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日本大正时期的代表作家芥川龙之介,在书画鉴赏方面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爱好。芥川一生收集了许多包括中国书画名家的作品在内众多的书画作品,在他的文章中也有许多与书画相关的作品,可见芥川对书画的爱好在其文学素养的形成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日本大正时期的代表作家芥川龙之介,在书画鉴赏方面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爱好。芥川一生收集了许多包括中国书画名家的作品在内众多的书画作品,在他的文章中也有许多与书画相关的作品,可见芥川对书画的爱好在其文学素养的形成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赵群 《科技信息》2009,(34):I0118-I0119
作为日本大正时期最受关注的作家之一,芥川龙之介的作品往往一开始便倍受瞩目,成为众多文学评论家评论的焦点。纵观之前研究可以发现,纵使其出发点有所不同,但就芥川一直着力于通过文学作品来展现人性这一点上可谓殊途同归。本文尝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一个新视角出发,即通过对芥川龙之介部分小说中旁观者形象的分析,进一步探究芥川怀疑主义的人性观,并对其形成作简要阐释。  相似文献   

4.
芥川龙之介是土生土长的日本作家,武士的形象多次出现在其作品中,武士道精神也贯穿在人物形象之中,芥川对武士道的接受是矛盾的,他既赞同武士道中的“义”,又反对其对人性的压抑及复仇精神。因此,芥川笔下的人物与他本人一样,充满了矛盾,这种矛盾使他笔下的人物痛苦挣扎,使他本人走向死亡。  相似文献   

5.
从《地狱图》看芥川龙之介的人生观和艺术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白晶 《长春大学学报》2003,13(1):109-110
通过对芥川龙之介的作品《地狱图》的分析,阐明了芥川龙之介的人生观和艺术观,即追求艺术、崇尚艺术、为艺术无所顾忌的艺术至上思想。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就鲁迅与芥川龙之介的思想轨迹、艺术风格、文学特色、创作道路以及历史小说的创作进行了论述,通过作品的举例分析,阐述了作家不同的艺术思想与人生道路。  相似文献   

7.
《酒虫》描述了主人公刘大成与酒虫间的故事,僧人和孙先生的登场也铺垫了情节的发展。在《酒虫》中芥川I通过作品把个人情感内化,来隐微阐述自己的思想。本文首先通过对刘大成与酒虫关系的分析,指出被酒虫控制着灵魂的刘大成所进行的自我救赎。继而通过对孙先生的解读,进一步指出同样作为旁观者的芥川对当时社会的隐微反讽。  相似文献   

8.
郭林秀 《科技信息》2010,(18):151-151
短篇小说《鼻子》是芥川龙之介的成名作。作者运用借古喻今的手法,以细腻的心理描写、巧妙的构思和幽默的情趣表现了小说的主题。以犀利的文笔揭示了主人公禅智内供自尊心的虚伪和脆弱,同时也刻画了旁观者的利己主义心态,辛辣的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性的自私、虚荣和冷漠。引发人们的沉思。  相似文献   

9.
芥川龙之介乃日本近代文学三杰之一。其在中国的接受已近百年,其人其作是中日文学界研究焦点之一,研究成果丰硕。国内芥川笔下中国形象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借助接受美学、东方主义和比较文学形象学等理论得以深化,理论基础呈多元化趋势,各研究方向极具潜能及整合可能性;对芥川中国游前后文本的考察较为深入,展现了其笔下中国形象流变的基本脉络,但仍有细化深挖空间。反思现有研究成果,思考补齐短板之策,旨在全面挖掘芥川笔下中国形象流变,为描摹中日文学关系发展脉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论芥川龙之介《南京的基督》中的“童话”与“事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芥川龙之介一直被视为理性派作家,然而在芥川的作品中却处处流露着对理性的怀疑,"理性的无力"是芥川作品的一大主题。以芥川创作于1920年的小说《南京的基督》为考察对象,通过对文本的具体分析,论证了文本中由年轻的日本旅行家内心的思考所揭示出的基于理性的"事实"是不可能打破由女主人公宋金花的确信所构筑的"童话"世界的。并进一步指出作品中这样的设定体现了芥川对包括西方理性主义在内的近代文明的权威性的反思与怀疑,而这正是芥川文学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1.
《鼻子》是芥川龙之介历史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他取材于历史,用旧事写新意,探索人性中的利己主义,鲁迅在芥川龙之介的影响下开始了历史小说的创作,《奔月》非常具有代表性。以《鼻子》和《奔月》为中心,从人物形象塑造、体现的社会性与哲理性、艺术手法的异同三个方面比较鲁迅和芥川龙之介历史小说之间的同与异。  相似文献   

12.
评芥川龙之介的小说《杜子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子春》是芥川龙之介的经典童话之一。他以神话传说为题材,反映母子之爱伟大的深刻主题。他通过对地狱、猛虎等的描写,表现了他对野性之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13.
《杜子春》是芥川龙之介的经典童话之一。他以神话传说为题材,反映母子之爱伟大的深刻主题。他通过对地狱、猛虎等的描写,表现了他对野性之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14.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现代短篇小说这一文类逐渐成型而独立。某种程度上,它与诗歌的距离比与长篇小说的更近。《小说月报》的“短篇独尊”观念是对世界文学潮流的应和。革新前后的《小说月报》在实践中和理论上探索着中国现代短篇小说的性质和特征,初步回答了“现代短篇小说是什么”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芥川龙之介的小说《杜子春》和中国古代传奇《杜子春传》这两部作品进行比较,来探讨芥川在这部作品中要表达的思想主题,从而进一步分析芥川龙之介的创作倾向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16.
明中叶以后,商品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加上王学左派一些"异端"思想的影响,市民阶层日益壮大、成熟,其主体意识有所觉醒,开始关注自我的生活,注重自我的表现;体现在文艺需求上,就是愿意看到表现他们生活、理想和趣味的东西,渴望在文艺中表达本阶层的意愿,求得自身话语的权利。明中叶以后大量出现的白话短篇小说正是顺应了市民的这一需求,将编创的视角投向了市民,表现出鲜明的市民性。  相似文献   

17.
文章立足于欧.亨利的短篇小说,以文本分析、解构主义和对比研究的方法,挖掘其短篇小说的多元艺术空间:故事性、戏剧性、反讽性和人性化,彰显其小说独特的借鉴意义和不容置疑的权威地位。  相似文献   

18.
白朗是20世纪30年代东北作家群中小说创作成就较高的女作家。对白朗短篇小说创作的结构和语言进行了分析,认为白朗擅长运用中国传统叙事和西方心理展示相融合的小说结构,语言直白、粗犷、明快,表现出浓烈的东北文学创作的美学特质和意蕴,形成了独特的审美风格。  相似文献   

19.
象征是小说的一个很普遍的修辞现象。它的巧妙运用能恰到好处地突出主题。劳伦斯是运用象征的大师,象征手法在他的以下作品中具有三种特性:双重性,依附性,具象性。把握好其小说里的象征是理解其小说主题内容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