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漳州师院学报》2021,(4):143-149
立德树人是教师的初心,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教师的使命,践行初心,完成使命是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遵循。在立德树人视域下,挖掘思政元素,融入专业知识的传授之中,使思政育人与专业育人有机融合,形成协同育人效应,是新工科育人理念的内在要求。当前,在课程思政实施中,一味地强化专业性而弱化了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存在着对课程思政育人理念的认知有待提升、实施能力亟待深化、评价机制的效度有待完善等实际问题。以《Python程序设计》课程为例,在立德树人的视域下,新工科课程思政建设应转变教学理念,挖掘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将"授业"与"传道"统一于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创新教学方法,提升课程思政的实施能力,深化育人体验;完善评价体系,推进课程思政可评可测,将价值引领寓知识传授,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升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2.
成人礼在当今社会仍有其积极的作用。大力复兴成人礼,不仅要注重形式创新,更要加强内涵建设,以期更好地发挥成人礼的育人功能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3.
《漳州师院学报》2019,(2):139-141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德育工作的薄弱环节,存在合力育人机制缺失、育人实效低下等问题。新时代构建"三金"育人体系充分调动思政教育工作各方要素共同参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当积极推动导师和辅导员协调配合,形成合力育人的局面。通过明确导师和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加强联动协调、完善学校德育生态环境和健全育人评价制度等手段,增强导师和研究生辅导员合力育人的实效性,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4.
转变为学术 定位在育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首先分析了《四书·大学》的提法 :“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新民 ,在止于至善。”认为还应对此提法 ,按“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这一战略思想 ,赋予新的内涵。而这正是高等教育自身的实现 ,即“育人”。本文分析了原华中理工大学建校以来的历史经验 ,即五个转变 ,认为这五个转变 ,是为了提高学校的学术水平 ,实质上又是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五个重要的“定位” ;而这五个定位实质上又是紧紧围绕“育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这一根本任务的 ,即定位于“育人”。本文最后指出 ,大学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起着关键作用 ,这同大学领导 (特别是主要负责人 )的办学观念、思想密切有关  相似文献   

5.
红色基因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开辟和发展起来的,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孕育了丰富的时代内涵,是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极具开采价值的"沃土"。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课堂。通过文化育人、网络育人、组织育人、实践育人等路径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红色基因,能促使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厚植学生家国情怀,提升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漳州师院学报》2022,(2):157-160
伟大建党精神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而产生的宝贵财富,蕴含着丰富的育人价值。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引领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其使命担当,锻造拼搏有为的的青春底色,并厚植爱国爱党情怀有着突出作用。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以“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为抓手,将伟大建党精神既要融入各个学科教学的课堂内,又要融入各个学科教学的课堂外,还要融入校园文化的软环境建设之中,构建以伟大建党精神引领下的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校园育人环境“三位一体”的育人体系,从而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7.
《漳州师院学报》2017,(3):134-137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对大学生的认知、情绪和情感、意志、行为和个性等产生较大影响,高校辅导员的心理育人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通过探讨辅导员心理育人机制,创新心理育人理念,增强辅导员媒体素养,推进心理育人信息化、系统化,发挥自我教育和朋辈教育优势,构建和完善心理育人网络体系等措施来提高高校辅导员的心理育人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高校后勤系统是学校这个育人大系统中的一部分,服务人员是学校育人大系统中的重要力量,热情、及时、周到的服务也会教育学生.  相似文献   

9.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给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根据当前教育现状和本校特点,探索与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机制,是积极应对疫情防控的有效路径.从全员育人出发,合理打造疫情防控教育队伍;从全过程育人出发,全阶段策划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从全方位育人出发,科学搭建疫情防控教育平台.基于"三全育人"的抗疫防控方案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有利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大力弘扬和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一要科学把握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二要处理好继承优秀传统和创新民族精神的关系:三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四要营造全员育人的整体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