的使用情况,从其发展变化可以了解一种语言的一个侧面,更可以认识一个民族或社会一个时期的思想意识和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8.
简论大革命时期湖南妇女运动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小云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2,23(1):35-37
大革命时期湖南妇女运动发动充分,从城镇到乡村,从知识层到工农层妇女都动员起来了,在反帝反封建斗争特别是农村大革命中,湖南妇女真正起到了“半边天”作用,涌现了大量的妇运积极分子和领袖人才,为中国妇运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翟文铖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8,21(1):64-66
在1990年代,汪曾祺的部分作品对“文革”进行了集中反思。这些作品对政治运动中的种种血腥行为和荒诞现象给予了忠实的记录。汪曾祺认为政治运动的泛滥主要不是因为参与者的政治狂热,而是由于卑鄙的个人私欲的驱动。另外,他还深入梳理了“文革”时代的理论政策,公正评价了“样板戏”等文艺作品,并超出了狭隘的政治视野,对江青、于会泳等人在艺术上的功过进行了客观定位。” 相似文献
20.
郭晓燕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5(1):116-120
“文化大革命”时期,在当时全国的大背景下,北京市实际上选择了“以钢为纲,高速度发展原材料工业”的经济发展战略,由于这一 实施,造成了国民经济重大比较的严重失调,水,电,供应紧张以及环境的严惩污染,这一时期北京市经济发展的教训证明,从北京市的自然生态状况和城市性质出发,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是关系到首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