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用原子吸收光谱法直接测定了聚丙烯酰胺中的铬含量,并对影响铬测量值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加人交联剂可有效地提高聚合物溶液的粘度,改善聚合物的抗温、抗盐、抗剪切的性能,从而提高聚合物驱油效果。对空白试剂进行了考察,该测量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3%,试样加标回收率达到95%~105%。铬的检出限为0.016mg/L。实际测定了不同浓度聚丙烯酰胺中的铬含量,测量结果的相对误差小于1%。  相似文献   

2.
普通聚驱后应用活性聚合物提高采收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测量了一种新型活性聚合物的黏弹性和与原油间的界面张力,测量结果显示该活性聚合物的黏弹性高于大庆聚合物驱油用1900万分子量聚丙烯酰胺,相对于1 900万分子量聚丙烯酰胺具有一定的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能力.又在二维纵向均质大岩心(4.5 cm×4.5 cm×30 cm)上以三管并联(渗透率分别为0.5 μm2、1 μm2、2 μm2)的方式进行了普通聚驱后活性聚合物驱油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活性聚合物在普通聚驱后能够大幅度提高驱油效率和扩大波及体积,使原油采收率在聚驱后可以提高10%以上.  相似文献   

3.
关于聚丙烯酰胺溶液粘度性质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测定并比较了聚丙烯酰胺溶液的特性粘数及其旋转粘度 ,表明二者之间在质量浓度为(0 0 0 0 6~ 0 0 0 1 0g 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此规律可用于将实测聚丙烯酰胺溶液的旋转粘度转化为其分子量予以表征 ,从而为快速检测聚丙烯酰胺的分子量提供了方法 ,同时本实验还考察了聚合物浓度和剪切速率对旋转粘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疏水缔合聚合物的合成及溶液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自由基胶束聚合法 ,合成了疏水缔合型丙烯酰胺 /2 丙烯酰胺基烷基磺酸共聚物。用Brookfield旋转粘度计测定了不同疏水基含量的聚合物的溶液性能 ,同时考察了疏水缔合聚合物浓度、盐浓度、剪切速率以及温度对聚合物溶液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稀溶液中疏水缔合聚合物分子的缔合以分子内缔合为主 ;在临界缔合浓度以上 ,缔合以分子间缔合为主。该聚合物是一种性能优异的疏水增粘剂 ,模拟盐水条件下的粘度比清水溶液粘度有很大提高 ,表现出明显的抗盐性质 ,其临界缔合浓度约为 5 0 0mg/L。使用时可用油田采出水直接配注 ,因而在提高采收率的同时 ,还进一步降低了聚合物的用量 ,同时还解决了产出污水的重复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5.
超支化聚缩水甘油醚(HPG)、丙烯酰胺(AM)在铈盐-羟基引发体系下发生自由基聚合,得到了高度支化的水溶性超支化聚丙烯酰胺HPG-star-PAM,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 H-NMR)及热失重分析(TGA)对聚合物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表征,使用乌式黏度计测定了聚合物的特性黏数,并使用旋转流变仪研究了其流变特性,结果表明高度支化的聚丙烯酰胺样品具有优异的抗剪切性能.  相似文献   

6.
何香莲 《甘肃科技》2007,23(6):100-101,110
根据GB17514-1998聚丙烯酰胺分子量的测定方法,对聚丙烯酰胺分子量的测定不确定度进行分析和评定。该测量过程所产生的测量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试样固含量(x1%)测定引入的不确定度,其次是重复测定引入的不确定度和配制试样溶液引入的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三次采油用聚丙烯酰胺相对分子质量低、易剪切降解、对盐敏感和不适应高温地层等问题,采用两种途径提高了聚丙烯酰胺的适用性。在由室内试验确定了复合引发剂最佳比值1∶1.3和质量浓度170 mg·L^-1、合成最佳温度10℃、丙烯酰胺单体质量分数25%、电导率3.6μS·m^-1和pH值6.57后,合成出相对分子质量高于2.6×10^7的聚丙烯酰胺,同时通过丙烯酰胺单体复配引入磺酸基团、苯乙烯磺酸基团或同时引入此两种基团,提高了聚合物的抗盐、抗温、抗剪切性能;后针对聚丙烯酰胺与地层水配伍性差的问题,优选出HEDP螯合剂、异噻唑烷酮杀菌剂和除氧剂硫脲,对聚合物稳定效果明显。该工艺的中试结果表明,现场污水配制溶液60 d后粘度保留率40.4%,满足了三次采油对聚丙烯酰胺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系统研究了在NaOH水溶液质量分数相同时不同聚丙烯酰胺的黏均分子量和黏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同一聚合物在不同NaOH水溶液质量分数时的黏均分子量,并应用相关软件,通过不同的模拟方法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同一聚丙烯酰胺样品的分子量测定值随NaOH水溶液质量分数的增大成指数增加;对不同分子量的聚丙烯酰胺,随着聚合物分子量的增大,系数a逐渐增大,而指数b逐渐减少,并进一步提出了一种通过测定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表观黏均分子量来计算聚丙烯酰胺原样品分子量的方法,验证了该方法测定聚丙烯酰胺类聚合物真实黏均分子量(M_(ηA))的适用范围和准确度以及精密性.  相似文献   

9.
测量了一种新型活性聚合物的黏弹性和与原油间的界面张力,测量结果显示该活性聚合物的黏弹性高于大庆聚合物驱油用1900万分子量聚丙烯酰胺,相对于1900万分子量聚丙烯酰胺具有一定的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能力。又在二维纵向均质大岩心(4.5cm×4.5cm×30cm)上以三管并联(渗透率分别为0.5μm2、1μm2、2μm2)的方式进行了普通聚驱后活性聚合物驱油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活性聚合物在普通聚驱后能够大幅度提高驱油效率和扩大波及体积,使原油采收率在聚驱后可以提高10%以上。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提高聚丙烯酰胺 -铬凝胶堵剂的调堵效果 ,利用阳离子聚合物对岩石砂粒表面较强的粘附力的特性 ,将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与阳离子聚季铵盐复配 ,开发新型的复合聚电解质调剖堵剂 .研究了在外加盐 ( XY)的作用下 ,使阴离子聚丙烯酰胺 ( HPAM)与阳离子聚季铵盐 ( JN)稳定共存的条件 ,以及在铬交联体系中形成凝胶的稳定性及其吸水特性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27Al核磁共振波谱、自旋晶格弛豫时间,结合数字拟合方法、渗析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柠檬酸铝的形态结构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利用转变压法研究了pH值对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与柠檬酸铝体系交联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檬酸铝溶液中pH值增加时,Al(1)化学位移减少;pH值降低时,Al(2)化学位移减少。在柠檬酸铝溶液中存在两种形态的铝,一种是分子态,另一种是胶态。pH值增加时,分子态铝的量减少,而胶态铝的量增加。对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与柠檬酸铝形成低聚合物浓度体系交联过程的研究表明,该反应所需柠檬酸铝为最佳形态结构时,溶液的pH值为5.0~7.0。  相似文献   

12.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复方丹参片中微量元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中成药复方丹参片中Ca、Mg、Fe、Zn、K、Na、Mn、Cu、Cr、Ni、Co、Sr、Cd、Pb等14种元素的含量.详细研究了消化液(混酸)种类、HNO3和HClO4的比例、消化液体积及消化时间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测定结果表明:复方丹参片中K、Na、Fe、Ca、Mg、Mn和Sr的含量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13.
结合胜利油区孤东、孤岛一类主力油田油稠、胶结疏松、易出砂、非均质严重的特点提出了交联聚合物驱油的概念 ,所研制的交联体系采用 1 0 0 0~ 2 0 0 0 mg/L聚合物溶液加入 30 0~ 60 0 mg/L的 XL系列交联剂 ,该体系具有缓慢、轻度交联 ,交联后的体系粘弹性好 ,其粘度一般可升高 3倍以上的特点 ,同时该体系具有剪切降粘后粘度可恢复、热稳定性好、耐矿场矿化度的优点 .岩心试验表明 :交联聚合物体系有较高的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 ,滞留量大于普通聚合物溶液 ,可在多孔介质中流动 ,是一种性能优良的适合于中高渗透油藏的驱油剂 .该交联体系已在孤东、孤岛一类油田应用 ,矿场增油效果显著 ,先导区提高采收率 5.4% ,扩大试验目前正在进行 ,已见到降水增油效果  相似文献   

14.
以APS为引发剂,MBAA为交联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XG-AM接枝共聚耐盐型高吸水性树脂.分别研究了丙烯酰胺用量、碱用量、聚合温度、交联剂和引发剂用量等因素对树脂吸水性能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仪、X射线粉末衍射仪对树脂进行了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黄原胶与丙烯酰胺发生了接枝聚合反应,当m(AM)/m(XG)为6∶1,m(NaOH)/m(AM)为1∶1,聚合温度为60℃,m(MBAA)/m(AM)为0.04∶1,m(APS)/m(AM)为0.07∶1时,树脂对去离子水的吸收倍率可达1 240 g.g-1,对0.9%NaCl溶液的吸收倍率达到235 g.g-1.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疏水缔合聚合物驱油规律和动态,建立了疏水缔合聚合物驱油数学模型。根据室内对疏水缔合聚合物溶液结构的研究成果,采用聚合物线形体和聚合物聚集体共同描述疏水缔合聚合物溶液在多孔介质中的性质变化和渗流特性,同时考虑了疏水缔合聚合物溶液在不同孔渗条件下水相相对渗透率降低能力、不可入孔隙体积系数的变化、吸附滞留与建立流动阻力的关系等物化问题。利用模型对岩芯驱油实验结果进行了拟合,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际岩芯驱油结果基本一致。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描述疏水缔合聚合物溶液的驱油动态,为疏水缔合聚合物驱的理论研究和现场分析提供了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6.
GaN/ZnO固溶体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活性。为研究不同ZnO物质的量对GaN/ZnO固溶体能带结构和光吸收性能的影响,构建了一系列GaN/ZnO固溶体的随机原子结构模型。基于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不同ZnO物质的量对GaN/ZnO固溶体模型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ZnO/GaN固溶体形成能与结合能均为负值,结构稳定。随着ZnO物质的量的增加,固溶体的带隙先呈现下降趋势,最后呈现小幅上升趋势。对于ZnO物质的量分数在13.89%至22.22%的GaN/ZnO固溶体,可以观察到光吸收峰强度在可见光区各个波长范围内均有较强吸收。通过研究不同ZnO物质的量对GaN/ZnO固溶体能带结构和光吸收性能的影响,为GaN/ZnO固溶体光催化材料的设计与制备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以下方法对龟甲胶中的铬进行检测:龟甲胶样品经微波消解后,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铬含量.结果表明,铬在0~12.5μg/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86,检出限为1.58ng/mL,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4.8%.因此,认为这种方法可满足龟甲胶中微量铬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基体元素钨对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微量铬的干扰影响,选用适当的高次方程对其干扰曲线进行拟合。利用一系列含有已知含量钨的铬标准溶液的实验数据,用回归分析求得方程系数。以此通过对高次方程求解即可求得三氧化钨试样中铬的准确结果,该法适用于类似干扰存在下的其他元素的准确测定,  相似文献   

19.
针对湘江长株潭段河水中的Cr(Ⅵ)废水污染的水质、河道底泥、亲水岸动植物以及沿河居民健康状况等生态因子,采用GIS定位采样法、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等方法对它们的生态风险暴露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过去的30多年中,Cr(Ⅵ)废水对湘江长株潭段重金属污染的贡献率为13.21%,河水中Cr(Ⅵ)含量超标3~6倍;水生和湿地植物种群数量锐减了约23%,亲水岸和水生动物血检和身体机理化验出Cr(Ⅵ)平均超标1.5~4.5倍;沿岸受Cr(Ⅵ)废水污染的居民寿命较过去平均减少了两岁,各种普通疾病的罹患率提高了25%,Cr(Ⅵ)污染引发的癌症发病率增长了3.05%,生态风险暴露状况严重。  相似文献   

20.
微萃取原子吸收法检测水中微量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分散液液微萃取分离技术结合火焰原子吸收法,提出了一种新的环境水样中痕量铬的检测方法。用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做螯合剂,四氯化碳做萃取剂,乙醇做分散剂。选定并优化了萃取的影响参数。这些参数包括萃取剂和分散剂的类型以及它们的体积、萃取时间、酸碱度和螯合剂的用量等等。通过条件优化,Cr(Ⅵ)和总铬富集率分别达到270和259。校准曲线在1~50μg.L-1的浓度范围内呈线性,Cr(Ⅵ)和总铬的检出限分别为0.12和0.15μg.L-1,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1%和2.7%。(N=5)该法简便快速,用于自来水、井水和河水中铬的形态分析,结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